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6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论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0 1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3 编辑

论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
       最近在网上看到净空大师的视频,在讲座中大师谈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必须认祖归宗的时候。即到了文化寻根,重新开始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时候。大师渊博智慧,思考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他虽然为佛学大师,却兼容并包,为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而多方奔走。大师已至耄耋之年,虽精神矍铄却也难抵岁月消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能健康活下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的信仰。看到一位老人近乎于痛心疾首的呼吁,我非常感动。
      百年以来,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形成断层。差不多三四代人的成长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文化的滋润。对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经史子集比太平洋岛国的土著语还要陌生。打开竖版的线装古籍,看到繁体字却如天书一般。你哈韩,我哈日,他嘻哈,她朋克……虽然同为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却没有同样的民族魂魄。看到现在满大街画着浓重黑眼圈,戴金光闪闪大耳环,撅着嘴巴扮可爱的小姑娘们,真的感到有些悲哀。如国学大师梁漱溟所言:“没有中国人的味道了”。我们民族的根在哪里?魂魄在哪里?
      自洋务运动以来,西学东渐。然而那时候还是讲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至五.四时期,推崇科学、民主的“德、赛”二位先生。而儒家文化作为具有绝对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在“打倒孔家店”的浪潮中被人为钉在了科学与民主的对立面。文革中,“批林批孔”、“打到孔老二”,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几乎所有传统文化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然而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传统文化更是退守到了灰暗的角落。学习传统文化显得与时代那么格格不入,就像一个青衣长衫的先生突然掉到光怪陆离的迪厅里。
     难道儒家文化真的是社会发展的桎梏?真的与科学民主矛盾?其实不然!这种观点实在是太过荒谬。以《论语》为例,二十卷通篇皆讲道德仁爱、礼义忠信。信手拈来,几乎每一句话都无可指摘。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难道宣扬为政处事仁爱是违背民主理念的吗?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难道在求同存异中寻求和谐与社会发展相悖?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难道鼓励见义勇为也是封建桎梏?
      当然,不可否认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男尊女卑等糟粕思想。但从满目耀眼珍珠中挑拣出黑豆几颗是举手之便,正如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剔除不合时代发展的糟粕也很容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来就是对待所有文化应有的客观态度。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来看,如“批孔”般将儒家文化一棒子打死的学术观点是极不科学的。如果儒家文化中宣扬的道德仁爱成为某些人所谓“自由的束缚”,那么我想这种“小人穷,斯滥矣”的“滥自由”不要也罢。
       纵观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秦朝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只几十年便随着阿房宫的一场大火烟消云散。蒙古铁骑靠骏马弯弓逐鹿中原,建立元朝。但元代的统治者完全摒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阶级对立。结果政权很快就被明朝取代。满清虽然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统一天下,却吸取了元朝的教训,皇帝请最好的学者做老师,主动吸收儒家文化。清朝统治二百多年,在康乾以前还是盛世,及至闭关锁国才误国亡朝。 横向比较,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自隋唐以来学习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他们一直传承至今。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并没有丢弃圣人之言。他们对儒家文化的重视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我们国内。韩国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在很多学校里也都有孔子的画像。甚至他们的运动员在体育竞技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与顽强意志都与从小受到的儒家文化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文化传承与政治信仰无关。然而,一种有着良好道德水平的民族文化却对国家管理和政权稳定大有裨益。如果人人都能用仁爱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违法犯罪的现象岂不要消失殆尽,而维护社会秩序的警察等公职人员的数量必将大大减少。如果人人都以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对待工作,那工作效率也势必会大大提高,生产力何愁不快速发展?而儒家文化恰恰是经过几千年梳理磨练,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之后依然璀璨生辉的文化瑰宝。是维系中华民族文明绵延永存的民族魂魄。 现在,我们欣喜的看到,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对儒家文化都越来越重视。国学之风渐渐兴起。而胡总书记大力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正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和”的理念。
     如同离开河床蜿蜒的支流,我们的民族文化在经过近百年脱离传统文化浸淫之后终于又将汇入在时光中流淌了五千年的汤汤大河。寻到了根脉,找到了源头,我们中华民族必将以百川归海之势实现伟大复兴。


2#
发表于 2009-10-10 16: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3 编辑

没有中国人的味道了”。我们民族的根在哪里?魂魄在哪里?

3#
发表于 2009-10-10 1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4 编辑

有高度
有深度
欣赏好文

4#
发表于 2009-10-10 1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4 编辑

纵观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你的“替”应让“衰”替了才对。呵呵

5#
发表于 2009-10-11 02: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4 编辑

这篇文章视野宽阔,笔触明晰深入,论述从容翔实。确实不错。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4 编辑

没有中国人的味道了”。我们民族的根在哪里?魂魄在哪里? [/quote]
感谢点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4 编辑

有高度
有深度
欣赏好文 [/quote
感谢点评,还需要向前辈多多学习,多多探讨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2: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4 编辑

纵观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你的“替”应让“衰”替了才对。呵呵 [/quote]
感谢张老师点评,受教了。以后在遣词用句方面一定注意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4 编辑

这篇文章视野宽阔,笔触明晰深入,论述从容翔实。确实不错。 [/quote]
感谢房子版主的点评,还需要向您多多学习
一定多发原创文章支持论坛

10#
发表于 2009-10-12 15: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4 编辑

有高度
有深度
欣赏好文 [/quote
感谢点评,还需要向前辈多多学习,多多探讨 [/quote]
呵呵,哪有前辈、后辈
都是小学生,以后多交流
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16:11 , Processed in 0.0576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