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7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历史.叙事.虚构【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7 1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璘 于 2017-12-7 11:35 编辑


     ——论小说《舜瞳》
  作者:文璘

  一

  福柯曾说:“重要不是话语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话语的年代。”这句话起码包含这几个方面的辩证:其一,“话语讲述的年代”是历史,而“讲述话语的年代”是现实,在理解“现实”这一范畴时有必要引入历史的维度。其二,现实其实不过是历史在现在时的显现,归根结底,正如克罗齐所言,历史是当代精神的总汇;其三,历史(现实)是话语讲述或者语言修辞的结果。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福柯这句话具有广阔的文学视野。它不仅要求写作者在创作时既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也要在历史中找到现实精神的立足点,而且还要重视“讲述”——即叙事和虚构的问题。而我们对历史题材的抒写往往会走入两个极端:要么以被规定化的“现实”来图解历史,让历史沦为现实的附庸、意识形态的工具;要么干脆去历史化,在语言和修辞的迷宫里虚幻试验,使文本丧失了得以伟大的根基。

  如果从这个见识角度上来读《舜瞳》,我想,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这部长达30余万字的小说是72岁的刘志兆老人一生心血的凝聚,是他文学抱负的集中展现。尽管它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笔法的粗糙;比如笔墨的不节制。然而它所展现的雄浑情境和激情态度,何尝不是另一个向度的美呢?何况它在处理历史、叙事和虚构的问题上,积累了许多让后来者可以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

  《舜瞳》所要讲述的是近代中国的一段悲痛的历史,时间跨度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间还要穿插中条山保卫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放大西南等许多已经定型化被写进教科书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写出自己的理解?穿越那些教科书上的毫无差异书写符号,既让它拥有历史的真实逼真感,同时又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诗的世界,这对志兆老人来说是一个艺术的难题。毕竟历史不等同于小说。西哲亚里士多德曾这样区分小说(诗)和历史:
  诗人的作用是描述,但并非描述已发生过的事,而是有可能发生过的事,亦即因为有可能性或必要性故可能发生的……因为诗较历史更具哲学性与重要性,因为它陈述的本质是属于普遍性的,而历史的陈述却是特例的。【2】

  小说要写出逼真的写实感主要肇因历史的不可逆性,其先决条件就是把重点放在“独特的”与“可能的”人物/事件上。换言之,历史小说应该在“诗的或然性”和“历史的必然性”之间形成一种纠结复杂的辩证立场,一种相互拉扯的张力冲突。不错,发现小说该发现的,是它存在的唯一理由。【3】但是属于撒旦(真实历史)的必须还给撒旦。《舜瞳》在处理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诗(小说)的辩证关系上做得非常到位。该书第十四章写的是卫南镇战役中的突围场面。“姚师”浴血守城,弹尽粮绝,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千钧一发之际,主人公孟还原千米之外击毙日军众多将领,趁敌人混乱之际,带领将士们左奔右突杀出重围。其场面壮烈宏大,再加上叙述节奏陡然放快增大了戏剧化冲突的张力,极具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为了让传奇具有可信度,在该章结尾,作者这样写道: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书的《国民革命军新编177军军史》有这么一段记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农历二月十六日凌晨,日军华北总部三个师团,三十架战机,八十门大炮,合围山西南部重镇卫南镇。国民革命军姚其琦师万余众浴血守城,历时八天,墙催城毁,弹尽援绝,伤亡十之七八。八日,东线郝团长(名已无考)侍卫、神枪手孟还原,舍命深入,千米之外击毙日军前敌司令官及随从将官,幸存三千余将士于敌失控瞬息,突出重围。

  四十多年后,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内出版的《卫南县志》“抗日战争篇”也有大致相同的撰述。【4】

