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00|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9.【金秋】寒芦(小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12 1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达清 于 2017-11-20 12:48 编辑

                                               寒芦





  1
  
  小时候,奶奶总不让我去芦苇滩,冬天放滩时也不行,说滩上多恶鬼,小孩子豪光短,看到能吓出羊癫疯,更会迷了心窍,被鬼牵着去投江。
  
  说滩上那些鬼,东洋鬼子都怕,当年,村里人就是藏在芦苇滩里,才避开了鬼子屠杀。并有理有据地指出,村外芦苇滩边的大肚婆就是这么疯的。
  
  奶奶经常颠三倒四,说的话未必可信,但每次说到大肚婆,都一成不变唱几句小调:芦叶白,芦絮飞,滩上都是淹死鬼。拖小孩,筑堡垒,全身向外冒黄水。
  
  小调就这两句,前一句很好理解,大江自古淹人无数,仅我们这两三个小村子,每年总有一起或几起落水致死事件,更别说万里洪流了。第二句说的就是那个大肚婆。
  
  大肚婆是村子里最丑的女人,丑到看一眼就不会忘记。很多年里,我们那里诅咒年轻女人最恶毒的话就是:咒你生的孩子像大肚婆,嫁个男人是“淹死鬼”。
  
  “淹死鬼”是大肚婆男人的绰号,据说只有十三捣拳高,十一二岁孩子模样,是大肚婆偶然从江里救上来的外地人。日本人打过来第五年,“淹死鬼”和两个日本兵一起沉没到江边泥沼中了。
  
  这件事既是传奇又是悬案。
  
  说成传奇因为巧合太多,让人难以置信。
  
  那天天气一定很好,天青云淡,芦花飘飞,两个游击队员去芦苇滩看望队长何拐子,发现江水边有闪光,摸到近前,望见一条小木船,一个半大孩子摇着橹,船上坐着三个日本兵,光亮是肩上刺刀反射所至。
  
  小船由西向东沿水边慢慢行驶,两个游击队员没向何拐子请示,便冲动地各开了一枪。碰巧一群江猪正在水底歇息,被枪声惊扰,瞬间从水底翻卷上来,日本兵吓慌了,胡乱高喊着,胡乱放枪。江猪更加疯狂,很快将小船掀翻。
  
  芦苇滩西去四里有一河口,河面很宽,是江北一片水上交通要道,河口两岸有两座碉堡,两千多日兵驻守着。两个游击队员如此盲目,可见有多危险。
  
  最危险的是,何拐子腿伤未愈,尚窝在水边不远的芦苇棚里,根本无法行走,一时要在日军眼皮底下转移,简直难如登天。
  
  两个游击队员回到芦苇棚便后悔了,最终在何拐子命令下,依依不舍地离去。
  
  至于那三个鬼子是出来侦察还是执行什么任务,以及怎么会让大肚婆丈夫摇橹的,始终没得到合理解释。,
  
  当时芦苇棚里还有一个人,何拐子的救命恩人,大肚婆。
  
  2
  
  大肚婆是沿江一线的名人。天赋异禀,水再大浪再急都淹不死。
  
  传说她土生土长,一年发大水,全家淹得只剩了她一个,不倒翁似的竖在江水中飘了一天一夜,就是沉不了。后来有人考证说,她淹不死是因为肚子大,天生带有安全气囊,比救生衣有用多了。
  
  大肚婆不会种地,靠芦苇滩活着。
  
  滩上水洼里的鱼虾,草丛里的蟛蜞,泥土下的芦根,都可以成为各种生灵的美餐。只是春夏两季,芦苇滩却是人类的禁地。
  
  春天时候,被割断的粗壮芦杆,刚出土的芦尖,匕首般立着,一不小心就能把脚底扎破,扎穿,让人举步维艰,加上冬季人类的肆虐,滩上除了水鸟野鸭等难逮的东西,已少有能充饥的物事,去的人极少。
  
  到了夏天,潮大浪急,芦苇滩几乎每天都会被浑浊的江水淹没,到处都是吞人的沼泽,更有水蟒江猪等猛物伤人,只有息潮后的秋冬两季,才是人类活动的高峰期。
  
  虽说这里的人大都靠芦苇滩养活,却都没有大肚婆纯粹,因她体质特殊,是这一片唯一敢随时深入芦苇滩的女人。她每天的事情就是腰间别把锋利的镰刀,在滩上到处转悠。
  
  最危险的夏天她收获最多,退潮后搁浅在滩上的大鱼很多,几十斤重的经常逮到,偶尔还会碰到上百斤的。
  
  大肚婆将大鱼拖到岸上,和矮小的丈夫用小车推到镇上去卖,换取日常生活用品。
  
  遇到何拐子是她丈夫被抓去修碉堡不久,独自无力将何拐子移走,只好临时在滩上搭了芦苇棚,让何拐子养伤。
  
  出事那天,大肚婆去镇上卖螃蟹,何拐子便请她去药店买点药,一种叫当归的药。随后,那两个游击队员便跟她进了滩。
  
  也许是目睹了全家人遇难的惨状,灾难过后,大肚婆的脑子不大灵光了,傻得分不清好事坏事好人坏人。
  
  比如那天听到两个游击队员说起事件经过,立马急了:“那——那——摇橹的是——是俺丈夫。”
  
