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7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凤羽观砚(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5 0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  

  洱源凤羽的起凤村绝对算得上是滇西北高原上著名的文化名村。至今三千多人口的白族村落,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民居风格,远远望去,一色青瓦白墙显现出了村庄的古老。沿着山道攀登,至村头山半腰的灵鹫古寺和本主庙,五畜之主、大黑天神、十八罗汉、送子观音,栩栩如生的雕塑以及这个民族、这个地域里一切只能用文化来诠释的现象让人充满虔诚敬意。至今村里还有着原汁原味的“田家乐”、“吹吹腔”和“洞经音乐”等许多久而弥远的白族风情。张文勋、施立卓、张寿培、段臻然,耳边经常听到的、并且一直景仰着的许多白族文化名人都出自这个村落。所以每每再次听到这些话题,就不由得让人又一次对这个村落生发出向往之意。

  村里有一位叫段世发的老师退休后,常来小城子女那里小住些时日。因在阅读和文字上有相同的喜好,很快就让我们成了朋友,好多次邀请我到村里玩,这个周末,我决定去一趟那个向往很久的地方。

  一路秋色,一路丰收景象,累累硕果让人着实喜爱这个时节的一切山水景致。我们就是在这种景致和这种悦意中来到这个村落的。古色古香的白族庭院,一条从密挨挨房子里挤出的巷道,一株高大亦不乏苍老之态的古槐,一截别有历史渊源的拴马桩,……跟着世发老师走在起凤村中,任何一个角落,目之所见都是伴随着这个民族成百上千年的文化蕴含。“双铭世弟”、“百忍家声”、“清白传家”、“邺架流香”、“雀馆春深”,庭院照壁、大门上经岁月清洗过的字迹,苍劲、雄浑、气派,每一组字句中都不乏一段深远的教化,并成为白族人家诠解自已家承或是志向的特殊“名片”。站在这一片片青瓦白墙之中,我才由衷地感慨白族文化的精深,我甚至完全可以这么武断认为:白族与文化原本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其实来起凤村之前我就已经知道,这个村子因出产闻名于世的“凤砚”而名声大作,砚中精品“千禧砚”和“九龙砚”就在这里诞生。于是此刻置身于这个被文化饱浸的村落之中,之前一直不得其解的疑团登时彻悟。的确,凤砚之所以诞生于罗坪山下这个完全可以称作是穷乡僻壤的起凤村不是偶然,而是有这浓厚的白族文化积淀孕育的必然。《洱源县志》有载:“凤羽乡包大邑村(起凤别称)村民手工制作羽砚,始于明清,原料采用罗坪山墨石。”可见,诞生在三四百年前的凤砚早已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世发老师听到我对凤砚的兴趣,便带我们拜访了和他家仅只一墙之隔的民间艺术大师段臻然老师傅。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师傅极是可亲,一米七五以上的个头,瘦削的脸上深深浅浅地印记着岁月的沧桑。可惜的是,段师傅已不再刻砚,在他狭小的收藏室里,我们仅仅看到那两幅被放到玻璃框里的砚中精品:“千禧砚”和“九龙砚”。这位钟爱于艺术的老人,用一把锋利的雕刀,将数年的心血倾注在这两块长宽在100厘米前后、厚约10厘米、重约100市斤的巨大墨石之上,刻成的巨砚却将之无偿地捐赠给“99昆明世博会中国馆”收藏。在两幅“巨砚”的照片之前,透过玻璃镜框,我依然能清楚地看到砚台上栩栩如生的砚雕:九龙若飞若腾,遨游于祥云之中,演绎万千气象,真不愧为艺术珍品。段师傅说:“刻砚是件极苦的活,先不说那墨石的轻重,而你就只能是一种姿式弓在那里埋头苦干,一刀一刀,全是手工作业,还极伤眼力。”此时我注意到了段师傅那双眼睛,想象他光为刻成那两台“巨砚”便已花费数十万刀的精磨细琢,心中生发的是一种由衷的敬意。

  《洱源县志》又载:“凤羽砚台易研墨,长保水,墨法浓淡均匀,色泽鲜亮,用后加盖,夏不蒸发,冬不结冻。”段师傅的儿子段志明是起凤小学的一位老师,父亲对艺术的钟爱让他耳濡目染,从小培养了他敏锐的艺术眼光,又特别极长于国画,原本家里刻砚,很多构图都是他来设计的。他很热情地打开电脑,让我观看了家里以前制作出的一些砚台照片,“二龙抢宝”、“凤穿牡丹”、“蝙蝠献寿”、“春兰秋菊”、“龙凤呈祥”,每一种图案都让人记忆犹新。在制作工艺上,制成的凤砚被涂上菜油,在阴凉处风干后,色泽即由青变黑,乌黑铮亮,于是哪怕未见实物,一幅幅照片同样给人典雅凝重的高贵之感。早在清朝,凤砚就有“涵墨育香”之誉,并与“端砚”媲名。凤砚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自身的特点,成就了它“文化精品”的美名。

  看不到真正的刻砚现场,的确让人有些失望。好在我对世发老师的可敬并不仅只是他的渊博学识。出了段师傅家,他又将我们带到另一个挤挤的村巷中来,这是起凤村目前唯一一个在刻砚的作坊。大约是一年前吧,凤羽砚等一大批文化项目列入洱源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足可见政府部门对凤砚文化内涵的重视。在这里,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师傅正在专心致志地刻砚,我赶紧举起相机,拍下了一张相。这位叫杨跃堂的师傅在热情带我们参观完那些他亲手刻制的凤砚之后,我居然是惊奇地发现: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已获得过“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的称号。

  来凤羽观砚,来感受一段文化的旅程。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0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从凤羽回来后,有些感受,为那里的文化和那里的人写些东西。

3#
发表于 2009-11-5 09: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先占个沙发,有事,等会细品!

4#
发表于 2009-11-5 0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富有文化底蕴,读后想占有一方砚矣

5#
发表于 2009-11-5 1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先记号。一会欣赏。问好!

6#
发表于 2009-11-5 1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凤村因出产闻名于世的“凤砚”而名声大作,砚中精品“千禧砚”和“九龙砚”就在这里诞生。好象见过“千禧砚”和“九龙砚”的图片的。文章语言清畅明快,句法灵活自由。在深情贯注中,对于凤村淳厚的文化有了清晰的记述。问好!

7#
发表于 2009-11-5 1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以砚为载体,用明快流畅的语言叙述砚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显得厚实,大气。
问好!

8#
发表于 2009-11-6 04: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透过你的文,了解了富有文化意蕴的凤羽观砚。

9#
发表于 2009-11-6 0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这个地方我去过,确实富有文化底蕴,一如凤砚,还有与之相关的民间书法。文章的导引作用很突出,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它引导我不是走向宫廷和城市,而是走向了坊间、村落和僻静的深处。不错的文笔,欣赏并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季大相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谢谢季老师,有机会来洱源玩。很乐意导游。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杜永生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感谢杜老师的阅读,希望多交流。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李雷 的帖子

谢谢李雷老师,一直以来都喜好山水,所以感受每每很深。。。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高迎春 的帖子

希望高老师多提意见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敬一兵 的帖子

在大理文化上也看过敬先生的文章,感受很深。大理的确是个好地方,希望敬先生多光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2:05 , Processed in 0.07079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