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那些沉默不语的庄稼们之:棉花 [打印本页]

作者: 扁舟一叶    时间: 2009-10-28 14:04
标题: 那些沉默不语的庄稼们之:棉花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2 编辑 <br /><br />  唐诗宋词里有许多美的句子,是写杨花、桃花、杏花、梅花的,像“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等,我查找半天也没有找到写棉花的。怎么可能?不说棉花对人类何等重要,但是棉花开放的花朵的美,比桃花、梅花哪点逊色?浅白或者深红,一朵连着一朵,在碧绿的叶子中掩映着。纯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整齐的棉花在微风中摇摆。在棉花地里掐花杈的姑娘们、媳妇们,戴着各色头巾或草帽,忙碌着,说笑着,多动人心扉的画面,那些诗人骚客们都干什么去了。哪怕是赏菊也误不了赏棉花的心情嘛。
  

  很喜欢读到《诗经》中关于采摘的诗,想象着穿着麻衣的人们采摘时热闹开阔的画面,像《芣苡》。其实,车前子有什么好采摘的,最多就是喂羊,可是羊不太喜欢吃车前子。小时候在棉花地里摘棉花,心情是愉悦的,不同收麦那么紧张、忙碌、辛苦。割麦是三伏天,炎热的天气,加大了劳动的强度。其实,这都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区别是,那时候收割后的麦子几乎都不舍得买,也就是刚刚够全家人吃饱肚子吧。哪里有余粮卖钱呢?棉花就不一样。收了棉花就可以卖钱,就可以买件漂亮的花衣服了。我的第一件红色的棉衣,就是棉花换来的,还有第一本《宋词鉴赏词典》,也是一年棉花喜丰收,老爸一高兴,答应了我奢求。当我手捧着厚厚的书时,那份喜悦,令我至今回味无穷。
  

  在金黄色的麦陇里播下棉花的种子,麦子收割完了,棉花就齐齐地长出来了。嫩绿的小小的叶子,笑盈盈地怯怯地探出头,打量着眼前的世界。这时候,通常是几棵棉花苗长在一起,等长到手掌大小时,总是留下一棵高大、健壮的棉花苗,其余的拔去。然后是浇水、打药、掐花杈,待棉花开花、结桃、再开花,摘棉花,一系列的工作也就结束了。
  

  记得李白一首《子夜吴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就是生动地描绘一个女子为征夫赶制冬袍之情景。看到书后的解释,才知道,诗中所说的“絮征袍”不是我现在所认为棉花袍,是丝絮。三千年前的中国,衣料主要以丝麻为主。棉花古称木绵、吉贝等,最早在新疆、云南、海南等地种植。至元明时代,棉花逐渐部份取代丝麻,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
  

  偶尔记得在什么书上看到吉贝布,心中一直纳闷,什么是吉贝布。后来才知道,吉贝布就是棉布。《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可见,最初是被人当作花、草一类的东西看待的。古代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中国北方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被欣赏的。无意查到网上有关棉花一些资料:东汉时的《说文解字》尚无“棉”字,隋代《广韵》卷2的仙韵下始有“棉”字,释义为“棉也,又木绵树名”。木绵树是一种树,与棉花完全不同等等。想不到关于棉花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历史和说法。
  

  现在我仍不知道丝麻是怎样造成布的。可是,棉花怎么一步一步地织成布,我却特别熟悉。小时候,偎着奶奶住着。每到初冬,村中几乎家家都在纺棉花。洁白的软软的棉花团,在纺车的牵引下,成了一圈圈细长的线。那吱吱的纺车声,打破了小村寂静的夜。给多少人家带来了希望。无论生活多么清苦,寒冷的冬日,终于有了暖暖的棉被,有了厚厚的棉衣,有了生的温暖。像我这个年龄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对于织布,也不是特别熟悉。那时候,只有少数的人在家按有织布机织布,大多数都在买布做衣服了。我之所以对织布特别熟悉,在于我初一时认识的同学——合玲。
  

