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蜗居”者的狭隘 [打印本页]

作者: 黑雪    时间: 2010-1-24 18:25
标题: “蜗居”者的狭隘
“蜗居”者的狭隘


  利用外出的夜晚,我坚持看完了电视剧《蜗居》,这是一件奢侈的事,三十余集电视剧,耗掉的时间可不是小数字,好在这些损失在周六安逸的懒觉中悉数补回。


  不知道中国作家干什么去了,中国巨大的影视文化市场,都被清宫戏和间谍剧占领,有趣的数字是:中国每年800余部长篇诞生,每天有两部长篇从出版社雄赳赳气昂昂的出来,扑向辽阔的祖国大地,但是据统计,这些长篇绝大多数直接进入废品收购站,为什么这些作品鲜有被改编成电视剧和中国观众见面?为什么制作商要无聊地反复拍“名著”?如果文学再这样自娱自乐下去,作家都会因为高不成低不就郁闷而死。


  看完《蜗居》我简单了解了它的作者,名字叫“六六”,一个玩世不恭的名字,我不愿了解他,在中国作家群中似乎鲜有对他的评论,但是在经典缺乏的当代文坛,被改编是一件好事,搬上屏幕是文学作品被普及的最好办法,被改编的发散效应,是一个普通作者一生无法等到的。


  《蜗居》所述是饮食男女的日常琐事,是都市陋巷的一地鸡毛,是贫民百姓的伏忧隐痛,当然还有名利场的丑恶角逐,以及道貌岸然的灵肉交易。如果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蜗居》实现了书写真实带来的青睐,但是这个真实隐含着巨大的虚无。


  该剧引人入胜处大抵是抓住了民生之苦——中国特色的房奴之苦,不错,这是中国老百姓新时期一个具有标志性的苦难印记,它或许和曾经的战乱、物质匮乏、阶级斗争一道,存入历史性的公众记忆。这是资本进入小农中国的一桩公案,无数人为此劳碌奔波绝望奋战,却落得一场辛苦一场悲,该剧通篇展示的蜗居者都是一群断腿的经济动物,都有着一种想当奴隶而不得的怨怼,所以格调不高,所以只是一曲小资们的哀歌。


  《蜗居》力图将物欲和肉欲主导下的情感演变合理化,自然化,这对于传统意志下的花好月圆式的古典爱情梦幻的无情撕裂,在照管现实的细节真实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人性的真实和道德理想是有距离的,所以,这种真实是有生命力的,海藻的纯情和不安分,以及我行我素充满幻想,为他的情变埋下伏笔,她也有过矛盾挣扎和犹豫,但是在宋某傲慢的诱惑下轻而易举倒戈,虽然作品力图描写一种矛盾,但是她的精神世界浅得像一池水,没有意志没有尊严没有追求的花瓶只有沦为玩物的命运。烟花女子也好,脆弱的知识女性也好,都可以成为一种文学形象,一旦海藻成为“这一个”,他应该成为当代都市年轻女性的代表,他的错误和矛盾应该成为普遍的痛苦,但这个形象过于单薄了,因为他是主人公,看完这个剧那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郁闷和绝望。


  我不是苛求作品要写出什么微言大义,起码,一个高品格的作品应该尽力完成它的教化和娱乐使命,那就是提出问题引起疗救的注意,但作品根本不想这么做,所以,他只能告诉人们,二奶也不容易,二奶很辛苦,包二奶者死得很难看。


  这个剧本让人看不到希望,势利庸俗的嘴脸充斥画面,想房如命的海萍不惜啃老逼夫放任亲妹妹在错道上走到底,住着宋施舍的公寓,一面满嘴仁义道德一面祈求宋“照顾好妹妹”;苏淳虽然正直憨厚,聪明勤劳,但胸无大志唯唯诺诺;至于小贝,也是自我设计自我满足的小白脸,机灵贫嘴,容易满足。


