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97|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升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14 0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7-9-14 20:35 编辑

升药
  知道这个传统的制药方式是近年的事,这种家族、师徒式的传承和制作充满玄机和神秘感。那么什么是升药呢?升药严格的说是一种中药制药方式。医者把配好的处方放置在非金属材料(一般用的是砂锅)的容器里加热蒸腾,容器上方扣上阔于容器口面直径的盆碟之类,蒸汽在盆碟冷却成水,自然自注到下面的容器里,蒸馏水里就是医者要萃取的精华。升药其实就是一种加热、蒸馏、萃取中药精华的方式。萃取的精华在经过精细的加工变成水剂的成药,盛在陶罐里或分成若干小瓶等待患者使用。

  按道理说,这也应该算作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是我们民族中医学制药的一种方式。这当然还有待于文化职能部门的发现、认定、认可。

  广袤深邃的民勤大地,蕴藏了许许多多令人兴味盎然的技术和秘密,大部分在民间都有传承,有一小部分或许是因为保守而悄然灭绝,一部分是因为暂时不能得到社会认同而自然灭绝。无论哪种手艺,那种技术,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既然存在就是理由、存在就是价值。在这个世界上,肉眼很多,慧眼很少。许多智慧的产物是因为偏离了慧眼的发现和追索而无奈的被人类遗失,这实在是令人十分痛楚的事。而有些极具价值的技艺却是被肉眼在熟视无睹中丢失的,丢失比发现更令人遗憾。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注目和发现前人遗存在人类的智慧,我想把这些东西用文字的方式为后人做一个力所能及的备份,或许可以打开现代人的脑洞,研制出人类生活的别样幸福。

  听到升药这个名词时,我感到异常兴奋,告诉我这件事的人是民勤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院长袁得彪。民勤县城里有很多家私立医院,在众多庸庸常常的医院和门诊中鹤立鸡群、脱颖而出的也就三四家。袁以善治皮肤病为自己拓展了生命的江湖。

  中医有句俗话:行医不治癣,治癣怕打脸。表明了皮肤疾病的顽固和难以治愈的程度。敢于攻坚克难,在皮肤病领域拓展江湖的人,一定是不凡的勇士。我小时候就听人说:粉子打了头,治好得个牛。粉子就是寻常我们脸上起的疱和痘,民间对于这样的疾病基本是讳疾忌医,原因是为一个疱舍一头牛不划算。也往往因此而错失心中的白马王子和梦中仙女,或者酿成大病,终生遗憾。

  依照中医的说法,这种疱或者痘,以及身体的湿痒、皮癣等等,都是因为身体内部的沉积的湿气和毒气诱发病变的外部表现,多数情况不会不会危及生命,但是,严重的影响了生命的质量,因之成为医学界难以攻下的堡垒。

  皮肤疾病的用药是极其讲究的,其中有很多中药材的毒性是可以危及生命的,而具有相当医学水平的大医,往往启用以毒攻毒的治疗方略,因此就不可避免的要运用各种中药材的炮制、萃取方式,缓解剧毒药物的药性,萃取精华,因势利导,令其依照中医理论的规律,取得治病救人的目的。

  说到升药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袁柏国先生,老先生现在已经年过七旬,精神矍铄,慈眉善目,我常常戏称他为弥勒佛再世。先生年轻时聪明颖慧,嗜书如命,无奈家道贫寒,无力为他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只好辍学务农。好在世上总不乏识得千里马的伯乐,村里的干部看他是个可以造就的人才,便把他安排在小诊所里学徒,先生勤敏上进,克勤克俭,深得师傅厚爱。在几十年的师徒生涯中,毫不吝啬的把全身所学毫不保留的交给了爱徒。其中就包括诊断和治疗各种皮肤顽症的秘术,以及家传数代的中药升药技艺。

  先生告诉我,升药都是在特定的时间里进行。升药之前,师徒一定要洗漱沐浴,焚香化表向药王爷顶礼膜拜,方可开始。基本上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关门闭户秘密进行。我想,这只是为了保护他手艺的私密性,免得被外人盗取方法和技艺。按照老师傅的训导,升药时妇女是绝不可以在现场的,也许是因为阴阳学说对制药技艺的某种限制,也许有更深层我们已经无法知晓的缘由的约束。总之,老先生至今依然不敢逾越师傅留给他的规矩,依然在无限神秘的坏境状态和心理状态中进行。

