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98|回复: 37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1.【金秋】散文 葱茏蛇山三抹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25 08: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达清 于 2017-11-15 11:38 编辑

                             
            葱茏蛇山三抹红
  
  十月金秋,闹市蛇山愈发葱茏,丹桂弥香,芳樟苍郁,和煦的阳光穿过乔木枝叶,斑斑斓谰洒落林间。林间小道两侧花岗岩砌栏里,墨绿的兰草丛生簇拥,盘护着乔灌树下土。兰草丛间的腊梅,萌发点点蕾苞——嘿!厚积薄发,准备工作够早。
  
  阵风摇曳,乔灌丢下几片残叶;修长柔韧的兰草叶片,自上而下层层轻弹,把残叶揽到茎叶下面。拨开兰草叶片察看,但见兰草茎根周围,搂裹着厚厚的残枝枯叶,底层残枯已腐烂成营养土了。
  
  我不由对蛇山生物平添敬意。高低错落的乔灌,总会闪出缝隙,谦让些阳光雨露给底层,还送枯枝落叶滋养底层生物。底层生物不卑不亢,淡定从容,汲纳丛林滤剩的散光捡拾丛林抛洒的弃物,染翠丛林地表释放淡雅的清香。
  
  欣悦过丛林的恬和温馨,我沿林间小道登上逶迤的山梁。
  
  蛇山临长江而卧,头颅上的“天下绝景”黄鹤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仿清蓝本重建的。五层构架,端庄恢弘。楼廊游客如织,凭栏饱览大武汉两江三镇风光,透视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领略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梁开阔处,五门铸铁炮管,依然翘首指向满清湖广总督府。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炮火在这儿点燃,迅即瓦解了腐朽的满清王朝。山麓北侧,京广铁路擦山而过。山麓南坡,遍布历史文化遗迹:张之洞的抱冰堂,佛教龙华寺;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群雕,孙中山、黄兴、周恩来、董必武题字的纪念碑;武汉会战抗日英烈祠庄重肃穆,参拜人流络绎不绝,海峡那厢的连战先生也来上过香。
  
  蛇山南侧,满清的阅马场更名首义广场了,一抹红墙红瓦满身红的欧式建筑院落,耀眼醒目。这就是蜚声中外的红楼,清宣统年间建造的湖北谘议局。武昌首义成功,革命党在红楼组建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颁布“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第一号布告。北伐军攻克武昌,革命军总政治部和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均设在红楼。一九四九年解放军渡江,中共湖北省委也曾在红楼办公。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生前为红楼题写的“武昌起义军政府”字迹清晰。红楼大门口,孙中山铜像面南而立,注目着对面的拜将台。武昌首义炮声隆,“无斯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黄兴赴汉督战,革命军政府在红楼前筑台,拜封黄兴战时总司令。一九二七年,湖北农民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也在红楼召开,毛泽东同志是大会名誉主席。
  
  蛇山北侧,也有一抹红,那就是红巷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青砖红瓦,古朴典雅,馆名是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国共合作推进“平均地权”的土地革命,湘鄂赣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时任中共中央农运书记的毛泽东同志,代理国民党中宣部长,以国民党中央农运委员身份抵汉,在蛇山脚下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恽代英、方志敏、彭湃、夏明翰等优秀共产党人,都在毛泽东主持的农讲所里任过教或工作过。
  
  伫蛇山之巅眺望,依稀可见汉口长春街红星闪烁的四层小楼,那是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一九三七年冬南京沦陷,民国政府的重要部门迁至武汉,武汉成为当时的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秦邦宪、叶剑英、张云逸、张爱萍、方毅、伍修权等著名共产党领袖和共产党旗下的著名将领,奉中共中央指令赴汉设立八路军办事机构,携手民国政府共撑危局。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跟红楼红巷一样,凝聚着国共合作的浓墨重彩,是列入重点保护名录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绵延蛇山,长不过两华里,高不过二十来层楼,没有异姿奇峰,却有阅尽沧海桑田的厚重。经过辛亥革命的推枯拉朽,历过国共合作的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波澜壮阔,虽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惋惜,更有“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欣喜。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蛇山见证了历史,三抹红见证了国共合作的丰功伟绩。
  