  剧本有个核心人物就是宋思明,名曰“秘书”,但是这个“秘书”权力大得离谱,他到死是个秘书,但是一出场就香车宝马,一掷千金,可以圈地可以调动资金可以运筹全市经济可以摆平一切麻烦,动不动还代表政府表态,谁的秘书这么牛皮?可见作品技术上的狭隘。同时还有作品在认识上的狭隘,那就是美化这个 道貌岸然的男人,谈吐不俗,办事稳妥,拿捏一切恰如其分,甚至和纪委书记坐在一起谈古论今,实属荒唐。中国官场的秘书是什么角色?不就是俯首帖耳唯唯诺诺在江湖上浪得个虚名,顶多交几个狐朋狗友认识几个达官贵人办事方便些,但是在这个剧中,宋大人成了一群人的靠山,连二奶的大姐夫也一夜飞升引得众人追捧半夜送来金佛。更可气的是,宋公然包养情妇,并不避讳老婆,公开承认,老婆隐忍不发,全慑于其至高无上的地位,违反常理,无形中剥夺了许多人的尊严。


  人在自然和命运面前是渺小的,小人物的悲欣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如果关心宇宙物质是哲学的命题,关心世道人心则是文学的命题,我们早已脱离了文以载道的烂俗窠臼,大量文学作品以关注人性,书写个体赢得读者观众的喝彩,但是这些畅销和热播的东西为什么无法成为经典?《红与黑》、《简爱》写的都是饮食男女,巴尔扎克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物欲横流和人心浇漓在不倦地揭露和鞭挞,他对人的蜕变和扭曲进行过终身的审视和质问。文学没有题材高下之分,我们遭遇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我们的文艺作品书写的片段,为什么除了吸引茶余饭后闲暇者的眼球,却无法影响和激励一代人,也就是说,为什么无法成为经典?归根结底是自身品格的低下,我们不强调文艺作品空洞的战斗性,但是文学中的人不可一味向欲望屈服,如果肯定向欲望屈服的合理性,那么,人活着真的没有希望了。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黑雪 于 2010-1-24 18:26 编辑 ]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0-1-24 19:28
如果文学再这样自娱自乐下去,作家都会因为高不成低不就郁闷而死。——“六六”,一个玩世不恭的名字——哈哈,六六大顺,所以,他的作品很火嘛

先提上来,再仔细。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0-1-24 19:44
人在自然和命运面前是渺小的,小人物的悲欣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如果关心宇宙物质是哲学的命题,关心世道人心则是文学的命题,我们早已脱离了文以载道的烂俗窠臼,大量文学作品以关注人性,书写个体赢得读者观众的喝彩,但是这些畅销和热播的东西为什么无法成为经典?——好!仔细读过,对一部影响如此强烈的电视剧作,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观点,不人云亦云。此篇足见黑版“论文思辨”之功底。力推!欢迎江天友积极参与交流
作者: 云端    时间: 2010-1-24 21:48
没看到电视剧,略知一些评论。
楼主的文章观点很是欣赏。“……但是文学中的人不可一味向欲望屈服,如果肯定向欲望屈服的合理性,那么,人活着真的没有希望了。”很鼓舞,作家确实应该对社会多些正面的引导和激励。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0-1-25 10:10
这部电视剧也间断地看了,在反映小民住房之难中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值得关注。
问好!
作者: 红红    时间: 2010-1-25 12:54
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很深刻。是一篇影评的佳作。
作者: 黑雪    时间: 2010-1-25 15:08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0-1-24 19:44 发表
人在自然和命运面前是渺小的,小人物的悲欣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如果关心宇宙物质是哲学的命题,关心世道人心则是文学的命题,我们早已脱离了文以载道的烂俗窠臼,大量文学作品以关注人性,书写个体赢得读者观众的喝彩 ...


谢谢啦,算不上什么正经的评论,一点随感而已。
作者: 黑雪    时间: 2010-1-25 15:09
谢谢云端、风铃,红红阅读。
作者: 若谷    时间: 2010-1-25 17:20
 “ 不知道中国作家干什么去了,中国巨大的影视文化市场,都被清宫戏和间谍剧占领”这个质问有力度! 那么多的作家,写了那么多的作品,推上去的却极少,火起来的仍然经不起推敲,根源到底在哪里?
作者: shen1029    时间: 2010-1-25 23:08
今天庸俗不堪的作家很多,格调低下的作品也很多,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呀
作者: 西夏楼兰    时间: 2010-1-26 18:10
真奇怪为什么广电总局要封停蜗居,这不是明摆着炒热嘛。一帮蠢货。
我没过蜗居,但看过六六写的双面胶,觉得这个作者的作品太偏激,人性的恶写得太过,人性的善写得太简。她的作品有点剑走偏锋的意思。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1-26 20:56
观点比较独到。在《蜗居》大热的情况下能有此思考,确实难得。