  合玲身材不高,是比我还矮的女孩子,这样的女孩子不会不自卑,我就因身高自卑,到现在不够自信。合玲还不够漂亮,暗黄的脸上有着几颗麻子。后来读《金瓶梅》作者描写孟玉楼的美丽,说她天然几颗微麻,我总是想起合玲。在我眼里,合玲脸上的那几颗麻子也是可爱的,可爱的是她做人的善良和对钱财的大气。记得有次我感冒了,头疼欲裂,学校旁的门诊部的人看我疼的样子,不敢给我拿药。是合玲借了辆自行车,一步步推着送我到家的,看到我的母亲,我还没怎么着,她倒心疼哭了。那时候的我们都做着美丽的作家梦,对于金钱是视为粪土的。如今,为了我们曾经视为的粪土,我们在努力、拼搏、挣扎,已经好多年没有见面了。合玲生在农家,6岁没了母亲,父亲体弱多病,是比她大10岁的姐姐把她抚养大的。可是,在我们相视第一眼时,我们就认定了对方,成为好朋友。是把友谊当作生命的那种。
  

  83年,我去合玲家。她家的堂屋放着织布机,比她漂亮的姐姐在织布机上织布。专注的神情,鲜艳的粗布,灵活的双手,脚下的踏板,眼前的情景,把我看呆了。我记得那是初冬的下去,柔和的黄昏洒满她们家小小的干净的院子,院子里有棵弯曲的枣树,叶子几乎落光,树梢挂着几颗红色的干瘪的枣子。枣树下堆着一些棉花秸。她姐姐递给我馒头时,我看到她手指肚上都是裂口,合玲说,是剥没有开的棉花桃剥的。那时候,她们家的生活比较清苦,靠她姐姐织布卖钱过日子。由于洋布的大量上市,粗布的市场很不好,价格很低。一家人就这样相依为命地过着。
  

  有次,我和合玲因一件事观点不同,两个人不再说话。我心安理得地住在她家不肯走,吃她姐姐给我开的小灶,看着合玲在一旁气得掉眼泪。等姐姐出门后,我实在控制不住好奇心,坐在织布机上学织布玩。由于把握不好,布两头留下常常的线,像流苏。等姐姐回来,我吓得不敢言语,是合玲承认自己弄的,被姐姐骂了一顿,我心里很不好意思,我们便和好如初。合玲嫁人的时候,我是伴娘。看着比她高大的男人对她的呵护、关心,我心里特别高兴。婚礼不够隆重,有着缠绵的情爱,再简朴的婚礼都是温馨的。后来她打电话说,她们去新疆种棉花了,收成还行,等见面是给我捎新疆的特产。就是这个女孩子在二十年前一天许诺给我,等我有了钱,给你买一提包的芝麻糖让你吃恶心。想起这句话,眼中竟然有点湿润,真是有点矫情了。
  

  我的衣橱里一直珍藏着一块白底蓝色的粗布,我结婚时合玲的姐姐送我的。就像一首歌代表一份心情,一件实物也代表一段时光一份记忆,是不是人老了都喜欢回忆,我现在就越来越怀念那些远去的岁月。我想,我还有合玲,以及好多一样平凡的人,就像一株普通的棉花吧,引不起世人的注视,可是一样做着自己的梦,开着自己的花。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8 14:1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3 编辑 <br /><br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10-28 14:1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3 编辑 <br /><br />棉花捻线等等,包括我们的身上衣,都是棉花的奉献.文字质朴,充满乡土气息.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8 14:3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3 编辑 <br /><br />棉花收获的时候到了。今年,我的母亲也种植了三分多地的棉花,她是要给弟弟家换上一床新棉被。棉花从育苗到下田,到生长,成熟,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很劳人的。在我们这里,家家都需要种植那么点地,就是为了收获后等着弹制新的棉被。文章里有畴昔场景的显豁再现,和合玲之间的感情还有那些细节,都是以棉花有关。作者不仅注重忠实于往事,而且讲求还原往事的本真状态。好文。精华支持!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8 14:4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3 编辑 <br /><br />第二段与全文字号不一致。


作者: 一丁    时间: 2009-10-28 14:42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3 编辑 <br /><br />很喜欢,支持精华!


