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8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数目拾趣:说“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25 0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7-11-26 05:09 编辑

                                                          数目拾趣:说“半”          高迎春

        ‘半’,这个字,似乎与数目不沾边。但是,看过对“半”的解释,就知道它与数目有关系了:数的二分之一,称作一半;没有整数的时候,将“半”字用在量词之前,有整数的时候,将“半”字用在量词之后;用来表示数量很少;生活中,有时用“半”来形容行程,估摸时间,表示不完全。理解“半”字中独特的数量涵义,确实别有洞天。

        宋代诗人张涛,首创十七字诗歌。既全诗四句,前三句为五个字,末句为两个字,总共十七个字。因为后一句少了三个字,故而得名“三句半”,也有人俗称它为“瘸腿诗”、“吊脚诗”、“翘脚诗”。这十七字诗,长起短结,构思巧妙,幽默诙谐,合辙押韵,通俗流畅。尤其是最后两字,揭示主题,画龙点睛,压轴跌落,令人捧腹。唐代诗人张打油,曾作《咏雪》一首:“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因为这首诗歌,不讲究平仄音律,有人嫌其格调不高,讽刺为“打油诗”。有人写了一首三句半,为张打油抱不平:“莫笑打油诗,诙谐在里头。不讲平与仄,自由!”宋代诗人张涛,唐代诗人张打油,因为他两都敢于突破旧的诗歌框框,所以给诗歌注入清新空气,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不愧为现代诗歌的先行者。

        早在嘉庆年间,民间艺人将“三句半”,搬上舞台表演,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三句半由甲乙丙丁四人演出,分别手持小鼓、大锣、小锣、铙跋登场,乐器停,甲高声朗诵第一句,并根据此句意思做出一个造型动作。下面乙第二句,丙第三句。丁的第四句是"戏眼"。三句半,三句半,关键在于半。半,其实只有一个字或两个字,也有三个字的。字多则味淡了。这一两个字要求很严,必须压韵,简捷,诙谐,合意,并出忽意料。一经丁喊出,逗得观众哈哈大笑才行。观众大笑,台上四人敲打乐器转场,转一圈或两圈,之后接着表演第二段。三句半节目,点小精悍,一般有八段到十段,就该结束演出了。文革时期,村村唱戏,每次演出,几乎都少不了三句半。我也曾经上台,和同学们表演过三句半。往往是演员走下舞台了,台下的观众意犹未尽,再三欢呼再来一个。

    中国茗茶大红袍,蜚声中外。它生长于武夷山天心岩永乐禅寺西边的九龙巢之陡峭绝壁上,仅存六株。由岩缝泉水滋润,生长茂盛,树龄已近四百年。大红袍茶树,树冠半展开,叶梢斜生,近椭圆型,深绿光泽,嫩芽鲜亮,嫩绿带紫,春茶芽萌发,远望茶树艳红似火,若披红袍,故此得名。大红袍作为古树名木,已经录入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1998年,第五届武夷岩茶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首次拍卖,竟价高达15.68万元。2005年第七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文化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第五次拍卖,拍出了20.8万元的天价。更是蜚声四海。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毛主席送给他四两大红袍。尼克松笑问如何这么少,周总理给他讲了大红袍的故事,给他解释这种极为名贵的茶叶,每年所产不足0.5千克,主席已经将他珍爱的“半壁江山”,送给您了。尼克松听了,肃然起敬,并且深感荣幸。

    民间俗语:一个女婿半个儿。这种说法,源于唐代。那个时候在西域,与回纥经常有争端。德宗时期,回纥使者来唐进贡,要求和亲。德宗心存疑虑,宰相李泌进言,以大局为重,应以和亲为善,从此互为睦邻,边关民众可以安居乐业。德宗听从了李泌建议,下昭咸安公主出嫁,并将公主画像送给可汗。可汗回信,言称:昔日为兄弟,今日为女婿,就是您的半个儿子了。陛下的西域边关再有战乱,就请您的半个儿子为您发兵除掉。从此以后,“半子”就成了女婿的代称。《论语》,是记载孔子以及门徒言行的书,可谓儒家经典。古代庙学合一,《论语》就是儿童上课的读本。所以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宋朝时赵普出任宰相,他对宋太宗说:我过去用半部《论语》,辅佐太祖平定天下,今日欲用半部《论语》辅佐你平安。从此,半部论语治天下,成为至理名言。

    李商隐在《会昌一品集序》云:“车匠胡奴,罔迷于半面”。此话其中,颇有故事。东汉人应奉,字世叔,博闻强记,读书一目五行,曾任汝南郡决狱官,记录囚徒数百千人。太守抽查人犯情况,应奉能够随口说出罪犯姓名,犯案轻重,一无遗漏,时人听说之后,引以为奇。相传应奉二十岁时,是日去彭城相袁贺家拜访。不巧袁贺已经有事外出。家中有一车匠,开半扇门,漏出半张脸,与应奉对话。十年之后,应奉在途中遇到车匠,认出胡奴,并与之打招呼。而车匠,早已经把应奉忘得一干二净了。后人用半面之识,来形容人过目不忘。古代过春节,大门上贴门神,用来辟邪。到了端午节,则要扎艾人,悬挂于门上边。桃符不满艾人高居自己头上,出言不逊。艾人回怼云:你们已经半截入土,还争什么高下。之后,人们用半截入土,来比喻死期将近。

