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65|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生产队印象之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1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种洋芋

     村子下边有一坝田,大春种水稻或包谷,小春种洋芋。

  种洋芋前要做积肥的活计,主要是烧一些火灰做肥料。村子南边有一座叫道葬坟的小山,山上长着松树和一些小灌木,林间地面上有密集茂盛的山草,将草连根带土铲起来,就是草皮,这个农活就叫铲草皮。为了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铲草皮按面积记工分,以平方算。收工前,记分员要用皮尺量出每个人铲草皮的平方数。我铲草皮时,因为速度快,中途又舍不得休息,铲到的面积就多,最多时挣到过三十六分工分,这是农活中的最高工分了,那时能得二十多分工分就算是高工分。这个活虽然辛苦,在烈日当空的季节,干几个小时就会累得汗如雨下,孩子们常常脱掉上衣干活,几天下来,不但皮肤被晒得黑亮,还脱皮,身上火辣辣地疼,但因为工分高,我们都爱干这个农活,每当队长安排铲草皮时,我们都很高兴。

  草皮晒干后,就要背到田里烧灰。先是放一些包麦秆,再将草皮堆成堆,然后把田里的土块堆拢,就开始烧灰,当火燃起后,浓烟冲天,散发出一股烟香味。我们就干背草皮的活,草皮有些重,装满一背笼背着有些吃力,但孩子们总是争着干,这大概是人们爱吃洋芋的原故吧。

    到农历的正月末或二月初,就是种洋芋的时间,这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到田里,男人开墒打塘,妇女则放洋芋种和装粪肥、放火灰,小孩子则在旁玩耍。下种前要将洋芋上长出的芽子抹掉,大的洋芋还要切成小块,一块上留一个芽眼,切口蘸上火灰,将洋芋种放入塘中,再放一些草皮灰,然后盖上土,再清沟盖墒,一墒洋芋就种好了,出苗后还要浇一次大便。田土是砂质土,又有底肥,洋芋长得很好。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到农历四五月间,当洋芋花开过后,结出圆形绿色的茎果变白,洋芋的枝叶开始枯黄时,洋芋也就成熟了。

  挖洋芋是件热闹的农活,男人挖洋芋,妇女拾洋芋,还有几男人把拾好的洋芋背到堆放的地点,不会干活的孩子也到田里凑热闹。收获的洋芋过称后,按人口分到各户。挖洋时正值缺粮的五荒六月,洋芋是当饭吃的。在种植过程中不用化肥和农药,粉质很好,吃起来沙、酥、面,孩子们都爱吃洋芋,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的家常菜。

  当田里的洋芋挖完后,母亲就到田里用板锄翻挖田土,捡拾一些拾不干净的小洋芋,有的是被虫子蛟过有蛀孔的,有的有一半是腐烂的,更多的则是人们嫌个头小不要了的,这种劳动当时叫“欠洋芋”。翻土见到的洋芋,一般颗粒只有板栗大或核桃大,有时也会挖到挖丢了的大洋芋,这样我们就会很高兴。拾回家的洋芋,即使是破烂不能吃的,也还可用来喂猪,没有丢头。用洋芋做菜或当饭,无论怎样做,我们都爱吃。

  母亲是做洋芋菜的好手,煎、煮、炒、蒸,样样都能,吃小的洋芋时,她先是把洋芋装在一个锑质洗菜盆中,然后放入一些小石头,用力将小洋芋在盆中簸动,经过摩擦,小洋芋很快就会脱皮,省时省力。将洗干净后的小洋芋在锅里焖黄,就是黄焖洋芋,再放一些包谷面做成饭,就是洋芋焖饭,香喷喷的味道。这是当时洋芋收获后我们常能吃到的饭,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未吃到过这种农家饭了。洋芋的吃法很多:可切成块、片或丝,煎、煮、炒、蒸、烧都行。在我们这里,还有一种吃法:用洋芋丝拌上麦面,再用核桃油煎熟,叫“洋芋螃蟹”,很香很脆软,孩子们特别爱吃,洋芋在农村巧手妇女手中能做出十多样菜。现在种植洋芋用上了化肥与农药,产量是提高了,但也严重变质,根本吃不到以前的那种好口味了。