作者: 扁舟一叶    时间: 2009-10-28 14:44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3 编辑 <br /><br />第二段与全文字号不一致。 [/quote]
问好杜版。
我这里看着一致啊,怎么办呢?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8 14:4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3 编辑 <br /><br />我帮你重新编辑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8 14:5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3 编辑 <br /><br />好了。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9-10-28 15:4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3 编辑 <br /><br />独具匠心构筑的文字间,融合了过往岁月的影子。
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0-28 16:24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3 编辑 <br /><br />棉花是新疆的特产,今天中午看到了关于棉花的文字,现在又阅读到朋友关于棉花与朋友的文字,感觉亲切自然。学习,问好!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9-10-28 19:33
趣味与生活,完全可以将人打动。很干净美妙的情谊。
作者: 任意    时间: 2009-10-28 19:47
好文字,叶子。赞赏啊。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10-28 19:56
清代的祁隽藻有一首《采棉行》:“采棉复采棉,棉花满秋田。喷香裹粉白且鲜,重如柳絮轻如烟。”清代的张金栋也有一首《摘棉花行》:“凉风吹动八月节,如弹华铃个个裂。笼云带雪綴梢头,盈盈白茧田中稠。”
你的这个系列写的真好!支持精华。
作者: 李雷    时间: 2009-10-28 20:03
“浅白或者深红,一朵连着一朵,在碧绿的叶子中掩映着。纯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整齐的棉花在微风中摇摆。在棉花地里掐花杈的姑娘们、媳妇们,戴着各色头巾或草帽,忙碌着,说笑着,多动人心扉的画面,”细腻精准的描写和劳动场面相映成趣。以棉花为线,叙述往事,情真意切。
好文章,支持精华。
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9-10-28 21:52
关于棉花的情景与美,写出了特有个性经历和感悟色彩。
作者: 赵德义    时间: 2009-10-29 16:51
学习美文。
棉花身上有可以吃的东西吗?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棉花给我们温暖,棉花籽用来炸油。吃过棉花籽油,都会有难忘的记忆。
作者: 扁舟一叶    时间: 2009-10-29 19:48
问好朋友。
作者: 若水    时间: 2009-10-29 21:39
棉花伴随着我们人类究竟有多少年我没有考究,单一提到棉花便感觉到一种温暖,也曾写过一篇关于棉花的文字,读此篇感同身受,欣赏,问候!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09-10-30 09:06
我从中读出了温暖,感谢这样的文字!
作者: 刘梅花    时间: 2009-10-30 09:20
偶尔记得在什么书上看到吉贝布,心中一直纳闷,什么是吉贝布。后来才知道,吉贝布就是棉布。然后查到网上有关棉花一些资料:东汉时的《说文解字》尚无“棉”字,隋代《广韵》卷2的仙韵下始有“棉”字,释义为“棉也,又木绵树名”。木绵树是一种树,与棉花完全不同。想不到关于棉花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历史。

长见识了!好文章。
作者: 财智天下    时间: 2009-10-30 14:07
亲切、厚实的文字,绵长的情意,读来感人!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10-30 16:29
世界上最早植棉的国家是印度,汉代传入我国,那时称棉花为“吉贝”,魏晋南北朝时称“木棉”、“吉贝”,大概是印地语“劫波罗”的音译。汉魏时期,棉花仅流行云南的哀牢山地区和新疆的高昌地区。故清代的钱载在《木棉叹》中称:“我闻木棉花,传自哀牢林邑高昌国。地气江淮本相得,叶似青枫花似葵。花铃倒挂同攀枝,凉秋八月白棉吐。”以织布而称巧的黄道婆,就是西双版纳景洪人。元代以后,植棉才在全国推广开来。
作者: 扁舟一叶    时间: 2009-10-30 18:42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10-30 16:29 发表
世界上最早植棉的国家是印度,汉代传入我国,那时称棉花为“吉贝”,魏晋南北朝时称“木棉”、“吉贝”,大概是印地语“劫波罗”的音译。汉魏时期,棉花仅流行云南的哀牢山地区和新疆的高昌地区。故清代的钱载在《木 ...


谢谢高版,我又作了修改。又学了不少有关棉花的知识。
作者: 扁舟一叶    时间: 2009-10-30 18:42
同时谢谢以上朋友。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10-30 18:51
东汉时中原人将用棉花织成的布叫做“白叠花布”。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9-10-30 19:14
扁舟老师从棉花的绒絮中,抽出古典,抽出感思,还抽出一段纯真的情感和一个善良的姑娘。文字舒朗、自然,包含人生哲理。问候扁舟老师!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