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6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谈出版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7 1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出版问题

武俊岭

  凡对出版现状多少有点了解的人,无不忧心忡忡。现在的出版,集体书号一般在3万元左右。十个八个的业余作者们,可怜兮兮地从牙缝里省出钱来,购买一个书号,出一本书——很多情况下,这书号的真假还极其难分。2008年山东省进行泰山文艺奖评选,因初选书目有好几本是假书号,取消评奖资格。如果单独书号的话,价格就不是一般作者所能承受的。二般者,为政府官员像山东齐河的李凤臣之类,为描写对象非官即商的书籍作者。除此之外,好多富有创造精神、具有独创价值的作品,因作者无力购买书号,就只好听之任之,或在电脑文件夹里,或在抽屉里保存着了。

  与大陆情形对比着,港台的出版相对自由。他们的书号一般只在几百元左右。这样的话,出版就不是很困难的事了。古代呢,很远的事情我不知道,我知道明代李贽的书,写出来后便会有书商给他刻印。到了清代,康雍乾文字狱之后,大家埋首经书,研究成果也是自己刻印的。也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书籍检查官是皇帝。你只要不反对皇帝,你只要有钱,你就可以刻印自己的著作。当然,也有不合时宜之作,一时不便公诸于世;作者们的办法就是将手抄本藏于深山寺院,这就是“藏之名山”。西方的出版情形,在自由度方面估计要比中国好。因为,早在几百年前,胆识之士便大声疾呼过、拚命争取过。

  《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集会、结社现在不予讨论,单说出版。现在的出版社,可说是多如牛毛。但是,由于市场化的影响,并不景气。现在的出版家,也在大睁着眼睛,寻找有市场效应的书稿。但十几年来,自《白鹿原》后,并没有几部作品产生出轰动效应。

  于是,出版社便迎合着众多业余作家渴望出书的心理,高价出售书号。这一举动,虽然也圆了部分有财力的作者的出书梦;但更多的,是扼杀了广大贫寒作者的创造力。

  从乡村到城市,中国人当中不乏才俊之士。他们有思想、善学习,他们有表达的欲望,便形之于文章。但是,一则杂志社的官僚作风严重,二则出版费用高;使得他们的精神成果不能以白纸黑字的形式保存下来。目前虽然有互联网可以多少弥补这一不足,但效果仍不理想。

  除了经济的原因之外,还有一条,那就是图书审查制度。这些老爷们对书籍进行审查,自然是有尺度的。他们对于主旋律的东西,轻易放行——这类文字垃圾,容易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他们对于生活化的文字,也贵手高抬。唯独,对富有独立思考意识、揭示真相、显示荒谬的作品,不遗余力地封杀。如2007年,就一次查禁了章诒和的《伶人往事》、胡发云的《如焉》等八本新书。

  所谓的出版自由,在中国就成了一句空话。

  应该说,这样的情形很不好。往大处说,严重地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往小处说,也不利于安定与和谐——古人对此早有明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两千多年前的人所明白的道理,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明白呢?是真不明白,还是故意地不明白?如果是故意地不明白,就说明他们真的是太自私了——不为文化发展,不为民族繁荣。
  
  三百多年前,面对出版不自由的现状,英国伟大的诗人弥尔顿怒不可遏,写下了《论出版自由》,其中有一段,说得真是太好了:“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象;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象。许多人的生命可能只是土地的一个负担;但一本好书则等于把杰出人物的宝贵心血熏制珍藏了起来,目的是为着未来的生命。”

  人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是一个肉体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的载体。做为公民,他(她)有知情权,无论是对历史还是现实。他(以下省却“她”字,还请女公民原谅)有表决权,他有选举权……自然,他还有把自己的思想形成文字、结集出版的权利。而目前情形,无论是经济上的制约还是审查上的扼杀,都是对人权的严重践踏。

  中国,有着两千多年漫漫黑夜的封建社会历史。虽然现在社会制度变革了,但是,封建遗毒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还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思想上而言,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馊主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极大地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对儒家这一朵花儿,大家积极地施肥浇水,使其在“大”起来的同时,不免不匀称、不免不美丽。但是,后代的好汉们,沉浸于此花的浓郁香气里,感觉良好。殊不知,久而久之,受此花戕害最酷的是他们的后代。明思宗在国亡之前手刃其女,说“汝何故生我家?”,不是明证吗?现在提倡的主旋律,骨子里何尝不是独尊一家思想的延续。

  世上万物,不独人,无论树木还是花朵,均有其自然生长之理,无高下尊卑之分。非要弄出个树王、弄出个花王来,可说是人间非要弄出个帝王来的思想的变种。人间的帝王,其罪恶已经让百姓不堪。若树木、花朵再定出至尊者,那就没有不尊者的活路了。

  以上所言,自然是隐喻与直言相杂;但我的意思,却是一点也不隐晦的。

  我希望,衷心地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百花一视同视。只有这样,类似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才会出现。

  文化发达了,国家也就强盛了。如果有人没有这期望,没有支持的行动,便是一种罪恶,一种不尊重人的罪恶!2029字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六日于临清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09-10-17 15:08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10-17 14:07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如此啊!
在书店里,见到那么多摆在台面上的书,然而可读的却少之又少。有时候,只奇怪那么多的垃圾文字是怎么出版的,为什么有价值讲真话的东西却不能出版呢。说到底,还是极权政治下禁言的原因。
3#
发表于 2009-10-17 15:32 | 只看该作者
恢复新华书店的出版权,也许是我国出版业的需要。一个不争的事实:“复关”以来,中国本土的可“藏”之书是越来越少了。
4#
发表于 2009-10-19 07:1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发人深省。大凡盛世,基本都是一种创新时代。创新时代必然是人的思想之创新。很可惜的是,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总是很少,这也是中国本土迟迟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吧!

