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02|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回家过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1 0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来早就说好要回家过年的,可是从腊月二十七开始来了寒潮,气温骤然降到零下10°C左右。在我们这儿,气温低于零下10°C的时候,一年里也没有几天。白天还好过些,冷的时候活动活动就暖和了,最痛苦的是夜间,把所有能盖的被褥衣服都盖到身上,压得浑身不舒服,身子暖和了,头上还是冻得难受。
  
  腊月二十九,老父亲打来电话,说早上起来看见家中屋里脸盆的水都结了冰,怕我们在有暖气的屋里待惯了回去受不了,怕冻着他的孙子我的儿子。我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家过年。
  
  其实这几年一直都是回家过年的,偶尔一年不回去,此后的一整年里心里都放不下,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愧疚。主要是父母年龄大了,如果过年时不在他们身边,他们就牵挂着,年也过得心神不定,失去许多欢乐。我不忍心让老人的欢乐打了折扣。
  
  仔细想想,离家其实并不远,但平时忙于工作,真的很难经常回家,特别是孩子在千里之外上大学,一家三口同时回家的机会更是难得。而父母年事越来越高,生活圈子越来越小,似乎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了对儿女的关心与牵挂上,对儿女来说,这种关心与牵挂也许并无实际的帮助,有时反会增加麻烦,但是,家,老父老母,总是连着游子,连着儿女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连着最脆弱而又最温馨的神经,我们能拒绝来自年事已高的老父老母的关心与牵挂吗?
  
  父亲今年80岁了,母亲也已经70多岁。亲自经历父母衰老的过程,真是天地间最痛苦而又最无奈的事情。人老先老脚。70岁以后,父亲走路就明显地不如以前有劲了,但他心里是不服老的,还是干这干那的整天不住下。最近两年,听力一年不如一年,一月不如一月,明显进入了快速衰老期,他不得不服老了,但还是想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听力不济,反应迟钝,常常干不到正经地方。年三十的晚上,我们都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他独自在另一间屋里拥炉取暖,我过去叫了几次,他说不想看。我感到很心酸。因为以前几年他都是和我们一起看晚会的,他不是不想看,他是听不见了。
  
  回家过年,心里总是沉甸甸的。


  

  

[ 本帖最后由 云水苍茫 于 2010-2-21 07:4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2-21 09:47 | 只看该作者
笔触质感,情愫真挚,文章充满了感念的气息,欣赏并问好朋友!
3#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1: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2-21 09:47 发表
笔触质感,情愫真挚,文章充满了感念的气息,欣赏并问好朋友!

感谢敬版欣赏,过年好!
4#
发表于 2010-2-21 21:22 | 只看该作者
父母年事已高,过年相聚就更是倍加珍贵。祝福二老健康长寿!
5#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06: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21 21:22 发表
父母年事已高,过年相聚就更是倍加珍贵。祝福二老健康长寿!

感谢高版,过年好!
6#
发表于 2010-2-22 07:32 | 只看该作者
人老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可想而知,也正是需要儿女付出回报的时候。我的母亲曾瘫痪了五年,我在雇了保姆的同时,每天需要四次抱她起卧休息。母亲走的时候,身上没有一处褥疮,连医院里的护士都感到惊讶。现在双亲都离去了,想回报都不可能了。元宵节快乐!
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09:23 | 只看该作者
高版孝心令人感佩之至,致敬!
8#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06: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22 07:32 发表
人老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可想而知,也正是需要儿女付出回报的时候。我的母亲曾瘫痪了五年,我在雇了保姆的同时,每天需要四次抱她起卧休息。母亲走的时候,身上没有一处褥疮,连医院里的护士都感到惊讶。现在双亲都 ...

感谢高版一再关注!
9#
发表于 2010-2-23 06: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水苍茫 于 2010-2-22 09:23 发表
高版孝心令人感佩之至,致敬!
高迎春:尊老行孝反哺情
2006-7-9 10:13:16 来源:德州日报
当年《德州日报》在感动德州人物栏目,以这样的标题刊登了我侍奉母亲的事。其实,这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呢。
10#
发表于 2010-2-23 06:51 | 只看该作者
呵护母亲(2006-12-06 09:49:44)
  
母亲因患老年痴呆症,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而瘫痪了四年。每天我要按照自己上下班的时间,安排抱她四次作息。素常与文友相聚,也常因此迟到或早退。当他们了解到,四年间母亲非但没长褥疮,其间还治愈了因住院而硌下的褥疮时,了解到我因长期抱母亲作息,得了严重的腰肌劳损常需按摩治疗时,便言称“母因爱而伟大,子因孝而可敬”,是值得报道的好素材。

