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tbeijun 于 2017-9-13 11:44 编辑
美国时间昨天,特朗普出席九妖妖十六周年纪念活动时表示,在这个星球任何角落的恐怖分子都要被消灭。作为美国掌柜,特朗普展示强大是职务表态,但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另一状态:大数据时代,个性须实在。恐怖分子虽然张扬地利用大数据传播恐怖,但反作用也相当恐怖——大数据应用的收支平衡特性,决定其种植自食恐怖恶果周期的短命性,比如被俄国“口径”咀嚼。所以,个性得以千古吟诵万古流传,是因为还没遇到大数据时代,是因为还没被关键词搜索。但如今邂逅了,就只能要么在规矩中张扬,要么就轮回去玩石器时代。 这几日亿万群主都在各自的群里悬挂“本群新规”,开始自律群里的老鼠屎或害群马。但前些天仍有中华叉叉叉叉群“无畏无惧”的屎或马,在评论个案视频时触摸底线。出自对群主的保护,我劝那屎或马快删去帖子或退群,不想招来恶骂。没办法,只能任由删帖期限到,该帖被截图、头像被案底。刚才我收到那截图,要素清晰完整,头像则只要锐化几次就可刷脸,都是大数据的好素材。那屎或马不再重演上述“最牛枪手”则罢,若继续露脸,就会被为该屎或马设定的关键词锁定,数据再次叠加刷新,等到质变,就会被调出库并打印。 这是什么情况?这就是被监督常态化。还是昨天,民政部通知,红十字会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当向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证书,每年要向民政部门报送社会捐赠及其使用情况并向社会公开。这与警方执法公民可在不妨碍执法的前提下拍摄同理:要同步监督。职能部门的言行都入大数据了,吃瓜的言行就不受约束?那不是皇帝奴婢换袍子了吗?所以只要你想窥视身外,就得裸裎自己。我在某一线城市过斑马线,当地人告诉我千万勿闯红灯,否则……原来我若违章,头像将在十字路口视频亮相,直到下个违章者替死。呵呵!很吓人吧? 所以,新华社今天一则消息绝非哗众取宠。这条《“刷脸”爆发式增长,身份证将被取代?》的电讯,敏锐地提出新身份识别方式带来的私人信息保密难题。刷脸,这个典型的个性标志一旦进入数据库,外延了好事就是脸上有光,外延了孬事则是丢人现眼。公众号主发送图文时都会接到警告:一旦发送无法删除。其实这是数据谨慎入库的提示音。上述的中华叉叉叉叉群的屎或马喜欢摸“底”,大概是还不知自己的蛛丝马迹一入库,就会立刻留“底”,并将随时允许第三种在需要的时候去揭底。哎嗨!我欲劝人勿露底,不想遇到露底狂。 小结是:个性很惊艳,入库须谨慎。除非你不混了,除非你不亲来亲去了,既然不可逆转地走进这个透明时代,只得学做数据分析师,设置好个性的关键词。最主要有两个,甲关键:不要让个性张狂得去捅人家的底,比如鄙视伪造深圳某家具厂上班一星期却领半年工资的奇葩数据,白眼中华叉叉叉叉群最牛骂手懒得搬砖却喜撬墙角的痴呆;乙关键:不要让个性惊艳得被人摸底,比如不当十字路口红绿灯旁行人违章视频的主角,不要成为违法或恐怖行为的目标——特朗普全球恐怖活动亟待消灭的个性观点,就说明正数据无须献媚邪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