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身处北回归线上,我也感到这两天气候真的趋冷。此时的北方天气肯定是入骨髓的那种冷。我在有海洋暖气滋润的环境下还选择当宅男,干燥的北方男女则只能隔着玻璃想象着室外温度的高低。这一切让十天前北京大兴区那场公寓火灾终结了。“死难者离开了这个世界,活下来的人要退到六环以外,还有人无路可退、不得不离开北京。”这是《财经》杂志的开篇语,说的是火灾之后官方开展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这场“事后诸葛亮”式的运动无疑是正确的,但太仓促。无数栖身被清理地区的外来人口面对被敲破的窗玻璃茫然无措,陷入物质和精神的零度以下氛围。而当地经营者的粗暴措施,给自媒体公媒体的标题党带来借口:叉叉地区驱赶低端人口。 今天北回归线又回归廿六度这个最佳人居温度了,午饭电视的新闻也看见火灾的当地最高长官出来“廿六度”了,认为拆迁工作要辅以人文关怀,询问“工人安置好了没有”等等。至此,被火灾叫上粗暴行政插队的当地拆迁行动,才回归到“保障民生、改善人居环境”原点,剔除“驱赶低端人口”一说。我也认为自媒体的“驱赶低端人口”观点是戏说。现实中,城市尤其是发达城市确实存在所谓的高低端(比如收入的悬殊)人口阶层,但却是一个正常的矛盾。正是“低端”人口以低于当地生活标准的水平工作生活着,才会有所谓“高端”人口的鹤立鸡群。没有低端,城市里的高端就是空中楼阁,既玄乎又没有对比。所以,正常城市该做的,就是要让“低端”逐步惬意而非相反。 无须讳言,发达城市对待“低端”人口缺乏自知之明。在获取时空差带来廉价劳动力的同时,匀出利益慰藉“低端”人口的出手很吝啬,提高“低端”人口端口的速度很邋遢。我在不少一线城市里,见证过朱门酒肉臭环境下民工一元钱油条的早餐,体会过十万元房价下由阳台改装的两平方蜂窝房。这些“低端”人就像鱼儿潜水在游弋着鸳鸯的池塘,用低调的生活衬托鸳鸯在水面炫耀漂亮的羽毛。对此鸳鸯们应感到幸运,并给机会鱼儿跳出水面尝试“高端”。因为,随着环境的均衡,“低端”人将往新的高处走。没有了低端的支撑,高端立刻变得什么都不是。任何城市再不挽留低端人口,任其失望而去,镂空的高端将不上不下,宛如四季不分,穿棉袄不行裸裎也不行,抓耳挠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