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6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叮咚作响的清澈情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 2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叮咚作响的清澈情怀

—— 读木木《只为去看月亮》



    “阅读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毕淑敏)这个冷冬的假期,捧读木木的《只为去看月亮》,犹如聆听遥远的灵魂与我窃窃私语。

    木木说,秋月,将地址告诉我吧,我将我的小书寄你。没有多余的一句话,而丝丝感动早已沁入心脾。与木木识于博客,仅于博客,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江南之北和江南之南两地之间脉脉传递着。所有清澈的情怀,凭了一江水,来诉说。

    是叮叮咚咚流淌着的春意,是温软绵长的岁月河床,是紧贴地面的草芥味道,是清澈高远的心灵蓝天。《只为去看月亮》,一个女子拥读另一个女子的文集,年龄相仿,秉性相近,会生出一些人间草木气息,那是自然的。

    《只为去看月亮》全书主要分“露珠”、“清泉”、“笛声”三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关联,又各有侧重点。“露珠”清凉、圆润,折射着理性的思索和人性的光芒。“清泉”清冽、甘甜,流淌着割舍不了的血脉亲情。“笛声”悠扬、婉转,环绕在山川天地之间,不绝如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细碎,以呢喃或对话方式为主,对视生活场景,阐述人生感悟;或走笔山水,描写自然美景,表露淳朴、自然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讴歌。


    一、清澈的情怀


    她是那样的纯:“山也清朗,水也清朗。一杯茉莉,品着品着的当儿,自身拂了一身一心的清芬。”这是木木在品友,亦在传达着自己的情怀。一颗童真的的心,赋木木于灵秀。一草一木,一石一鸟,在木木笔下皆成了富有灵性的精灵。大抵,在木木的心底生长着一汪清泉吧。她的笔,亦是浸染了灵泉之气,而灵秀无比。

    《命定中的幽兰》,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倾诉自己如幽兰般简单、清爽的情怀。那种纯,是纯到骨子里的干脆。如文中所写:“多少次,坐在你的身旁,沐浴在你的清芬里,虫唱鸟鸣,天地间你我相依相伴。我常常地便会屏住呼吸,想拥住你。多少次,这样的时辰,只想就此生了根,长了刺,化作一株荆棘,老了去。生生世世地陪伴着你。”这样的女子,单就文笔手法,你也许以为是不食人间烟火。然而,非也,正是因为文章内容的草芥气息,才赋予她心灵的纯美。

    古人写词,多讲究“造境”和“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曰:“词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前者居多。”这是讲词,而我想,其实现代诗,以及散文诗,同样需要这样的意境。木木书中,就暗含了各种散文诗的元素(或称意象类的东西),将自己内心与所见所闻融为一体,营造有我之境。然而,文中一些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非常自如,纯粹出自作者内心的本能呼唤,自然附着于自然物上,而非刻意而为。此写作手法上的纯天然,亦可见木木内心之清澈、纯净。


    二、诗意地行走


    枝枝叶叶总关情,入词入句总是诗。是内心的诗意,亦是笔端的诗意。世界是一面镜子,你给她微笑,她给你美好。人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文字品格。(秋月《吉光片羽》)因为一颗澄澈的心,木木那双深陷的蓝色海洋般的眸子里,盛满了柔情蜜意、清朗之风。诗意行走源于一双真诚对视生活的眼睛。诗意行走,不仅是内容上的诗意,更是行为和文字表达方式上的诗意。纵观书中碎片,喜散步、善旅行、爱亲友,构成她生活的乐章。文字表述方式上,常常体现着散文诗语言的特点,别致的短句、轻快的跳跃、词语的不规则组合等,皆成为本书散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只剩一抹清凉》《所有的道路都通向城市》《只为去看月亮》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灵秀清新,泛着水和月的光泽是《只为去看月亮》比较显著的艺术特色。如:“人山人海,脚步声与说笑声与几个小时的排队拥挤声,我都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内心里却一直在欢喜地唱着一支《天路》。不怨,不叹。”(《再上黄山》)真是女子“多情”。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想起自己也有过类似心境。真是女子情结相通啊。如此诗意游览,怎不快哉,美哉。“我不知道,此生,我还会不会再来。即使我的身体不会再来,但我的心,总是会一次又一次回望的。我总是在坚守着一些傻和痴。”如此痴迷的诗意女子,周身弥漫着浪漫色彩。单读此,你便以为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一只鸟儿,或一片叶子》,连题目都是那样的富有诗意,充满想象空间。文章主要通过午后、阳光,对一只鸟儿欢愉生活的自然描写,来传达一种思想: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当今世界,从某个角度讲,物质生活一天天富裕,而精神家园却深受缺水之害。何妨,让我们如一只鸟儿,如一片树叶,一切就简单了,心安了。这样的诗意行走,包涵着人生意味,寓意人生哲理。读字,读句,岂不是在享受一道精神美餐。


    三、庸常的絮叨


       谁说“庸常”不是福?“古今中外都有不少的文章写的确实是一些身边琐事,决不是国家大事,无关大局。但是,作者的感情真挚、朴素,语言也不故意扭捏做作,因而能感动读者,甚至能让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读者在内心深处起着共鸣。”(季羡林)

