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冬之和谐(外一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4 2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    北方的冬季是落寞而又漫长的,瑟瑟的西北风给它增添了一些鲜活朴实的气息,让人体悟节令的特征,冬至日之前,日子短促而有诗意,任你挥动文笔,把雪白的诗行抖落一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花交织的动感画面,麻雀会给它插上翅膀,翱翔蓝天或盘旋于乡村院落,因为它和西北人一样,咀嚼过也品尝着冬的韵味。

    农家的冬温暖而柔密,炉火的温度炙手可热,雪漠笔下养活了几千年凉州人的山芋米拌面,在炉火上洋溢着热腾腾的汗渍,掀开锅盖,一股醇香深入精髓,沁入心脾,遍体涌动的是暖流,戈壁滩上的野兔也可用来打牙祭,仿佛真实再现了一幅生动的西部冬景。

    河西走廊的冬和麻雀的关系最为暧昧。农民们经历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后,冬天对他们来说是享受的季节,而我们的好邻居小麻雀依旧如初,忙碌的身影在空中掠过,给静寂空旷的田野增添一抹新意。曾几何时,它们也在被逐之列:1958年的爱国卫生运动中,一开始就把它打入“四害”行列,被大批消灭,遭到“不白之冤”。以后,毛主席听了动物生态学家的意见,为它“平反”,把“苍蝇、蚊子、麻雀、老鼠”中的麻雀换为臭虫。

    麻雀是与我们西北人相处最为密切的野生鸟类,几乎所有的绿洲村庄,包括山间谷地的居民点,甚至是污染严重而其它鸟类不愿生活的工业城市,都有它们的踪迹,古人早就为它树碑立传李时珍在600多年前写到:雀,短尾小鸟也。故字从小,从佳。佳,鸟之短尾也。栖宿檐瓦之间,驯近阶除之际,如宾客然,故曰瓦雀、宾雀,又谓之喜宾也。《本草纲目》中说:雀,处处有之。羽毛斑褐、颔嘴皆黑。头如颗蒜,目如擘椒,尾长二寸须,爪趾黄白色,跃而不步,其视惊瞿,其目夜盲,其卵有斑。生动描写了它的特征习性。

    喜近人类的麻雀,它的头号敌人却是人类,特别是小孩,喜掏雀窝,则使其“全巢覆灭”。雀肉虽少,但却好吃,小时候最爱下雪天,雪停了,拿扫帚扫出一片空地来,上面撒些秕谷之类的诱饵,等待麻雀来自投罗网。和鲁迅《少年闰土》中的闰土一样捕捉麻雀,现在想起来倒有些悔恨之意。由于麻雀是人类经常的同居者,很能适应人类在经济活动影响下剧烈变化的生活条件,在严冬,它们甚至会钻进烟囱取暖,还会随着人类居住地的扩大,而向边缘地带扩散,又能在现代化城市中生存。麻雀除了在农村益害兼有外,在城市林区是完全有益的动物,因此,在2000年被国务院和其它鸟类一起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捕杀。

    生命是自然的花朵,人类是自然的蓓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子,雪后的空地上,一阵麻雀飞过来搜寻可以让它们生存的食物,争先恐后,当仁不让,如落入玉盘的大珠小珠,动感时尚,把村庄从静谧中拉起来,与繁忙联姻。当你走出家门,试着去靠近它,除了探头探脑地张望外,胆大一点的回继续埋头自己的觅食。它们的群体意识很强,一旦受到惊扰,便腾空而起,或飞翔在高空,或驻足枝头,另觅一个栖息点。冬日的晴空,它们也会聚集在电线上,叽叽喳喳地像在召开什么紧急会议似的,宛如跳跃着的音符,在夕阳下和人类演奏着和谐的旋律。

