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43|回复: 9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鱼冻子(外一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 0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鱼冻子(外一篇)

【文/杜永生】


  寒冬腊月是吃鱼冻子的最佳时机。实际上每年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地享受着鱼冻子的美味。

  上周日赶早去菜市场买菜,本想着买上两条鲫鱼,却很突然地发现一鱼摊子上竟然还有一溜水的肉磙子鱼。这种鱼的真实名字到底叫什么,我们至今也叫不出来,而直接称之为“肉磙子鱼”已经有几十年之久了。这种鱼生活在河塘水沟里,极为常见。因为体长不足半拃,浑身肉溜溜的,我们根据其体形就一直这么称呼着。

  “肉磙子鱼”身体黑质而斑驳,浑圆的鱼体,小巧的鱼头,形体有些像茧子。肉质细密鲜美,刺嫩而无鳞。适合于一锅熟。在过去,这种鱼也只有在冬天才能买得出去,而且价钱相当便宜,一元钱能买上好几斤。买回去,就是煮熟了等着吃鱼冻子。今天我所见到的一摊子“肉磙子鱼”价格却是五元一斤。我只是重复了一下“要五块钱一斤?”时,老板就嚷嚷开了,还人情啦啦地说:“因为你来得早,我已经很便宜的买给你了,不然,我卖五块五一斤,一会就没了!”我就好奇,就问他从那里搞这么多肉磙子鱼。他说,这些鱼都是他承包的水库里的,绝对都是野生的。他说的绝对都是野生的,我也绝对相信。因为这种鱼没有饲养的可能性。它们永远都是这么大。

  回到家,将两斤半的肉磙子鱼摊开在报纸上,一个一个的掐起来。也就是顺着鱼脖子处用指甲使劲地一掐,并挤裂出肚脏,然后用水清晰干净。将一些作料配好,主要是生姜、辣椒、酱油和葱、醋。将鱼倒进油锅里,简单地油炸下,就添入适量的水并放进这些作料。慢慢煮着。半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出锅了,整个房间里漫溢着就是鱼香。因为煮的比较多,我单独剩上一盘子放在窗台上,就是等着晚上吃鱼冻子。面对鲜嫩、鲜美、鲜灵的肉磙子鱼,胃口大开。

  到了晚饭前,那盘子鱼已经成了冻子。这是自然冻结的。这个时候再吃这种鱼,那滋味绝对和刚出锅热烫烫的不一样了。此时,你看不到鱼肉,整个盘子里都是亮晶晶呈酱紫色的冻子,因为最近天气寒冷,鱼冻子显得比较结实,用筷子挑上一块。入口,凉津津;咀嚼,软溜溜;味道,鲜泠泠。如此,鱼冻子又成了地道精美的小菜了。

  实际上,在过去,这种鱼的做法极为简单,几乎都是一锅熟。很多人家,在煮鱼的时候是要和萝卜一块煮(或烀),同时,还会在锅沿上贴上一圈子死面粑粑。不仅鱼肉鲜香,粑粑也有咬嚼呢。因为肉磙子鱼生长的环境很广,就算你刚挖掘的鱼塘或水凼,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身影了。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长势极快,不出一个月就蹿到半拃左右,而这个时候它们就停止生长了。这种鱼因为多也是喂养鸭子的最好鱼料。

  如今,在乡下,这种鱼极为少见了。只因很多的水塘受到农作物大量使用着的化肥水的污染,使得鱼虾的生长环境遭到了严重甚至彻底的破坏。想吃野生的鱼虾、想吃到肉磙子鱼实在只能是一种念想了。

死面粑粑

  死面粑粑,一个很怪异、很土性也很别扭的名字。这在我的老家人们一直都是这么喊着。死面粑粑,就是一种面食。是由死面做成的。当你真正拿起一块刚出锅的死面粑粑,咬下一大口时,那么,那种劲道美妙的滋味绝对让你难忘。如今,城里的大小饭店,只要有这道菜,那么,死面粑粑的称谓就成了诱人胃口、文雅端庄并富有城市味的贴饼了。其口味及做法也是花样翻新,有杂鱼贴饼、包菜贴饼、茄子贴饼还有羊肉贴饼、仔鸡贴饼等等。这也成了每个饭店的招牌菜,尽管价格不菲,但食者众多。事实上,这类贴饼是越做越小,图的是好看;越来越薄,味道却浅淡。毕竟不如乡村里大锅贴出来的地道,厚道,劲道。