他们不顾我的反对,在策划采访了母亲的保姆和邻居之后,写出了长篇通讯《尊老行孝反哺情》。2006年7月9日,《德州日报》在第三版“感动德州之人物故事”专栏,刊登了这篇文章。一时间,让我成了新闻人物。读者在读了报道之后,有多人专程找到母亲的住处,探寻母亲不长褥疮的经验。在看了母亲床上铺着双层厚海绵,封闭式沙发坐便器上,铺着半尺多厚的海绵后,说回家去也照这样护理老人。我忐忑的情怀,也因此得以缓解。我一直认为,照料年迈的母亲衣食住行,是儿子天经地义的事情。

三十年前,父亲突然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生育了我们姐弟五个,经历两次婚姻、半生艰辛的母亲,再一次经受生离死别的打击。工作不久的我,在接孤苦伶仃的母亲进城时,她竟然找不到一件象样的衣裳穿。心中为此酸楚的我,立志让母亲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进城后,每年都为母亲添置新衣服,母亲才恋恋不舍的放弃了她那些老式大襟袄。那年母亲想穿件正流行的马夹,我精挑细选,为轻易不开口要穿的母亲一下子做了二件。一件是暗花深咖啡色的,一件是撒金绒花青黑色的。母亲怪我不该做两件,我说这样你可以倒换着穿。当邻居们夸母亲穿着好看时,母亲脸上是开心的笑容。多年前为母亲添置毛衣毛裤时,店老板建议,当外罩穿的对襟毛衣织纯毛的,毛裤可织混纺的,反正穿在里面谁也看不见。经济原因造成这种观念的流行,但我坚持全织纯毛的,就因为母亲唯独没穿过纯毛的毛裤呢。近几年母亲大小便失禁,裤子要开裆,母亲就把那件纯毛裤送给了姐姐,这件紫红色的毛线外罩,仍然在为母亲遮风挡寒。

由于母亲的脚裹的小,商店里根本选不到适合她穿的鞋。所以给母亲选鞋得去童鞋柜。母亲穿的皮鞋、旅游鞋、全棉拖鞋,都是童鞋中的17号—19号,尽管不太合脚,却也将就能穿。或许是走路少了的缘故,母亲那满脚的老趼,也渐渐消失了。

母亲不喜吃辣,偏爱甜食。我常特意为她备下江米面和红枣,让她蒸粘糕吃。人老了,需要补钙。十几年前,天津产一种壮骨粉,颇有名气。开始需通过关系从天津往回捎带,后来本地商店也有了进货,价位也从21元降到19元再降到16元。为母亲补钙,还真起了作用。走路不稳时的母亲,先后摔过三次跤,都没造成骨折。为母亲做CT的医生说,人老了如果骨质疏松,这样摔,早就骨折了。

这几年,借着去南方参观学习的机会,为母亲捎回来许多她没吃过的水果,有芒果、椰子、荔枝、甜角、枇杷、山竹等,保姆说她也跟着沾了光,不然,一辈子也恐怕难以吃到这些稀罕物。素常日子,为没有牙口的母亲,常选些香蕉、伏梨等软而面的水果吃。深知母亲这辈人的不容易,有牙口的时候,孩子多无钱买。到老了条件好了,许多好东西却只能望而生叹了。

现在,母亲的早餐是鲜奶加鸡蛋蒸糕,午餐是果子,八宝粥,油炸糕,包子等,晚餐以玉米粥、面条为主。城区有一处天津包子,味道鲜美,便常去光顾,雷打不动的每次五个。师傅纳闷,问我每次买这么少,够谁吃的?当我告诉他是为母亲准备的午餐时,他夸奖说从他的包子铺开张,我是为老人买包子最多的人。从此,师傅便隔三差五地多给两个,我在感激的同时也深知师傅这是对天下孝心的褒奖和鼓励。

母亲最初进城的十几年,一直跟我居住。后来三弟买了门市楼,兄弟几个便商议好,为母亲买下了楼后的两间平房。为母亲添置了沙发、桌子和床,安装了吊扇、彩电和取暖炉。母亲说,人老了,还是自己住着最自由。能走动时,常到附近的估衣市,卖些闲时手做的老虎鞋、棉手套等。门前空地上,母亲种植了柳树、香椿树、桃树、石榴树、葚子树。一晃又是十几年,这些树木早已是果实累累,遮天蔽日了。生意盎然的树木,也为母亲的住处凭添了几分幽静。

