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达清 于 2017-11-20 11:24 编辑
环城路向北,沿行一条黝黑蜿蜒的乡间柏油路;泊车,攀上一段赏心悦目的黄土小径;一不小心就融入了秋天的原野。
虽说离城也就三四公里,但在这里感受的完全是地道的农村情致。小村嵌在山梁上红瓦白墙,风电耸在山岗上转转停停,山地豁出的沟壑条条绺绺,丘陵起伏的轮廓高高低低。这几天雨水不断,黄土小径泥泞干了,干了再泥泞,车辙印儿、人脚印儿支楞八翘的挺在哪儿。
小径两侧满目葱茏,各种庄稼、树木、草芥都在诠释着绿色的由衷。墨绿深绿、浅绿黄绿,在阳光的折射下绿的乌泱泱,明灿灿,白晃晃。小径镶上绿色的边儿,土路显得分外的黄,旱苇子翘在地埂上,狗尾草摇着穗儿,酸枣棵子扎着刺儿,菟丝子编织着淡黄的网蔓,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其间,一簇紫,一缕黄,一点红,天然本质自娇争艳。一丛不嫌贫瘠的野花长在高于路面的悬土上,耷拉的花簇被风摇曳地花枝乱颤。
徐着地势看去,丘岗上散布着一块块杏林一块块农田,沙壤的土质走上去很松软。
这里是一片红小豆。先期已经结出青嫩的豆荚,陆续开着紫粉色的花,刚长出的条蔓伸向空中四处找寻着可缠绕的邻居。
这里是一片谷子。头重脚轻晃晃悠悠,谷穗儿低垂样儿谦逊,微风徐来千穗鞠躬,似乎在酬谢主人的辛劳。
这里是一片玉米。齐刷刷的顶穗儿甚是壮观,怀抱的棒穗儿粉里透白,这里的海拔相对高些,城边地里的玉米差不多已经穗儿干了。
这里是一片葵花地。葵盘正长咧出黄色的花芯,性急的已经开花了,孤傲的戳在地里正在显摆。
这里是一片间种的黄豆。看得出藏在叶片下的花蕾正在努劲儿绽放,用不了几天串串豆荚就会登场。
这里是一片高杆高粱。个头儿有三四米高,散开的穗儿头别有风韵,这可是捆扎笤帚、盖帘儿的天然材料,再往前数若干年,家家户户扎顶棚更是离不开它长长的秸秆。
这是一片秫子。长势极好,地垄低洼处有齐肩高,散穗低垂颗粒饱满。远瞧只见一顶草帽在秫地中移动,近了才看清是一位老农在锄地。心想,这般季节很少有人再锄地,这是为何。近前搭话农人健谈,却原来套锄一遍颗粒会更加饱满,长见识了,看着他那湿透的衣衫肃然起敬。
这里的秫子碾出的黄米面炸糕极好。不禁询问成熟后是否可买,老农欣喜回复,每逢集日他会到城里粜卖,还说出了摊位的地址。他不仅种了秫子还种了不少谷子,这下好了,今年可以吃到正宗的小米和糕面了。谁料想一面之交会引来“秋后算账”。
多少年没见过这么齐全的庄稼了,多少年没闻到五谷香了,就这么一道坡几道梁,能看到玉米、高粱、葵花、秫子、谷子、小豆、黄豆秋天长就的模样,也是一件逢巧的幸事。
还原这样的情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还小,家居一个小火车站,附近的村庄不乏这样的田园风光。在中学的时候也曾接受过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除了种学校自己的地外,还曾到生产队体验过各种农活。不然的话也分不清苗草,人生,体验、见过的都是积累,亦是自己的财富。
眺望山坳里的小村庄,瞅瞅脚下这片沙壤地,它真的很伟大,养育了这方水土的人们多少年多少辈。它真的很神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酸甜苦辣都从土里滋生。
路上的车辙印儿、脚印儿诉说着人们的来来往往,每道车辙、每个脚印都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故事。这里演绎着播种的希冀和丰收的喜悦,这里诠释着冬雪夏阳春绿秋黄,这里孕育着生命的不尽繁衍。小城离这儿很近,都市与乡村,喧嚣与宁静,人为与天然,是那样得泾渭分明。
一群家雀吵闹着从一片谷子地里飞起,一群鸽子落在电杆线上滋润地抹着嘴儿,毫无疑问,这些与人类伴生的精灵,在庄稼成熟季也赶来偷嘴,享用一年一度的饕餮盛宴。
返回小径起点,一处四不靠的房屋甩在田野。静静的不见人,一条小狗在围栅内汪汪叫,勤谨的主人在屋旁种的豆角、西红柿已经成熟。看着不远处荒废的砖瓦窑,猜想可能是看厂房的。毕竟下一步复垦是大势所趋。
秋天的脚步铿锵厚重,带着骨子里的自傲;秋日的骄阳晒炼万物,带着催熟中的火辣;秋风的热情拂遍山野,带着七彩画笔描摹。过不了几天,秋日富贵的金黄主色调就要来了。
眼目前儿,看着地里的五谷、树木、花草,看着它们眼目低垂的样儿,哪个不都是在向清秋鞠躬致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