  老先生还告诉我,中医升药很像大厨烧菜,十分讲究火候,该用文火时,轻炖慢煮,不可须臾马虎;该用武火时,暴烹猛煎,不可优柔温婉。药性即人性。精致的人升华出来的药品一定是精品,粗懒的人升华出来的药一定是糟品。所以赞扬一个医师时,大都喜欢用这样四个字:大医精诚。精,指的是医家手段之高妙;诚,说的是医者对患者所持的态度,所谓医者仁心。医者对患者是不能存在私心和怨恨之心的,这是当好和当不好医生的关键所在。既然从事悬壶济世的悲悯情怀,内心深处必定有佛的光芒熠熠璀璨。

  袁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年龄和他相仿佛的医药世家的子弟,极其艳羡老师傅升药的技艺,使尽浑身解术,企图获得这项技艺。然而老师傅是固执的人,或许他更注重一个人的人品和修为,始终不向他传授。这个人对此项技艺很是钟情,一直秘密的打探升药的时间和地点。有一年,老师傅正在和袁爷操作升药,那个人悄悄地隐蔽在附近的阴暗处偷艺。这些细微的动作并没有逃脱精明的老师傅。老师傅暗暗地示意年轻的徒弟袁爷,袁爷心领神会。师徒二人故意制造玄虚,一会儿老先生把门上的扣掉当啷当啷的摇三下,一会儿,拿起木棍在桌子上敲击五六下,气氛极为玄密而又夸张。至于药罐里烹煮的药物,以及火候的大小等等等等至关重要的东西,偷窥者却是毫末不知。那个人,这样屈就了大半个晚上,知只是学到了一些与升药毫不相干的动作和响声,其他则一无所知。袁爷向我陈述此事时,表现夸张、滑稽可爱。他说,此人到现在仍然不知道升药的一丝皮毛。

  老师傅去世后,袁爷便成了当地皮肤病的首席医师,用升药等方式配置的药物,治愈了许多皮肤病、性病患者,名声渐渐远播外地。

  在和袁爷的闲聊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他老人家对师傅的感念之情和对他继承和发扬这一技艺的自信。

  袁爷有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传授的中医经验,在大学里认真学习了中西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理论,而后,在乡镇和县级医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他就是袁德彪。他不囿于体制内的管束,也不愿在患者面前摆出周武郑王的派头。自己在县城办起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治疗各种疾病时,继承传统、方法独具,态度谦和、温文尔雅。摒弃了官方医疗机构对待患者的轻蔑、漠视、冷淡等等习以为常的陋俗,理解患者的痛苦。以潜心研习为己任,不以纯粹的盈利为目的。于是,成为本地民营医疗界的翘楚。

  他谦逊好学,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掌握了全部的升药技巧,并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对传统古方进行了合理的改造,研制出银屑一号、二号、白癜净搽剂、神经性皮炎搽剂、痤疮速消搽剂等等私家秘方,采用中西结合的疗法,达到了治愈率高、费用低的目的。他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境内外患者的广泛好评,许多远方的患者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接受治疗,袁氏秘方通过快递的方式送达患者住地,为患者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花费。

  我没有机会亲眼见到升药,也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但是,我断定这是一项非常优秀的药物加工、处理和制作方式。升药是民族医学的一朵奇葩,期望这种技艺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精进、发扬和传承,能够让千千万万个患者摆脱疾病困扰,快乐的学习、工作、生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9-14 11:11 | 只看该作者
散文请在春夜听雨版块发表。给你这篇移过去哦。
3#
发表于 2017-9-14 11:14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唐先生!
4#
发表于 2017-9-14 15:16 | 只看该作者
                                                                升药
  
  知道这个传统的制药方式是近年的事,这种家族、师徒式的传承和制作充满玄机和神秘感。那么什么是升药呢?升药严格的说是一种中药制药方式。医者把配好的处方放置在非金属材料(一般用的是砂锅)的容器里加热蒸腾,容器上方扣上阔于容器口面直径的盆碟之类,蒸汽在盆碟冷却成水,自然自注到下面的容器里,蒸馏水里就是医者要萃取的精华。升药其实就是一种加热、蒸馏、萃取中药精华的方式。萃取的精华在经过精细的加工变成水剂的成药,盛在陶罐里或分成若干小瓶等待患者使用。
  
  按道理说,这也应该算作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是我们民族中医学制药的一种方式。这当然还有待于文化职能部门的发现、认定、认可。
  
