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98|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千年鸣鹤烟雨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 1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千年鸣鹤烟雨情

  2008年11月8日那天,我和师友们走了一回我们家门口的千年古镇——鸣鹤,我有心用拙笔画一幅“雨滴奏天籁,千古唱鸣鹤”的记忆图,斯景鸣鹤,斯我情愫。沾墨笔徜徉,先行赋题记——“十月间,雨儿唱,风儿弹奏叶飞落。山色秀,湖景美,千古鸣鹤,有欲描绘。美!美!美!旧时屋,青石板,溪水潺潺桥更骄。油纸伞,丁香树,雨巷诗赋,流水弹唱。妙!妙!妙!”

  一、笔凝——思绪雨巷心结
  从小生长在江南的我,几乎逛遍了江南最著名的古镇,吴江的周庄,嘉兴的西塘,桐乡的乌镇,湖州的南浔,苏州的沐渎,都有我留下的脚印,同时我也把古镇的人文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收藏在我的大脑记忆库里。甚至连绍兴的鲁镇也能激起我逛街的兴趣,尽管鲁镇并非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古镇,它只不过是鲁迅《狂人日记》里的小说场景。是的,就是小说场景的复制品而已。但是,那种小桥流水人家,两岸垂柳舞蹈,石板地白粉墙,幽幽深深的巷……江南古镇特有的气息和韵味,总是让我流连忘返。尤其是那幽幽深深的雨巷,我像要在雨巷中寻找什么,我也像在等待什么,我是在寻找那个独自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幽静雨巷里孤零零的悠悠长长的影子呢?还是在寻找那个在寂寥的雨巷里像一树在晨曦中期待旭日冉冉东升的丁香那样的影子呢?我是在等待戴望舒、郁达夫、徐志摩他们再度哼哧对丁香的赞美诗篇吗?还是在等候他们能结伴出现在深深悠悠雨巷里吟诗抒怀的情景?我真的说不清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道不明自己到底在等待什么,只能说那是一种莫明的情怀,那是一种莫明的梦寐吧。但我非常清楚,无论是在寻找中等待,还是在等待中寻找,凡是寻找的,只是对过去的——怀念,或者追忆;凡是等待的,总是对未来的——希望,或者期待。其实,过去也好,将来也好,追忆也好,期待也好,无非就是个心结,一个不容易解开的心结。我非常清楚,再怎么难解的心结,也总会有个头,就像是古镇,再怎么古老,也会有个轮;就像是雨巷,不管有多么悠长的雨巷,终是有底的。因为这是自然世界里的必然,是一种不可抗力的必然……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被千丝万缕系紧的情结呢?我们不就生活在偶然的垒叠里吗?我的人生观很简单,只要生命还存有活力,那么世上一切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偶然的。当然,除了死是必然的。正因如此,只要我的生命还没有截面必然,那么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境遇都是偶的,随时都有可能被下一个偶然代替轮换。无论悲欢离合,无论富贵贫贱,无论爱恨情仇,无论祸福哀喜……都只是偶然的,都存有希望的曙光……公平不公平,只是对生命的必然而言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对自己的个体分析,仅是我的个体感触。

  
二、闲笔——鸣鹤印象
  我从邯郸参加完“第三届中国西柏坡散文节表彰颁奖活动”回来,一身疲惫,像一棵被烈日蒸烤的小草,怏怏歪歪。可当朋友问我想不想去鸣鹤时,我连想都没想就说去。鸣鹤真的有那么大的魅力吸引我吗?其实,我对鸣鹤只是些耳闻,根本不知鸣鹤对于我是不是有魅力可言。鸣鹤之所以令我向往,是因为我想好好地解读有千年深涵敦厚历史的古镇。


  鸣鹤镇隶属慈溪巿,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说,鸣鹤街曾是三北一带最有名最兴旺最繁荣的以药业盐业为主的商街。早就听说鸣鹤里外有白洋湖、里杜湖、外杜湖,金仙寺,五磊寺,袁韶墓,吴锦堂莫,虞世南故居,浙江第一古桥等景观……据史料记载,虞世南的先祖虞耸曾在鸣鹤建造了测天楼,其侄虞喜就利用测天楼发现“岁差”,在中国古代科学历史上为世界天文学做了伟大的贡献。