母亲的一双小脚,走路特别艰难,去泰山旅游时,从山脚到中天门可以坐车,从中天门到南天门可以乘索道。从南天到碧霞祠再到玉皇顶就必须步行了。母亲走平地尚颤颤巍巍,走山路就更显吃力了。搀扶母亲到达碧霞祠,母亲已是气喘吁吁,望着高高的玉皇顶,母亲就打退堂鼓。心想来趟泰山不容易,不登上近在眼前的玉皇顶多遗憾。于是,背起执意不走的母亲,许多游客见此纷纷让路,登台阶时,还有游客上前助我一臂之力,终于让高龄的母亲登上了泰山极顶。当我背着母亲下山时,为我让路的游客,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这掌声,为身背母亲的我增添了前进的力量。后来,我又带母亲游览了较近的吴桥杂技大世界,德州新湖风景区和动物园,难走的地方,也是这样背着母亲。

呵护母亲的细节,不是事前想出来的,更多的则是被母亲的身体条件逼出来的。母亲蹲下难以起身时,我为母亲做了那种椅子改装的坐便器,后来不能行走时,才又想出改装了封闭式沙发坐便器。母亲大小便失禁,开始做了十多个褥子,但也替换不过来,后来才想出铺尿片加尿不湿的办法。人到老时处处难,对策正确及时,才能使母亲少为些难,少受些罪。为了使自己上班和抱母亲不误时,我总是把家里的时钟拨快十分钟。为了工作时不分心,我总是把给母亲输液打针的时间,尽量安排在星期天。在年终总结大会上,县局领导说:都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迎春同志在伺候瘫痪的母亲的情况下,几年来很少请假,各项工作完成很好,他就做到了忠孝两全。全局的同志们,都应该向他学习。领导话语刚落,全场一片掌声。人生,注定有过许多幸福时刻。自己的努力和奉献,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理解,也肯定包含其中。就在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就感受到了这种幸福。

所在的单位,有公务员餐厅,除安排大家就餐外还安排了每人午休的床位。我用餐完毕,就得赶到母亲的住处,抱她上床休息。自己一次也未在单位安排的床位上歇息过。别人问我,你整天忙得这么辛苦,你的兄弟们呢?我说他们或在外地或搞运输,时间上不如我充裕有规律。母亲抱大我们姐弟五个,至少需要十五年,与母亲的付出相比,儿女的回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由于坚持药补不如食补的的理念,营养充分的母亲,面色红润,病情稳定。当然,这其中也与保姆的细心护理分不开。

呵护母亲,是儿子的一份孝心和责任。把这份浓浓的亲情化作力量,或许就能护送八十二岁的母亲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心中有这样的信念并为此努力着,苦点累点心也甜。

这是德州日报刊登文章之后我写的文章,特意发给你看看。
11#
发表于 2010-2-23 06:54 | 只看该作者
致母亲
   
  母亲,迈过二千零六年的门槛,您的虚岁整八十二。您用那双裹过的小脚,磕磕绊绊地步入了耄耋之年。您小时候不兴女娃上私塾,即便斗大的字,至今也没识得两口袋。也许是您不识字的缘故,从嫁入高家门,所有的亲戚包括儿女,谁也没给您写过信。只从看过哪位老人自己给自己写信的故事,儿心里便发酸得只想流泪。这么多年算起来,写给别人的信不下上千封,唯独忽略了给您写封信。只从二十出头失去父亲,您就是儿的主心骨。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也没见您掉过泪。您为尚未成家立业的儿女,志气刚强地苦撑着那把遮风挡雨的伞。作为长子,儿应该想到母亲也有常人都有的软弱与孤独,也需要儿女的关爱和理解。

  母亲,轻度的脑萎缩,已使您对时间概念分辨不清,常常把中午误作早晨,把黎明当成黄昏。尽管对身边的事转眼就忘,可您没忘自己属牛,阴历八月二十八生日,还记得父亲的大名,甚至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老年性糖尿病,已使您的视网膜发生病变,看什么都模模糊糊。您却靠听觉,凭话音叫出身边儿女的乳名。儿知道姐弟五个乳名,是您这根苦藤上结出的甜瓜,您心里记得最清。少不谙事,您呼喊在炊烟缭绕的饭时,那个儿女耳朵里没灌满您细致入微的叮咛?长大离家,您默念在牵肠挂肚的思念里,那个儿女不记的您倚门望归的神情?如今,您把都是中年人的儿女仍然当作孩子,五个乳名就象看不够的五封信,时刻被您阅读着。

