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柳老亦吹绵
王九峰
夕阳残照,东风无力。在绍兴沈家园影壁前,一个龙钟老者,柱杖支颐,睁大一双昏花老眼,艰难地盯着断壁上早经斑剥仍隐约可见的墨迹。经历了几十年风雨侵蚀,那些字大多模糊,然而,《钗头凤》三个遒劲字体仍依稀可辩。他凝视良久,突然仰面向天,涕泗横流,口中喃喃自语,不知在念叨些什么。然后又慢慢转过身去,扶着藜杖,颤巍巍地向一渠春绿踱去。来到拱桥边,傍柳而坐,对着缓缓流动的碧水久久凝思,
此刻他又在想什么呢?他仿佛想起了五十多年前, 一对璧人临波弄影,联句斗诗. 那窈窕淑女就象洛水女神, “婉若游龙. 翩若惊鸿”他们执手河洲, 盟约百年。孰料,神仙眷侣天也妒,因人为故,最后不得不忍痛分手,遂在人间留下一段千古遗憾。今重莅此园, 触景情生,绮年旧影早如春水无迹, 唯余自已在行将就木的衰朽之年来此凭吊低回, 能不痛乎?思人及己,想自已此生以诗人终老, 暮年重来,蒿目颓垣,风物不殊,痛铜驼荊棘,悲人物已非,茫然伤神,凄然挥涕,何以诉心曲?唯有以诗倾吐,遂感吟《沈园》二首,其一:“城头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随着最后一个韵脚的终结,他长长嘘了口气,两行浑浊的眼泪从凹陷的眼窝中挤了出来。然后又陷入深深的追忆中-------历史的镜头就这样定格在公元1200年一个暮春的下午,时年75岁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怀着杀敌有心报国无门的落寞,再次拽杖来到当年曾使他痛彻心肝的伤心地沈园,缅怀和泣悼他平生第一红颜知己唐婉。并为后人留下了不朽诗篇。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公元1125年——1210年)自幼受其父陆宰爱国思想影响,怀一腔报国热忱,梦想“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烈人生, 天道吝, 利于爪者偏拙其齿. 他一生虽蓄大志,但在感情和事业上皆失意. 却独富于诗, 一生存世9300首,他自己也说“六十年来万首诗”。可见他把难以自抑的满腔情愫和未达之壮怀都释放到诗中. 因此也就“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与诗鸣”了。撇开他壮志未酬不说, 单从他情感看, 也足以让后人为其掬一把同情泪。他20岁与表妹唐婉成婚,俩人琴瑟合谐,同攻诗词,可谓珠联璧合。因无生育,身兼侄女和媳妇的唐婉却为姑姑所不喜,故而,陆游和唐婉这段美满婚姻,被她生生拆散,威令二人各自嫁娶。会稽开明人士也是皇裔的赵士程,慕唐婉才华,将其迎娶。陆游也在其母主持下又与王姓女子结了婚。绍兴25年,在与唐婉仳离十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独自踏青至沈园,适逢唐婉也举家来此春游。二人四目相视,柔肠寸断,在赵士程的默许下,唐婉亲手封了一坛自酿佳醪,嘱侍女送予陆游。他对酒感人,悲从中来,不觉大醉。遂与守园者索以笔墨,在沈园粉壁上写下了传唱千载的《钗头凤》,一吐胸中十年积郁。当唐婉返经壁前读陆词至“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和“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时,似乎看到了陆游的极度伤心和万般无奈。顿时,一股气结涌塞胸间难以化去,不久便郁郁而殁。唐婉的如此痴情,给陆游留下了缠绵无尽的哀思。也让后人扼腕太息者再。
纵观陆游一生,仕途蹭蹬,历尽坎坷,老归故乡,百事皆可抛去, 唯对早年那段至爱深情和収复失地两事难以丢舍.。烈士暮年, 铁马冰河已非所能,“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也不过略添几声叹息而已,独对唐婉的思念与日俱増, 愈久弥烈,其思也如轻云之蔽日,其念也似流风之回雪。忆缕如织,情犹千结, 因此, 他63岁那年,在偶对家中的早年故物“菊枕”时,睹物思人,禁不着涔涔泪下,濡毫写下两首《菊枕》诗,在其中一首中这样吟道:“喚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真切道出了他梦绕魂牵,肝胆欲裂的巨痛。67岁那年,他又重历沈园,看到当年题词处,仅剩半面墙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遂又写下“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一种回天无力,徒呼奈何之愁绪在胸间萦回。让人更为之怆神的是他在75岁垂暮之年,举家移居沈园附近,“但凡入城必登寺向沈园眺望”,每回都让他黯然神伤。一个哲人说:“人的感情就象陈年老酒,窖藏的时间愈久酒味愈香醇”。诗人断难挣脱这个定律,尽管他已年过古稀,其怀念之情如墨云沉烟,越发难以化开,满腹郁愁,唯求一吐。在他此次重蹈旧地绕园凄徨后,那:“魂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迹一泫然” 的诗句,毫不掩饰地抒发出他内心之沉痛。从这两首《沈园》诗中不难读出放翁一生都始终难以对唐婉释怀的绻绻深情。所以说自古以来世间所打不破的唯一个“情”字:。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大英雄,还是寄跡草莱的升斗小民,以及吟风弄月的骚人雅士,或是胸无点墨的贩夫走卒,无不如此。可见情之于人具有强大的时空穿透力,它能让人感发出巨大能量,它虽然给人以神秘,同时也永远萦回于人的内心深处。让人回味无穷。也正因为一个‘情’字,在人类漫长历史中上演出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曲折故事来。