个人觉得,《蜗居》之所以能够大热,可能有很多共鸣者,一方面确实很多百姓看不到希望,一方面社会伦理对“小三”、“不劳而获”现象有了某种认同。所谓笑贫不笑娼,社会如此。从这方面来看,蜗居还是比较现实的一部作品。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0-1-26 20:56
大家都在看时,我没机会看,等想看时就已经被封了,网上看又没有时间……
黑兄文章的角度很独特,时下,我们的文艺确是已经退化到这个程度,任谁也无力回天了……
作者: 鲜衣怒马    时间: 2010-1-26 23:04
看完黑雪兄的评论,赞同其中对影视文化市场的评价。但是对于您《蜗居》这部电视剧本身的评论略有不同意见,希望互相交流:

1、您在文中用到了“想当奴隶而不得”,我很难理解。我很认真的看过这部剧,并没有发现主人公“想当奴隶”,当谁的奴隶?相反,我看到了他们为了生活而做出的奋斗和努力。
2、您在文中提到了这部作品“格调不高”、“高品格的作品应该尽力完成它的教化和娱乐使命”,也提到了主人公形象大都有负面的因素。对于作品的格调,我想并不是以是否有教化作用来判断的。难道主旋律的塑造“高大全”人物形象的作品就都是高格调的吗?描写市井中小人物的作品就注定是低格调吗?郭德纲有句名言:“相声是用来逗观众笑的,如果说相声的都得来负责说教,那政治老师该干嘛?”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在生活的过程中,谁都希望有一个个积极地完美的结局,但却谁都无法把握自己。所以,我认为,作品在它所反映的命题中表现的是真实的,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蜗居》反映的中国房地产的困局,不是市井百姓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几句说教就可以回避的。政府的最高层也一直在试图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但显然现在成效不大。其实,这部剧的结尾还是积极地,海萍通过自己的奋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海藻也将去国外开始新的生活,腐败者得到了应有下场。

3、对于宋思明作为一个秘书到底有没有那样的权力。我想您还是低估了一个领导秘书的能量。市长的大秘书,一般就是市政府的秘书长,可能也会兼办公室主任,是除了市长以外这个城市中最有权力的人物。并且,领导的秘书一般都是亲信,在现在行政领导一支笔的中国政坛中,领导的秘书权力更大。

“俯首帖耳唯唯诺诺在江湖上浪得个虚名,顶多交几个狐朋狗友认识几个达官贵人办事方便些”这个对秘书的评价显然也有失偏颇。能作为领导特别是高级领导的秘书,其本身的素质肯定是非常之高的。看一下毛泽东的秘书、江、胡等人曾经的秘书现在的成就 就可见一斑。

我个人认为《蜗居》这部剧相对于中国影视市场上的无数烂片来说,是非常好的一部作品。相对于某些所谓作家无病呻吟闭门造车的“高雅格调”也要高雅的多。中国现在缺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化,反而是站在最底层向上层展示社会生态最真实一面的草根英雄。
作者: 顽主    时间: 2010-1-28 19:22
本来就没有希望,人家写出来有什么错?我们看多看腻了“画大饼”式的“希望”看多了望梅止渴的希望,看到文艺作品反映现实就不痛快了?
作者: 黑雪    时间: 2010-1-30 23:26
  1、首先,所谓格调,并不是一个严肃的文艺学命题。我认为《蜗居》之狭隘并非没有反映“催人奋进的主旋律”,而是他盛名之下的阙如,我不想说 《蜗居》政治上错了或者导向上错了,而是说同类作品难以成为经典的遗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影视、中国文学在世界艺术版图上,依旧是一块冷落之地,世界上所有的文学大奖,都绕过中国作家而去,一个拥有古老文明,自诩即将崛起和复兴的民族,仍然在赏玩一些“妙趣横生”的小摆设,是作家的不幸还是读者的不幸?
  2、艺术不能依靠常识和经验,主题先行更是中国作家致命的自恋癖,特殊的体制和特殊的读者群,让中国文艺工作者竭力讨好两头,所以,我们的文艺缺少一种个性,一种开掘的勇气和执着。《蜗居》中致命的缺陷就是创作者潜意识里的权力和金钱崇拜,它的庸俗和狭隘恰恰在于缀了一个光明的尾巴,在于善有善报、花好月圆的才子佳人模式。
  3、鲁迅说:“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先生进而认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个话显然是偏颇的,但是谁能理解先生的苦心,他是读中国书太多了才说这样的话,他是在孔孟之道的深潭中呆的太久了,才说出这样的话,我们看到的都是“僵尸的乐观”,缺少对现实的峻切拷问和人性的深入思考。艺术上的任何终极关怀都是对人的局部拯救,艺术的力量也不在于其正确性和哲理性,格调不是指向题材和情节,而是一种弦外之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4、关于秘书的权力问题,按照常识,省市级的专职秘书没有这么大的权力,政府一把手的大秘书也不会是政府组成部门——办公厅的一把手,至于党委,秘书长是常委,是最高决策层成员,办公厅主任也是举足轻重的部门一把手,这样的岗位都不会是专职秘书兼任,虽然宰相门人七品官,秘书实际的权力是有限的,位置特殊,也许会有通天的能量,但是权力是很有限的,一个有自知之明的秘书也一定会谨言慎行,摆正位置,一双再昂贵的皮鞋也是穿在脚上,一顶再便宜的帽子却是戴在头上,所以,宋秘书足够离谱。
作者: 鲜衣怒马    时间: 2010-2-1 23:19
看了黑雪兄的回复,大概知道了您的意思,但是对于您的观点还是不能认同,再发表一下我的观点,纯属针对这篇文章的交流,请黑雪兄勿怪:

