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24|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老师的粉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25 08: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言默然 于 2017-11-30 18:11 编辑


                  老师的粉笔
  
  地铁入口人流收窄,我急迈两步,挂包蹭了少妇的屁股。少妇瞪我,老东西,奔丧啊?我还少妇一个白眼,就唾沫咽回滚到嘴边的“对不起”。初雪飘落江城,地面湿泞,地铁乘客剧增,间隔三分钟一班仍显拥挤。紧赶慢赶,终于掐住时点赶到汉口火车站,抖落身上的落雪,我一头钻进动车。
  
  车外雪舞愈烈,车内屏显二十二摄氏度,暖融融甚至有一点儿毛热。轻音乐悠扬悦耳,播音员音质柔美恬润:旅客朋友们,本班列即时正点发车,直抵襄阳,全程289.1公里,运行90分钟,预计9时30分到达。
  
  有这么快么?他日前电话里准问我,嗓音有些嘶哑,说一定要到武汉走走,叫我领他坐坐地铁,游游两江逛逛东湖,登黄鹤楼望远去木兰山转转。还兴奋地对我说,他的《老师的粉笔》完稿了,要我帮他看看……声犹在耳,未曾想却是他的临终遗憾,他再也不可能来汉了,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他是我的高小语文老师,脸白净身材瘦小,眼睛有神却总低头走路,很少抬眼跟人说话,只有登上讲台授课时才来精神,娘娘腔立马变成男中音:同学们好,我姓廖名仲尼。今儿起,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语文课,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他自我介绍,在黑板上写出他的名字:廖仲尼。廖?老师,你,你姓廖?我的同桌李梦大呼小叫,说廖也太稀了,稀货,怎么不稠一点儿呢?同学们哄堂大笑,还有拍巴掌吹口哨的。
  
  请同学们安静,打开课本,和我一起朗读第一课课文……嘿,稀货竟然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好听极了!嘻嘻哈哈消退,随廖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捣蛋鬼娃李梦扛我胳膊,说娘娘腔挺爷们呢!我踢捣蛋鬼一脚,捣蛋鬼还我一脚掀开课本,捏腔拿调地跟学廖老师的普通话诵读课文。
  
  同学们,今儿两节语文课,我们一起学习《朱德的扁担》。廖老师叫同学们掀开课文,跟他一起朗读: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学过课文,廖老师要同学们和他一起模仿课文写作文,在黑板上写出“老师的粉笔”作文题,对同学们说,老师的粉笔是教学工具,同学们都熟悉,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观察,写出对老师的粉笔的感觉。
  
  我写道:廖老师的粉笔,写出得字儿漂亮又美丽,总在黑板上写来擦去地,弄地粉灰飞扬,满教室都是他得粉笔灰。我得感觉是,廖老师的粉笔灰总戗我得鼻子……
  
  廖老师把我的作文抄在黑板上,表扬我语句通顺,表意清楚,感觉真实;不足嘛?“的、地、得”多有混淆,需要这样调整才好……临了,廖老师慎重其事地向同学们检讨,说他的粉笔,不该弄得粉尘飞扬。
  
  此后,廖老师上课,都端盆水放在讲台上,水洗抹布拧干擦黑板。教室粉尘灰少了,廖老师衣裤上粘的都是粉笔灰,白一块乌一块难看死了。
  
  比白一块乌一块更不堪的事儿接踵而至,第二年夏天,一顶黑帮帽儿扣在了廖仲尼的头上。他被押进操场接受批判:廖仲尼,三家村廖沫沙一条藤上的黑瓜,身世不清不白,还跟孔老二同名,还写《老师的粉笔》小说,黑不可赦!廖仲尼潸然泪下,有口不辨。打倒廖仲尼、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口号铺天盖地。李梦拽我,我没动,但见他狗似的窜上批斗台,拽住砸向廖仲尼的拳头。
  
  两年的关押解除,廖仲尼没书教了,成天抱着扫帚扫地,校园内外的清洁卫生都归他,男女厕所也归他清理。
  
  教育突飞猛进,镇小升格初中又高中。我混过初中熬过高中华师毕业,堂而皇之回母校任教高中语文。廖老师的黑帮帽儿已摘了,没再打杂扫地,学历不及,敲钟收发归他。李梦做校长之后,钟不叫他敲了,只叫他分检报刊信函,分检好塞进教务处门外的挂袋里,不用挨门挨户送。
  