       机遇

    孩提时,读《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后来读唐诗“解名尽出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而今,步入社会已经三年有余了,细细玩味古人的至理名言,倍感新鲜、出奇,尤其对我而言。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想用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一句话来总结:“活过、爱过、写过。确实弥补了记忆的空白和知识的断腿。记得有位警官院校的教官对他的学生说了这样的话:“当你走向社会后时,罪犯就是你的考官,他绝对不会给你补考的机会”。现在想来,这句话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以无限的遐想空间:生与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是一刹那的事情。如果你不行,别人就会捷足先登,而你只能痛失良机、坐以待毙。毕业那年,机会是很好的,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属于那种有所准备的人,正好与之擦肩而过,至今记忆犹新,它像埋植在我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只要记忆的触角伸向它,我就会不寒而栗、悲观失落,而我也在不断地把自己引向远离它的地方,防止其一发而不可收拾,让自己的心情趋于平静,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话还得从毕业那年说起,毕业时,我们是经教育局统一考试录取分配工作的。考试的形式也与以往差不多,分两次进行,先考中学教师,再考小学教师。我报考的是与我专业一致的中学语文,,记得是从报考的42人里取6人,试卷做完后,我有十足的把握,因为试题在复习时我全都见过,可以说是成竹在胸,但结果却“名落孙山”,我考了第七名,与中学教师无缘。无奈之下报了小学语数综合,考完试,就万念俱灰,60分的数学题,会做的不到20分,出了考场,便垂头丧气地回家了,正当准备托人再去找份工作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成绩公布后100人我考了第10名,进入了录取范围。我真的没有想到“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我的身上变成了现实。我在一所边缘的乡村小学当了“孩子王”,至今它仍是我心中的一个死结:为什么不偏不倚只差一分?是人为因素,还是本应该如此,我无从知晓。

    有人说:冬雪覆盖的夜是明亮、晶莹的,而冬雪更是纯洁无暇的,它会把一切丑陋、庸俗、污浊的东西清除、净化、洗涤从而将其翻新。“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我会铭记于心,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接近梦想的边缘。


                        2009-12-24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9-12-24 20: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文友的文章读起来亲切自然,
拟人化的笔法描写麻雀,并从自己从教经历说起得出(“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我会铭记于心,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接近梦想的边缘)的感悟。
拜读!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2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文友的文章读起来亲切自然,
拟人化的笔法描写麻雀,并从自己从教经历说起得出(“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我会铭记于心,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接近梦想的边缘)的感悟。
拜读!问好! [/quote]
谢谢李雷阅读!!问好

4#
发表于 2009-12-24 2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07: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quote]
谢谢杜版主!!问安。

6#
发表于 2009-12-25 0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两篇短章,富有哲理和生活情趣。学习并问好

7#
发表于 2009-12-25 1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冬之和谐是少不得麻雀的聒噪,这是鲜活的场景,也是我们生存环境里不可或缺的风景。曾经,对于麻雀的认识是因为环境的影响,打杀麻雀成了人人共识的事情。而今,麻雀列入保护名册,说明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其时不晚。机遇,人人都有。关键是怎么样去把握。机遇,是人生重要的境遇,重视并不一定得到结果,而淡视却会有柳暗花明。文字具有进行理性梳理和心性观照的质地。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两篇短章,富有哲理和生活情趣。学习并问好 [/quote]
谢谢季老师,问好!!

9#
发表于 2009-12-25 1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两篇短章,富有哲理和生活情趣。学习并问好 [/quote]
有情趣,有感悟!欣赏!:handshake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有情趣,有感悟!欣赏! [/quote]
谢谢范老师指教,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5: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冬之和谐是少不得麻雀的聒噪,这是鲜活的场景,也是我们生存环境里不可或缺的风景。曾经,对于麻雀的认识是因为环境的影响,打杀麻雀成了人人共识的事情。而今,麻雀列入保护名册,说明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其 ... [/quote]
谢谢杜老师指教!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7 22:05 , Processed in 0.16623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