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9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度过寒冷的冬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0 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度过寒冷的冬天


  零九年夏季北方普遍大旱,辽河平原这一带尽管不是重灾区,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粮食作物减产、农民们收入减少自不必说,这场大旱甚至也影响了这个冬天的取暖。

  整个东北乃至北方的所有粮食主产区大都是靠作物秸秆烧火做饭兼而取暖的。由于夏季大旱,作物秸秆长得也不够粗壮,所以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说,捆的“苞米秆子”和每年的捆数一样,拉回来的柴禾和每年的车数一样,家里的柴禾垛看着也和每年差不多少,可是却一点儿也不经烧,算起来却要比每年费多了。加之元旦前后气候极冷,直降到零下三十几度,创了近几十年的最低记录,所以烧的自然也要比往年多一些,这样一来,备下的柴禾就有些不足了。

  不足就再捆一些、再拉回来一些吧,反正地里的苞米秆子有的是,冬天又是农闲时节,只要肯花点儿工夫、肯出点儿力气,总不会没有烧的。可是老天爷就偏偏要捉弄人,刚入冬的那两个月里,大雪连续不断,加之气温低,积雪许久不化,想要一捆一捆地从积雪里把苞米秆子扯起来,再装上车拉回家里,那种难度可想而知。一时间,在乡政府及各站所上班没有土地的人们竟然发现,往年只要两三毛钱就能买来的苞米秆子,这时候竟然翻了一番还多,直涨到七八毛钱一捆。而这样的柴禾,和往年比为,还是又脆弱又潮湿的——既不经烧,又不好烧,早先没有备够烧柴的人家全都叫苦不迭。当然,他们还可以多花钱去买木柴,而大多数农民们,就只有想办法用自己的劳动去解决烧柴的问题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种严寒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小寒节气过去没有几天,正是三九时分,在以往该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今年的气温却莫名其妙地回升起来,甚至一度升到零下三五度——以这样的温度,再加上突如其来地刮了几场大风,地里的积雪竟然化了大半,被积雪掩埋了半个冬天的苞米秆子终于又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了。这真是难得的天赐良机,一时间,农民们纷纷出动,把苞米秆子一捆捆地从残雪里解放出来,让太阳帮着晒晒,再让西南风帮着吹吹,晒干些、吹干些,再装上手推车推回家去。本来拉柴禾这活儿都是由马车或四轮车来干的,可是这时候天冷路滑,用车不太安全,反正冬天也是闲着没事,这点儿活就只好都由最原始的人力来完成了。

  不管怎样的严寒,也不管多大的积雪,终究冻不住人们的双手,在东北大地的村村落落里,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浓浓厚厚的炊烟,锅里锅外都飘出浓浓重重的饭菜的香气,屋里炕上也升起暖暖烘烘的热气。不管怎么说,地里没有拉尽的柴禾多的是,只是要有人把它们从积雪里弄出来,再弄到家里去,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不由得想起十几年前来,那时候,还是同样多的土地,还是种着同样的苞米,可是不知为什么,农民们收获的柴禾就从来没有够烧的时候,为了弥补烧柴的不足,人们就要提前动手,准备“打柴禾”。

  立秋过后,粮食的籽粒逐渐饱满,而所有植物的茎干都也长得粗壮了,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有大群大群的人涌入路边或是地间的树壕里,挥动镰刀,开始了“打柴禾”的工作。

  还是那句话,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庄稼的秸秆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做饭取暖需要的年代里,路边和树壕里的蒿草却长得又粗又密。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对周边的每一块地、每一条路每一趟树壕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所以哪里的蒿草长得好,哪里更方便运回家来,心里早就有了数。有的人家抢先占了离屯子最近的,为的就是往家里拉着方便。有的人家劳动力多,就宁可挑选远一些的地方,只要那里的蒿子更高更壮更经烧。

  这正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俗称“秋老虎”,正可见热的可怕。加之庄稼也已经长到了极点,把四周围得密不透风,所以将其称为“青纱帐”,只是在这样的“帐”里丝毫也感觉不到舒服,甚至喘气都有些困难。更有甚者,蒿草丛中还可能会有一些“杨拉子”(一种毒毛虫)或黄蜂之类的毒虫,甚至也有因为花粉或者某些植物过敏的,回来之后身上会起大个儿的红疙瘩或者是局部浮肿。即使一切顺利,也会让汗水湿透了衣服,汗泥拌着灰尘以及玉米花粉,从里面出来后,简直就成了个泥人。可是这还不算完事,如果选择打柴禾的地方是田地中间的树壕,车马进不去,打下的柴禾还是要人们一捆一捆将它们扛出来的。

  不管怎样的困难,也不管怎样的艰苦,终究拦不住人们勤劳的双手,只要这几天的辛劳下来,再摊上几个晴朗的天气,割下的蒿子晾干了,拉回家去,再加上收获的苞米秆子,度过这个冬天也就有了保证。

  记忆忽然又回到了二十几年前,那时候年纪还小,对于冬天并没有太深的印象,而这模糊的印象中,最清晰的就是一个“冷”字。而冬天的烧柴,除了苞米秆子和打来的蒿子之外,还有苞米秆子割后留下的“苞米茬子”,也称“苞米乍子”。

