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87|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与芦花恋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3 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                 与芦花恋爱
               言子

  
这个夏秋,没有谁像她一样站在那里忠贞地等着我。
  《诗经?蒹葭》的第一节这样唱道: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如果仅从字面上把伊人看着一个女子,把找寻的人看着一个男子,爱情,真是很辛苦!在水一方的女子,真是美丽又神秘!让一个痴情于她的人儿不厌其烦地跑上跑下,走西奔东。而她,抛下一个媚眼就不见了,像仙鹭一般站在苍茫的蒹葭丛中若隐若现。让一个为爱而倾倒的人儿欣慰又迷惘。痛苦又忧伤。


        我就像那个痴情的人儿,在这个夏秋,为爱而倾倒。
  等待我的伊人,是水边的芦花。
  如此解读《蒹葭》,未免太肤浅,它蕴涵着更深沉的意义,暂且不说。
  蒹——荻,像芦苇。葭——芦苇。那么,《蒹葭》里的植物,是荻和芦苇混杂在一起的?还是只是为了押韵?《诗经》里的诗,是歌,用来唱的,讲究的是音韵和节奏。《诗经?秦风》流传下来的诗歌并不多,仅仅十首。《蒹葭》在其中独具魅力,在整部《诗经》里,也是独具魅力,大放艺术的光芒。除了美丽的意境,朗朗上口的复沓,更为重要的是深藏在文字背后的隐秘含义。这,才是《蒹葭》的精华和灵魂。才是《蒹葭》,之所以能在艺术的长河里成为永恒。普通读者很难读出其中隐秘的深意。他们只看到了河流、芦苇、美女、爱情。远远不是这些。远远不是这样。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冒着炎热一次又一次去崔家沟看芦花,是为芦花,但也不仅仅是看芦花。
  崔家沟是一条等待开发的山沟,从上至下每一寸土地早已被征用。几年前我在崔家沟游走,散居沟里的庄户人家已经领着政府发放的每月一百一十块钱生活费。土地不是自家的了,大部分田地荒芜,长满野草野树。芦苇,可能也是这样野生的。在崔家沟,有七八处芦苇,一丛一丛的长在田边地角,长在沟边的水凼。自生自灭。花开花落。那些年,我是不怎么留意芦苇的。我甚至忽视了芦花的开放。初夏,偶尔从路边的芦苇丛走过,看着苍翠的剑叶,也只是短暂地流连一下她那独特的风韵。过后,再也不去想她。今年却不同,看到青翠的芦穗从剑叶里长出来,就开始惦记、牵挂。就像惦记、牵挂心中的恋人。而她,总是忠贞地等着我,从不失约。
  应该在八月,看到芦穗摇动着青色,是八月的一个下午。
  我谢绝了一些朋友的邀约,来到崔家沟。我知道,当我一个人独自漫游时,一些寂寞的人正邀邀约约聚在茶楼喝茶聊天。话题只不过都是些老生常谈,看似热闹、投合,其实都是孤独、隔膜、空虚的。这样的聚会,我往往比什么时候都孤独、孤单、寂寞、空虚,远远不及我一个人走进大自然丰富、愉快、充实。这些年,大自然给予我的太多,身在其中,虽然孤单,从来没有孤独感。不像在人堆里,孤独在喧嚣的话语里紧贴人心,无处不在。我在八月的阳光下走进崔家沟时,耳边没有空洞的语言,没有言不由衷的奉承,更没有漫无边际的夸夸其谈。阳光无处不在,却在永恒的静默中普照万物;清风无处不在,掠过绿树时是树叶在低吟,不是风在说话;花儿开放时从不嘀咕,盛开得依然灿烂;眼前的芦苇自生自灭,到了季节依然发芽、长叶、抽穗、开花。我在靠近鱼塘边的水凼前站住,青悠悠的芦穗被风吹乱。几个垂钓者坐在池塘边,专注。安静。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常来崔家沟的,情趣不同,收获也不一样。他们静坐一个下午,收获的东西是看得见的。而我的收获,别人看不见。空手而来,空手而归,但我已经收获太多。这个下午,芦苇就是我在崔家沟的收获,不带走她们,但我已经收获。芦苇丛下方,是黑堰塘,濒临莲花寺。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走在黑堰塘的堤坝上,一个男人正在栽树。柏树。奇怪的是,十几株柏树,没有一株成活。并不妨碍垂钓者,也不妨碍大白鹅、鸭子在池塘漫游。那个栽树的男人不是一个好劳力,树的成活率居然为零。有些惋惜。
  芦苇不知道我在看她。阳光照在上面,闪闪烁烁。
  垂钓者注视的是鱼塘,恐怕只有我这样的人专注于芦苇。细细望过去,发现好些芦苇还没有抽穗,挺拔的剑叶依然妩媚。
  那个下午,我走到每一丛芦苇前,都是青色的穗,有的还没有抽出。我像一个多情的人儿,伫立清风摇动的芦苇旁,心中便涌出《蒹葭》:
              蒹葭凄凄,