  十年前,我曾陪儿子去白洋湖采风摄影,那时我对鸣鹤的千年历史一无所知,仅驻足白洋湖畔,只觉得白洋湖里有杭州西湖三潭映月的味道,湖中七座精致、秀逸、玲珑、半浮半隐的白塔,远远望去像婷婷玉立的七仙女下凡,令我怦怦心动。所以,我的眼睛也只盯在白洋湖的湖面风光的抓拍。其实,巿区距鸣鹤并不遥远,自己驾车也只是半个多小时,但往往越是家门口的景观越容易被我们忽视,鸣鹤就是被我忽视的一个说实例。直至我进入慈溪本地作家圈,方知鸣鹤一二,也就有了想“阅读鸣鹤”的心思。

  周末,秋雨也凑热闹,兴致勃勃地唱个没完,和着我们的笑声,一起到了杜湖畔的云龙中学。耳闻中的云龙中学并不陌生,其前身是鸣鹤初级中学,曾设在破落的金仙寺内。八十年代后期,爱乡楷模、宁波市荣誉市民、慈溪藉港胞、香港民生药行董事长姚云龙先生返乡探亲时,看到金仙寺寺不像寺,校不像校,便出资择址在杜湖畔新建了占地近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1872平方米,环境清幽,绿树成荫,四季芳草似锦,金秋桂香满园,被竹园、荷池、假山、雕塑点缀的似庭园一样的新校舍。站在校门口就能看清远近的湖景。白茫茫的雨雾中,杜湖显得有些浅灰朦胧,像有一层淡薄的柔纱在秋风烟雨中飘舞,使杜湖在忽明忽暗中有一种动感,一种很轻盈很撩心的动感,比在明媚的日照下还要多几分羞赧,多几分含蓄,多几分神秘。

  距校门不远,有一埠头,长长宽宽,平平坦坦,用水泥浇筑。说其是埠头,倒更像小码头。一顶同海滨浴场遮阳用一样的大伞,撑立在碧波荡荡的烟雨中。伞下有两三女子,高卷裤管,赤脚淌水,洗洗刷刷。这伞让我感觉很温馨,不管它是遮阳的还是挡雨的,都体现了对女性尊重的温馨,体现了对女性关爱的温馨。

  “她们不冷吗?我看看就感觉够冷的了。”邹颖可能是没有体验过这样的生活,已经深秋了,还赤脚泡在冷冷的湖水里洗衣服有些不理解。也难怪邹颖不理解,现在城乡家家都有自来水了,干吗还要像旧时的乡村妇女,一年四季非得泡在河埠洗涤啊。


  “冷是冷的,我们都穿上毛衣了,岂能不冷?不过,有时候人的神经系统往往会受心境响影调节感觉意识,要是感觉特别的爽,冷热感觉就淡了。”我说的是我曾有过的经历和体会,并没有哄逗邹颖。我下乡时四季都是这样洗衣服的,压根儿就没有想过冷不冷,热不热的,好像就应该这样。不同的是我们总是成群结对一起下河埠头洗涤,队友尤其不准我一人下埠头,因为都知道我不会游泳恐水,怕有意外。那时物质生活贫瘠,精神生活枯萎,体力劳动繁重,但同学恰少年,天性不知愁,总想给单一无味的生活增添一些浪漫色彩。于是,在河埠头欢笑热闹成了知青们可以获得快乐的地方,冷冷热热都愿聚在埠头洗衣;高兴了跑到埠头与河水嘻嘻哈哈,伤心了也会跑到埠头泪流稀哩哗啦;恋爱在埠头浪漫,失恋在埠头伤感……总之,只要有知青群体在河埠头,埠头就充满了青春活力,歌声笑声就像一层跟着一层递进滚涌的浪涛,能传播到很远……很远……

  三、纪实——雨中逛街别样情
     雨很密。我们一行六人,撑起六顶不同色彩的雨伞,在蒙蒙烟雨里倒是很像正享受秋雨沐浴的六色温馨的秋菊,悠然自得,给幽幽深深的雨巷增添了一分鲜活。


     鸣鹤现在有上街、中街、下街,下街即新街,上街和中街均为老街。中街两面以店铺为主,上街以富家豪宅为主。我特地留意了一下老街的地理方位,老街的上街和中街与“329”国道基本平行,应取位于东西。我们从中街的东头走进这条千年老街。按现代人的目光和生活标准看,街面确实有些窄小,轿车会车极为困难。不知道雨儿是受到了两边粉墙黑瓦古宅静谧的感染,还是受到了静默且充满老者风范的古建筑的阻滞,显得温柔多情了许多,细细密密的雨丝泛起一层淡淡的雨雾,弥漫了整条巷子。