  蛇山草木共荣,共荣或是境界;满汉融洽无缝,无缝或须默契。炎黄一脉相向而行,定能消弥阋墙、逾越沟壑吧?我问蛇山,我问三抹红。


  
  

评分

59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0-25 08:55 | 只看该作者
先在沙发中喝茶,看看大师们怎么说?
粗读一遍,有反复研读的必要,待细品。
辛苦!
3#
发表于 2017-10-25 09:05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老师!
十龙回头品读!
4#
发表于 2017-10-25 09:07 | 只看该作者
这三抹红,见证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然载入史册。
主题不错,写实手法,便有点刚硬了。在讲述历史事件中如果有自我感知的融入,调动更多情绪参与,可以避免呆板讲解,写得柔软一些,抒情一些。
5#
发表于 2017-10-25 09:2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的文章,学习了!问好!加分点赞!
6#
发表于 2017-10-25 09:29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的散文同样精彩!我不善于写这样具有文化内涵色彩的游记式的散文,不好掌控,向先生学习!加分赞赏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09:33 | 只看该作者
柯英 发表于 2017-10-25 09:07
这三抹红,见证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然载入史册。
主题不错,写实手法,便有点刚硬了。在讲述历史事件 ...

问好柯英先生,上茶,您请拜谢您的指点,柔绵抒情,或是散文的一种风格。

闹市蛇山,见证了千古风流,更见证了百年风云际会。涉及重大的景响深远的史实,拙笔不想挤进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也就在写真中淡淡流露。况且,我向来不喜矫情,习惯客观描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09:43 | 只看该作者
柯英 发表于 2017-10-25 09:07
这三抹红,见证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然载入史册。
主题不错,写实手法,便有点刚硬了。在讲述历史事件 ...

我的淡淡的感情色彩,也都揉进蛇山丛林生物的谦和共荣里了,从起始至收笔,包括我的愿景
9#
发表于 2017-10-25 09:50 | 只看该作者
质朴,厚重,恢宏,历史的沧桑感非常浓烈,蛇山因为有历史的足迹,到真的很让人神往,这一切都源于言老师的娓娓道来。拜读学习。
10#
发表于 2017-10-25 10:03 | 只看该作者
脉络清晰,行文语言干净利索,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情感。
欣赏!问候!
11#
发表于 2017-10-25 10:18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10-25 09:43
我的淡淡的感情色彩,也都揉进蛇山丛林生物的谦和共荣里了,从起始至收笔,包括我的愿景

散文的审美取向各有不同,你要坚持便坚持吧。
这个写法基本是报章体的路数,在党报副刊发可能行,文学类刊物选稿不太看好。我是见证过多少作者被报章体误导坏了,所以从严格意义上的散文角度来说说看法。
12#
发表于 2017-10-25 10:28 | 只看该作者
游名胜,叹今古。写法平实,四平八稳。
13#
发表于 2017-10-25 10:36 | 只看该作者
语言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文字间附带着对历史的崇拜和敬仰!
言老师的语言就是十龙学习的方向!
支持!点赞!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0:41 | 只看该作者
柯英 发表于 2017-10-25 10:18
散文的审美取向各有不同,你要坚持便坚持吧。
这个写法基本是报章体的路数,在党报副刊发可能行,文学类 ...

先生真知灼见,谢过您恬静平和的分享

文笔各有千秋,文思各有独到。直言乃真,真诚就好,由衷认可并感谢先生的真诚。窃以为,描述对象有别,不可千篇一律,无须拘泥于某种形式——因为,形式毕竟服从于内容。我喜欢先生也喜欢师友的风格,但,我会坚持自己的格调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0:48 | 只看该作者
柯英 发表于 2017-10-25 10:18
散文的审美取向各有不同,你要坚持便坚持吧。
这个写法基本是报章体的路数,在党报副刊发可能行,文学类 ...

先生犀利,我捉笔陋文,即有两用打算,实话实说,且以为,报纸副刊多严肃文学作品,尤其涉及到有重大影响的史实,严谨乃必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13:48 , Processed in 0.05906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