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6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关于当今中国流行音乐以及诗词文学的发展时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3 2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当今中国流行音乐以及诗词文学的发展时评
                                                                  天异

    关于每一个时代的终结,总是以新的悲剧开始,新的悲剧结束。
    关于连接,如何链接到下一个时代的代码?当年以周杰伦等新时代歌手所引起的潮流已经渐渐平淡了,足以再次颠覆者并没有继续出现。时代的生死轮替,所造成的空虚与寂寞已经显现于时代,于每个人脸上。随着姚贝娜,本兮的离去,无疑是在新时期的乐坛透漏出一些不太好的讯息。在众多90后的目光中不免是一种遗憾与损失。作为徐良汪苏泷许嵩等这一时期后来的继承者与发展者在最好的青春年华就悄然离去,悲剧由此揭示。数年来的音乐选秀以及挑选新的音乐人无不是在体现市场观众的需求以及这时代的后继无人与缺失。观众已经渐渐疲惫厌倦渴望新的声音与音乐,翻唱重演已经毫无新意再难锦上添花。这是改革的时代,这是中国流行音乐又一次新的转机。纵然每一次变化波动人们在此之前总是忧心忡忡感到担心与顾虑,但最后总是欣然接受美的新形式新改变。主流音乐从上世纪西方影响,到我们逐渐模仿适从已经有了我们自己的风格与色彩。在亚洲最成功不过的先锋者当然是韩国,早期流行风都来自于此。90后正在经历这一时代到下一世代的跳转与过度,00后则是无所顾虑兴奋的饱含兴趣与期待接受这新时期的风格与挑战。而70、80后则缅怀与依赖归去念念不忘的古典与经典的歌曲,对于现状并不怎么看好与欣赏。作为90后的以冬,双笙、玄觞,银临等中国古风新潮流的继承与新感,开启了这新时期的中国流行风,虽还不敌现有大佬级的歌手,形式尚未主流但却是一切新的开始。迟早会代替一部分“半壁江山”。从翻唱起步,从新词乐感中新生,这就是当代的未来,明天的起步。如果说姚贝娜的离去代表周杰伦这一时代的后续与其他流行音乐暂一段落,那么本兮的不幸离去则是标志着90后的记忆到此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新时期,新词人,新歌者,新诗者的时代。
这一时期最早开始显现的人早已经出现,就在周杰伦时代的背后,就是方文山。作为与众不同的歌者,更多是词人的新风多占此格。同样的奇异,同样的古风新唱,却是与同事当代完全不一样的面孔。人们从来不需要重复,在于创新。
纵然每一次选秀挑出来一些不错的好嗓音,但终究只是好听的声音而已,空洞无情,空虚无魂。唱的歌也终究是模仿别人的影子,千篇一律者终将被时代所遗弃。

    从来不缺好的歌手,只缺好的原创词与曲风。不可以说歌与曲成就了谁与谁,但可以为之称道的是歌与曲与美好的灵魂之人完美的契合配合所呈现的一种经典。前路虽成,人才难求。绝不是一个不错的嗓音就可以成功的。你可以唱的比原唱更好,但你会永远活在他人之下。就算有些歌你比刘欢唱的更有感情更好,但你也永远难以超越他的影响,同样此理。