  许是儿女陆续孝敬您的营养品起了作用,您头上仍有半数的黑发,脸上没有老年斑,甚至绉纹也很少,看貌相都不信您是八十岁的老人。儿却清楚,您的确已步入智衰力竭的暮年。人老先从腿上老,更何况您是一双裹残的小脚。两年前,您柱单拐杖尚可颤颤微微的走路;一年前,您柱双拐杖走路已很困难;如今,您的双脚再也无力支撑沉重的身躯,想出门只能坐儿女孝敬您的轮椅了。趁好天也常租辆三轮,带您围县城转转,深受憋闷之苦的您,每次都高兴的象是返老还童。为您洗头洗脸搓澡都好办,洗您的残足最费劲,弯曲的足缝手伸不进,只能用大号发卡去除垢,惟恐血液循环不好的您从这儿出闪失。记不清多少次诅咒过去那年代,多少次抱怨姥姥从您六岁,就用长长的裹脚布缠紧了您正发育的小脚丫。您哭喊着抗争都没起作用,只有含泪扶着墙根学迈步,从此把身体的重心放在足跟上,修不尽双脚的老茧,把走路的痛苦印满人生的行程。

  母亲,只从您走路不稳,显露的病情就牵动着儿的神经。明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但见您一天天病体衰老,心里仍象烧开的油锅,熬得人肺焦肝枯。小时候儿女有病,您总是着急上火,颠着小脚去寻医问药。为儿女治病,不识字的您甚至吃下抽屉里放陈的药,拿自己的命做试验。现在才懂得拉扯大五个儿女,您愁肠千结地熬过多少个难眠之夜。两年前,兄弟们商议着为您请来不远的亲戚做保姆,渐行渐老的您从此有人陪伴,有人照料。您小便失禁,儿为您改装了封闭式沙发坐便器,您穿开裆裤坐在两层海绵的沙发上,既能方便又可休息,坐卧交替着不生褥疮少受罪。连木匠师傅也说这样改装的坐便器构思巧,保不准都可申请个专利。过去您侍几女总是泽如凯风、惠如时雨,如今也让儿回报您一份孝心吧。

  母亲,脑萎缩造成您吞咽困难,只能靠吃半流质的食物服药、补水,可叹现代医学对老年痴呆症仍然爱莫能助。为增强您的免疫力,儿为您买来复合性维生素,为更好护理您,儿读了许多医学书藉。知道人到老年后,身体的解毒能力也随之下降,依赖药又得尽可能减少服药量。您的病关键在于降低血糖、血脂,调控血压,吃清淡的营养餐,防止并发症。中医《内经》里有句话叫“不治已病治未病”,告诉人防在先治在后的道理。懂些医学常识,懂些护理知识,儿是想尽量减少疾病对您的折磨。母亲自己尚能走路时,从不让人搀扶,您一辈子都在为儿女无私付出,人老了还是这么志气要强,唯恐自己成为儿女的累赘。受经济局限的上辈人,大多没有走出“养儿防老”的模式。儿知道您不让搀扶表面上是不服老,尽量晚一些依赖儿女才是您内心的真想。儿女走出校门,您一句“出去就比家里强”,无疑是给了我们每人一双独立飞翔的翅膀。人到中年,历经岁月淘洗,儿才体会到这句话里所包含的深深的母爱。母亲给了儿女们金山一样的精神财富,人老了却仍不愿向儿女索取回报。

  母亲,脑萎缩已严重损害了您的记忆力和您的理解力,您还能听懂儿给您写的这封信吗?其实这都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您在八十高龄,终于收到了有生之年的第一封信,也收到了儿祝福您老健康长寿的心愿。母亲一辈子善良、刚强、乐观、节俭,处处为儿女着想,事事都委曲自己。人到暮年,儿保证不让您再受半点委曲。面对晚年的风雨泥泞路,儿愿倾其所有照料您,护佑您平安走好这段来日苦短的路程。

这一篇也是我写母亲的散文。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08: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23 06:44 发表
高迎春:尊老行孝反哺情2006-7-9 10:13:16 来源:德州日报当年《德州日报》在感动德州人物栏目,以这样的标题刊登了我侍奉母亲的事。其实,这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呢。

高版您好!认真拜读了您的文章,我非常非常感动,同时对您更加钦佩之至。如不嫌弃,交个朋友吧,我是临沂的。
13#
发表于 2010-2-23 09:43 | 只看该作者
父亲和母亲都老了。在他们心里,就是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不管我们多忙,这是一份孝道,是他们心理的最大慰藉。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5: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2-23 09:43 发表
父亲和母亲都老了。在他们心里,就是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不管我们多忙,这是一份孝道,是他们心理的最大慰藉。问好!

杜版所言极是,问好!
15#
发表于 2010-2-23 18:20 | 只看该作者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并欣赏上面的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3:02 , Processed in 0.05174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