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8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门克新的目光:教育以民生为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6 2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金銮宝殿广开言路,召见各州教谕。教谕是学官名,掌管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教谕多为进士、贡生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常以“奉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自命。他们很少有机会直接被皇上召见,因此可以设想,每一位去见朱元璋的教谕,心中一定忐忑不安却又万分激动。“三更无眠起,五更礼朝服”,或许满腹经纶的中国知识分子,在金銮殿上与皇帝沟通时,都会异样的忐忑,有一肚子的话,却又有一脑子的矛盾。

  洪武二十六年的某一天,朱元璋临早朝,依然召见各州教谕询问“经史及政治得史”,轮到山阴张恒,朱元璋从山阴的文化教育情况,询问到民间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有无灾荒疾苦。张恒见到皇帝,原本已经战战兢兢,勉强应答。想到再多说山阴政事,不免会让皇帝认为自己不务正业,或者与山阴地方官吏汇报的情况有差异,回去也难交代,于是说了一句中庸之道的话:“民事无所与。小臣培养教育文化人才,民事关顾不多,参与过问的少。”这原本是保全自我的圆滑之词,不想却招至灾祸,张恒后来被皇帝贬至边疆“命窜之边远,且榜谕天下学校”。

  而同样是教谕,却有将教育与民生相结合,敢于向皇帝直言上谏的风骨之士门克新。明史栽:“克新,巩昌人。二十六年,秩满来朝。召问经史及政治得失,克新直言无隐。授赞善。时绍兴王俊华以善文辞,亦授是职。上谕吏部曰:‘左克新,右俊华,重直言也。’……克新以亮直见重。不数年,擢礼部尚书。”
元末,正当门克新青年时代,他却丢弃“士”的思想,虽是儒家信徒,却桀骜不驯不愿去做官,归隐于市。 至正九年(1349年),“蝗仍大水,又疫疠。死者十九;巩昌(秦州)、徽州、凤州等多处山崩,自然灾害遍及全国”。那些年门克新亲身经历了种种天灾人祸,和老百姓一起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他了解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和疾苦,作为知识分子,更深深感到人民需要的是体谅民情的国君,和解决民生实际问题的“士人”。

  明烘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门克新已是67岁知天命的花甲老人。此时,他任教谕25年,在实践中明白“知民之饥寒,察民之勤苦”是“士”必备的思想理念。因此可想,门克新任教谕期间,他的教育理念,是将已被国家首肯的人才,培养成为国之栋梁,使他们将来入朝做官,情为一方民生所系,解决国计民生存在的实际问题。

  《门尚书祠堂记》载:“公虽以任显,而功业有助于乡里。”这更深刻的反映门克新主持州学教务,促进地方文化事业,其根本在民生,关系(ji)民生,才有“功业”被记载下来。

  不单至此,熟通经史,博学的门克新也体悟到皇上朱元璋,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认可。这样,在真正与皇帝朱元璋交流思想时,门克新不但敢于直言,而且结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仕思想的人生指南,把孔孟、程朱理学“爱民体国”的精神发扬光大,向皇帝朱元璋阐述的头头是道,句句在理。
在金銮殿,朱元璋虽高高在上,但他俯视眼前一位花甲老人的头颅,一定略微低俯,他嘴里细细的赞叹想当然可知。他内心一定很激动,他感慨门克新将教育与民生结合的思想,竟然与自己如此相通。他心里一定也会想起教育太子时,说过的话:“朕与诸太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一言笑戒其妄,一饮食教之节,一服用教之俭。恐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恐其不知民之勤苦也。尝使之少服劳事。”

  同是教育,朱元璋教育太子与门克新教育所属生员,其道理同出一辙,都是要体察民情,以民生为本。


  历朝历代,开国帝王似乎都很开明,他们重视文化,体恤民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自从与博览群书,智慧多才,敢于直言的门克新进行了交流,他便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向大儒求教,其虔诚之态,仿佛一个勤奋的小学生,这实际上奠定了明代的学风。

  一日朱元璋又召见门克新,带他观赏著名画家戴进的《长江万里图》。门克新被画中气势磅礴、宏伟壮美,以长江为主线的江南俊美山河所震撼。当朱元璋让他作“长江万里图记”时,他写道:“浩瀚汪洋,诚卫国之保障;湍瀚流急,实壮势于神京……惟我皇上,慎固疆域,保民致治,无时不在胸之间,俱见于此也。其励精图治之诚,抑亦至矣!是宜皇天眷佑,奄有四海,中土奠安,四夷臣服,而巩固皇图于亿万世……”这篇文章文辞华美,但除了写江山宏伟,天然屏障一样的长江,护卫都城及老百姓的安宁,还赞扬了皇上时刻将巩固疆域,保护老百姓装在心里。他激励皇上勤政爱民,治理国家,从而达到“中土奠安,四夷臣服,而巩固皇图于亿万世”。读这篇“长江万里图记”中,皇帝朱元璋一定有了更多的“治国安邦,惠及万民”的启发和遐思。门克新的文采,让他赞叹也让他折服。洪武29年(1396)年,朱元璋封70岁的门克新为礼部尚书,掌管天下礼仪、祭祀、贡举之大事。

  历史上的教育家很多,而能常进直言教育皇帝的人却不多,今天看来,门克新他不只仅仅是学问渊博,知识厚重的礼部尚书,他把教育与民生相结合,将教育落在民生问题实处的教育理念,是世人赞赏和学习上的地方。在教谕25年中,他一定培养了很多“想民之疾苦,为民之操劳”的地方官吏,这些虽无从查阅,但一位敢于为皇帝直言民生疾苦,当世政治的人,也会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思想理念。

  洪武二十九年(门克新)逝世,朱元璋亲自写祭文吊唁:“……然生死之道,人之常,虽时运之不挤,而寿贵已临身。丈夫之志,不可以憾矣。尔其有知,服斯谕祭。”

  历史上皇帝亲自为大臣写祭文的恐怕不多,而皇帝朱元璋为门克星的逝去怜惜的又是什么?是他博学的智慧!是他人格的征服能力!还是他心系民生与自己心心相通的深厚情谊。或许,得宠与皇帝,70岁做礼部尚书,并不是门克星所预料,而此刻,作为天水乡贤的门克星,他的目光一定注视着这个世界遥远而又有几分神秘色彩的未来。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11-16 22:32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22:18 | 只看该作者
请编辑把我的题目名字错字改一下好吗?
门克星改成门克新。
非常感谢!
3#
发表于 2009-11-16 22:32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待细阅。
4#
发表于 2009-11-17 08:1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非常好,深刻通俗,内涵丰富。可惜按照中财论坛规定,首先发表在博客内的文章也不能算首发文章了。

http://blog.stnn.cc/danyu/Efp_Bl_1002619822.aspx
5#
发表于 2009-11-17 08: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11-17 08:10 发表
文章非常好,深刻通俗,内涵丰富。可惜按照中财论坛规定,首先发表在博客内的文章也不能算首发文章了。

http://blog.stnn.cc/danyu/Efp_Bl_1002619822.aspx


遗憾。
6#
发表于 2009-11-18 11:4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好。希望汪彤多贴些首发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06:13 , Processed in 0.08656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