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6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易水乱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24 1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查日辉 于 2017-9-24 11:12 编辑

《易水乱弹》

        "养叔治射,庖丁治牛,师旷治音声,扁鹊治病,尧、舜、禹、汤治天下。僚之于丸,秋之于奕,伯伦之于酒,乐之终身不厌"(韩愈《送高闲上人序》)。
        关于易水,说法太多,漫山遍野,实在难尽兴衰之叹。就刺秦这件事而言,因为自古就是件特别容易让人来感觉的事。所以,写它的人很多,这不奇怪。更何况,写它,可以放任你见仁见智,也不用负什么责任。此"无韵离骚",恣情但说风光好,无意且从薄暮归。
        易水只是条普通的小河流不假,不宽广也不伟岸。但是因为荆轲曾经来过,易水从此便成了一湾寒水。      
        至于荆轲,我想,他至少是个想成就自己的人。怎奈人生寂寞,等了很多年,仿佛就要峰回路转了,可一看,竟然还是个不能哭也不能笑的选择,不同的是,这次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更让他无奈。可是,如果再放弃这次选择的机会,在下一个机会到来之前,荆轲可能就已经老了。这种价值判断极容易产生在中年群体中,是中年危机的前奏或者序曲。自古有之,它也是马革裹尸情怀的另一种比较急切的表达方式。
       天涯易水,不知荆轲当年做出选择时,天空是否也高挂着一轮明月。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那皎白的月光,一直照进了英雄的内心。  
       每次读洋洋《史记》。论慷慨之至者,唯项王与荆轲。人杰、鬼雄二选一的事,历史上几乎都是一语成谶,壮士不还。
我想,如果……
西风一起,易水便有了味道。
斜阳一照,历史就有了沧桑,
月色一染,人生尽是薄凉。
        乌雀啾啾,天阴雨湿,山风嗖嗖,逈野悲旷,于瑟瑟秋风中立马易水,还真是有那么点特别的味道。
        活的憋屈的人,来看易水东流,感触会更深一些。如若此人还有些文釆,那还等什么,赶紧搜枯肠破孤闷呀!隐隐天涯,山寒水冷,正值季节。落日蓟城,黄沙白草,任你金戈铁马的想象有多苍劲。
        每个人或许都有一段悲伤。听故事的人,总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变成讲故事的人。如今易的水桥,已不见寒风兮萧萧。掬一捧易河水,决然不见苍穹冰冷,西风冽冽。当年击筑悲歌处,不闻寒光鼙鼓声 。欲觅得当年况味,只能从先秦《易水歌》中去寻找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易水迢迢,仿佛千古只为荆轲一人而存在过,只为一曲《易水歌》而流。
       早年课本里有《战国策·燕策三》节选,那时爱读,是因为士为知己者死,是因为热血于舍身取义。后来不是了,因为,后来持了孟子"春秋无义战"的观点了。当然,战国也是如此。反观今天,依然还是如此。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为刺秦事件中的荆轲具备常人没有的勇气,简言之,荆轲做的事,我们都不敢做。
        后人为了纪念荆轲,也曾专门为他修了塔,易县一共有五座塔,除了荆轲塔之外,还有樊於期的血山镇陵塔,姬丹的燕子塔,左伯桃的黑塔和羊角哀的白塔,并称“五塔镇燕”,都是为了当年发生在易水周边的那点烟尘往事,也都是为了那点义与不义的江湖讲究、大家都看得明白。有意思的是,荆轲本色好强,据说做鬼也不能与左伯桃相容,在阴曹地府还不时相互打打杀杀。如果说人性复杂奇怪,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鬼性竟也如此,就有点难以理喻了,按说都是作古的人了,何来名利一说,让他三尺又何妨?难怪俞伯牙只认钟子期,倘若俞伯牙遇见的不是钟子期,而只是个普通路人,他也未必就能真心相让、相惜。都说地狱门前僧道多,天堂路口尽渔屠。来世我们都好好修佛去吧,修它个五蕴皆空,自在如风。
        关于荆轲,有一事不明。试问荆卿当年死为谁许? 你帮一个混得比较惨的人,去刺杀一个比他混得好的人,这两人还曾经是秦川故人,为啥?为民族大义?那又不是你自己的国家?我真希望你能这样回答:我是被义字绑架,而误入了一场政治斗争。
       如果当年你能侥幸活下来,你会对姬丹说:"丹哥,我帮你把赢政那斯给剁了,从此天下太平了"吗?如果不能活着回来,除了你那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外,倘若秦王再给你几分钟慷慨陈词的机会,你会仿照温泉关勇士,在秦王大殿的柱子上,也刻上一句:路过的人,请捎个话给我的姬丹哥哥,为了他和燕国人民的嘱托,我被秦王刺中八剑,砍了左腿,长眠在强秦的土地上……吗?