    诗是阐述心灵的文学的一种艺术,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一种成熟来自心底纯粹的艺术技巧,并按照自然韵感,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所才能创作具有美感的作品。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也是一种自乡野古体的草根文学。
这是词有韵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曲则于元代独树一帜分离但还是连同一脉相承词风之感。
在当今时代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赖以发展的需要,诗词在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与之相比的,也是除此外任何语言所翻译不了的那种独特感觉。因此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
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诗中有戏剧,戏剧中有诗)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常说的诗又指《诗经》。《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统称为诗歌。按故事情节又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韵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词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句子长短不一。“词”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蝶恋花”,它由曲名发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成为一种词牌。
在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
诗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诗歌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
词也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由于这种文体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风物生活。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同时,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诗歌整齐划一的格律诗发展到中唐达到巅峰状态,因为其形式上的诗美空间已经被唐代的大诗人挖掘而所剩有限,因此唐末五代中国的格律诗向杂言诗发展,形成一个对整齐划一而导致形式有些僵化的格律诗的反拨,而最终定型为“词”这一杂言诗体制形式。而词,最终发展到了“一代之文学”的高度,取得伟大成就。可是直到最后诗词渐渐被局限于一个枷锁。以至于活在一个以为复兴诗词的梦里,沉浸过往的一切优美诗篇。在生存状态上,由于回避人生根本问题,“用概念指导人生”,迷失浮在人生的表象,灵魂空虚,无家可归。自文革后以及到改革开放,缩影以及引发的便是灵魂空虚的另一面——欲望膨胀,世间目光所见之处到处都蔓延一种“可怕的世俗倾向”。一种“羡慕贪馋”,一种“对于现实当下的轻浮崇拜”。人们开始急切迫切地无所顾忌追求尘世幸福,这“已经使整个社会直至于最底层腐败,社会因沸腾的欲望而惶惶不可终日”。现代人的这种生存状态必然反映到文化上,其表现是精神上的贫困和知识上的贪婪。当代词者,歌者,曲者已经渐渐偏离于艺术的真正轨道,难不成在尼采去世多年之后,再来一个悲剧的之声叹息到:艺术死了么?!
    现代典型特征是丧失了原创力,于是只好用知识来填充自身。用以填充的知识,首先是过去时代的文化。
学术上,文学上,曲艺界皆可如此道如此:“如今,这里站立着失去神话的人,他们永远饥肠辘辘,向过去一切时代挖掘着,翻寻着,寻找自己已经打碎焚烧破碎的根,哪怕必须向最遥远的古代挖掘。哪怕再捡起焚寂之中的灰烬被唾弃的残骸。
    这种失去所有转而贪得无厌的索求,成为现代文化的巨大历史兴趣,对无数其他文化的搜集汇拢,竭泽而渔的求知欲……人们不妨自问,这种文化的如此狂热不安的亢奋,倘若不是饥馑者的急不可待,饥不择食,又是什么?”
艺术上,文学,曲艺也是如此:“现代艺术暴露了这种普遍的贫困:人们徒劳地模仿一切伟大创造的时代和天才,徒劳地搜集全部世界文学艺术放在现代人周围以安慰他们,把他们置于历代艺术风格和艺术家中间,使得他们以像亚当给动物命名一样的给他们命名;可是,如今这时代里所有的仍然是一个永远的饥饿者,一个心力交瘁的‘批评家’。

    用以填充的知识,其次是当下的信息。尼采揭示了大众媒体支配现代文化的趋势,他指出:“‘新闻记者’这种被岁月奴役的纸糊奴隶在一切文化问题上都战胜了高级教师”;“批评家支配着剧场和音乐会,记者支配着学校,报刊支配着社会。”“大学生、中小学生乃至最清白无辜的妇女,已经不知不觉地从教育和报刊养成了对艺术品的同样理解力。”由于媒体的支配,“艺术沦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结果,没有一个时代,人们对艺术谈论得如此之多,而尊重得如此之少”。



    如今伟人已去,新生未觉。世俗化考验着人类另一处的未来,出路何在呢?方文山的成功与出现则透漏出一个新世代的信息,未来将是一个诗歌诗曲诗词相结合开拓的时代。不再拘泥于过往腐朽旧规,自古体诗近体诗两种发展的后续的近体诗的路到如今已经早就走向了尽头,未来将是复兴古体诗以及新歌诗所后续发展的未来。

2#
发表于 2017-12-3 23:32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艺术,永远不死!吼~~
死的是感知艺术的能力,悲的是时代年轮滚滚下的不合时宜。
3#
发表于 2017-12-3 23:41 | 只看该作者
诚如楼主所言,歌的时代和诗的时代皆已成过往,余晖下只剩下孤寂。诗与歌始于元前死于元后。
4#
发表于 2017-12-5 20:0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时代是缺乏诗歌想象力的“技术时代”。很无奈,人们活得过于现实,没有诗歌生存的空间,也许诗歌会在小众圈子里安静的存在,但喧嚣繁杂的社会空间里稍有它的影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1:25 , Processed in 0.05096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