     我们时而撑着雨伞漫步在雨中,时而悠悠地踏着屋檐下的青石板,任“滴嗒”的屋檐水滴在身上脸上,无暇顾及。我的心思完全在欣赏老街鳞次栉比的古建筑——错落有致的高墙深院,深巷里人字坡青瓦顶的四合院、走马楼,宅第外的倒挂屋檐、木格窗棂、花格石门等古建筑,无论是选址和布局,无论是选料和雕琢工艺,都相当精致考究。叶氏经营国药业发家后,各门各房各建了豪宅小院,颇有各自的特色,尤其是显示家族名望和社会地位马头墙,各有不同的风格和韵味。我国南方四合院群体建筑里具有独特个性和特点的民宅,鸣鹤街上(现今上街西路122号)的“盐仓走马楼”“十八间”便是其中的经典。

     鸣鹤河溪纵横交错,四季流水潺潺。上街与中街的衔接,自然是溪上那些历史悠久的古石桥,光是明代的古桥就有七座。那些如今并不耀眼,却有着不凡岁月背景的古石桥,曾承载过鸣鹤世代人的需要,无怨无悔地伴着蹉跎的岁月横跨东西。其实,凡稍有些了解江南风情的人都知道,小小的石桥在江南就像是大自然里的红娘,银河上的喜鹊,凝结着人间的情缘蕴涵,还凝结着人的思想和人的聪慧才智。所以,人们常常把石桥的建筑艺术视为历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鸣鹤那些桥头雕塑很精致的明代石桥,就是明代古建筑艺术的代言。可我除了记得中街东头入口处那座叫“陡塘桥”,别的桥名和桥址都无法对号了,但我清晰地记下了鸣鹤的石桥确实有其自己的特色。桥上石栏边上的雕刻很精致,几乎都有形态逼真的小狮子,像在举目张望,仿佛在迎候人们欣赏它的历史风采。

     上街有不少沿河而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富家豪宅,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开门见河,河上有桥,桥下是流水,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曼妙,再有古镇的安静和古朴衬垫,几株百年古树,站在小溪的两岸,溪岸壁墙爬满了四季常青的壁藤。虽然眼下已是深秋,却偏偏有一种春意盎然的意境。加上秋雨淅淅和流水潺潺合奏的“水韵天籁曲”,岂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
     雨丝越来越密,一阵紧接一阵地从我们身后匆匆忙忙地来来往往,决意要和躲在雨伞下的我们亲热。伞遮挡不住雨儿时不时地挑逗我们,总让其有机会在我们的脸上留下带有雨珠的亲吻,是那种带有湿漉漉亮晶晶似有动感的雨珠。淘气的雨儿,想吻哪个就吻哪个,想吻哪儿就吻哪里。吻我鼻子,吻我脸颊,吻我头额……吻我那些不是很敏感的器官部位,我也懒得搭理,其实也腾不出手去搭理。瞧我,一手举着相机忙着“咔嚓”,一手好歹得撑着伞,尽可能不让雨儿对我的相机镜头有非分之想。所以只好任雨珠在我脸上滚来滚去地玩耍,没趣了自然而坠。可是雨儿对我的不搭理很不满意,暗里施计,趁我一不注意就吻我的眼睛和我的耳朵。眼睛的保镖——眼镜片很尽职,岂能让雨儿随心所欲,雨珠在镜片跟前再怎么妩媚地挑逗也没有任何作用,只好气急败坏地在镜片上跳来弹去,终因敌不过镜片的定力,羞得自碎珠儿,弄得镜片沾满了碎碎细细的珠儿残粒,我的视线也随之模糊了。我掏出软软的丝绸,想包起雨珠对我痴情留下的残粒,收藏在我的记忆库里,是为雨珠,也是为镜片,当然更是为了我自己。


     雨儿顽皮依旧,不停地追我吻我,吻我追我。伞下的我,不再对雨儿躲躲闪闪,温情地接受雨儿对我的挑逗和亲吻。看看我身边的师友们,从他们笑得像久旱逢甘雨的脸,我敢断定他们和我一样,不只接受了雨儿的热情和温存,而且早已忘了自己的年龄,轻轻松松地与雨儿开心疯乐。我瞧瞧这个,看看那个,个个谈笑风生,人人笑靥似花。此时,我没有想到在古老的青石板上,那一滩滩大大小小,一汪汪深深浅浅的积水,对我们的鞋子早有了亲近的欲望,尤其是盯上了我那双轻巧玲珑的休闲鞋和邹颖那双精致的皮靴。其实,凡小巧精致的家伙除了漂亮美观,到底是经不起湿漉漉的滋润所诱惑。没过多久,我俩的鞋子已面目全非,再也不见原有的俏丽,膨胀得倒像是绷得紧紧的鼓面,随着我的莲花碎步,竟然会发出一种像刚刚脱胎的红皮鼠“呲呲呲……呲呲呲……”的叫声。

