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304|回复: 7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蜡,白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24 21: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时最盼望停电的夜晚。那时父母会放下手中纸笔,寻一支蜡烛放桌上点燃,家人围桌而坐,烛火好似成了众人的守望。会有蜡溶解后沿烛流下,待蜡珠上凝起一层薄皮后,我喜用手指去碰它,轻轻一触,原本团团的蜡珠就破了,蜡液流出来,成为另一团。母亲说,她小时会用蜡珠做花:在蜡珠将干未干时,把小勺压到蜡珠上,蜡珠就成了花瓣的形状,干后一瓣一瓣用线拼接起便是一朵花。但二哥总和我抢,他要把蜡珠全收到一只铁盒里,说收了满满一盒后,支到火炉上烤化,放根棉线,就做成蜡盘了。相较于他的实用,我做蜡花的念头十分不切实际,于是每有蜡滴落下,败下阵来的总是我。但并没有那许多的蜡,电一来,父母就各回到桌前,看书写材料,哥哥们也进屋做作业。只有百无聊赖的我坐在烛前,它已被二哥把所有蜡液流过的痕迹都剥走,光秃得好似没有点燃过。

  离家到校读书时,几乎每晚都要和蜡烛相伴,却再也没有那样的心思:做一朵蜡花。那时一到熄灯时间,整幢宿舍楼在一秒两秒内一片漆黑,但转眼间,几乎间间宿舍就透出一圈微黄的光晕。有人织毛衣,有人玩牌,我则看书:把草帽翻过来,在中间垫一层纸,放一个瓶盖,蜡烛就稳稳地支放在上面。有同学过生日,纵然有电,也要把灯灭了,只点蜡烛,在桌前团团点一圈,众人围在桌前唱歌吃零食。早晨起来,地上都落了圆圆的小蜡饼,奇怪的是,蜡液滴下来时,明明是饱满的一滴,干后中心却凹了下去。

  这时已知许多诗词中把蜡液写得无比凄楚,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晏殊的“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陈叔达的“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这份凄楚,不是为相思,就是为离别。而我在看到一只烛燃尽后,蜡液流过的痕迹一层层一圈圈凝成不知所谓的形状,都会想起小时对蜡液的向往,这凝固后如瀑布的蜡液,其中所含的寂寥远远多过当年光秃秃的那半截烛。

  有时好奇,问朋友蜡是什么做的。朋友说是从石油中提取。我想古代哪有石油,朋友就说,那可能古人用的都是蜂蜡,蜂蜡又名黄蜡。

  得知一种树名为白蜡,是许久之后的事了。那天绕树看来看去,也不明所以。像蜡梅,花色似蜂蜡而得其名,我认为白蜡树至少也要和蜡有那么一点点关系。

  白蜡想来对寒冷特别敏感,叶落得特别早,柳叶还青青时,它的树叶就落得一枚不剩。春天时,它的花也开得早。为此兴奋的,是黄臀鹎。黄臀鹎大约是最懂得享受生活的鸟了,哪有花开,哪有果熟,便会有它。比如这次,我穿过走廊时,听到黄臀鹎叽叽喳叽叽喳叫得异常欢快,忙转头寻找,才发现白蜡开花了。它从棕黄色的花苞里垂下几条射线状的蕙,风一来,就翩翩,十分趣致。远远看去,就像树上每条枝尖都抽出了许多丝,微黄,细嫩。花干枯脱落后,叶已长得满满一树。就这样一直绿油油的,直到秋来临,叶子才慢慢变为暗红。

  守了它四季,看不出它和蜡有丁点关系。直到有一天,看到一段文字:“白蜡树是白蜡虫的最适寄主。古人在树上放养白蜡虫,以取白蜡。”原来白蜡树的名字从这里来。白蜡虫也会寄宿到女贞树上,因而女贞又称白蜡条。

  现在我们用的蜡,应已不是如此得来。但每每想到养虫子取蜡照明一事,都会认为古人把生活过得美好精细的能力真是无穷尽。蚕吐丝,虫泌蜡,偏又知蚕食桑叶,白蜡虫喜欢居住在白蜡树上,这来自于生活的细致,又归还于生活的精细,真是让人感叹不已。

  想到我小时守着蜡烛的那些夜晚,无论和二哥对烛泪的争抢,还是看母亲用剪刀把低垂下来的灯芯剪去,都感觉到一种温馨。后来,电已不常停,但每逢年三十,父亲都要点燃一对又高又大的红烛,让它在堂屋里一夜火焰摇曳,不为取明,只为祈福。

  有时读诗,会遇到一些句子,如“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还有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的烛,是用白蜡制成又或黄蜡制成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们在对生活的描述中,含藏着对生活深沉厚实的热爱。这一份情感,和白蜡烛的成因异曲同工。