1、说《蜗居》格调低是您文中的观点,又说这不是一个严肃的文艺学命题,对这些文艺学术语我不太懂,但觉得这里似乎有点矛盾。至于《蜗居》是不是经典,会不会成为经典,这更不是一个问题。《蜗居》本来就只是一部商业化的电视剧,并没有标榜自己为经典,之所以有盛名完全是观众自发的情绪。甚至小说作者并没有说自己是作家,作者只是一个普通人写一点自己喜欢的题材而已。您观点中的中国作家与世界大奖云云,观点我也赞同。但与《蜗居》不沾边。复兴民族文化的重担似乎不该落在一个草根文学爱好者身上。批判针对文联作协之类的“作家”应该更合适一些。

2、应该是说文艺应该具有开拓性和创造力吧。这点我赞同。可能我还不太理解主题先行的概念,我倒是认为文艺作品创作之前应该有个主题才靠谱吧。文艺工作者“讨好两头”是什么意思呢?一头是统治阶级,一头是草根百姓?可除了这两头还有谁处在中间?

  我也看过这部剧,但是没发现剧情里有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剧里的人需要金钱,但那只是因为现实,没有钱就不能生活,年轻人就无法结婚,母子就只能异地……相反,剧中很多人的观点都是,他们需要金钱,但是不是越多越好,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好。对权力的崇拜剧中好像也没有体现。整部剧情反映的都是现在社会最真实的情况,许多人都在忙忙碌碌为了金钱奋斗,但那只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已。

  剧情的结尾也并不是“善有善报、花好月圆、才子佳人”。这部剧里没有才子佳人,宋思明万念俱灰死于车祸,海藻失去了肚子里的孩子,也失去了女人最重要的生理器官。海萍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并不是多么大的成功,只是对一个小人物坚持奋斗能够有所作为的一点点肯定。
不知道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狭隘的地方。那剧情怎样发展下去才算不狭隘呢?

3、又一次对格调的阐述,我不知所云。这部剧明明就是在拷问现实、探讨人性啊,反映的是最真实的现实和人性。甚至引发了针对每个人物的人性大讨论。不过我确实没能从剧中看出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神秘物质,这大概是其格调不高的内伤吧?


4、这个……看看JIA TING AN ,LING JI HUA 就知道了,小人物就看看李真,再小人物就看看自己市里一把手的秘书就知道了。宋思明本来在圈子里就是一个低调的、口碑很好的人物啊,连市委书记最初都不相信他会是一个帮凶。


  因为非常喜欢这部电视剧,所以为其辩护几句,黑雪兄勿怪
作者: 旭日东升    时间: 2010-2-16 21:22
原帖由 鲜衣怒马 于 2010-1-26 23:04 发表
看完黑雪兄的评论,赞同其中对影视文化市场的评价。但是对于您《蜗居》这部电视剧本身的评论略有不同意见,希望互相交流:

1、您在文中用到了“想当奴隶而不得”,我很难理解。我很认真的看过这部剧,并没有发现主 ...


值得讨论!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