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10|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关于外公的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3 1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9 编辑 <br /><br />                关于外公的那些事儿
                                                                                               文/  徐睿成

    我外公冯立康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好教师,2004年外公退休在家了。外公回忆起自己教书育人的半辈子来,使我们年轻一代颇受教育,外公的生活可以用一段话概括:“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幼年饱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少年奋发读书快乐无比;青年多灾多难,东奔西跑,疲于生活;中年躬耕农亩,养育子女,教书育人,培养后代;老来退休在家安度晚年。”退休外公赋闲在家,闲来无事便会对他外孙进行自己忆苦思甜的教育。

    1977年我外公开始了二十八年的教学生涯。从教二十八年,不能说是身经百战,但至少可以说摸爬滚打。回顾这不是很短暂的二十八年,外公感慨万千,外公说:“一个地方教育的发展最能反映出这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从土房子、泥凳子、泥娃子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再到投影仪、电脑、多媒体,教学条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配给学校,走进教室。过去,条件很差,由于没有黑板,老师上课的时候就手里提一个小黑板放在教室的前面。老师几乎就是民办教师,学历不达标,自身的文化知识也很有限,老师也不像现在这么专业,除了语文课外,同时还要上历史课、劳动课等,一名老师至少要兼三门学科。老师条件很艰苦,都住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棚子里,学生也同样艰苦,最远的学生从家里到学校要走几个小时。碰上雨雪天,老师很辛苦,学生也很辛苦。

    悦教育,虽苦犹乐。有人认为教书是一份苦差事,而那个年代的教师们却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在里面找寻到了无穷的乐趣。上世纪80年代,老师下课后通常的动作就是先拍打拍打身上,因为一堂课下来,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了一层白白的粉笔灰,那时,老师上课时,每节课都要在黑板上反反复复写字,不够写了,用黑板擦擦掉再写,当时老师教学也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传授每一个知识点,老师都要仔细地备课,希望以一种最好的方式,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1977年开始教书的外公,回忆起那时侯觉得好象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在学校的条件和我刚教书时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当初学校条件差,师生们就通过勤工俭学,打黄毛菜籽,在黄羊河农场搞副业,经营学农基地,(当时有十七亩地)有了一点经济收入,购买了几张办公桌,椅子和床板。老师们则自己动手油了门窗、桌椅,平好了操场,泥好了校墙,还在学校周围和学校学农基地上栽了几百棵白杨树,一个崭新的学校矗立在戈壁荒原上了。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师生笑逐颜开。



    在农村中小学有过多年任教经历的外公说,“原本在农村中学,音乐、美术根本没能力开。当初由于没有实验设备,给学生上实验课,做实验就变成讲实验,就只能得用粉笔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一些图供学生大致地观看。好像是80年代后期,才慢慢地添置了地球仪、地图等简单的教学设备。”谈起初为人师前的教学情景,外公依然有许多感慨。


    躬耕教坛,教出成绩。外公回想起,在中学教初一语文,特别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写作知识方面费了很大的功夫。最难的是这班学生不按时交作业。开校两周了,布置的一篇作文交上的不足三分之一。一问,他们的回答是“不会写”。于是自己写了一篇范文念给他们听,鼓励学生大胆去写,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想写出来就是一篇作文。告诉他们,写作文的方法可以概括成五个字:定、抓、切、简、教。即肯定内容、抓住重点、切合实际、简单明了、有教育意义。并告诉他们,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也就是说开头要能引人入胜,中间部分内容丰富,详略得当,结尾应干净、利落、有力,还要注意多次修改,“文章不厌百遍改”。通过耐心讲评学生作文,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到了期末考试,这班学生竟考了全学区第一名,外公也被评为“优秀教师”!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和社会的磨砺,使外公的性格变得柔韧了,待人接物不再急躁冒进了,处理事情比较沉着稳妥了,与同志交往也随和自如了。并且,这班学生和我外公的关系也十分亲密,对老师很尊重。



    这期间外公一直默默无闻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团结同志,尊重领导,热爱学校,关爱学生,为培养学生的成才不辞辛劳。因此,外公不因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也不因自己虚度年华而感到悔恨过。凡在吴家井乡四方墩小学上过学的学生,甚至两代人无不受过我外公的教育。令外公感到欣喜的是,虽不算桃李满天下,也可称人才济济,别的不说,就拿教育这一块来说,现在就有二十多位是人民教师。外公最早的学生有的已经当上了爷爷,有的两代人都是他的学生,有的学生的学生的儿女都做了教师。在此期间外公曾当过总务主任、教导主任,也曾当过校长,更多的是甘为人梯出谋划策,扶持年轻人搞好工作,团结一班人为教育做贡献。



      
外公在担任校长三年后,自感能力有限,岁数大,学历不达标,于是三次主动辞职,认为只要有利于教育,不在乎职位高低,岁数一大,干劲就小了,魄力就没有了,工作搞不上去,领导又不好意思批评,这样当校长不就影响教学质量吗?虽不当校长了,但一定要支持新校长做好工作,自己抽出时间自学提高,当一名合格的教师。特别是外公的学生当校长时,从不因他们曾是当初自己的学生而自高自大,倚老卖老,总是想方设法出谋划策,支持他们大胆管理,搞好教学工作,所以在每学期学区组织的统考中,我们四方墩小学总是成绩最好,一至六年级十二门课,我们拿过十一个第一名。


      
一九九一年,外公被评为市级模范班主任,在教师节受到了武威市委、政府的表彰奖励。会上发给荣誉证书和一台袖珍收音机;一九九七年,外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理想。