     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刚刚有记忆的黄毛小丫头,天性爱淋雨,小脑袋瓜里装了好些令成年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的稀奇古怪的思想,常常对雨入神发呆,对雨水摆在地上的明镜特别感兴趣,总充满无限的幻想。一会照照,一会踩踩,水镜不见了,眼前只有一地粼粼的碎银。地上的镜子呢?是谁偷走了吗?还是自己溜出去玩了?还会回来吗?我打小比一般女孩子倔,对想不明白的问题也比一般孩子有耐心。我傻傻守着那汪水,那汪粼粼碎银似的水,等着那面大大的镜子回来……开始,妈妈对我的古怪很恼火,就是想不明白平时懂事乖巧,爱干净好漂亮的囡囡,怎么就对雨着迷呢。一双红色的小皮鞋被水泡沉得湿漉漉的,扎在羊角辫子上的蝴蝶结也淋得湿漉漉的……活脱一只湿漉漉的小泥猴。舍不得打也打了,舍不得骂也骂了,可一下雨她的掌上明珠该是小泥猴还是小泥猴,实在没辙,只好为我撑伞陪淋……直至我有了能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妈妈才知道她的宝贝姑娘其实一点也不古怪,只是小脑袋瓜里比别同龄娃儿多装了一些大问号,总爱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而已。

     逛了鸣鹤的老街,又沿外杜湖到白洋湖,转了一圈,我对鸣鹤的地理结构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发现鸣鹤与我走过的其他古镇有两大明显的不同,那便是地理结构和人文氛围。即便同样是依山旁水,但所依的山和所旁水的水有本质性不同。鸣鹤所依的山是五磊山,五磊山上的五磊寺历史悠久,香火旺盛;所旁的水则是两湖(杜湖与白洋湖),是依湖而建的,而其他古镇几乎是依河而建。再是其他那些著名古镇已经被旅游商业“优化”了,几乎不再有古镇的本真面貌——古朴清幽。而鸣鹤则不然,鸣鹤既没有喧闹吵嚷挤来捅去游客,也没有吆喝买卖的摊商,依旧清清幽幽,宁静的像一张记载着变迁历史的古宣纸,散发出淡淡的墨香,令人感到有一种久违的亲切。

     四、笔触——金仙寺情缘
     鸣鹤的古迹除了明清时期的官宅民居外,还有祠堂、庵、寺及横跨河上的岳庙等,白洋湖畔的金仙寺始建于公元535-546年南朝梁大同年间,从史料看比鸣鹤古镇的历史还要悠久200多年呢。我们从位于上街西路的“盐仓走马楼”出来,往东走到底,便能看到绿荫中的金仙寺了。


     我痴迷雨雾里的秋景。我就喜欢在绵绵雨丝里踩着地上的片片黄叶漫步。景幽幽,情悠悠,我就喜欢在幽幽的景里品味来自生活中的悠悠的情,在体味情随事迁的感觉中,用镜头摄下那些心动的细节,纪实零零碎碎的记忆,走一路拍一路,真有点忘乎所以。不知不觉中已身置于白洋湖畔的金仙寺院正门。

     雨中的白洋湖畔格外宁静,湖面铮亮,亮得像银灯光下的舞台,雨点舞出了动感的圈圈涟涟。古柏中红门黄墙的金仙寺,背靠禹王山面朝南,静静地端坐在白洋湖的东侧,总能享受到晨曦吐出的第一缕光芒。我想,晨曦能把金仙寺的寺院楼阁趁白洋湖还在沉睡的时候,酣畅淋漓地映在湖面吗?若能,那湖面的金仙寺倒影自然让白洋湖沾带仙气,白洋湖也会更有魅力了。可晨曦承载得起吗?晨曦不能则太阳不能;太阳不能则月亮不能。白洋湖是白洋湖,金仙寺是金仙寺,各自存在,互不干扰。唯有的关联,也只是金仙寺的晨钟暮鼓,总能博得白洋湖舒心一笑,笑出朵朵小小的涟漪,圈圈层层波推波的涟漪。