  本人素来就喜欢吃死面粑粑,而每次在饭店吃到所谓的贴饼时,总念想着过去的死面粑粑。那浸透着乡土气息的味道想起来就馋念顿生。死面粑粑在老家只是一种普通面食。做法很简单,也多作为农忙或夏天里的主食。那个时候河沟里的鱼虾很多,只要找到一个小河沟,随便地搅浑里面的水,就可以逮到够中午或晚上一家人所食的鱼虾了。将这些鱼虾混煮开来,或者再放点咸菜或萝卜,和上半脸盆子生面,随意地揣巴揣巴几下,拽撮一块在手中盘巴盘巴,糊拓间就贴在了锅沿。一口大锅一圈能贴上十多块,准够一家人享用的了。

  随着锅膛里的火势逐渐汹涌起来,一会儿工夫,鱼锅里就发出了鼓嘟鼓嘟的溅沸声响,而随之火势的减弱,从锅盖的缝隙处流溢出来的鱼虾味很快弥漫整个厨房,并向着敞开着门的其它房间飘散。待鱼烧熟透、虾煮红后,揭开笨重厚实的木制锅盖,一股盛大的、集束的蒸汽腾地升起,直冲屋梁,迅速扩散、无遮无挡,那些织部在房梁间的蜘蛛网倏地被气体冲破,支离破碎、晃晃荡荡。这时白刷刷的死面经过烧煮着的杂鱼味道不断地渗入、熏染、蒸腾后,已变成了油滋滋、黄淳淳的粑粑。先要将粑粑一块块铲起放在盆中,上面有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手印。如果面和的稀了,那么,粑粑的下沿部分就会在烧煮过程中慢慢瘫积在一起,而这部分已充分吸吮着菜汁而变得厚厚实实。这时你就尽情地吃吧:劲拽拽、咸溜溜的感受,而在咬嚼过程中不时地再蘸上一点鱼汤,真是有滋有味、美不胜收。

  死面粑粑,这是农家人在农活忙碌时图的省时、省事、省心的做法。而今,农家人却很少有做的了。主要还是多数不再烧柴禾,一些土灶或闲置或拆除了,随着乡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家不经常做、不经常吃也渐进有所淡忘了,还有就是小麦种植面积的减少相对吃面食的也少了。虽然我是经常回家,可母亲也只是偶尔做上一次,因为野生的鱼虾实在少见,其他菜锅里烧煮出来的就吃不出粑粑的味道。这是一道素朴的主食,却让我始终怀念着。毕竟,死面粑粑是耐得你用心去咬嚼的。咬嚼那么一次就有一次新的感味。(全文2214个字,于201014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10-1-21 07:46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07:45 | 只看该作者
八点开会。不能及时欣赏大家上午发出的文章。
3#
发表于 2010-1-21 08:03 | 只看该作者
两篇乡间小吃,写来清香诱人。我小时候,母亲也爱在做粥的时候贴一圈玉米饼子,礁嫩的饹馇散发着清香。农村里因为有了丰富乡间小吃,贫乏的日子因之显得有滋有味。精华支持。
4#
发表于 2010-1-21 08:17 | 只看该作者
农家的小吃,永远都极富诱惑力,永远都是一种向往,我们这里就有民俗村,基本都是地道的农家菜谱,隔三岔五,同事或朋友会驱车集聚小坐,品正宗的小吃。
文中的两道小吃,后一道吃过,前一道陌生,是不是鱼汤凉后冷冻的产物,如同用猪肉的皮熬制的皮冻?
问好永生。
5#
发表于 2010-1-21 08:31 | 只看该作者
两篇充满着乡土怀旧气息的美食散文,记叙详尽温润,不急不缓,读来,令人口里生津,心里惬意。

    浓郁的乡土情结,永远是作者笔下最动人和靓丽的抒情点,也是作者一切创作的源泉和灵感所在。我总是认为,这样的一种情结,反映着折射的不仅仅是原始的生活本身,而是依照作者的审美观念,从现实的生活中提炼和升华出来的一种精神的理念和美好的信仰所在,所以,每当我读到作者这一系列以呈现生活场景为主的乡土散文时,我的内心,总是被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原始的动力所牵引和感动着。读完这些,再思索一下自己所面对的现实生活,再回忆一下自己很早或刚刚经历的某种心里的委屈,一种释然便会诞生。