  那时家乡的灶都是老土灶,灶洞很大,柴燃烧后灶灰也多,我们就在灶窝洞里烧洋芋吃,在洋芋收获后的那段日子,每天都烧一些洋芋吃,我至今仍保持着爱吃烧洋芋的习惯。成年后长期在山区奔走,只要有洋芋,这顿饭就吃得很香。在我的心目中,洋芋是山区农家最平常也是最好的“健康菜”。

                      养鱼

  这坝种洋芋的田,有一年突然变成了鱼塘。在“农业学大寨”活动中,生产队组织人力在田下边砌筑了一个高约三米、宽约四米的土埂,关满水后便成了一个面积有近十亩的水溏。队上从外地买来了鱼苗,放入水溏中,首次在村里养起了鱼。当年冬天,又将鱼苗移到村子下边一个叫“二妹塘”的水溏里饲养,放干水后这里又恢成种水稻的水田。第二年的稻谷黄熟时节,我还在这坝田的一个水坑中捉到一条三四斤重的大草鱼,第一次享受到了鱼肉的美味。

  二妹塘是一个圆形的水溏,面积约有四五亩,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过程中人工开挖的水溏,用途是积水浇地,水源是经过村子的一条水沟。自从我记事起,这个水溏就没有发挥过关水浇地的作用,干天没有水,雨季才积满了水,有一人多深,成了孩子们的游泳池,每到炎热的夏秋季节,村子的孩子就成群地到溏中游泳。流经村子的水流入水溏,带入了路上的牲畜粪便,水很肥,淤泥层又很厚,使水塘中的水草长得十分旺盛。水中还生活着大量的蛙类、蝌蚪与水生小动物,为鱼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放入的鱼苗长得很快,鱼的品种是草鱼和细鳞鱼。在杂草旺长的时候,还割一些青草丢在水里喂鱼。

  随着鱼的一天天长大,鱼塘变得热闹起来。到了天气炎热夏秋时节,鱼群时而跃出水面,又钻入水中,发出的响声就像孩子游泳一样。有一天母亲到水溏边的包麦地里找猪草,听到响声,还以为是娃娃在洗澡,走到水溏边才知道是鱼在水中蹦跳。回家后向我说起,我很高兴和好奇,约了几个伙伴到塘边去看鱼跳,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鱼从水中跳出,离水面有五六尺高,雪白的鱼肚在阳光下更加白亮。有时我们在水溏里游泳,鱼会撞到人身上,静站在水中,鱼还会用嘴来“亲”人的脚,让人亲切。

  到了这年的冬季,周围地里麦苗青青的时候,队上决定捉鱼了。全村人都很兴奋,男女老少都赶到鱼塘边观看。第一天是放水,当水溏里的水越来越少,鱼群便在水中乱窜,形成一股股鱼水交织的水流,人们的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到了下午,溏中的水更少了,在浅水中游动的鱼被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一些年轻力壮的人就下水捉鱼,将捉到的鱼用力向外一甩,站在溏边的家人便拾起鱼,捉到鱼多的人家,竟然用衣服装了拿回家。当时我还很小,不能下水捉鱼,看着别人将可爱的鱼拿回家,伤心得眼泪都掉下来了。有一个叫永安的亲戚,见别家的孩子都拿回了大人捉到的鱼,我在塘边干望,嫌我太可怜,发了善心,向我抛来了一条约有半斤的小鱼,我拿着这条鱼高兴地回家了,母亲将鱼煎熟后给我们兄弟三人吃,那味道实在是香极了,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天,水溏里的水更浅,开始捉鱼了,很多人都未见过捉鱼的场面,大人小孩都来到鱼塘边,青壮年人下水捉鱼,老人和小孩就在塘边观看,人声喧哗,热闹非凡,如赶集一般。捉鱼工具是用一个通底的背笼或竹篮,见到鱼吐出的水泡,就将工具罩下去,一手按住背笼或篮子,另一手就在罩住的范围内摸鱼,很快就捉到了活蹦乱跳的鱼。塘边的麦地里放着两个用来装鱼的大竹洞箩,按鱼大小分成几等,称过重量后按人口分到各家各户。养了近两年的鱼,捕捉时长得很肥壮,草鱼个头大,最大的一条有五六斤,细鳞鱼小一些,多在一斤以下。这天是全村人最高兴的日子,因为孩子们能吃到盼望已久的鱼了。

