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坚守爱的格言已被元好问的大雁驮远,湮没于历史的风尘.只剩下几许轻灵的羽毛游荡在如今的世风,偶尔跌落,在情感过于坚硬的地面,也砸不出共鸣的回声!于是,夜深人静,月朗风清,也就只见"张生"孤独的身影,而没了"崔莺莺"那情意绵绵的琴声.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这是崔莺莺的资本.现在的大小姑娘们都知晓"岁月不饶人"的道理,也就更懂得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青春的资本,如果要是"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那就更加了得,就是不嫁个王侯显贵也得募个富甲一方的瞿塘贾,怕是那家境贫寒,形象落魄的张生连边也挨不上了.果真如此,那也到好,免得那"张生"倍受单相思的煎熬了.
可世事就是这么的凑巧!尤其是在姻缘上,所谓的造化弄人也就是如此吧!那闲来无事的月老偏在“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时,让不知"如何临皓魄"的傻"张生"遇见了“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的"月中人".这可不得了,干柴逢烈火,月老的无聊之举就如此轻易地点燃了一段尘世的孽缘.
郎才女貌,这本是天造地设的绝配!可这只限于恋爱,要是在谈婚论嫁的天平上一称,这"冲动情感"的分量简直就无足轻重了.满腹经纶,出口成章的才华与名车豪宅的安逸相比,后者总会是最终的胜利方.情感的指针地走向就会可想而知了.冷却情感热度的"崔莺莺"也不能一点不念旧情,于是,即使打算移情别恋,也要留下个善意的谎言:"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用这貌似痴心绝对的别语,急于把沉坠在爱河里的"张生"送去考取功名.不想浪费青春的"崔莺莺"决不会傻等!还没等"张生"前行的尘烟消散,就急于挽起显贵达宦的手臂.这真可谓"一颗红心,多手准备".总之不让青春浪费!
如果是聪明的"张生",你就别再问:"世间情为何物?"了.别说什么"生死相许",在如今的社会,怕是"贫贱两不移"都很少有人能做到了!如果是"张生",就别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地沉迷于爱河,趁自己的"月中人"还没彻底的变成他人的金丝雀时,赶紧去"考取功名".如果到时,你不嫌弃自己娶个二手甚至三手货,那有情人还是大可以成眷属的!当然,到时,你也大可挽起另个贵千金的纤手,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没人会"砸美"般地出来正义地的指责,因为这些,都符合现时代的爱情游戏的规则!
(后续,如果王老先生长命至今,怕是要尴尬和为难了,在追寻文学求真这一本质上,他的<西厢记>将如何改写!?)
[ 本帖最后由 踩着碎梦 于 2010-1-10 22:3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