    他常说:在他执教的这些年,少数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归纳为如下几种:对品学兼优者,三好学生有份,光荣榜上有名,课堂提问优先,黑板上演练在前,为老师掌上明珠;表现欠佳,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好,老师依然关怀备至,有时甚至偏袒其错误,仍然为培养的重点;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一般,在老师的心目中一般,所享受学校的待遇自然一般。这些“四般生”虽为在校生的多数,他们的未来全靠个人的机遇;思想表现较好,天资驽钝,学习成绩差,老师“爱莫能助”,只好视为可有可无;思想表现不好,学习成绩差,常说的“又蠢又呆”,坐在教室的后头或旁边,为学校里的“自由公民”,老师惟一要求不制造乱子,师生见面如同路人,即使辍学,很少有人过问,盼到毕业时,发一张毕业证,谢天谢地快快走,成为被甩的对象。
    外公的殷切希望是:自己的外孙不要不思进去,没有新的育人方式、方法。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应抓了小头,放了大头,甩了零头。若如此,不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所谓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指全部在校生包括后进生。再就是对德、智、体、美、劳(劳动教育)“五育”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付出更加艰辛劳动。

    用外公的话说,就是要把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也就是,教师应该要让每一位班上的学生都要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关爱。把自己的目光要投向教师的每一个角落,不要“偏心”,要有一颗公正、公平的平常之心。

    俗话说“学高为师,桃李成林”。现在,外公的学生的学生,他的外孙也做老师了,相比之下三代人的育人方法与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工具的现代化,给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前需要到处寻找的教辅书,如今电脑上应有尽有;以前需要将备课内容一点一点全部书写到黑板上,如今不仅可以用电脑备课、制作漂亮形象的课件,而且可以随时在课堂上调用。以前说用电脑,外公连想也不敢想,现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都会用电脑。对于学生们来说,多媒体上课非常直观、明了,学生们学起来也容易接受的多。”教学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现在电脑设备已经成了我们教学中的一部分,再也离不开了。


    外公从一个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穷孩子,奋斗到一名人民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用他自己的话说,无愧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养,无愧于历经艰辛养育我的父母,也无愧于我的妻子儿女。现在外公过着“父慈子孝一家春”的幸福生活:票子按月发,孙子绕膝游;闲时打打牌,渴时喝喝茶;酒肉每天吃,电视随时看;有事打电话,无事把觉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有人说我外公不会享受,退休了不知享乐,还给儿子放羊、喂牛。他只能回答“生命在于运动,吃了也得消化,终日无所事事,时光怎么打发?”

        
子女们有困难的地方,顺情顺理就给予资助。外公化钱很吝啬,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抽烟只抽旱烟锅,又不能喝酒,花钱最多的地方是老两口吃药,其次是肉、蛋、奶,再次就是交电话费、照明费,烧煤是不可缺少的开支,再就是应酬红、白事情,外公是有请必赴。逢年过节孙子们的压岁钱、乱七八糟每年下来也得近万元,我的钱我打算到我死时存款不突破五万元。

    1985年出生的我,改革开放伴随着我的成长。应当说我完全是在红旗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成长的,我的成长几乎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国家的面貌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居民的消费品档次升级换代,消费支出同步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改变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改革开放的30年包容了一切,岁月流逝,时驰势易。今天,我们站在2009这个的时间点上。30年中那些曾经亲历的切肤之痛,与至今仍然咀嚼不尽的喜悦,永远是我们年轻一代前进的动力。我的成长岁月只是改革开放逐渐辉煌的一段。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外公不会有如此的深刻记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也不会有这样优越的成长环境。我很欣慰,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幸福成长。愿改革开放继续积极稳妥的顺利进行,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更祝愿我的外公晚年生活幸福,美满!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3 17: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9 编辑 <br /><br />请各位朋友多多指导!

3#
发表于 2009-11-23 2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9 编辑 <br /><br />外公从一个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穷孩子,奋斗到一名人民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用他自己的话说,无愧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养,无愧于历经艰辛养育我的父母,也无愧于我的妻子儿女!
坐回沙发!细细阅读!
从上面这段话中反映了“外公的品格”,文章充满对外公的尊敬和爱戴!
欣赏学习!
问好!

4#
发表于 2009-11-23 2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9 编辑 <br /><br />文章充满对外公的尊敬和爱戴,也较全面的记述了外公工作和生活。行笔流畅。
问好!

5#
发表于 2009-11-23 2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9 编辑 <br /><br />流畅的文字,学习问好。

6#
发表于 2009-11-24 11: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9 编辑 <br /><br />一个让人尊敬的好师长.自然\流畅,学习并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9: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9 编辑 <br /><br />外公从一个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穷孩子,奋斗到一名人民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用他自己的话说,无愧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养,无愧于历经艰辛养育我的父母,也无愧于我的妻子儿女!
坐回沙发!细细阅读!
从上面 ... [/quote]
感谢点评,替我外公致谢!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9 编辑 <br /><br />文章充满对外公的尊敬和爱戴,也较全面的记述了外公工作和生活。行笔流畅。
问好! [/quote]
谢谢点评,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9: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9 编辑 <br /><br />流畅的文字,学习问好。 [/quote]
谢谢吕老师的关注点评,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9: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9 编辑 <br /><br />一个让人尊敬的好师长.自然\流畅,学习并问好 [/quote]
谢谢点评,问好

11#
发表于 2009-11-24 1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9 编辑 <br /><br />文章刻画出外公质朴赤诚的好品格!

12#
发表于 2009-11-24 20:05 | 只看该作者
向你外公致敬!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20: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11-24 19:46 发表
文章刻画出外公质朴赤诚的好品格!


谢谢点评,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20: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旭水孤鹰 于 2009-11-24 20:05 发表
向你外公致敬!


谢谢点评,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22:24 | 只看该作者
提起来,大家多指导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7 06:14 , Processed in 0.21714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