  分到的鱼拿回家后,大鱼用油煎或煮汤吃,鳞鱼在一斤以下的,一时吃不完,就剖去内脏后用竹篾穿成串挂在通风向阳处晒干,用核桃油煎熟后吃。那时养的鱼,喂的是青草,味道十分鲜美,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鱼是人间最好的美味了。从此以后,生产队就没再养鱼。大概自古以来,鱼就是一种受人喜爱的美食吧,不然孟子怎么会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名言呢?


               二00年一月三十一日夜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苏忠伟 于 2010-2-3 19:4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2-1 14:23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10-2-1 14:47 | 只看该作者
透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字。
4#
发表于 2010-2-1 16:53 | 只看该作者
熟悉的过往记忆,质朴文字,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学习并问好
5#
发表于 2010-2-1 17:15 | 只看该作者
种洋芋和养鱼,都是大集体行动。尽管那时的生活很贫困,但这种集体行动大家都是非常积极的,因为是记分的。记分多了,分得的粮食相对就多了。作者在畴昔生活场景的回望中,不仅重现了当即的身影,也使得乡土的气息氤氲开来。正是这种原生态原生息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不故作高深,不堆砌文字,非常贴近有那个年代生活经历的阅读习惯,让人阅读起来感觉自然畅快,回味悠悠。好文。精华支持!
6#
发表于 2010-2-1 20:01 | 只看该作者
语言真实质朴,使得昔日生活得以还原,深有史料价值.支持精华!
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0: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2-1 14:23 发表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谢谢杜版主!
问好朋友!
8#
发表于 2010-2-1 20:2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往事读来格外亲切自然。拜读。欣赏,问好朋友!
9#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2-1 14:47 发表
透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字。

谢谢修玲的点评!
问好朋友!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0: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2-1 17:15 发表
种洋芋和养鱼,都是大集体行动。尽管那时的生活很贫困,但这种集体行动大家都是非常积极的,因为是记分的。记分多了,分得的粮食相对就多了。作者在畴昔生活场景的回望中,不仅重现了当即的身影,也使得乡土的气息氤 ...

感谢杜版主的精心指导及热情鼓动!
问好朋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0: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1 20:01 发表
语言真实质朴,使得昔日生活得以还原,深有史料价值.支持精华!

感谢高版主的鼓励与支持!
问好朋友!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2-1 20:21 发表
这样的往事读来格外亲切自然。拜读。欣赏,问好朋友!

谢谢于老师鼓励!
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0: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2-1 16:53 发表
熟悉的过往记忆,质朴文字,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学习并问好

谢谢大相指导!
问好朋友!
14#
发表于 2010-2-1 20:45 | 只看该作者
读来很是亲切,想起小时候在生产队里割牛草挣工分,好像就是昨天的事。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0: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潇湘珍珠 于 2010-2-1 20:45 发表
读来很是亲切,想起小时候在生产队里割牛草挣工分,好像就是昨天的事。

谢谢潇湘珍珠。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是过过苦难生活的。我虽然拼命地挣工分,但家里从未分到过红,都说是“超支”,每当想到此事,心里就一阵辛酸……
问好朋友!

[ 本帖最后由 苏忠伟 于 2010-2-1 20:5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08:47 , Processed in 0.15442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