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木门长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悬案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7-12-7 14:54 | 只看该作者
十龙一直觉得写这类小说是很乏味的,老师能写而且写得这么精彩。
这份心境是十龙所不及的!祝创作愉快!
17#
发表于 2017-12-7 15:30 | 只看该作者
悬案经过几十年大浪淘沙终于在结尾不在悬疑,但在尘埃落定的那一刻,给人的是无尽的哀叹。小说用了大量的叙述语言,以讲述的方式呈现,讲一个复杂并穿越几十年的老故事讲得令人怦然心动,显现木门文笔的沉稳和老练。欣赏佳作!
18#
发表于 2017-12-7 17:45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年代是个有故事的时代,一宗悬案,包含了太多,人伦道德、时代记忆、忠贞爱情、曲解误会,好在最后有了结果。张玉凤这个女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她对爱情的执着,对家庭的不负责,我们该如何评判?这是我们该思考的。
19#
发表于 2017-12-7 19:0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20#
发表于 2017-12-8 10:32 | 只看该作者
一段尘封的悬案,一桩执着的爱情,一个时代的悲剧。
这不是一篇刑侦小说,而是现实主题小说。尽管作为一桩案件来叙述,客观表达,但无不表现出对那个异常年代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悲悯。看似事不关己的笔调,暗含作者的深意。比如,通过组织介绍结婚的老夫少妻,那个时候政府不存在了,几个红卫兵就可以行使公检法的职能,等等。
21#
发表于 2017-12-8 14:51 | 只看该作者
  读了两遍。应该说,这个作品的叙述非常见功力,语言非常流畅,情节的展开与衔接可谓严丝合缝,构思是严谨的,能够在六千字范围将一个时间跨度如此之大的悬案讲述得有条不紊,不失节奏,确实难得。
  但是,正是因了这六千字的限制,使得故事的讲述只能停留在粗线条上,细节无法丰满,叙述上的腾挪无法放开。读完后的整体感觉,就是一个中篇小说的略写。从个人有限的阅读经验讲,凡是讲故事为主的小说,情节一般是要细密或者密实的。这篇小说,就故事性讲,说复杂不复杂,概括起来就是,文革前夕,张玉凤在一次出差中遇到了老同学(初恋或者老相好)周富才,爱情的力量使得张玉凤抛弃了县委书记身份的丈夫许世放及一对儿女而与周富才同居生活,曾经被许世放这个老连长救过命的王大民(许三福),不忍看到许世放的痛苦境况,主动承担起照顾许世放儿女的重任,并决定替老连长报此情仇,利用红卫兵的力量殴杀了周富才。要说复杂,也确实复杂,当然这种复杂,是作者故意设计的,那就是人物多,情节多,时空变换多,视角跳跃多。而恰恰是作者这些设计,特别是叙述视角摇摆切换的频率过高,使得读者的阅读注意力或者阅读情绪,散了,疲惫了。或者说,作者的讲述过于一本正经(仿佛不是在对普通人而是在对一群刑侦专家在陈述案情),过于看重情节(案情)的逻辑性,甚至不惜反复交待,完全不留白,却又在细节的处理上轻描淡写。事实上,短短的六千字,对于故事的陈述,不仅有“我”的视角,还有众多人物的讲述视角,还有大量的隐含作者的客观视角(比如大段的案情回顾)。本来篇幅就不长,这么多人物来讲述同一个案情,没有丰满的细节,读者是完全容易走神的,或者说是很难读下去的。
  这个,我以为,还是作者太惜墨了。关于杀人案件的艺术性表现手法,芥川的《莽丛中》这个短篇,无疑是经典。同样手法的还有福克纳的几个长篇,比如《我弥留之际》(《押沙龙》也是,但是主要讲述人不多),国内青年小说家双雪涛也有一个算得上比较经典的杀人小说《平原上的摩西》,这都是多个人物对同一故事的重复或者重叠的讲述手法。个人觉得,这样的表现手法,更简单明了,作者好写,读者好读,有缓冲,有闲逸,不致于被一口气活生生给憋死或憋到半途就放弃逃跑了。
  以上仅是个人意见,不当之处,请包涵。
22#
发表于 2017-12-8 1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7-12-8 18:20 编辑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17-12-8 14:51
  读了两遍。应该说,这个作品的叙述非常见功力,语言非常流畅,情节的展开与衔接可谓严丝合缝,构思是严 ...

关于此篇细节不够丰满的原因,是案情主要通过第一人称来叙述(叙述者从头至尾一直都在),讲述的是一个几乎过去了半个世纪的,来自多个渠道的零散信息汇集的故事,尤其是叙述者的态度是事不关己的,甚至是漠然的。如此不带感情色彩的叙述案情,自然不能带有文学的细腻。之所以选取这样一个叙述角度,包括把女主写得那么讨人嫌,是为了表现当今的人们对过去的那段可悲的历史漠不关心的态度,以及促成读者对这种漠不关心的原因的思考。
当然我的解读或许未必是作者的本意。
23#
发表于 2017-12-8 18:00 | 只看该作者
一悬几十年,始得昭雪,让人感慨系之,只是这个女主人翁有点讨人之嫌,或许这就是客观真实,也因此让这个人物血肉丰满。拜读学习,问好木门老师
24#
发表于 2017-12-8 19:18 | 只看该作者
咳~~那个,我弱弱滴讲,要我写这个题材,还是掐死我得了。。。。
2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9:21 | 只看该作者
沧澜恋_I57x4 发表于 2017-12-6 20:27
按照草舍煮字先生的说法,小说人物起名是需要斟酌的,张玉凤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作者小说里的人物起名“张 ...

问候朋友,个人觉得名字的避讳来自旧体制,如今已是2017年了,不论什么样的名字如果不是太耀目都可以拿来用用。张玉凤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不应该避讳谁吧。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9:22 | 只看该作者
沧澜恋_I57x4 发表于 2017-12-6 20:37
张玉凤,1944年生,黑龙江牡丹江人。1960年代曾任职于牡丹江铁路局的餐车服务员,广播员,此后被调任铁道部 ...

这个人略有所闻,但她老人家也没出面说不可以啊。
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9:22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7-12-6 20:58
那个年代冤死的人太多了,这种情况能水落石出也真不容易。老二口在天堂相遇还是恩爱夫妻,战争,动乱苦的还 ...

感谢老师,问候来访。
2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9:22 | 只看该作者
五相子 发表于 2017-12-6 21:04
和木门长子老师先握一下手!加上分阅读这一《悬案》。远握!

谢五相子老师来访。
2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9:24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12-7 11:51
拜读木门的讲述,对亲历过的岁月有亲切感。文笔朴实,内容丰实,喜欢,点赞

描述未曾经过的不 ...

谢言老师,对于那个时代只是我个人意象的展示,对与错请老师指教。感谢。
3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9:24 | 只看该作者
碣石清风 发表于 2017-12-7 12:44
历经半个世纪的悬案终于告破,伸冤者的执着令人感动,一篇不错的纪实侦破小说,条理清晰,人物鲜活。
人名 ...

问候清风老师,名字的事我再想想。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0:35 , Processed in 0.06987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