  这两段看似闲笔,其实在叙事上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首先它改变了叙述的方式,从场景转到概述,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感,留给读者去思索的空间。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种引进史料的写法不仅模糊了小说和历史的边界,而且增加了叙事的可信度,营造出一个“似真”的空间。这里有必要拓展一下。“似真”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拟仿”。“拟仿”意在忠实复制世界的表象,而“拟真”则是不仅具有真实的效果感,同时也进一步提醒我们文化历史塑造“真实”感的动机。“似真”其实就是前面所阐述的“诗的或然性”和“历史的必然性”之间的张力拉扯。在《舜瞳》中,作者处理具体的历史经验惯用这种方法,也就是说上面的引文在小说中非偶然的现象,而是每遇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都是用这种办法去处理。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绝非作者偶然为之的写作技巧,而是一种真诚的历史观和艺术观,它使小说增加的说服力(略萨语),正如庞德所言:“技巧考验着真诚。”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卢卡契在评论左拉的《娜娜》等欧洲历史小说中曾一再提到重心一词,他说:“历史小说的重心不在于重述伟大的史事,而在于将史事中出现的人物以诗的方式复活。”对于卢卡契而言,一部好的历史小说应当有助于我们重新经历于真实的历史情境中,促使社会和人类思考、感受并行动的相关动机。他更进一步地辩论,历史小说中的理想角色应当能够同时自由地重现小说世界具体的时刻,以及较广阔、历史性地不断进行的阶级斗争,如此才能调和特殊性与普遍性二种相颉颃的要求【5】卢卡契的言论当然有其谬误之处,比如他一方面承认历史本身具有流动性与变动力,一方面又欲拒还迎地勾勒出历史小说应当如何读、写的形式法则,以建立一套静态、与时间无关的叙述模子。然而他所提出的关于“人物以诗的模式复活”、“促使社会和人类思考”等还是非常具有理论的高见。是的,小说家写的是小说,不是史料,人物是小说的灵魂,要让“人物以诗的模式复活”。不仅如此,一部优秀的小说还应该具有一些“形而上的特质”(英伽登语),能“促使社会和人类思考”。这是关于小说的“思想性”、“主题”和“意义”的部分。这里仍有一点需要厘清,小说家不是事先选定抽象的主题,然后用具体的细节去修饰它。相反,他必须建立细节,通过细节的具体化来获得一般的意义。小说家必须通过特殊的窄门才能合法地进入普遍性。

  《舜瞳》确实是用“诗的模式”让人物复活的,这个模式就是“传奇性”或者说是“传奇模式”。小说塑造的主要角色孟还原是一个充满传奇的英雄人物。他猎户出身,天生神力,枪法奇准,少年时为了营救“荆花”曾只手打死一只豹子赢得了美人芳心。无奈新婚之夜父亲遭日军飞机轰炸遇难,为报国恨家仇,孟还原毅然从军。首战卫南镇,在部队即将倾颓之际,他千米之外一枪击毙日军前敌司令官,日军顿时大乱,部队趁乱突围。后成立射击训练班,他为部队培养了众多狙击手。再后中国远征军入缅,值大败,兵退野人谷,将士十有九死。还原携“冷浮萍”千里穿越死亡之地,历经千难万苦却最终逃离生天。解放战争时期,孟还原不愿“向同胞开枪”,弃高官厚禄逃进家乡中条山与追讨他的同袍对峙数年,宁成野人也不开一枪,直到解放军解放大西南才重获新生。加拿大学者弗莱在考察文学作品的“原型”时,曾把“原型”分为若干种类。《舜瞳》中孟还原这个角色就是弗莱所云的第二类人物和模式的代表。“主人公在程度上高于一般的环境,是传奇的英雄,是人而不是神。但他行动在一个基本上不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世界里,这里有魔法的宝剑,有妖怪和女巫、符咒和奇迹等等。英雄也可以有超人的勇敢和毅力,这一切在神话世界里并不违反可然律。”【6】

  写到这里读者可能会发出这样的质疑:一部抗日题材的小说把人物写成这样,不就成了“抗日神剧”了?其实不然,“抗日神剧”是消费社会的产物,它是产业生产链上的一组系统符号,它正如鲍德里亚所言:“只有含义,没有意义”。【7】“抗日神剧”颠覆了历史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人群欲望、虚空、猎奇取艳以及许多无意识心理。一言而蔽之,它缺少历史性作基础。《舜瞳》不同。如上章我们所论述到的,《舜瞳》有一种历史观,它有历史的逼真感,它营造了一个似真似幻的历史诗意空间,所以和“抗日神剧”不可同日而语。《舜瞳》除了把主人公写成了类乎“超人”角色,它还引入了传奇模式的两种模型——“英雄美人”、“侠义妖魔”。孟还原和荆花的旷世绝恋,孟还原和冷浮萍的暧昧情愫。这两种感情都是发乎情、止乎礼,没有肉体感官的颓与荡,作者更没有花样翻新地“展开”写以此来吸引读者的眼球。作者更多的是把笔触铺展到健康、温暖和美好的人性深处。孟还原原谅了“荆花”的改嫁,其实原谅一词并不妥切,他压根就理解荆花的这种行为。孟还原与冷浮萍在野人山赤裸相见,却没有乘人之危占为己有的兽欲,这些都令我们眼前为之一亮。在“侠义妖魔”这个模型里,作者把主人公孟还原“侠义化”了,同时把日本人“妖魔化”了。尽管这里面有一些激越的民族意识,艺术上也没有对妖魔方作深层次的铺写,使得此方面目有些模糊,类于“类型化”和“脸谱化”。但作者并没有把此作为意识形态或传声筒的工具,而是以此来比衬烘托“侠义化”的主人公,说到底是为了主要人物的塑造。