              白露为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望过芦苇丛,看见一个影子从远方的天空下走过,慢慢、消失。
  而我,此时正是水边的伊人,站在日落前,看着另一个伊人。
  几天后,怀着牵挂,我又去了崔家沟。只为芦花。
  她在青山间等着我。
  几日不见,剑叶里的芦穗都抽出来了,水一样清幽、飘逸。泛着绿波。
  芦苇茫茫一大片。什么时候,开放的芦花才是白茫茫的?白露?霜降?小雪?大雪?冬至?我想看看伊人变化的过程。大约一个星期后,又站到了伊人的身边。青色的穗都开花了,深褐色。像冲调的咖啡加了牛奶。她们垂着头,在风中摇摆。亭亭玉立的英姿裹着一身清秀,优雅地望着对面的伊人。而我,想着那个上下找寻的痴情男子,美人却在宽阔的河流上若隐若现,让他捉摸不定,痴迷难返。不知他最终找到没有?也许多年后,历经艰难的跋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回头蓦见,却发现美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我不是水边的美人,而是那个沿着河流不停找寻的痴情人儿。伊人似乎懂得我的心思,不像《蒹葭》里的女子。她总是站在这里等我。千辛万苦之后,我不再为她憔悴、忧伤、焦虑。从容、淡定、安宁地赴约。
  一阵清风,吹来一只白鹭、几只大雁。白鹭从松林起飞,掠过芦苇,落到对面的松林。大雁从高空飞过,掠过芦苇,消失在天尽头。一只白头翁紧跟着落到芦苇上,踩着摇摆的叶子,婉转歌唱。远方的河流奔腾着汹涌着,一泻千里。远空下,一个影子在河岸徘徊。伊人在万里之外的芦苇林里。
  芦苇茫茫一大片。浩淼的长河,浩淼的芦苇,浩淼的天宇。深远、幽阔的意境!
  先秦的思想家,比我们现代人,在精神上走得更远!
  白露的第二天下午,放下手中的活,踩着泥泞的小路,去看思念中的芦花。颜色比先前浅了一些。淡淡的褐色。毛茸茸的。花絮蓬勃盛开。但离白茫茫一片似乎还远。我沿着山沟,从沟底走到沟顶,经过几丛芦苇林,顺手采摘了一把芦花,拿回了家。
  接下来的日子,隔几天,我都要去一趟崔家沟。上午要写作,一般都在下午。错过了白露为霜的早晨,踩着黄土路上的枯草,我可以想象风霜中芦苇的神韵,叶和花上肯定是白蒙蒙一片,阳光出来,凝结的霜花化着露珠,一滴一滴滴落,等到下午我看见她时,几乎和上一次没有什么变化。大雪过后,我去看她,却有些不同。那几天寒潮袭击,突然很冷,天阴沉,风也很大。芦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寒潮退去,有了一个艳阳天,吃罢午饭,晒着温暖的阳光,漫步到芦苇前。鱼塘边依然坐着那些垂钓者。可能是气候连年变暖的因素,芦苇还没有枯萎,但没有了先前的苍翠,有些苍老。芦花还是那样,淡淡的褐色,没有变化。几次来看她,都是这种淡淡的褐色。毛茸茸。头低垂。没有我等待中的雪白。看来她们只能是褐色了!带着失望的心情,继续朝上走,到了第二丛第三丛第四丛第八丛芦苇旁,都是一样。芦花,都是淡淡的褐色。就在我转身返回,走到第五丛芦苇前,抬头望去,却望见了雪一样的芦花在风中摇曳。她们瞬间成了白茫茫一片。蒹葭凄凄,白露为晞。露珠早已被太阳晒干,但那茂密的雪一样飘舞的芦花着实令我惊奇。阳光正从南坡的松林上照过来,万道光芒落在芦花上。披着金光的芦花由褐变白。我不忍离去,静静地欣赏着伊人的风采,感受着她的神韵。一直到阳光移开芦苇,芦花又恢复了她的褐色,才慢悠悠离开。
  回到家已是黄昏,推开门,便看见墙壁上悬挂的芦花。是我在白露后采摘的。已经成了淡淡的褐色,毛茸茸,手一碰,密密的花絮就会飞落一样。和崔家沟的一样。仿佛在我的房间生长着。夜幕降临,进卧室拉窗帘,朦胧中,又望见不远处围墙的野地上,两三株芦苇在风中摇荡。淡褐色的芦花。这几株芦苇(长在干地,也许是蒹),我不知道是怎么长在我们地质大院围墙下的?就像我不知道崔家沟的几丛芦苇是怎么生长的?风,可能是唯一的播种者。我是在今年夏天发现的,那个上午刚写完《诗经?蒹葭》的一节随笔,撩开窗帘,便在阳光下望见了围墙下的芦苇。她们,正对着我的窗口,还没有抽穗。写到《蒹葭》的随笔,就看到了芦苇,虽然只有两三株,却很意外很惊喜。是上天给予我的恩赐?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诗经》,是一条河流;《蒹葭》,是岸边一株永不凋谢的芦苇。
  极目远望,遥远的苍穹下,那个影子还在河岸走。
  水边的芦苇苍翠、茂密。白茫茫的芦花雪一样飞扬。
  我们苦苦找寻的伊人,在芦苇林里躲躲闪闪。向她靠近一步,她就远离两步。可望而不可即。但我们,在跋涉中,并不是两手空空,已经看到了伊人的美丽,阅尽了河流两岸的风景,饱览了芦苇的青翠,享受了芦花的雪白。就像这个夏秋,我不断地去和芦花赴约,她忠贞地等着我。每次,我都不是空手而归。
  她已经融进我的生命。就像《诗经》融进历史的长河。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好久没进来了,格式没对。