     金仙寺像个全神贯注的观众,不过不只是欣赏白洋湖,还有对岸山间的村庄,还有村庄上空那淡淡散散、丝丝缕缕的浅色柔纱,一会忽悠悠地东飘,一会忽悠悠地西移。是湖仙子飘逸的裙带?是山仙子甩动的水袖?是湖水蒸发的水雾?还是从山与湖间飘溢出来的袅袅炊烟?或许人们一时半会被这似纱非纱,似烟非烟的景象迷惑,分不清其中的假真虚实,读不出其所担任的角色,很正常。人性中的私欲杂念造诣人在思想行为能力上的差异,思想不同即意识不同,视角不同即触觉不同,观察能力不同即鉴赏能力不同,人生观的不同对世界的解读自然不同,个人境界也截然不同。但金仙寺看得非常清楚;金仙寺里的菩萨看得非常清楚;金仙寺的钟,那口高高悬挂、音质纯真润滑悠扬的铜钟看得非常清楚;甚至连金仙寺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看得非常清楚。因为它们具有无私欲无杂念品质,具有“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的境界,让我明白了何为无经不深,无经不浅,无高无低,无大无小,无真无假,无实无虚……

     金仙寺真静。感觉比我到过的任何寺院都静,既听不到寺院悠悠扬扬的钟声,也听不到寺内应有的南无阿弥陀佛声,更不用说有没有僧人做功课的木鱼敲击声了,墙外墙内静静的,静的我能听到雨儿与微风在嘀嘀咕咕地悄悄话,静的我能听到落叶与大地的接吻声,静的让我觉得自己进入了世界的两个极——世俗与世外。世俗景幽幽,世外境悠悠。

     我刚刚跨入寺院大门,迎面扑来一股浓浓油漆味,虽然已被空气中的水分子有所和淡,但还是十分刺鼻。我忽然明白,金仙寺反常的静没别的原因,是寺院在兴修扩建,暂不接待香客而已。是啊!古寺在上世纪五十年间因故寺僧外迁而梵音沉寂。眼前的金仙寺是姚云龙夫妇在八十年代末捐资重修的,之后近20年间,金仙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资助,渐趋整修扩建,才有现状。金仙寺之所以能引得世人关注,我想凡事起缘,终有因果吧。主要是金仙寺与弘一大师有缘,是那种慈悲为怀的深深佛缘。此因缘起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弘一法师曾屡次在金仙寺开设律宗道场。当年弘一法师自上虞白马湖来在慈溪学法弘法,最先就是在金仙寺。他来金仙寺断断续续前前后后不过二年时间,但却从根本上改变了金仙寺的历史。有时候,对于一个有定力、有思想、对社会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来说,他个人蕴藏、积累、沉淀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意识,足以奠定这一地域或这一时期的文化趋势和历史收藏的厚重。弘一法师便是一个很直接的实例。除了弘一法师与金仙寺有如此佛缘,金仙寺与爱国精神有缘。爱国情缘。此因起缘于抗日战争期间,金仙寺曾为新四军浙东游击总隧淞沪分隧第三、五支隧的总部,在当时监院“月西大和尚”的带领下,冒着毁寺僧亡的危险,积极支持抗日游击战争。结下了具有抗日爱国历史意义的大爱情缘,对于当下更是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就在金仙寺的寺墙外,位于白洋湖东南一处,竖有一块黑底黄字的石碑,上面写着“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处”,虽然我不知道此处是不是爱国教育基地,但至少是希望后人能记住这一历史。惜缘终究有果——从金仙寺现有的建筑——山门、院墙、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玉佛殿、地藏殿、葛仙翁殿、望湖楼、望海亭、客房、讲舍等殿堂楼阁的规模和格调布局看,如今的金仙寺可谓是殿堂恢弘,佛像庄严,无愧称浙东地区较具规模之十方丛林。