  如今,蜡烛已不若过去那样重要,只是,每看到蜡字的那个虫字边,都有会心一笑。原来无论是田间劳作的人,还是大文豪大诗人,内心里的生活样式,都相差无几。



评分

1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0-24 21:26 | 只看该作者
幸运,第一次,坐上了沙发!
3#
发表于 2017-10-24 21: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10-24 21:31 编辑

我这算高客呢,来客了,

版主是不是,主动一点,送上茶水?难道,
还要等待我们开口说,才知道上茶吗?
4#
发表于 2017-10-24 21:31 | 只看该作者
说起来,我倒现在也不知道这蜡是什么做的,等老公回来我问问
5#
发表于 2017-10-24 21:33 | 只看该作者
MLMC 发表于 2017-10-24 21:29
我这算高客呢,来客了,

版主是不是,主动一点,送上茶水?难道,

有这样上门要茶的吗
6#
发表于 2017-10-24 21:42 | 只看该作者
蜡,引发往事如烟。白蜡,非蜡,却是一种植物。白蜡虫与白蜡树的关系,古人取蜡于树的生活。等等的书写意象,似乎此文叙事很是杂乱,细细品味,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篇很好的散文之作。
今晚恰兴学习完王克楠老师的《散文的语感》,又读杨洋老师的《蜡,白蜡》,这篇很有独特属性的散文,很是幸运。
蜡,是蜡;白蜡非蜡,是棵树;白蜡虫的蜗居地,即,白蜡树……
非常喜欢杨老师很有个性的散文写作,问好,紧握!
7#
发表于 2017-10-24 22:02 | 只看该作者
喜读昙花版主这怀旧的作品,温磬而有趣,尤其蜡烛那闪闪的火焰,不为照明,只为祈福,反映了人们对生活深沉厚实的热爰,是心中不灭的明灯,照耀着生活的路!欣赏问好!
8#
发表于 2017-10-24 23:11 | 只看该作者
问好!
昙花版主的散文,总是流畅、自然、浑然一体。
特别是,第一段,对停电与点蜡烛,和哥哥抢蜡油,以及对蜡烛、蜡油、和哥哥用蜡油做东西,蜡油的热与冷的制作效果,等等,都写得自然、贴切,形象,有趣。
使我也想起了,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对白蜡的解读,来历,白蜡树,白蜡虫等等,都很有意思。
学知识了!以前,还真是不懂得!谢谢!
祝好!如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17-10-24 23:16 | 只看该作者
沈盼盼 发表于 2017-10-24 21:33
有这样上门要茶的吗

咱们大远道,来读她的大作,得叫她侍候咱才行,对不对?
10#
发表于 2017-10-25 06:3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起得早,给花花请安了,嘿嘿,万福金安!笑一个
11#
发表于 2017-10-25 06:51 | 只看该作者
白蜡,在我的认知里,就是白色的蜡烛。从前那个年代,供电局总是扯拐,经常停电的,蜡烛也就用得多些。也触摸过流下的眼泪,手还被烫伤过,后来自己也学会了流泪,也就忘记了蜡烛的热泪。很多年没用过蜡烛了,用的都是一种装饰性的熏香蜡烛,色彩绚丽,却不再流泪,倒也遗憾。
12#
发表于 2017-10-25 15:40 | 只看该作者
昙花总是能写出别人所不知道的动植物,如黄臀鹎,第一次知道有这样的一种鸟,那个鹎字还是我特意上网查的读音。还有白蜡树,白蜡虫,都闻所未闻,昙花都可以办一个扫盲班了,而我就是第一个学员了。在此先呼一声:杨老师,给您请安了;P
13#
发表于 2017-10-25 15:45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不知道写散文是需要天赋的,因为之前从未写过散文。到了论坛散文版才知道,写散文没有天赋还真是写不出来,写不好,写不明白。如昙花版和其他几位大家的文笔无论如何我是模仿不来的。看似不显山不露水的,这其中的神韵就是美得不可方物,欣赏
14#
发表于 2017-10-25 15:5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生活的日常性离不开物质,而生活的经历必然和物质关联,比如白蜡,沿寻这个物质视线,既有人的生活阅历,又有物质之于人的作用,以及由此生发的对自然的认知。在朴素的文字记述里,我们看到的是物质沉淀于记忆与生活的那份情感与内质。
昙花好,问候老朋友。
15#
发表于 2017-10-25 16:2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版主的文章,又把我带回了挑灯夜读的年代,那一根根燃烧的的白蜡烛伴着我度过了6年的美好时光。感谢那些燃尽自己,照亮我人生道路的白蜡烛。问候版主!加分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1:36 , Processed in 0.05773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