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杜永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树根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01: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子 于 2010-1-13 12:07 发表
上来学习了。


欢迎你!握手!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01: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梅花 于 2010-1-13 15:13 发表
我知道挖树根的日子已成了生活中渐行渐远的一个符号,只不过当我再次与树根相遇,那些模糊的远影却清晰起来;那些蚀骨的记忆,又会衍化成生命里一道笃实可观的风景。

拜读老师好文章!有些记忆,是非常珍贵的,装 ...


感谢梅花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01: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1-13 18:16 发表
这篇质朴淳厚的文字,使我想到了少年时代。所经历的景状与美文有着惊人的相似。读罢让人感念怀念不已!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鼓励。白天再来欣赏你的文章。实在困了呀。问好!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01: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文珺 于 2010-1-13 19:42 发表
问好杜老师,看杜老师的文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感谢你的关注。握手!
110#
发表于 2010-3-14 13:50 | 只看该作者
感于如此细腻和光泽倍见的叙述,以树根为主旨,拉开时光的距离,令记忆从此端以飞翔的速度穿越彼端的童年,这种张力的扩展其实很难,如果没有如此良好的陈述和铺垫,稍不留神就会滋生突兀,而作者的笔触细密、精巧地绕开客观上的思路而灵动地开拓质本之外的延伸,记忆由此而重构了昔日的生动,没有拘泥感和陈旧感,而是明亮、欢愉地展述生活之表、里。读过一些老师的作品,觉得白描的手法运用居多,且掌握得精湛自由,思考在几经起伏的历练中渐渐没有冲动的痕迹,更没有大落大起的戏剧性衬托,而是一直以这种平和、沉稳、近于清淡的语气讲述生命之内的生活细节,以及生命之外的意象思考,无一不透散也智者的光芒。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民间的工笔画,以及剪纸艺术,那百般俱细的心致和运笔,便是一处极小的角落也要倍加雕琢,在细微之处依旧如大势度把握,那么宽、高之处的功底色彩更呈展光芒,有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之绩。在构思稳准的同时,更要保持了叙述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终于,根根的意义不是沉埋而是挖掘,而对树根的记忆成为生活中渐行渐远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融入记忆,融入生命中的一呼一吸。欣赏了,补上没有拜读过的精彩作品,身心均受益深深。问好!
111#
发表于 2010-3-14 20:44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文章一直保持着真诚朴实的风格。此文亦是。学习好文。
112#
发表于 2010-3-14 22:4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里把树根叫粧蔸。
挖树根就是挖粧蔸了。
我写过一篇短文叫《挖呀挖粧蔸》,没有杜版写得生动。
这里再学习了!
113#
发表于 2010-3-14 23:40 | 只看该作者
挖树根的那些记忆,更多的是亲切,而当时代发展到今天,也只能成为回忆了,但愿树根就一直在树下,永远,这样,我们的身后,就是一片葱笼了。
学习,问好兄长!
114#
发表于 2010-3-15 08:31 | 只看该作者
从您一篇篇质朴平和的文字中,读到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文如其人,相信您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是个谦谨恭和并具有爱心的人!问好杜版
115#
发表于 2010-3-15 08:46 | 只看该作者
  树根连着过往。林主和史队长,心疼着挖根的孩子,他们应如树根一样坚实,也如一道风景。母亲还有些恋旧,有时会去挖些小树根,也挖出了你的记忆。树根被投进锅膛,烧起了火,至今还在温暖着人心。如今生活好了,不用再挖树根,可是它已在你心中扎根。我们记住了树根,无法不记住。感谢小暖挖出“树根”来,这个早上因此很温馨。
116#
发表于 2010-3-15 11:36 | 只看该作者
自然而然,娓娓展开,显出了很强的文字把握能力和功力!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6: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14 13:50 发表
感于如此细腻和光泽倍见的叙述,以树根为主旨,拉开时光的距离,令记忆从此端以飞翔的速度穿越彼端的童年,这种张力的扩展其实很难,如果没有如此良好的陈述和铺垫,稍不留神就会滋生突兀,而作者的笔触细密、精巧地 ...


昨天下午,我在马鞍山就认真看了小暖的点评。很专业,也让我很感动。晰毛辨发、深中肯綮的点评给了我一次领受并具有启发的意义。握手!致意!此文已经刊登在《滁州日报》上。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10-3-15 16:10 编辑 ]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6: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浇洁 于 2010-3-14 20:44 发表
您的文章一直保持着真诚朴实的风格。此文亦是。学习好文。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6: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飞花落叶 于 2010-3-14 22:43 发表
我们这里把树根叫粧蔸。
挖树根就是挖粧蔸了。
我写过一篇短文叫《挖呀挖粧蔸》,没有杜版写得生动。
这里再学习了!


感谢飞花的关注与热情的鼓励。近期与你联系。问好!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6: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10-3-14 23:40 发表
挖树根的那些记忆,更多的是亲切,而当时代发展到今天,也只能成为回忆了,但愿树根就一直在树下,永远,这样,我们的身后,就是一片葱笼了。
学习,问好兄长!


感谢如浩的关注与悉心的点评。握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18:19 , Processed in 0.10531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