     进了寺院,我就会逐殿拜佛。我不是佛教信徒,但我敬重佛陀,敬重观音,也颇有佛缘。我敬佛拜佛却从不迷佛,不吃素诵经,不讲究择日点烛上香,除了特殊祭日,我上香拜佛从不择庙院,全凭随缘。就像我与金仙寺。可能是因为寺院在修建中,又是雨天,寺内寺外连个卖香烛的小摊贩都没有,不过丝毫不减我拜佛的虔诚,也不影响我的矜持。虽然没有香烛,但性情依旧,真诚依旧。我只顾静静地拜……是的,我拜佛总是静静的,不祈求也不许愿。我对有则无,无则有;可有则有无可无,可无则无有可有;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是我的终归是我的;不是我的,再求最终还是难为已有,这样简单的道理还是明白的。所以,每当我步入寺院庵庙,只要我双手合十,闭目宁神,静跪在佛像前,即便再怎么郁闷、焦虑、烦躁等种种,多多少少都能从中得以释怀,得心坦然,得以心宁,让我因此而想到“入三摩地”的注释。虽然我达不到“入三摩地”的境界,但能产生想达到,希望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心境,拜佛能让我有如此心境,我还想要什么呢?我足够了。我确确实实很知足了。有时候,我非常讨厌那些拿大把大把的钞票花在点烛烧香买锡箔经纸烧掉,烧几千上万都心甘情愿不说,还互相攀比谁谁做佛事做得排场大闹热,可对身边急需救助的社会弱势者,或遇见突发事件急需伸出援助之手,或在赞助失学儿童问题上,却成了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甚至连吝啬鬼都不如。甚至看到别人有这份热情有这样爱心时,还会说些不冷不热,不阴不阳的酸话。我打心底里瞧不起这种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悲——除了有钱,啥也没有了,连自己的灵魂都游荡在躯壳外无可归缩了,念佛不知佛心,拜佛却不懂佛的慈悲和宏愿。从表象看,花钱换香烛佛经上是尊重佛,其实那是对佛心佛愿的一种羞辱和嘲笑,与现实生活中的行贿者们想通过贿赂谋取私欲的性质没有区别,说透了,那就是行贿,一种意识贿赂,目的不外乎是想通过贿赂求菩萨能赐予满足自己的私欲。这对菩萨不是侮辱又是什么呢?
   
  
五、感受——古今鸣鹤处处情
     走出金仙寺,我们朝白洋湖畔的东头慢悠悠地逛着。白洋湖真像一块镶嵌在群山翠绿之中的玉镜一样,镜边淡雅清秀不失丽。想起东坡先生《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对西湖的赞叹,眼前的白洋湖令我深感颇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味道,而“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白洋湖的照相。我觉得白洋湖隐藏了西子湖的风韵,蕴藏了璞玉般的无华,尤其是脚下这条依湖旁寺的湖道,虽没有苏堤千年流芳名扬世界,但也能摄住我等游湖之心目。


     凝望湖畔垂柳依依飘飘,真像是一群身着绿色盛装与湖水戏耍的瑶族姑娘,给白洋湖凭添了许多生机活力。再看看近处湖岸停泊的游船,瞧瞧身边伴我同行与我嘻哈的师友,此景此情的韵味,有一种似曾遇过的熟悉,而绝不是梦境。噢,我想起来了,就是那种同学少年狂,共赏西湖景,苏堤吟诗笑的味道。此时,我完全想象得出,出生在宁波北仑,自幼在诗的环境中长大的晚清诗人姚燮是在怎样的峦峰绿林美景里,会有“空水了无翳,天色浮之莹。一碧曳山远,薄岚含渐暝”这样的诗情意境。

     据说白洋湖在古代原系浅海湾,因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渐渐将海湾与海洋分隔相脱,后就变成了湖泊,就是通常称泻湖的那种海成湖,久而久之海水逐渐淡化,终成了淡水,就如宁波的东钱湖和杭州的西湖那样。

     白洋湖与杜湖的沟通,传说还是当年唐中宗李显夜梦姚北浅滩白龙被困时,向余姚县令张辟疆下达了两湖相通令。白洋湖基于清嘉庆间和清末两次水利工程将旧湖石筑,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多次水利修筑工程的完善。在此以前,我只知鸣鹤有白洋湖有杜湖,可我对于杜湖和白洋湖,概念很混乱,一直把杜湖视混白洋湖。白洋湖我是认识的,因为白洋湖除了有七座别致的白塔,更有显著标志是与金仙寺相邻。误以为与老街中街东头近邻的杜湖,与老街上街尽头的白洋湖是同湖,是白洋湖的部分。以为杜湖在鸣鹤的另一处呢。我敢说,让杜湖受如此委屈的人绝不会只是我一人。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会让白洋湖受到我委屈杜湖一样的委屈。把杜湖视混白洋湖,其根源是人们心界模糊不清的缘故。我认为心清生智,智识世事;心清则世界清,心明则事事明。