人生自古伤别离。君不见,“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一部《诗经》,从“关关雎鸠” 到“燕燕于飞” 从君子好逑到黯然惜别,读来让人亦喜亦悲。“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象,顾望怀愁--------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一篇《洛神赋》写尽人间离愁。而元稹“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悼亡诗又是何等的刻骨镂心,痛彻骨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东坡居士在妻子逝去十年后,犹用蘸着泪血写成的《江城子》一词,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倍感心酸。古往今来惟一事,正如鲁迅先生所云:“无情未必真豪杰”。由此可见,不论何人,于情一端无不缠绵悱恻铭心刻骨。所以有人断言“一部中国文学史, 就是一部情爱史”。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 情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也是无数个文人骚客追求和讴歌的人生主旋律。而情一旦与诗人结缘,终其一生,不可一日或忘,势必将其发挥得淋漓酣畅,沉郁苍凉。如果找例证,陆游在84岁生平最后一次游沈园抒发情怀写的那首诗就是最好的注脚。“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美人如花,爱意如此深沉,生死以之,红粉已自凋零,久已化做香尘,流光如矢,去之若飞,在与意中人伤别几十年后,萦怀的仍然是那一帘幽梦。在陆游写此诗的第二年(1210年)便溘然长逝,撒手西归,从此结束了他寂寞的一生。而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让他念念不忘的仍是那一个‘情’字。可见情是隨人与生俱来的,它一经出世,注定要渗化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与人的生命相始终。诗人往往又是多情的,那些从血管中喷射出来的不朽诗章,永远闪光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正是文学生命永远不衰的根本所在。做为一个伟大诗人,他的人格魅力不仅仅表现在他的爱国情怀和万首诗篇上,应该说千年以往感动了无数人的还有他始终不渝的悲怆爱情。正因为他的坚贞执着,至死不忘国事和情事的悲愤,才引出了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亘古男儿一放翁”的由衷赞叹。是啊, 在“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的那个风雨如磐的年月,又有谁在为支离破碎的陆沉神州唱一曲黄钟大吕呢? 唯陆游“集中什九行军乐”,以此向华夏民族酬以满腔荩忱。“唯大英雄多真情,是真名士自风流”。斯人早已羽化而仙去,其情仍似朝云暮霞,在后人心中长久漫延,其诗也犹如遏云绕梁的飞歌, 缠绵千载不绝如缕。
光阴无私,日月如剪,它们可以催化和裁截世上的一切,唯独对人们心灵中那柔柔情丝是永远也剪不断的.。固然,自然界中的沈园池柳老了,任凭春风如何地温馨拂弄,似乎已无绵可吹。可惜陆游亦老了, 但从他心灵深层折射出的悠悠情,漫漫忆,却化做了精金美玉般的诗句, 永远在人间熠熠生辉。所以, 古往今来, 曾植根在难以数计有情人心中的沈园池柳, 一遇惠风便轻松自然地绵绵起舞.。着意轻绾春光.。尽管陆唐二人共同演绎出的这段悲欢离合的人生悲剧,在漫长历史的变迁过程中, 主角在不断更換,情节也在不断刷新,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周而复始地取次回环,但它古老音符的基调却一无所改, 仍忠实地遵循着那固有的永恒。何以见之?不妨雅接放翁的余韵, 聊歌几句俚语作结,“韶光悠悠似旧年, 日月邅转更几番?唯有沈家园中柳, 取次春风仍吹绵”。人生易老, 沧桑频变。唯有沈园风柳这场爱情连续剧在历史舞台上永不谢幕。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王九峰 于 2010-2-4 06:1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