        毫无疑问,你很man,如果还能再提升一点,那你就是一个国际主义man。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不管为哪国,反正都是为世界和平,为了天下同胞。
       你选择了一件注定失败的事去做。选择了一件无论成与败都必须成仁的事去做。此等事,恕我直言,燕丹随便找个理由去秦国就做了,为何他自己不去做?他想留命做皇帝。不过姬丹也并非完全是个不义之人,在战国养士大咖中,他屈居第五,位列四公子之后,和吕不韦在伯仲之间。养士,包括豢养死士。养死士如养藏獒,成本高呀!它至少说明,姬丹也是个舍得花钱办事的人。
       经年远去,杂草淹没了易河两岸。河床上星星点点,散落着几朵野花。无论易水还是乌江,后浪和前浪都是英雄的挽歌,这点是不会变的。
        荆轲,你还遗憾和记恨你曾经壮志未酬吗,也许当年你确实不情愿去,你也曾有过片刻的迟疑。都是太子丹他们给逼的。但好歹也成就了你一个英雄美名。是英雄就必须坚持英雄的死法,换个死法你就不能称之为英雄了。
       人生总有很多可能与不可能。如果用今天的说法:成名要早,创业要早,否则,就只能在别人的故事里回忆自己的青春了,如果你当年剑术不只是停留在"有进步"的水平,不排除你有可能成就千秋大业,说实话,这不能怪队友太弱,不能赖秦舞阳胆小没见过世面。
       最坏的和最好的结果,都是最好的安排。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还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也许你当时真的很落魂很潦倒,着急忙慌的到处找项目,一看燕丹这个项目的标的比较大,是去刺杀一个大咖。一下就让你兴奋了起来,瞬间有了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多半骗了你,也成就了你,成就了你史上"第一刺客"之名,因为,你的目标确实很大,你刺杀的,是华夏文明史上最高端的人物之一---秦始皇。
        有一种说法认为,越是经常面对不确定性的人,越容易迷信。普通人不确定性不多,但你丹哥就比较迷信,又是白衣又是祭祖的。国运未卜,个人生死未卜,太子丹的人生当时也极度迷茫。自幼去赵国做人质,后又去秦国做人质,与秦王赢政还做了朋友,生为燕国社稷,最后连死也还是被生父燕王喜亲手给杀死,并献头于赢政,足见燕王喜是个敢于"壮士断腕"的人。在宿命面前的太子丹也是不能选择的。再说荆轲,本是卫国人,一路流浪才到了燕国,一看燕赵大地还有这么多找不到归属的人,终于找到组织了,于是把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归属给了组织,这也是荆轲的因缘宿命。
        可以看出,在这个社群中,大家都没有长久归属并都急需尽快找到价值认同。社群关系短期内高稳,但社群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易水送别,是面对不确定性,而举行的一种庄重仪式。而且愈是不确定的未来,仪式可能愈庄重。
        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只要你稍做一点形而上的思考。蜉蝣感便会由然而生,个体的渺小总会让人孤独。可是,如果生活还算平静,何苦这般朝思暮求。该有多绝望,才去用自杀式的暴力方式去改变世界;该有多不平,才去视生命如草芥而帮凶杀人?