     ……

     我们来到吴锦堂墓。吴锦堂墓地就在杜湖上,墓南首是水稻田,时直深秋,正是晚稻成熟的时季,沉甸甸的稻穗形成一片金色。

     鸣鹤也种水稻?我有点好奇。因为慈溪人是靠着敢跟大海要地的魅力和壮举才渐渐扩大发展,全市有百分之七十的土地是凭着围海筑塘得来的,盐碱地不宜种水稻。。在我的印象里慈溪只产棉不种粮。我第一次上婆家时,正直棉桃吐白,沿路尽是无际的棉田,白白的棉桃朵朵含笑;我知道慈溪城里下乡处处都有棉纺厂、漂染厂、织布厂、轧棉厂、棉花加工厂等与产棉有关的国企、民营、家庭作坊,我还知道慈溪农村家庭的当家女性个个会用棉花纺纱织布,我婆婆大姑子小姑子都会,甚至连我先生也会,我们结婚时的棉絮和垫被包布等,都是家里自产的全棉制品。除了产棉,慈溪还盛产四季时菜和杨梅等水果,有很多和蔬菜水果有关的加工厂。不过,我对“这里还种水稻”的好奇,主要来自慈溪人“迷本斥外”的饮食传统。慈溪人在饮食上“本位观念”非同一般,吃什么都讲究“本”字当先,尤其是最近几年。别说是全国闻名的杨梅了,就是鸡鸭猪羊、鳖鱼蟹虾、瓜果蔬菜也讲究本地货,什么龙山泥螺、古窑浦蜜桃、胜山葡萄、周巷酱油、后海咸地瓜……等等,好好坏坏都稀罕本地自产的,摊贩叫卖特别突出“本”字,买者也特别在意“本”字,上饭店下馆子的老板也会特别推荐“本”地特色菜。然而,我在慈溪生活了二十年多年了,可从来没有听谁说到过“本地米”啊!真的,谁也没有提过“本地米”。我好奇就好奇慈溪人对主食的要求咋就没有“本位观念”了呢?

     说说笑笑就到了吴锦堂墓园。墓园很大,很干净,还有道铁栏门,不难看出是专有人打扫管理的。伟恒告诉我们,原有的墓园在文革中被毁了,这墓园是改革开放后重修的,他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常爬墓顶玩来着。墓顶很别致,成圆椎状,像一顶尖尖的帽,墓壁很光滑,孩子们想爬至墓顶也非容易,是需要有毅力和恒心。心想,有作为的人生死都不简单,就如锦堂先生,生前为家乡兴水利办学堂,死后连墓园都能成为孩子们的玩地。

     沿湖漫步,聆听师友介绍杜湖。始于汉光武年间,“杜白”两湖洪涝旱灾频频。1905年,吴锦堂返乡时眼见两湖年久失修,关系着家乡10万人民的生计。吴锦堂决计出资修建“杜白”两湖,为乡邻造福。修建“两湖”是一项系统工程,规模巨大,吴锦堂花了五年多的心血,共捐款7万银圆,终究将杜湖分为里外两湖,并修建水闸15座,桥21座,多数至今仍在使用。这位出生普通农家的吴锦堂,他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和他爱国爱家乡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23岁娶了妻的吴锦堂,他全然不顾其父亲曾三次闯荡上海滩均告失败的事实,依然独身外闯。他先到宁波一家豆腐坊,做小工什么都得做,起早摸黑磨豆腐,风风雨雨肩挑豆腐担叫卖,其中的艰辛可以想象,可他不曾退缩,任劳耐苦。在他27岁那年,经邻居介绍到上海帮佣,因为虚心好学,工作出色,深得老板赏识,被重用派到苏州分号去做主持。三年后,也就是1885年,刚好是迈进“三十而立”之年的他,在友人的资助下,带着1000两银子,闯到日本长崎发展……然而,他做到了,真的做到了三十而立。一年后,他竟然让手中的资本翻了五翻。二年后,他在大阪与人合伙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商行——“义生荣”。由于他处世谨慎,思维灵动、重信用,敢开拓,具有创新拼搏的精神,业务越做越大。他只用了十年时间,由一个豆腐坊里的小工,一跃成了中日赫赫有名的大富豪,成了日本商界的巨擘,他事业巅峰时曾在日本富豪排行榜中名列第68位。然而,他富而不忘桑梓,他将资金转向国内,大规模投资国家建设,同时也开始踏踏实实地为家乡捐资,兴办水利事业和教育事业。他亲眼目睹了日本的崛起,深知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振兴的重要性,他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国家富强的最好途径,一生花在教育上的投资高达20余万银圆……锦堂先生在努力创业的同时,十分关心祖国前途和民族的兴衰,暗中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期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至今流芳在世。锦堂先生爱国爱家乡的这番真情和精神,早与“杜白”两湖溶于一体了,深深地镶嵌在古今鸣鹤的人文风情里了……
   