  学校分配宿舍,分给廖老师的跟我的一样大,两室一厅,就在我的楼下。他嫌空荡,叫我弄几个学生跟他同住,说他收费,每个学生每月收一元住宿费,他管开水喝管热水洗脚。我摇头,说师生混住有失体统,李梦不会同意。他叫我陪他找李梦,李梦揉眼睛,说须通过校务会集体研究商量。几天后,李梦的媳妇领来小寡妇跟廖老师相亲,被除廖老师撵出宿舍,随即见廖老师红脖子黑脸也是唯一的一次见他红脖子黑脸,当众斥问李校长么意思吗?嗯!李梦偷偷问我,他,他不会有病吧?我涩牙,说这个?你去问他。
  
  每遇我从门前过,廖老师总要跟我絮絮嗦嗦,话儿都跟老师的粉笔黏着。我问他的小说重构怎么样了?他总说还早,还早呢。
  
  后来,我进市中教书,再后来到省城谋差。偶尔回老家探望老娘,也没去过母校,时过境迁了,打搅别人不好。廖老师渐渐从我的记忆里淡出,若非李梦时而电话里提起,我几乎把他给忘了。
  
  李梦从校长位置上退下来,给我的电话日渐多,临了总叫我回母校看看,到他家坐坐。我总说好,说总有机会却总放空机会。我也每每邀他来汉聚聚,他也总说好却总不见他来。哎呀,都当爷爷了,带孙的活儿拴着心,说聚聚也就一句话儿,隔三岔五电话聊聊就好。
  
  三年前,李梦电话里说,廖老师明显衰老,住了两个月的医院,出院黏着他帮忙找个老伴。他张罗了半年,都不相粘,都白蜡。这老头儿,三十年前送上门不要,现在哪儿寻找?有谁愿意侍候病歪歪老头?嗯!哦,我哦,叫李梦带廖老师来汉散淡散淡。李梦笑,叫我回去接。我也笑,说好,说等我安排好了就回去接,接他跟廖老师一起来汉玩玩。可一晃就是三年,我的安排总搁浅。
  
  三天前,李梦倏忽给我电话,寒暄了两句,电话里传出廖老师气喘嚅嚅的声音,说感谢我这个学生还记着他,说他身体还好,想到武汉看我,李梦送他上火车,叫我接站就可以了。哦,廖老师,我说我也想他,叫他且等等,等我回去接他和李梦一起来汉。路程太远,虽说乘动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您老人家单枪匹马,颠簸六百里我放心不下。廖老师连声说好,好,说他还没到过武汉想到武汉转转看看,说在李梦的微信里见我的孙女活泼可受,都上小学了,他也想看看我孙女,还对我说,他的小说刹青了,叫我帮他润润色……
  
  放下电话,我倏忽意识到我的虚伪,比叶公好龙还虚伪!邀请人家来汉不过虚晃,人家真答应了又为难。吃好说,住哪儿?家里显然住不下。就个憋窝窝,三代人蜗居尚踢脚绊腿,常为入厕尴尬,再添俩人岂不更尴尬?武汉两江三镇百湖,转个大概也得一个星期吧?游玩吃住,花钱不说,还得一直陪着。照顾接送孙女都摔给老伴,她焉能接受?我正犯难,李梦昨夜三更倏来电话,哭泣泣说廖老师走了,说一周前就病危,前儿要跟我通话也就回光返照,丢电话就,就,就昏迷不醒了……
  
  廖老师的吊唁仪式在殡仪馆举行,鲜花丛里冰棺上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鲜艳夺目。我诧异,李梦哽咽着告诉我,廖老师生前递交过入党申请,市委昨夜批准追认的。母校的教书匠都来了,年青的不认识,年老的多和我共过事,还有七位是我和李梦的高小同学。冰棺前,也就拉拉手拍拍肩,淡淡地寒喧:来了?来了!
  
  市委统战部长主持吊唁仪式;组织部长宣读廖仲尼同志的入党申请和市委追认廖仲尼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决定;宣传部长泪盈盈,介绍廖仲尼同志的生平:廖仲尼,中国赴缅远征军戴安澜将军机要秘书的遗腹子,小学教师母亲盼夫无望投汉江自尽……共和国收养了廖仲尼同志,也委屈过廖仲尼同志。廖仲尼同志一生克勤克俭,肝胆相照,临终托咐李梦同志转交《老师的粉笔》手稿和三十万存款……
  
  统战部长噙泪宣布:组织专门班子,编修出版抗战忠烈遗孤廖仲尼同志的遗著,特邀李梦同志主持,默然同志主笔。
  
  雪花飞进灵堂,飘洒在覆盖廖老师灵棺的党旗上,红旗映衬中分外洁白,如花似玉,柔情绵绵。灵堂被抽咽哭泣淹没,我抹眼睛,李梦捧搂《老师的粉笔》手稿,哭得像个孩子。      [3089字符]
  


