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本关于书的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3 0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本关于书的书


  ——读多明盖兹的《纸房子》


  刘文华


  这本书来到手上有几个月了,但一直到2009年的最后几天和2010年的第一天才读完,算是跨了两个年度。其实是薄薄的一本书,即便排得再宽松,也还是连100个页码都不足。出版社按印张打出的字数是51000字,我估算了一下,多说4万字。这样篇幅的文章,如果放在杂志上,我一般两三个小时就读完了,为什么会拖这么久,除了它具备了书的形式,让我在心理上滋生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或者懒散成习,又有琐事干扰,更多的原因怕还在于它本身,它本身值得你花费相当的耐心和工夫。


  现在的书,流行在书身上拦腰束一道封条,不知是给书系腰带呢,还是给书穿裙子。这样的腰带或裙子多花花绿绿的,什么样的鬼话抢眼就印什么样的鬼话,愈发叫人不敢盲从。这本书也是。这本书较之其他书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它在强调本书作者为“博尔赫斯的继承人,拉美文学的明日巨星”的基础上,还突兀地来了一句似是而非的警告:“别读了,书很危险!”


  是的,书很危险。一个叫布鲁玛的剑桥大学女教授在旧书铺买了一本《艾米莉·狄金森诗集》,跨出店们一边走一边读,才正要读第二首诗,就在街口给汽车撞倒了。小说开篇既让一本书毁掉了一条命,接下来的叙述里,每个人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书所累。有人让书架上掉落的书砸至全身瘫痪,又有人当场让书砸折一条腿,更有如本文始终没正面出场的主人公布劳尔者,辞掉工作,专事藏书。书到了一定的数量,会喧宾夺主奴役人,而人会在自觉不自觉中沦为书的仆从。布劳尔家里的每个房间都塞满了书后,在卧室厨房卫生间也摆上了直抵天花板的书橱,以至于他一年四季洗冷水澡,免得热水蒸汽把书熏坏了。而书还是愈聚愈众,不得不将汽车送人,腾出车库藏书,并在床上把一本本书摆成人体的形状,有胳臂有腿有臀部的,让人不好妄猜是男是女的人体。很显然,书在这里已不止是书,书被藏书者赋予了太过庞杂抽象的内容。比海量藏书更可观的,是书虫,隔不一年半载,布劳尔就得和大举进攻的书虫作斗争,坚苦卓绝。这时又雪上加霜,他的前妻通过律师向他索赔,他得把房子卖了。


  在我们的既往经验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推动这个物质世界得以不断文明不断进步的得力助手。所以有人购书成瘾,藏书成癖,既欺人又自欺地坐拥书城,自娱自乐,不幸我也是。是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书与人的关系。对于那些有些重量的书,我们有一个说法,称其为砖头一样厚的书。说了也就说了,我们大约没想过,书真的可以当砖头用。我们不能想象一度为书疲于奔命的布劳尔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当他卖掉房子,运载着那些数以万计的书籍一路流落到大西洋的沙丘上,我们吃惊地看到,他用一本博尔赫斯充作窗台;一本巴列霍,上头一部卡夫卡,旁边填上康德,再铺上一册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当门坎儿;巴列·因克兰挨着亚里士多德,加缪和摩洛索里砌在一块儿;莎士比亚和马洛,在砂浆簇拥下终于难舍难分。所有这些书都注定要齐力筑起一堵墙,共同形成一道阴影……


  阴影应该是书籍投射到我们内心和这个世界最负面的反映,是本书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历史的现实的文化太巍峨,叫我们汲取滋养,也叫我们无从突围。正是因为已故的布鲁玛突然收到了一本沾满水泥和沙砾的叫《阴影线》的书,“我”作为她的同事和助手,为把此书还给寄这本书的布劳尔,才开启了一趟从英国到乌拉圭的阴影重重的旅程。一本书暗藏了太多的玄机和迷津,因为主人公从不正面出场,这玄机和迷津尤被放大了数倍。走访的过程中,有人转述布劳尔的话,他其实早已神秘兮兮地说出:“我认识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英国学者。始终兴致高昂、活力充沛、自信满满的女子,一开口就引经据典,这种人如果命中注定要死,最好的下场就是一边读狄金森,一头被车撞上。”不料一语成谶,她的暴死居然就在这句玩笑一样的咒语中死得其所。书是布鲁玛为纪念一次遥远的情事中赠给布劳尔的,她向他索回的时候,他已在海边砌好了那座纸房子。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他怎么建造的那座书屋,还得怎么拆毁。当他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地在墙上敲打着寻找这本不知垒到哪个层面哪个角落的《阴影线》,我难以认同本书叙述者给出的那个说法,布劳尔终于走出了他自设的这个牢笼。我看到的是,随着纸房子的轰然坍塌,我们苦心构筑的精神城堡在不堪一击的同时,业已矗起一道更苍茫更高远的阴影。


  书写得从容不迫,唯美隽永,不时有闪烁着智慧和思想光芒的警句妙语抵达眼帘,除了访谈时的问答稍觉浅显直接,流于一般,基本上可说是我近期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书。我每每预感我读到的可能是一本好书的时候,从来不急于读完,这也是我在阅读过程中,屡屡停顿下来的缘故。还有那些与文本相得益彰的插画,书之大与人之小,愈发叫你感慨良多。在这里,与其说书是我们创造出来的物质,毋如说书在统治我们的生活,相对于怪石嶙峋的书山和暗礁密布的书海,人在其中太羸弱了。尤其在今天这个书籍泛滥成灾的年代,它给我们带来的警世意义,已远远不止“别读了,书很危险”这样一句当头棒喝。


  书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定价却25元。尽管我觉得它物有所值,但仍在犹豫我是否再另买来一本收藏着。我此刻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叫卡洛斯·M.多明盖兹的乌拉圭作家,但我会从此记住他。


    

[ 本帖最后由 刘文华 于 2010-1-4 00:1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3 10:12 | 只看该作者
读了本文也激起了我的读书欲望,谢谢刘老师推荐的书,得空我也找来读一读。
3#
发表于 2010-1-3 17:30 | 只看该作者
很独到的书评,虽然还没读过这本书。但是文章已经让人有种强烈的共鸣,毕竟大家都一路人——读书爱书!
4#
发表于 2010-1-3 18:39 | 只看该作者
食物让我们肚子充实,书籍让我们思想丰盈。
5#
发表于 2010-1-7 09:2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没有看过这本书,看了楼主的文章,激起了阅读的欲望。
6#
发表于 2010-1-7 09:5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看看这本从未谋面的书了,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13:50 , Processed in 0.10184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