    柴米油盐可入文,一针一线常牵绊。在“清泉”中,木木写的最多的是关于乡下山里,父母、外婆等亲人,以及儿时玩伴的生活篇章和山野之风的心灵絮语。丝丝扣扣、缠缠绕绕、点点滴滴汇聚成心头的爱,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感。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衰老,少不得纠缠于各种人情之中,而琐碎的人、事,正是温暖我们心灵一辈子的不可缺少的尤物。
读书中的生活篇章,你可以轻松随意地介入到文字中。因为,她不会让你有丝毫的拘谨之感,反而会让你作为一个倾听者,听她娓娓道来凡尘真挚之爱、生命卑微不卑贱之气。这些细碎之事,说不完的花絮,就如同发生在你身上、周遭,让你触手可及,感到如此亲切而温暖。

        读罢《只为去看月亮》,掩卷释怀。而文字、女子,以及一些有关情怀的东西,仍在脑际盘旋。一路轻快敲击,清脆作响。全书尽管无一篇进行翔实而具体的事件描述,只作蜻蜓点水,但,这正是木木的情怀所在,木木的独特文风所在。一如她书中所言:文,可以借鉴,但最终要写出自己的风骨,自己的性情,自己的可爱与纯真。(《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你只能给他们你的爱,但你给不了思想。(纪伯伦《论孩子》)。读,信之。

    “多少次去旷野,就只为去看月亮,只为去看月亮”,在书的每一奇数页的右上角,均诗意地印着这句话。如此执着的女子,含着一双深蓝色海洋似的眸子,她告诉我们:月亮,清凉、清澈、空灵,最终是我们的人生趋向。

    我说,木木,让我们携着手,结个伴儿,只为去看月亮……


《对于这个世界,我想说》
         /秋月
对于这个世界 我想说雨
说露珠 说月亮 和雪
也许 人之初
本是一滴雨 一颗露珠
一轮明月 一片雪花

无尽飘
飘泊的过程
飘散了衣袖 也飘散了衣钵
于是偏离 远离

终有一日
我们赤裸着灵魂
食人间鱼肉 乃至血肉
我们早已忘记了
“割腕”之痛

于是
我们开始
凄凄惨惨凄凄
冷冷清清冷冷
我们终将
行走在孤独的灵魂求索之路上

    一如木木所言:人类,永远都找不到他精神的原乡,但永远都在寻找,都在流浪。所谓回归,是不存在的。

    远方是什么?远方就是无穷无尽到向前伸展的辽阔。



《吉光片羽》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ce6680100ftbr.html


【注:文中秋月,即木桂子多年使用的网名】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木桂子 于 2010-3-2 23:37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22:40 | 只看该作者
初次写书评,或叫读后感。稚嫩。请各位师友多批。问好并感谢大家!
来得少,与大家交流更少。致歉!

但,这里总是一个叫人牵念的地方。

犹如一句网络语言:从来不曾刻意想起过,也从来不曾忘记。
3#
发表于 2010-3-2 23:06 | 只看该作者
布局合理,采用总分总的方式来点评文友诗作,使得条理清晰可鉴。文笔细腻,走近文友,走进她的诗歌,在品读中揭示人格的高雅,在点评中溢满彼此惺惺相惜之情怀,问好朋友。
4#
发表于 2010-3-2 23:22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10-3-2 23:37 | 只看该作者
走进木木,就是走进了她的内心。文章在倾力诠释木木诗歌语境与意境的同时,抒发着作者个体的独到的情愫。这种情愫是自然也开敞。叮咚作响的清澈情怀也显现着作者清莹秀澈的心灵触动。问好!
6#
发表于 2010-3-3 00:00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问好!
7#
发表于 2010-3-3 08:33 | 只看该作者
以人文的视觉进行切入,用素描的手法进行勾勒,情景交融,有感有悟,使得评论与随笔的特征获得有机结合,确实质感,欣赏并问好朋友!
8#
发表于 2010-3-3 08:51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是一篇颇有特色的文学评论!问好。
9#
发表于 2010-3-3 09:51 | 只看该作者
清澈的情怀
诗意地行走、
庸常的絮叨
————
三大视界,三大境界之探索,
读来令人深敬。
所谓阅读,不单单是阅和读,
重要的是能与自己、与更多的心灵共鸣,
共鸣以及交流,抵入内心了,
才可彼此生动。
欣赏了,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23: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3-2 23:06 发表
布局合理,采用总分总的方式来点评文友诗作,使得条理清晰可鉴。文笔细腻,走近文友,走进她的诗歌,在品读中揭示人格的高雅,在点评中溢满彼此惺惺相惜之情怀,问好朋友。


感谢朋友!请多批!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23: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3-2 23:37 发表
走进木木,就是走进了她的内心。文章在倾力诠释木木诗歌语境与意境的同时,抒发着作者个体的独到的情愫。这种情愫是自然也开敞。叮咚作响的清澈情怀也显现着作者清莹秀澈的心灵触动。问好!


感谢。期待良好的意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23: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10-3-3 00:00 发表
先记号,问好!


问好。多批。:)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23:30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3-3 08:33 发表
以人文的视觉进行切入,用素描的手法进行勾勒,情景交融,有感有悟,使得评论与随笔的特征获得有机结合,确实质感,欣赏并问好朋友! [/quote

谢品评。期待 良好的意见。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23: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3-3 08:51 发表
感觉是一篇颇有特色的文学评论!问好。


哦。谢老师肯定。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23: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3 09:51 发表
清澈的情怀
诗意地行走、
庸常的絮叨
————
三大视界,三大境界之探索,
读来令人深敬。
所谓阅读,不单单是阅和读,
重要的是能与自己、与更多的心灵共鸣,
共鸣以及交流,抵入内心了,
才可彼此生动。 ...


正是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14:01 , Processed in 0.12812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