  

评分

2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1-25 08:35 | 只看该作者
先抢沙发,再来读!
3#
发表于 2017-11-25 09:22 | 只看该作者
先给言老师加分支持,祝周末快乐!
4#
发表于 2017-11-25 09:25 | 只看该作者
从文中读到了我自己。我小学三年级时的老师,是军人转业的,他与其它老师有不同的经历,对教育也有自己的理解,直到我自己走上讲台,才真正读懂他,更加敬佩他。我和老同学说,我想回去看看他。老同学为此特意回校看望了老师,还让我和老师通了话,但我最终没回去,老同学没直说我虚伪,话里话外是那意思。我也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明明是很惦记老师的……
5#
发表于 2017-11-25 09:50 | 只看该作者
三尺讲台走天下,一寸粉笔绘古今!
6#
发表于 2017-11-25 09:50 | 只看该作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
发表于 2017-11-25 09:5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但是像言先生这样塑造的老师形象栩栩如生,很是见功力的。
8#
发表于 2017-11-25 10:10 | 只看该作者
先给默然老师加分支持!祝好远握!
9#
发表于 2017-11-25 10:40 | 只看该作者
问候言默然老师,写作愉快!
10#
发表于 2017-11-25 10:49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的心中大概都有自己心中最敬爱的老师。廖仲尼老师就是其中一位。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平凡的小事更能彰显一个人伟大的品性。
给默然老师加分点赞!
11#
发表于 2017-11-25 11:18 | 只看该作者
小说笔酣墨饱,逸兴遄飞,仔细咀嚼,言默然的文字称得上清新自然,明白晓畅,也饶有风味。往事如海,涌动着跨岁月的波浪,廖老师一生是波澜起伏的一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兢兢业业的教师形象倏忽在我的心头弥漫开,我突然想到一句话来形容廖老师:三尺讲台吟苦雨,一支教鞭话人生。
12#
发表于 2017-11-25 12:31 | 只看该作者
讲教师的故事,一定很感人的,抽空细细阅读学习。
13#
发表于 2017-11-25 12:34 | 只看该作者
三尺讲台吟苦雨,一支教鞭话人生-------简评言默然小说《老师的粉笔》
文/西湖哥


   言默然先生一身正气,那些疾如烈火的言辞,令鬼魅魍魉望而生畏,是我敬佩的一位小说作者。他《老师的粉笔》笔酣墨饱,逸兴遄飞,仔细咀嚼,言默然的文字称得上清新自然,明白晓畅,也饶有风味。往事如海,涌动着跨岁月的波浪,廖老师一生是波澜起伏的一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兢兢业业的教师形象转化为可感的小说艺术形式,倏忽在我的心头弥漫开,对《老师的粉笔》进行艺术与思想的双重性解构阅读后,我突然想到一句话来形容廖老师:三尺讲台吟苦雨,一支教鞭话人生。

    小说开篇努力于故事的营造与架构,“我”地铁乘车,转乘动车,叙事直线指向“他”(即廖老师)电话里叫“我”领他坐地铁的心愿,叙事过程层层推进。从现在——过去——现在式的时间结构,组构成为一种新颖的小说叙事形式。

    “我”掩埋着的重重叠叠的各种思潮,随着廖老师的稿子《老师的粉笔》被重新梳理,它是一个沉重而尖锐的线索,那苍老而颤抖的笔迹,是他一生孤寂而悲凉的咏叹,令读者的心弦禁不住异样地抽紧。他命途多舛,挨过批斗,遭两年关押,含冤蒙屈,工作岗位几经辗转,从教师到清洁工,再到传达室,始终未离开校园。并没有多么的壮怀激烈,这样平凡的但又深邃的灵魂,在孤单走完一生,死后入党,更是生命意识的追寻与表现。

    廖老师虽单身,渴望有个伴,却注重名节,拒绝小寡妇入室,一生清贫节俭,却留下高达三十万的遗产,丰盈的人物心态域像很好地揭示了小说人物的崇高品德,瞬间审美在小说叙事中的独特魅力。
14#
发表于 2017-11-25 14:26 | 只看该作者
不同的时代,老师的粉笔意义也不同,待我酝酿酝酿也拿根儿粉笔。
15#
发表于 2017-11-25 15:38 | 只看该作者
先加分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5 15:19 , Processed in 0.15513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