    中国的对联,讲究对的巧妙。其中,多有用到“半”字,自有一番风味。相传有一天,杜牧路过酒亭,借酒歇息。临走的时候,店主见杜牧风度翩翩,便问尊姓大名。杜牧告诉她:“半边林靠半坡地,一头牛同一卷文。”店主琢磨半天,方猜出此人便是刺史杜牧大人。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曾经为甘露寺题写楹联:“平地风烟翻白鸟,半山云水卷苍藤。”此联秀逸隽永,动感十足,为后人津津乐道。有一年中秋节,金圣叹饮酒赏月,乘兴吟出:“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对月半。”苦思冥想,却难得下联。春节到了,邻居来找金圣叹讨要春联,恰巧那年阴历除夕是阳历的元月二十八日。金圣叹茅塞顿开,写出了下联:“今夜岁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由此可见,一副妙联,得来不易。

    清代安徽桐城练潭人吴鳌,毕生不仕,终身不娶,常年隐居,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被人称为“布衣诗人”。他过春节时,曾经为自己写了一副门联:“半间茅屋栖身,站由我,坐亦由我。几片萝卜度岁,菜是它,饭也是它。”与富贵人家过节有鸡鸭鱼肉相比,他过春节,却只能以萝卜充饥,读来令人心酸。济南的大明湖,举世闻名。在大明湖铁公祠有一副楹联:“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传说清代嘉庆九年(1804年)夏天,山东提督学政刘凤浩,与山东巡抚铁保,在小沧浪设宴饮酒。刘凤浩即席赋得此联,铁保击掌叫好,挥笔泼墨。二人珠联璧合,成为形容大明湖风貌的名联佳句。江苏常州人黄宗仰,曾为犹太人哈同设计住宅花园,历经八年,终于完工,命名爱俪园。黄宗仰特为梅园题匾:“半窗月落梅无影,三径风来竹有声。”半窗、落月、梅影;小径、清风、竹摇,突显出幽美淡雅夜景。

    古代诗人,也喜欢将“半”字写入诗中。唐代诗人张继,曾写过一首《枫桥夜泊》,内有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当年张继科考不中返乡,夜晚住宿在枫桥客船上,深夜听到寒山寺每夜敲响的“惊世钟”,凄凉悲苦的思绪,油然而生。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斜阳入水,波光粼粼,半江碧绿,半江红光,恰似一幅绝美的夕阳临江图。明代诗人梅鼎祚,曾写过一首《水乡》,诗云:“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露人家。”将一幅江南水乡春景图,描绘的惟妙惟肖。清代学者李泌庵,曾写过一首《半半歌》,全诗二十八句,句句句不离“半”字,读来饶有趣味。

    小时候,星期天跟随社员下地干活,只能挣大人一半的工分。因为我们年小体弱,被人称作“半劳力”。解放以后,妇女得到解放,取得与男人一样的地位,因此有人将妇女比喻为“半边天”。人在社会上混事,如果说话、办事、举止不沉稳;如果技术不熟练;如果做事毛躁不认真,就会被人形容是个“半吊子”。《南史 元帝徐妃传》云:“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来,人们就用“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色衰的妇人。有一句俗话:花看半开,酒喝微醺。因为花全开,就要败落了。酒喝十足,必然大醉。这说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合适的度量,凡事恰到好事,才是最高境界。另外,词语半生不熟、半死不活、半途而废、半推半就、半斤八两、半夜三更、半信半疑、半天朱霞、半间不界、半身不遂等等,也都是“半”字内涵形象化的外延,丰富着生活哲理与汉语渊薮。


              2017年11月25日写于迎春堂



半字: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05:02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11-25 06:36 | 只看该作者
清晨阅读,书香滿屋。老师一篇文章的知识量可谓学富五车。欣赏了。早安。
4#
发表于 2017-11-25 08:5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简单的半字,却被高版说得风生水起,学习受益,高教师早上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32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7-11-25 06:36
清晨阅读,书香滿屋。老师一篇文章的知识量可谓学富五车。欣赏了。早安。

谢谢阅读和鼓励,这里寂寞,唯有力图写好自己的文字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34 | 只看该作者
江岸晴天 发表于 2017-11-25 08:56
一个简单的半字,却被高版说得风生水起,学习受益,高教师早上好!

这几个月学画工笔画,文字写的少了,得赶快补上落下的功课。谢谢光临阅读和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5:16 , Processed in 0.05433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