  广袤深邃的民勤大地,蕴藏了许许多多令人兴味盎然的技术和秘密,大部分在民间都有传承,有一小部分或许是因为保守而悄然灭绝,一部分是因为暂时不能得到社会认同而自然灭绝。无论哪种手艺,那种技术,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既然存在就是理由、存在就是价值。在这个世界上,肉眼很多,慧眼很少。许多智慧的产物是因为偏离了慧眼的发现和追索而无奈的被人类遗失,这实在是令人十分痛楚的事。而有些极具价值的技艺却是被肉眼在熟视无睹中丢失的,丢失比发现更令人遗憾。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注目和发现前人遗存在人类的智慧,我想把这些东西用文字的方式为后人做一个力所能及的备份,或许可以打开现代人的脑洞,研制出人类生活的别样幸福。
  
  听到升药这个名词时,我感到异常兴奋,告诉我这件事的人是民勤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院长袁得彪。民勤县城里有很多家私立医院,在众多庸庸常常的医院和门诊中鹤立鸡群、脱颖而出的也就三四家。袁以善治皮肤病为自己拓展了生命的江湖。
  
  中医有句俗话:行医不治癣,治癣怕打脸。表明了皮肤疾病的顽固和难以治愈的程度。敢于攻坚克难,在皮肤病领域拓展江湖的人,一定是不凡的勇士。我小时候就听人说:粉子打了头,治好得个牛。粉子就是寻常我们脸上起的疱和痘,民间对于这样的疾病基本是讳疾忌医,原因是为一个疱舍一头牛不划算。也往往因此而错失心中的白马王子和梦中仙女,或者酿成大病,终生遗憾。
  
  依照中医的说法,这种疱或者痘,以及身体的湿痒、皮癣等等,都是因为身体内部的沉积的湿气和毒气诱发病变的外部表现,多数情况不会不会危及生命,但是,严重的影响了生命的质量,因之成为医学界难以攻下的堡垒。
  
  皮肤疾病的用药是极其讲究的,其中有很多中药材的毒性是可以危及生命的,而具有相当医学水平的大医,往往启用以毒攻毒的治疗方略,因此就不可避免的要运用各种中药材的炮制、萃取方式,缓解剧毒药物的药性,萃取精华,因势利导,令其依照中医理论的规律,取得治病救人的目的。
  
  说到升药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袁柏国先生,老先生现在已经年过七旬,精神矍铄,慈眉善目,我常常戏称他为弥勒佛再世。先生年轻时聪明颖慧,嗜书如命,无奈家道贫寒,无力为他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只好辍学务农。好在世上总不乏识得千里马的伯乐,村里的干部看他是个可以造就的人才,便把他安排在小诊所里学徒,先生勤敏上进,克勤克俭,深得师傅厚爱。在几十年的师徒生涯中,毫不吝啬的把全身所学毫不保留的交给了爱徒。其中就包括诊断和治疗各种皮肤顽症的秘术,以及家传数代的中药升药技艺。
  
  先生告诉我,升药都是在特定的时间里进行。升药之前,师徒一定要洗漱沐浴,焚香化表向药王爷顶礼膜拜,方可开始。基本上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关门闭户秘密进行。我想,这只是为了保护他手艺的私密性,免得被外人盗取方法和技艺。按照老师傅的训导,升药时妇女是绝不可以在现场的,也许是因为阴阳学说对制药技艺的某种限制,也许有更深层我们已经无法知晓的缘由的约束。总之,老先生至今依然不敢逾越师傅留给他的规矩,依然在无限神秘的坏境状态和心理状态中进行。
  
  老先生还告诉我,中医升药很像大厨烧菜,十分讲究火候,该用文火时,轻炖慢煮,不可须臾马虎;该用武火时,暴烹猛煎,不可优柔温婉。药性即人性。精致的人升华出来的药品一定是精品,粗懒的人升华出来的药一定是糟品。所以赞扬一个医师时,大都喜欢用这样四个字:大医精诚。精,指的是医家手段之高妙;诚,说的是医者对患者所持的态度,所谓医者仁心。医者对患者是不能存在私心和怨恨之心的,这是当好和当不好医生的关键所在。既然从事悬壶济世的悲悯情怀,内心深处必定有佛的光芒熠熠璀璨。
  