  后记
     一条干干净净、宽宽敞敞、平平坦坦、沿着里杜湖弧形弯曲的盘山公路,两边风景奇丽,左边是植物茂盛的山体,右边是碧绿幽静的杜湖,湖山映衬,相得益彰。这里虽然离杜岙的虞氏故地和上林湖的青瓷越窑遗址还有好长一段路,但千年的人文历史似灵性相通,互有很强的感染力,在细细密密的雨丝里,我好像能闻得幽远的人文气息。


     我们的车缓缓地行驶在山水的隔缝间。我望着窗外渐渐消失在烟雨里的鸣鹤遐想——我们也算是拽住深秋的尾巴,逮捉雨雾的灵动,闲逛千年的老街,走过古老的石桥,漫步宁静的湖畔。湿漉漉的路面,湿漉漉的桥面,湿漉漉的湖岸,湿漉漉的鸣鹤。是的,雨中的鸣鹤,就是这样处处展示其湿漉漉的魅力。已有1200多岁的鸣鹤,到底有过多少个这样湿漉漉的秋日呢?我想没有谁能说得上吧。别说是无从统计查证,其实也根本不会有人去统计,因为这与鸣鹤的千年历史没有什么关系。只要鹤有鸣,只要鸣鹤还在,只要生活还在继续,那么鸣鹤的历史也在继续。因为鸣鹤不是无人居留的荒芜遗址,而是一部解读不完的千年古书,是一部依然被续写着的历史书。
                                 写于2008-12-1;修改2010-01-09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10-1-12 15:1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11 19:43 | 只看该作者
气势宏大,文笔老道。欣赏鸣鹤——这部解读不完的千年古书,这部依然被续写着的历史书。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9:44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太麻烦啊,版在怎么都达不到想要达到的美感。请朋友谅解吧。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9: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10-1-11 19:43 发表
气势宏大,文笔老道。欣赏鸣鹤——这部解读不完的千年古书,这部依然被续写着的历史书。

谢谢先生欣赏和指点。我在修改时去掉[原创]两字,可系统不允许
5#
发表于 2010-1-11 22: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发来佳作与大家交流!
6#
发表于 2010-1-11 22:31 | 只看该作者
      有着千年深涵敦厚历史的古镇鸣鹤,在作者流畅自如的笔下,目光渺远,记忆与历史交汇。无论是古老的石桥、宁静的湖畔,还是蕴含佛理禅机的金仙寺及吴锦堂墓地,积淀着浓郁历史文化的氛围里,那种痕迹留存的文化与时光更迭的情思,有着原始、古朴的韵致。语言娴熟淳净,视野宏阔,情景再现细腻、生动,感悟真切,欣赏,问好峻毅姐姐!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7: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1-11 22:22 发表
谢谢你发来佳作与大家交流!

这里是个很干净很温馨的地方,很想我会喜欢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8: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10-1-11 22:31 发表
      有着千年深涵敦厚历史的古镇鸣鹤,在作者流畅自如的笔下,目光渺远,记忆与历史交汇。无论是古老的石桥、宁静的湖畔,还是蕴含佛理禅机的金仙寺及吴锦堂墓地,积淀着浓郁历史文化的氛围里,那种痕迹留存的文化 ...

雨儿,鸣鹤就在我们这里,你若有机会来,带你转个遍:)
9#
发表于 2010-1-12 09:1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这篇记述性感性色彩浓郁的文章,问好朋友!文章里有些段落没有编辑好,请再编辑一下。
10#
发表于 2010-1-12 15: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峻毅 于 2010-1-12 08:00 发表

雨儿,鸣鹤就在我们这里,你若有机会来,带你转个遍:)


嗯,有机会我就来看姐姐,做好吃的给我吃,带我看好的给我看喔。

11#
发表于 2010-1-12 15:31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12#
发表于 2010-1-12 16:3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洋洋大观的文字。问好!
13#
发表于 2010-1-12 19:21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开阔的一篇文字,钦佩你的笔力.问好朋友.
14#
发表于 2010-1-12 21:47 | 只看该作者
大气磅礴的文字!
15#
发表于 2010-1-13 06:23 | 只看该作者
仔细读了,移步换景,情景交融,钦佩你的好笔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07:02 , Processed in 0.12274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