        但这事也不能细究,因为,对生命最基本、最起码的尊重,在战国中后期时还不完全具备,那时的人本思想(包括儒家思想)尚不成熟。那时候还有人殉呢。           
        再说荆轲,毕竟并不像豫让、聂政、专诸他们那样是真正的职业刺客,也不像要离那么运气好,遇上了一个修为和境界都很高的目标。高到估计都快要成佛了。凭心而论,荆轲只是个爱行侠仗义的善良单纯的文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刺客或者彻头彻尾的冷血杀手。
        这个略显稚嫩的项目团队,总体是偏年轻的。你说樊於期在阴曹地府该有多亏?他心里会说:荆轲,你丫行不行?不行也别信誓旦旦,让我白搭一条命,直到今天,我连冤魂都算不上,理论上,我还是自愿的,姫丹哥哥权可倾国,你荆轲又死机白咧跑到我家里拉大旗扯虎皮,精神折磨加车轮战,我一介草民,你说我不自愿行吗?
        樊於期献头与田光的自杀是有本质区别的,田光是为了捍卫自己的意识形态和观点,是属于为真理而死的那种。樊於期则不是。
       最至命的问题是,刺秦项目从策划到实施,荆轲并没有为此事做过长久的艰苦卓绝的准备(可能跟太子丹赶时间也有关系)。而且平常也没有以剑客的身份来常期一贯地严格要求自己,而是以音乐、美酒,诗与远方的文豪品味昭彰于世。这就相当于让书生用理论去造反,十年不成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史记·刺客列传》里,司马迁并未单独提到荆轲的剑法如何如何,只提到他“好读书击剑”。由此可见,文韬武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凡事火侯未到,只是纸上谈兵。火侯到了,就满纸是兵,也能把事情做成。
        最初在卫国时,荆轲是想用所学之术来游说卫元君,但人家阅人无数,一看荆轲眼神,便知他嫩,根本不屑买他的帐。到了燕国后,早期又流落街头,顺理成章地与狗屠及高仨儿成了好朋友。三人经常喝酒撸串,每次都喝高,高渐离擅长击筑(古十三弦),荆轲因为长久失意,胸中垒块郁结不少。索性学会了歇斯底里,长哭当歌,于是这支史上最早的三人乐队就诞生了,因为荆轲的歌声几乎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与释放,自然是乐队主唱的不二人选了,因为他有故事。每次路演结束,此三人都会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放声痛哭。
        假设荆轲生在当代,我想,他至少可以和一个长期罹患抑郁症的顶级摇滚歌手相媲美,或者至少是个天生就有自闭倾向的行为艺术家,不排除会去吸粉找灵感,但在平常生活中,他也不会很嘻哈,看上去相当冷静沉着。可他的内心其实并不狂热于他的音乐、不恋红尘万卷书,他似乎更迷恋浮生万世名,迷恋大丈夫建功立业、出将入相,打心眼里他是瞅不起当刺客这件事的。可惜他终究也没逃过命运的捉弄与安排,最后还是成了一名刺客,而且一不小心还成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
        荆轲成为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其实与他的行刺技能无关,毫不夸张地说,这应该归功于他的音乐和文学才华。你听他那首绝命主打单曲《易水歌》。多有感染力,如梦如幻的赋比兴,荡气回肠的跌宕起伏。让后人难以超越。此曲后经刘氏和司马氏发掘整理,一经推出后便深得历代文人高士的高度追捧与赞赏,而且一直传唱至今。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史上音乐人所能获得的最高殊荣。拿近当代乐坛作比,一般教父级歌手,一首歌也就只能红一阵子,再后来便弃之如敝履,连广场舞大妈也会厌倦。而《易水歌》却能历经三千年传唱不衰,而且在文学史上还保持着相当高的地位。这是多么伟大的治愈系作品。哪是什么拿个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所能比拟的,更别说什么娘娘腔,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了,那简直没得比,根本不可与之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如果荆轲还活着,我想,即便是鲍勃·迪伦、Beatles也好,也都得列队上前叫大哥(说到这里我都有些激动了)。
        毫不掩饰地说,做歌手,荆轲是个旷世奇才,做刺客,荆轲在秦王眼中只是个童话,在文人墨客眼中勉强算个神话,在历史中,则可能只是个笑话,带着永远无法抹去的悲剧性。
        说到这里,荆轲一定会骂我,丫的,瞧不起谁呢。我当刺客怎么啦?莫急,劝君先尽一杯酒,且看易水向东流!