  袁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年龄和他相仿佛的医药世家的子弟,极其艳羡老师傅升药的技艺,使尽浑身解术,企图获得这项技艺。然而老师傅是固执的人,或许他更注重一个人的人品和修为,始终不向他传授。这个人对此项技艺很是钟情,一直秘密的打探升药的时间和地点。有一年,老师傅正在和袁爷操作升药,那个人悄悄地隐蔽在附近的阴暗处偷艺。这些细微的动作并没有逃脱精明的老师傅。老师傅暗暗地示意年轻的徒弟袁爷,袁爷心领神会。师徒二人故意制造玄虚,一会儿老先生把门上的扣掉当啷当啷的摇三下,一会儿,拿起木棍在桌子上敲击五六下,气氛极为玄密而又夸张。至于药罐里烹煮的药物,以及火候的大小等等等等至关重要的东西,偷窥者却是毫末不知。那个人,这样屈就了大半个晚上,知只是学到了一些与升药毫不相干的动作和响声,其他则一无所知。袁爷向我陈述此事时,表现夸张、滑稽可爱。他说,此人到现在仍然不知道升药的一丝皮毛。
  
  老师傅去世后,袁爷便成了当地皮肤病的首席医师,用升药等方式配置的药物,治愈了许多皮肤病、性病患者,名声渐渐远播外地。
  
  在和袁爷的闲聊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他老人家对师傅的感念之情和对他继承和发扬这一技艺的自信。
  
  袁爷有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传授的中医经验,在大学里认真学习了中西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理论,而后,在乡镇和县级医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他就是袁德彪。他不囿于体制内的管束,也不愿在患者面前摆出周武郑王的派头。自己在县城办起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治疗各种疾病时,继承传统、方法独具,态度谦和、温文尔雅。摒弃了官方医疗机构对待患者的轻蔑、漠视、冷淡等等习以为常的陋俗,理解患者的痛苦。以潜心研习为己任,不以纯粹的盈利为目的。于是,成为本地民营医疗界的翘楚。
  
  他谦逊好学,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掌握了全部的升药技巧,并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对传统古方进行了合理的改造,研制出银屑一号、二号、白癜净搽剂、神经性皮炎搽剂、痤疮速消搽剂等等私家秘方,采用中西结合的疗法,达到了治愈率高、费用低的目的。他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境内外患者的广泛好评,许多远方的患者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接受治疗,袁氏秘方通过快递的方式送达患者住地,为患者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花费。
  
  我没有机会亲眼见到升药,也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但是,我断定这是一项非常优秀的药物加工、处理和制作方式。升药是民族医学的一朵奇葩,期望这种技艺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精进、发扬和传承,能够让千千万万个患者摆脱疾病困扰,快乐的学习、工作、生活。
  
                                                       2017年9月13日写于袁氏平房
5#
发表于 2017-9-14 15:17 | 只看该作者
唐老师再编辑下,照我的版本,看丢了啥没?
6#
发表于 2017-9-14 15:2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的传承,医学中的经典,推广开来应是不错。文章写得厚实,有着丰盈的质感。问好老师。
7#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15:29 | 只看该作者

神交已久,终于以这种方式见面。
8#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15:30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9-14 15:17
唐老师再编辑下,照我的版本,看丢了啥没?

谢谢木门老师!!!
9#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15:37 | 只看该作者
管理员 发表于 2017-9-14 11:11
散文请在春夜听雨版块发表。给你这篇移过去哦。

谢谢老师!!!
10#
发表于 2017-9-14 17: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17-9-14 17:41 编辑

《升药》一文记物,叙事,又写人,这篇文字中的物有讲究,事有规矩,人有品格,这样交错并织地行文很考验技巧,也让人从中学到文字以外的很多东西,欣赏唐老师的新作
11#
发表于 2017-9-14 17:45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9-14 15:17
唐老师再编辑下,照我的版本,看丢了啥没?

木门长子
12#
发表于 2017-9-14 19:48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字体估计会把人的眼睛看瞎,狂点眼药水去,不好意思,没办法看完,字太小了
13#
发表于 2017-9-14 19:52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唐老师!
14#
发表于 2017-9-14 20:31 | 只看该作者
一篇写药文化的散文,贴近传统,有历史的趣味,也有生活的厚味。
15#
发表于 2017-9-14 20:45 | 只看该作者
   唐仪天是武威市农民作家,其乡村风味的好多散文广受好评,但由于年纪大了,不大擅长上网操作,也不会互动,来论坛好久了,却未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接纳,加精的少,故老人家积极性不大高……其实,他的乡土原汁原味的好多散文很有功底与一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03:22 , Processed in 0.06114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