一个国家的人说真话、探讨真理的书很难出版,又怎么奢望创新精神呢?
5#
发表于 2009-10-19 18:53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文章,心中涌起一阵酸味。现在,文字垃圾这么多,也与书号就有关。有钱的人大量出书,没钱的人只能将书稿压在抽屉里。我也曾写过关于书号的文章,但没有武先生说得透彻。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20: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09-10-17 14:07 发表
确实如此啊!
在书店里,见到那么多摆在台面上的书,然而可读的却少之又少。有时候,只奇怪那么多的垃圾文字是怎么出版的,为什么有价值讲真话的东西却不能出版呢。说到底,还是极权政治下禁言的原因。

谢谢如空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20: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9-10-17 15:32 发表
恢复新华书店的出版权,也许是我国出版业的需要。一个不争的事实:“复关”以来,中国本土的可“藏”之书是越来越少了。

谢谢一水版主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20: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10-19 07:14 发表
文章发人深省。大凡盛世,基本都是一种创新时代。创新时代必然是人的思想之创新。很可惜的是,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总是很少,这也是中国本土迟迟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吧!

一个国家的人说真话、探讨真理的书 ...

谢谢微风版主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21: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09-10-19 18:53 发表
  看了文章,心中涌起一阵酸味。现在,文字垃圾这么多,也与书号就有关。有钱的人大量出书,没钱的人只能将书稿压在抽屉里。我也曾写过关于书号的文章,但没有武先生说得透彻。

谢谢李兄!
10#
发表于 2009-10-19 21:33 | 只看该作者
  “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象;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象。许多人的生命可能只是土地的一个负担;但一本好书则等于把杰出人物的宝贵心血熏制珍藏了起来,目的是为着未来的生命。”好!

  “文化发达了,国家也就强盛了。如果有人没有这期望,没有支持的行动,便是一种罪恶,一种不尊重人的罪恶!”绝句!

  《老子》说:“以知(智)知(治)邦,邦之贼也。”、“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货财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哉!”

  2500年前,老子就告诉我们:
  排斥民众的知识、技能、聪明、智慧,以他们个人少数人的知识、技能、聪明、智慧来独自治理国家管理人类社会(即实行专制),这样的人是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强盗。
  住在宽敞明亮的宫殿里,不管田土荒芜不荒芜,不问粮仓空虚不空虚,穿着绣花的漂亮衣服,身佩锋利的宝剑,山珍海味吃厌烦了,还有用不完的货物和钱财,这样的人是人类社会的大强盗。人类社会出现这样的大强盗,不是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啊!

  因此我要说,不给民众出版自由的人,是人类社会的大强盗!

[ 本帖最后由 照直说 于 2009-10-19 21:39 编辑 ]
11#
发表于 2009-10-19 21:51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10-19 07:14 发表
文章发人深省。大凡盛世,基本都是一种创新时代。创新时代必然是人的思想之创新。很可惜的是,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总是很少,这也是中国本土迟迟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吧!

一个国家的人说真话、探讨真理的书 ... [/quote
评说到位,认同。
12#
发表于 2009-10-20 08:55 | 只看该作者
多年不太看书了,但凡看,也是只看“老”书,近几年的书,鱼龙混杂,挑选起来太麻烦。出书“个人化”了,对写作者是一种禁锢,对读者也不是尊重。
13#
发表于 2009-10-20 09:57 | 只看该作者
不管这行业如何,我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就是决不自己掏钱出书,所幸我只是弄文,没有沦落到卖文的地步,要不我们岂不要比孔乙已更潦倒了。写文字最高的的境界就是可以取悦于自己,于我是如此。
14#
发表于 2009-10-20 11:2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2008年出了本<水乡记忆>小书,书稿交出版商,自己没有掏腰包买书号,得了500本书当稿费.虽然数目不大,但乐了一回.花钱买书号,确实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读了此文,深感其中味.
15#
发表于 2009-10-20 12:16 | 只看该作者
涉及到钱的问题就要算算帐了。这也是供求关系的缘故,现在想出书的人多了,才会抬高书号价格。前几年还听说出一本诗集书号要1万元。
有投入也有产出。若是真正的好书,即便现在拿不到回报,将来也会用别的形式慰藉自己。3万,也许能卖到10万呢。不行就网络和报纸连载, 有影响的话,出版社就会找上门。似乎很多书都是这样被读者送入出版社的。
最近的德国书展,中国的作为主宾国,当代作家的书不是也很受重视吗?也许恰恰是书市繁荣了。太多了才觉得不容易发现好书。何况好与不好定义也要看立场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0:54 , Processed in 0.07917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