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82|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自考的甘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4 1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俊岭

  我有两次参加自学考试的经历:一是1983年,二是2003年;两次,都是经过三年的奋斗,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本科证书。

  与全日制大学里的学习相比,自考的甘苦便比较明显了。

  自考,是自学考试的简称;这是人们都知道的。自学,自然就是自己学了。现在想想,一门本来不知道什么内容的书籍,经过三遍两遍的阅读,掌握了,进而去考场考试,结果能有70、80分的成绩,这是最让人快乐的时候。这成绩,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我2005年一年通过8门课程的考试,其喜悦是巨大的。与此相反,全日制大学里的学生,则不用费这样大的功夫去对书本一遍一遍地翻阅了。他们坐在课堂上,听着老师讲课,已能对书本知识理解了一部分——这一点是让人羡慕的——我在高中时,语文老师那独特的声音让我记忆犹新;他领着我们朗读《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就像刻在我的脑子里似的。声音的作用太大了。好学的再看一遍,效果便会更好了。临近考试,老师给划出几十道题的范围。学生们重点突击,就会考出不错的成绩——就是平时不太爱学的,考不及格的可能性也不大。

  自考是独学而无友,最多也就是少友。虽然有自考杂志摆在桌面上,但对上面自考生写的学习交流,只能是看看而已,没法面对面探讨。这样的话,“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的情形就不会出现。一个人,处在偏僻的地方,一盏油灯光里、一只灯泡之下,默默地阅读。读到会心之处,就会发出呵呵的笑声——在我人生不得意的苦难岁月里,许是这笑声,化解了我心里的郁结,保证了我的康健。感到困惑与苦闷的是,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遍查资料而不得,欲请教而没有可见的对象。这会让我团团乱转,像一头笼中之狼。而在大学里就不一样了,天天可见饱学的鸿儒,处处可见好学的同学。遇到难题,教授的一句话,就会让人茅塞顿开。

  自考,能养成高度的学习能力。环境逼着人一遍一遍地阅读,一遍一遍地思考。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习《古代汉语》,用的是王力的本子。老先生治学严谨,编写的教材丰富多彩。我用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去攻读。我发挥我记忆力较强的优势,把好多古文背诵了下来。并且,对实词、虚词,我像记忆外语单词那样去记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得我的语言一度很是古朴。我的早期散文,就有这样的语言特色。主要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熟悉了古代语言;进而,在面对现代语言时,能够做一番比较的功夫;这让我得益非浅。这点,远远不是大学里能够培养出来的了。我尝见一位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教师,在读一幅《集王圣教序》中的两句书法作品时,竟然不会断句,不觉哑然失笑了。那两句是“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自考,几乎没有同学可言。虽然临进考场时,到处净是黑压压的人群,但极少认识的。进考场,虽然能与前后桌简单地对话两句,最多也就是问问准备得怎么样。再多问,便显得唐突了。而在大学里呢,上下级同学、同系不同系的同学、同学中的老乡等等层次不一。毕业后,好事者再组织一个同学会,那就更热闹了。这是一个极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在重视人情的中国,这网络的作用很大。他们在人生路上相互帮助,能化困厄为顺遂。这种现象,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处处存在。相形之下,做为两次自考的我,则可怜多了。

  最后,我想谈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那就是凡自考者,大都是学以自用者。这是自学者最大的苦处,也是社会对自考者的最大不公。在文凭泛滥、在高等教育的神圣性被严重亵渎的当今社会,自考文凭虽然在名誉上得到广泛承认——据说国际上只承认中国的全日制大学文凭与自考文凭。但是,具体到实践上真正重用自考者的不多。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又留在大学任教的学生,到三十五六就可能评上一个正教授。因为,他写的每一个字,特别是评论、学术文章,都能在晋升职称时用上。他们是有一份劳动,便有一份收获。但是,一个自考出来的人,因为所学与他的本职工作不同;以后的一切努力都只能是围绕爱好进行。像我,因为干得是水利工作,我的中文专业的学历就用不上,发表的小说散文也用不上;我只能在相近的专业上晋升职称(高级经济师)。2005年,我去山东师大进行论文答辩时,一位教育上的朋友说我“你还用认真地去回答吗?教授也不见得比你读得书多!”他的话,让我悲欣交集:欣的是,自已的学养深浅还有知者——虽然我一直是“人不知而不愠”;悲的是,年过四十了还要去答辩什么;特别是看到大学校院内张贴的一位三十五六岁的教授进行现代文学讲座的海报时,不禁为我的命途多舛而伤心了:老天,为什么会这样呢?