       sorry! 风肥雨瘦,千秋万代任评说。
       黄兴曾对孙中山说:革命者连命都可以不要,还贪恋什么名利,将来革命成功了,连党都可以不要。这是一种万众景仰的革命精神,在荆轲身上也有光茫。
       生于乱世之秋,想成就自己本就是件很难的事,想完全放弃努力不去作为也不太现实!我们都很理解你。杨朱泣歧,结果把自己留在了原地。人活一世,多少总得做点事,好让千秋后人有东西评说。人生热血一回也不容易。你可知道,从你之后至今,有多少人连热血一回的机会都没有。
       荆子,请原谅我用古法称呼你,忽略发音上的瑕疵。你的十八辈徒子徒孙"子曰"乐队有一句歌词:人生本就来自茫茫的,吚呦……。你瞅这糟糕的歌词,作为前辈太祖师爷,你得好好指点指点他们。
       荆子你不亏,你看易水边那轮皎白的明月,还高挂在天空!它还如你年轻时一样呢。
        如果再借你一条命,我相信你一定还会把它葬送在秦王殿上,因为秦王殿上这一遭,是你永远无法释怀的千古伤痛。那些音乐、美酒、诗篇甚至绝色美伎都无法让你再振作精神。只有从头再来一回,把刺秦这件事做完美了,你的伤,才能不治而愈。
       一番快意淋漓地乱弹之后,帘外夜已深邃,忽然想在睡觉前读一首诗,刚好翻到西条八十的《麦秸草帽》:
      "妈妈,可曾记得,你送我的那顶草帽,很多年前一阵风将它吹走了,飘向了那迷雾的山岙,对面的那位卖药郎中千方百计想帮我找回它,可是溪谷太深,长满了高高的蒿草……"。[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2#
发表于 2017-9-24 1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时光安然 于 2017-9-24 13:53 编辑

正好昨天正搜看到荆轲,他与高渐离击筑的神情确是悲壮。只不过一击失败后他与始皇有一段对话,感觉做男人都挺不易的。
3#
发表于 2017-9-24 12:4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荆轲,有一事不明。试问荆卿当年死为谁许? 你帮一个混得比较惨的人,去刺杀一个比他混得好的人,这两人还曾经是秦川故人,为啥?为民族大义?那又不是你自己的国家?我真希望你能这样回答:我是被义字绑架,而误入了一场政治斗争。
我的理解是,士为知己者死。因为作为音律,只需要一个真正懂得的人倾听的。
4#
发表于 2017-9-24 13:06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老师:缘起缘散,只为一句"懂你"!
5#
发表于 2017-9-24 13:53 | 只看该作者
少了一个名字,高渐离。
6#
发表于 2017-9-24 14:27 | 只看该作者
幽默诙谐,别具一格, 乱弹历史,也有一些道理。

荆轲的行为在今人看来,很难理解的。
7#
发表于 2017-9-24 14:41 | 只看该作者
《史记》的文学价值甚于史学价值。过去都认为这是它的魅力。其实不然,掺进主观情感的历史往往就不能真实反应历史的真实性。所以,《史记》不如先秦的史籍。个见,问候老师!
8#
发表于 2017-9-24 15:04 | 只看该作者
@闫广慧老师:同感!总觉得先秦诸子,文风更原味。
9#
发表于 2017-9-27 15:10 | 只看该作者
加精理由:著名的历史故事“荆轲刺秦”,被作者以有趣的笔触重新演绎,但幽默的语言不能掩盖其中深邃的思想,一篇值得一看的历史“新演义”。
10#
发表于 2017-10-12 14:23 | 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醒:非首发作品无需添加版权。

原创首发的作品纳入计酬评审范围,文章末尾需要添加版权。
关于原创首发作品,即原创并首次发表在中财论坛,且未在其他地方、网站等发表过的作品。
若作品被计酬,在计酬公告发布后的一周内不得另投他处,否则撤销稿费。在计酬公告发布的一周后可以有条件的另投他处,须注明首发于中财论坛,并在原贴下作声明另发于何处。
若是作品未被计酬,则作品可自行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3 14:28 , Processed in 0.08634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