3#
发表于 2009-11-13 1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很久不见,问候言子。 文章须再编辑下。

4#
发表于 2009-11-13 1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是好久不见。先记号。问好!

5#
发表于 2009-11-13 1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给你编辑好了。声明你自己添加吧。

6#
发表于 2009-11-13 15: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先记下,等会儿细品!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5: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迎春兄,  不会弄了,  请你帮我添加声明吧, 谢谢!

8#
发表于 2009-11-13 15: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没编辑好吧。段落之间要空一格子。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看了半天, 也不知道怎样添加声明,斑竹帮我添加吧

10#
发表于 2009-11-13 1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看了半天, 也不知道怎样添加声明,斑竹帮我添加吧 [/quote]好的。

11#
发表于 2009-11-14 0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由诗经切入,而后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崔家沟观看芦穗,关爱自然地情怀,真切地融入文字中。精华支持。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9:57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顾上进来,感谢迎春兄帮我编辑。
问好永生!问好新老朋友!
13#
发表于 2009-11-14 12:13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言子,你又有多少大作问世了?欣赏美文。你笔下的芦苇是一个意境。
14#
发表于 2009-11-14 15:4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新作,问好!收藏学习。
15#
发表于 2009-11-14 16:55 | 只看该作者
有事,提读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9:18 , Processed in 0.05172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