  但是,我是深深自知自己的。我知道我的所长:风雨人生丰富了我的阅历,几十年的阅读让我明白了文理,强健的体魄让我能够长时间写作。短处自然也有,性情不免燥急,思想不免偏执——虽然思想者多半偏执。首先知道了自己,然后再知道中国文学的发展现状,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对于未来,我充满信心。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09-11-14 11:00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0:36 | 只看该作者
近来有同学、朋友想了解一下我的自考情况,我不想叙事性地去写,我想发点感慨,于是便有了这文章,于是也便有了贴在江天的理由。
3#
发表于 2009-11-14 10:37 | 只看该作者
想起自己的自考,心酸啊!

我现在几乎得了考试恐惧症了……
4#
发表于 2009-11-14 21:5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自考,和武兄的情况非常象,所以我也是有发言权的。
95、96年参加专科自考,一样是要努力的学、记。不过没有一年过八科,只过了七科,专科段共十科,有一科补考。
之后接着考本科,可是由于教材要到长春去买,去一次又买不全,条件所限,不可能没事总往长春跑,就丢下了。一丢十年,之后听说某县城“好考”,就和朋友同去报名,果然可以随便抄,结果十一科,都是一次通过了。
可以说,我的专科段是真考的,本科段大致是抄过去的。但我还是挺自豪的,多少人只差一科抄了五六年来还抄不过去呢!
5#
发表于 2009-11-15 01:1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有你这样自考的经历,同感,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08: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文竹 于 2009-11-14 10:37 发表
想起自己的自考,心酸啊!

我现在几乎得了考试恐惧症了……

谢谢文 ,恐惧什么呢?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08: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09-11-14 11:02 发表
自考不如去上党校,党校实行三包,质量可靠,保证毕业,是升官的重要凭证,而且学费弹性空间大,帮助召一人,免一份,发召十人免全部。既可以取得你满意的文凭,而且可以和达官贵人们共进晚餐。有意者请来人来函定购 ...

谢谢李明跟贴。
你说得也是中国实情,教育的不严肃于此可见。我说的大学同学会,于此有相似处。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08: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09-11-14 21:57 发表
对于自考,和武兄的情况非常象,所以我也是有发言权的。
95、96年参加专科自考,一样是要努力的学、记。不过没有一年过八科,只过了七科,专科段共十科,有一科补考。
之后接着考本科,可是由于教材要到长春去买, ...

谢谢如空!
你们那里是这样,山东相对要严得多。
中国事情,一不严肃,就没意义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08: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en1029 于 2009-11-15 01:15 发表
我也有你这样自考的经历,同感,问好!

谢谢沈先生!
自考,使得我有了一纸证明,顺利地晋升上了高经经济师。但,我的知识,远远不是文凭所能证明了的。
10#
发表于 2009-11-15 11:46 | 只看该作者
当年我也是有过这种经历的,高中时严重的神经衰弱和胃病让我以几分之差落下了那个独木桥,两年后才可以稍稍看书了,在单位紧张的工作之余也参加了自考,但六科后因去了北京,就断了。想想当年的情形也和朋友有相似之处。但那些书上的东西确实在现实中几乎是用不上,想想也就释然了。问候朋友!梅花香自苦寒来吧!
11#
发表于 2009-11-16 11:37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武先生的文章,深有感触,因为我也有着这样的经历。
  我总觉得,自学取得文凭的人,总体上比工农兵大学生强多了。我们这里,就有许多自学取得文凭而做出大成绩的人。
  因为心与武先生相通,所以我很喜欢这篇文章。
12#
发表于 2009-11-16 17:24 | 只看该作者
佩服武兄毅力。

自考是很难的,相比于目前普通大学来说,自考生的文凭更为货真价实。现在一般大学和成人高考考试都靠糊弄,入学难,毕业容易。

自考绝大多数靠“硬碰硬”的硬功夫。一门一门的过关。
13#
发表于 2009-11-17 13: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09-11-14 11:02 发表
自考不如去上党校,党校实行三包,质量可靠,保证毕业,是升官的重要凭证,而且学费弹性空间大,帮助召一人,免一份,发召十人免全部。既可以取得你满意的文凭,而且可以和达官贵人们共进晚餐。有意者请来人来函定购 ...
呵呵,照此说来,武兄那时应该报党校就对了。但是那个只能混个官儿(亦未可知)真才实学学以致用而且还不用担心退休。同感问候!
14#
发表于 2009-11-18 08:42 | 只看该作者
自考,还能学些知识。函授,只能混张文凭。先生的勤奋让人佩服。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10: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谷 于 2009-11-15 11:46 发表
当年我也是有过这种经历的,高中时严重的神经衰弱和胃病让我以几分之差落下了那个独木桥,两年后才可以稍稍看书了,在单位紧张的工作之余也参加了自考,但六科后因去了北京,就断了。想想当年的情形也和朋友有相似之 ...

谢谢若谷,问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2:51 , Processed in 0.06522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