    生活本身就是我们美好生活的理由。乡间的一景一物一人一隅,每每被我们真诚的心灵和深情的双眼所捕获,一切的美就会跳跃着涌向我们,所以,即便再艰难,我们也没有理由停止我们前行的步伐,低下我们昂首的头颅。


    此文将作者从容、质朴的用笔亮点发挥到极致,在一种现场感极强的文字感应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真正清爽、温馨的一面。


    我想,我们应该好好地深入这些文字,沉浸于它们的志趣和指向之中,从而给自己,缔造一个昂扬向上的理由。

    学习,拜读,问候。
6#
发表于 2010-1-21 08:58 | 只看该作者
一幅情景与情思共融于生活之境的画面,很难说这不是飞跃于习俗文化之上的一场淡点、白描式的思考和感念,鱼冻子,它的早期和现在,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过去有许多食俗都是天然凝聚而成的,比如那天寒地冻的岁月,就是盛行鱼冻子吃的好时光;而过去仅是随意与自然的一抹福光,人们沉浸在自然给予的恩赐里是幸福的,如今需要付出几倍的钱来重温原始的“鱼冻子”之梦,是时代分割了原初的自然和素朴。对死面粑粑的怀念也正是一个人从记忆之端口展开的一场深情整理,咬和嚼,其实就是对生活本质的内容进行追述和挖掘,而这两章别致的叙述,情、景、绪、思,缕缕交融,构成一幅深情的画面,或远、或近地呈现开来,笔触柔软,以食文化为意象,赋生活还原于原本的生动,即生活回归于原本的生动了,也就有了它格外出神的风景,领略杜老师这一气呵成、流畅的思路、和圆纯的文字本身,吸引了更多的读者。欣赏并学习,一大早就饿了。 我要吃鱼冻子。
7#
发表于 2010-1-21 08:59 | 只看该作者
土香土色,贴切生活的好文!
8#
发表于 2010-1-21 09:08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小鱼我们这也常见,有叫小河鱼的,更多的人叫它"沙爬",还可干炸和黄焖.读此文章.满口生香.死面粑粑.我小时侯也常吃,不同的是用红薯面或高梁面,今日忆起.倍感亲切.
9#
发表于 2010-1-21 09:13 | 只看该作者
当前是吃鱼冻子的最佳时机.杜版的两章文字,以生活细节入笔,写出了韵味。过去曾经不在意的吃法,如今却是人们的最爱。我们在享受时代进步的同时,一些珍贵的东西包括吃法也离我们渐去渐远。杜版的文字,立意于生活,写生活。所以,读来别有滋味,回味无穷。学习!问好杜版
10#
发表于 2010-1-21 09:16 | 只看该作者
随着锅膛里的火势逐渐汹涌起来,一会儿工夫,鱼锅里就发出了鼓嘟鼓嘟的溅沸声响,而随之火势的减弱,从锅盖的缝隙处流溢出来的鱼虾味很快弥漫整个厨房,并向着敞开着门的其它房间飘散。
生动细腻的描写,学习!
11#
发表于 2010-1-21 09:3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乡间的味,这是童年的味。欣赏。
12#
发表于 2010-1-21 09:5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作者已经达到一种无技巧的境界,生活万象,下笔成文。欣赏精华作品。
13#
发表于 2010-1-21 10:11 | 只看该作者
小鱼咸菜,贴饼子,差不多吧。
人间美味。问好。
14#
发表于 2010-1-21 10:12 | 只看该作者
又读到杜老师的好文,问候学习。
15#
发表于 2010-1-21 10:45 | 只看该作者
原汁原味的文字,读之如同食之,口齿留香之余,原本平常的生活,顿时变得光彩夺目。在这个功利的社会背景下读这篇文章,食用本身已经隐去了口腹之欲的本能意义,一切描述也已超越了烹调与吃的本身,生命由食物之香唤醒与激励,一再地朝了原生态的方式飞去,试图从一个细微普通的切点上,探究和感受生活的自然淳朴以及无限美好的意境清晰而又质感。读这篇接满了地气的文章,让我感到踏实,恬淡,惬意和透彻,生命中,还有什么比获得这样的感觉还重要呢?好文章,支持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06:07 , Processed in 0.16761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