  没说完便一头钻进芦苇里,不见了踪影。
  
  个把小时后,几百个日本兵沿芦苇滩搜索过来,何拐子挣扎着在芦花堆里伏好,准备拼命,见两个人分着芦苇搀扶着走近,浑身裹满烂泥,眉眼难辨,一个肚子浑圆突出过分,分明大肚婆无疑,一个叽里呱啦不知所云,却是个侥幸活下来的日本兵。
  
  那个日本兵真是命大,竟然躲过了江猪攻击。
  
  后来听说,大肚婆赶到时,小船已经底朝天飘向江心。大肚婆喊了几嗓子,没人应,岸边泥浆里忽地有东西冒了上来,咳嗽着吐出好多黄汤,好不容易才看清是人,惊喜过后是失望——那人并非她丈夫。
  
  与救何拐子时相似,大肚婆没任何犹豫就拔出镰刀,用芦苇作绳,将芦苇捆绑成团做成“垫脚石”,一步步挨向日本兵。然后,几根特长芦苇伸到日本兵手里,一点点将他从泥沼中拔了出来。
  
  何拐子说过,他能躲开搜捕,都是因为憨厚的大肚婆无意中救了那个日本兵。
  
  3
  
  就像没人知晓“淹死鬼”的名姓一样,也没人知晓大肚婆姓啥叫啥,我们那里人都绰号她“河豚”,至于年龄生辰什么的就更不知道了。解放后人口登记时,村里胡乱给了她一个名:何灯。
  
  何灯有个养子,是从日本兵的碉堡里带出来的。
  
  带出来时才两三岁,刚刚学语,时不时会冒出一两句日本话,没人知晓他的来历。
  
  何拐子认为孩子应该是烈士后人,不然,日本兵不会交给傻啦吧唧的何灯,但终究没得到验证。
  
  两天后,何灯回到了芦苇棚,和被带去时一身泥浆相比,不仅衣服焕然一新,精神也好了许多。
  
  何拐子已饿得不行,何灯就掏出怀里的馒头,还有几片咸肉。
  
  正吃得起劲,几个游击队员找了过来。
  
  这一幕,后来成了何拐子和何灯难以抹去的污点。
  
  儿时,有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就是红卫兵押着何灯与何拐子在江堤上游行,两人脖子上挂着尺五见方的木牌,何灯木牌上写着“汉奸”,何拐子上面写着“淫乱”。
  
  可惜,游行未能顺利进行,路过我们大队时被一百多个社员截住了,大家七嘴八舌与小将们理论:“一个呆傻,数都不识,好坏不分,怎么可能是汉奸,她配做汉奸么?!”
  
  “可她救了日本鬼子——”
  
  “她连畜生都救,何况是人?!赶紧回家吧,别丢人现眼了!”
  
  “她和何拐子经常私会,有伤风化。”
  
  “那你们说说,何书记看上她哪点了?”
  
  然后,两三个小将的父母赶了来,把斗志昂扬的小将拖了回去。
  
  再然后,我看到何拐子站在江堤上与社员闲聊,大都在说芦苇滩的好处。
  
  正逢芦絮飞舞,他们说得最多的自然是芦花。
  
  那天,我长了不少见识。知道芦花不仅能御寒,还是一味中药,能止血解毒,调理肠胃。
  
  那天,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何灯,感觉并没传说中的难看,尤其她站在边角,微笑着专心听人讲话的时候,有种无可名状的端庄与娴静。
  
  那次阻挠游行,是我们那片多年里唯一一次自发的集体行动,堪称壮举。
  
  4
  
  从我记事起,何灯带着养子就住在江堤岸边的芦苇棚里,直到她去世。
  
  养子脾性与何灯相似,木讷、憨厚、好坏难分,却是远近闻名的捕鱼能手,媳妇也是他偶然相救的外地女人。
  
  何灯出殡那天,我正好回家,便去凑热闹。
  
  奔丧的不少,大都是附近的老年人,已平反的何拐子也在,也已老态龙钟,精神头还不错,和人聊些何灯在世时的趣事,不时哄笑着。
  
  瞅个空挡,我尾随何拐子晃荡上堤岸,见他凝望着万顷花海出神,便挨过去递上香烟:“芦苇滩真是好东西啊!”
  