  那个时候,是没有机械灭“茬子”的,即使有,恐怕也没有人会用,因为这残存的苞米茬子也是赖以过冬的宝贵烧柴,是舍不得绞碎了还田的。

  秋收过后,把苞米秆子拉回家里后,就到了刨茬子的时候了。刨茬子是个力气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要抡起大镐,一镐下去,不偏不正地就把苞米茬子连同须根抱住的土块整个刨下来。而这一镐的力度、准度和深度都要掌握好,刨得深了,土块太大,不但费力气,到时候要把土磕下来也会有困难;而刨得浅了,把须根大部分都留在土里,则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残余的根须还会影响来年打垄和播种。不过这点儿活儿根本就难不住有经验的老庄稼人,据说,一个成手庄稼人,一天刨三亩地苞米茬子根本不在话下,而且每一棵茬子都会刨得不深不浅恰到好处。

  苞米茬子是上等烧柴,和苞米秆子比火要硬,而且又少带灰尘显得十分干净;和打来的蒿子相比,则有火苗旺浓烟少的优点,所以人们一般时候还是舍不得烧的,把土磕干净了拉回家里后要整齐地码起来,到年前年后最冷的时候或是正月里做好吃的时候才会拿来烧。

  不管怎样的麻烦,不管怎样的劳累,终究难不倒人们不屈的双手,看着那一小垛整齐如切、金黄发亮的苞米茬子,人们的心里也就有了底,也就有足够的信心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再往前推,三十几年前,正是我刚刚出生的时候。我生在夏天,据长辈说,半岁以前,我还是个挺好养的孩子,可是刚一入冬,就成了一个吵夜鬼,每天夜里都是哭闹不停,直闹得全家不得安宁,直到来年春天才略有好转。那时候,和我类似的孩子大有人在,人们对此却毫无办法,只好在村头的大树或电线杆上帖出一张红纸帖儿,上面写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吵夜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据说只要过路的人们都念上三遍,孩子的毛病就会好起来的。不过这样的帖子经常出现,正说明同样吵夜的孩子实在很多。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在冬天里哭闹,后来,读过相关的文章,有育儿的专家解释说,那都是由于天气寒冷和营养不良的缘故。我很是有些感慨:在那样吃不饱、烧不暖的年代里,人们居究竟是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呢?当然,那时候的我并没有丝毫的记忆,可是看着父辈们那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摸着他们那一双双粗糙坚硬的手,我的心里似乎已有了答案……(水如空)

  
2#
发表于 2010-2-21 10:09 | 只看该作者
笔触质感,语言朴素,叙述缜密,感性的色彩浓郁,随笔的韵致和在场性的特征明晰,不错的文章,欣赏并问好朋友!
3#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22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敬版评点!
散文版的稿子可真多啊,还没怎么样呢,就被挤到第二页来了……
4#
发表于 2010-2-21 20:28 | 只看该作者
层层上溯,结构别致,文笔老辣。问好!
5#
发表于 2010-2-22 09:07 | 只看该作者
要想度过寒冷的冬天,就需要提前准备好越冬的柴禾。其实,你们那里和我们这里有些地方也是一样的。在过去,只要秋收之后,每家每户都需要准备着越冬的柴禾,当然,这不是为了取暖而是为了烧锅。有了这些硬柴禾,将稻草省却下来喂养耕牛。文章层层推进,有现境的直述,也有畴昔的回望。这又是一种比对,在这个比对中可以厘清生活的脉路。再寒冷的冬天,有了勤劳的双手,有了足够的苞米茬子,生活就温暖。问好!
6#
发表于 2010-2-22 09:2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看到如空真的好高兴。
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新春快乐。
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6: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21 20:28 发表
层层上溯,结构别致,文笔老辣。问好!

问好高版!非常喜欢你的写花草的系列散文!
多谢点评!
8#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6: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2-22 09:07 发表
要想度过寒冷的冬天,就需要提前准备好越冬的柴禾。其实,你们那里和我们这里有些地方也是一样的。在过去,只要秋收之后,每家每户都需要准备着越冬的柴禾,当然,这不是为了取暖而是为了烧锅。有了这些硬柴禾,将稻 ...

多谢杜版!
看来,中国的农民生活现状都是差不多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6: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0-2-22 09:20 发表
在这里看到如空真的好高兴。
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新春快乐。

多谢风铃!
真是很少来散文版——惶恐——这里的大手笔真的很多,许多人名声上虽然不如某些“大家”,但文笔却毫不逊色,足以作为我等师范。
10#
发表于 2010-2-23 17:31 | 只看该作者
情景交融,叙述有序,笔触缜密,读来,让人感叹不已。生的真实味道,完全融入文中的字里行间。学习,拜读!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2-25 20: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2-23 17:31 发表
情景交融,叙述有序,笔触缜密,读来,让人感叹不已。生的真实味道,完全融入文中的字里行间。学习,拜读!

多谢荷风支持!
12#
发表于 2010-2-25 20:28 | 只看该作者
人只要有求生的意志,一个冬天的寒冷又算得了什么呢?毕竟,求生也是人的一种本能,欣赏学习如空的好文。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13:00 , Processed in 0.12384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