  “是啊,三年灾害时期,这里没饿死一个人。”
  
  “还有抗战时期。听我奶奶说,日本鬼子也怕鬼,不敢进滩,这里的人藏在芦苇滩里,躲过几次屠杀呢!”
  
  何拐子冷哼一声,看看我:“你听说过‘九月初’么?”
  
  “知道。北去十里,两三个镇子,会在九月初一这天集体祭祖,已经成了风俗习惯。都是鬼子害的!”
  
  “当年,这里紧靠鬼子碉堡,你觉得鬼子是真的因为怕鬼才没进滩么?”
  
  我心里陡然一动,呆住了!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1-12 18:26 | 只看该作者
又一个?没办法,快手之人就得敬仰。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19:57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11-12 18:26
又一个?没办法,快手之人就得敬仰。

搁笔好久了。本想来找点刺激热热身,终究还是燃不起来。
貌似还得预热一下才行。
4#
发表于 2017-11-12 20:33 | 只看该作者
寒芦,文笔娴熟,流畅敞透

拜读学习了,喜欢,点赞
5#
发表于 2017-11-12 20:45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是小说结构。脉络清晰,情节、细节引人,语言很顺畅,一气看完,觉得写得还是不错,那个何拐子和大肚婆游街被制止写得也不错,其实就是写出了真实和民心,结尾一问,把鬼子不敢进荡其实说清楚了,也给人以余味。
6#
发表于 2017-11-13 09:06 | 只看该作者
仔细研读过了。感觉这篇作品依旧很有小说味道,小说的各个环节要素俱佳,文笔功力厚实,写作手法技巧老道,艺术效果不错,有一定的历史、人文、社会价值。稍感推陈出新不足,基调低沉亦即不很潮。个见直言,仅供参考,无意挑剔,可熟视无睹一笑了之。
感谢再次赐稿参赛,辛苦!
7#
发表于 2017-11-13 15:1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个!
问好文友!
8#
发表于 2017-11-13 15:28 | 只看该作者
结尾给人震撼。
是大肚婆的善举避免了日本人对芦苇滩的荼毒还是其他?已经不重要。
关键是大肚婆的形象与事迹已经深入读者脑海中。
娴熟而精准的描叙,问候混混!
9#
发表于 2017-11-13 15:53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在太虚读了一片小说《二傻》,二傻是谁?你知道吗?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清清楚楚的知道,所以大家都对他恨之入骨,直到他用生命为自己正名,人们才知道他是谁。我们正常人,总觉得自己有正常的思维,觉得他们是不正常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错了,我们大错特错了。譬如马路上过来一个衣衫褴褛,满脸麻子的人,好多人会嗤之以鼻,即便不,至少也不会正眼看他,更谈不上喜爱。但小孩子,幼小的孩子,就不一定,他们会发自内心的喜欢呢,会对他笑。我常想,是不是我们从离开母体之后,越走越远,而他们没有走远,他们还怀赤子之心。就像我的铭铭,《孤独的星星》,他到底是我们的累赘,还是在唤醒我们……
10#
发表于 2017-11-13 15:59 | 只看该作者
佛说“不分别”,只有他们才能做到吧!
11#
发表于 2017-11-13 16:50 | 只看该作者
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一个带点傻气的女人故事点,有传奇的看点,也有现实的观照,在构思上很用心。
不足的是对人物的把握上还不够深入,扁平化了,缺少能把读者带入的书写意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7:21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11-12 20:33
寒芦,文笔娴熟,流畅敞透

拜读学习了,喜欢,点赞

感谢来读并临帖,
感谢你的喜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7:22 | 只看该作者
剑叩南天 发表于 2017-11-12 20:45
这篇是小说结构。脉络清晰,情节、细节引人,语言很顺畅,一气看完,觉得写得还是不错,那个何拐子和大肚婆 ...

很荣幸能一气通读。
谢谢。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7:28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1-13 09:06
仔细研读过了。感觉这篇作品依旧很有小说味道,小说的各个环节要素俱佳,文笔功力厚实,写作手法技巧老道, ...

任何回复都不会被无视。
当然,也不会重视。
我很少看别人东西,推己及人,能让人读已经是荣幸,能评论更是荣幸。
虽有作为评委勉为其难的成分,但又何尝不是在尽责。
谢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7:28 | 只看该作者
刘晓斌 发表于 2017-11-13 15:17
支持一个!
问好文友!

感谢你的支持,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2:46 , Processed in 0.05961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