  在我们的正统文学理论里,一直把“英雄美人、才子佳人”等叙事模式看成是“劣等叙事”,原因有二。其一,在启蒙主义与革命文艺的观念系统中,这类模式基本上是“鸳鸯蝴蝶派”和“礼拜六派”常用的叙事模式。否定己方其实就是对本身立场的肯定。其二,这种模式具有商业化的味道。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拉开距离看。首先,叙事本身并无等级之分,不加分辩地把它们打入冷宫是不公平的,包括其商业属性。我国的四大奇书也是源于这种消费性说话,源于流行于闾里坊间的稗史传奇,我们并没有以此来贬低其境界和格调。其次,在西方这种叙事也是常见的。歌德在读了《风月好逑传》后震惊于中国人的思维、行动和感觉,他甚至认为这部小说里“一切都写得更清楚些、纯洁些和质朴些”。【8】一个民族的审美习惯与美感经验的类型是有限的,如果处在重复性的制作中,再好的东西也会廉价。问题在于写作者是出于商业化的目的,按照一种生产模式来复制,还是按照个人的真实经验去创造,这是关键所在。

  《舜瞳》无疑是属于后者。


  三

  《舜瞳》写战争场面波澜壮阔、大气雄浑;状人物心理曲折幽回、真气弥满,整篇弥漫着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愫。前面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抒写历史就是为了指涉当下。我们知道,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段痛苦曲折的幽暗史,它每一次所历经阵痛和蜕变,受到冲击的首先是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管如此,中华民族在近百年来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中,仍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出现了一批孟还原式的英雄。郁达夫先生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尊敬、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英雄和伟大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精神,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根之所依、魂之所系。而我们存在的当下却是一个物欲横流、浊浪排空的当下。金钱横行、价值观倾塌、虚无主义横行于市。如何挖掘我们民族丰厚的精神资源?如何重塑当代国人的灵魂?这不仅是“五四”启蒙者们未竟之大业,也是每一个有文学道德和良知的作家不容回避的问题。

  我想,《舜瞳》的作者刘志兆先生,肯定是怀着这种强烈的启蒙意图和忧患意识来创作这本书的。他要在历史的虚构和想象中提炼出某些“精神元素”的东西,从而“促使社会和人类思考”。舜者,祖先也,美德也;舜瞳者,双目也,灵异也。程公许诗云:“烜舜瞳兮万里”;杨万里有诗云:“谁诵相如奏舜瞳”,说到底,《舜瞳》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美德的隐喻。孟还原新婚之夜,抛母别妻,踏上征程,不可能只是为报父仇这么简单吧,这里面有满满的家国情怀。从中条山到野人谷,孟还原虽九死尤未悔,这何尝不是我们这个民族坚韧不拔的象征呢?赤身相见冷浮萍而不漏一丝邪念,这难道不是高洁的修为吗?舍高官厚禄而不向同胞开枪,宁当野人也不向同袍索命,这就是仁人之心,这就是侠道!

  英雄的生命,如烛如金,熠熠照人。

  经过上面的爬梳,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舜瞳》游走于历史、叙事和虚构之间,它既是英雄和暴力美学宣泄,也是民族意志的悲歌。它是在求证人性、民族性以及理想主义不相抵牾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温英雄的哲学——一个人如何在生存和信念、家国和民族的重压下,在内心的旷野,为自己和家国民族的命运和职责有所行动、承担甚至牺牲。它用强悍有力的写作方式为理想的人格加冕,以抒写雄浑人生来对抗精神的溃败,以确信来反对虚无,以智慧来校对人心,说它是新时期以来三晋文学的重要收获,则一点也不为过。


  注释:
  【1】这里的术语“叙事”,还是文中的“叙述”都是借用结构主义尤其是热奈特的说法。叙事是指通过叙述加工成的文本。叙述是指叙加述的行为。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39页。
  【3】[捷克]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6页。
  【4】刘志兆:《舜瞳》,北岳文艺出版社,2017年,第98页。
  【5】[匈牙利]卢卡契:转引自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年,第303页。
  【6】[加拿大]弗莱:《文学的若干原型》,见邱运华编《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18页。
  【7】[法国]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5页。
  【8】[德国]歌德:《与爱克曼谈话》,见伍蠡莆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406页。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2-7 1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7-12-18 13:25 编辑

需要耐心阅读这么专业的评论。通过此评,也可以看出原作的可读性和创作意识里存在的不足,这对大家来说很重要:阅读,最好是选择那些有专业评论的作品,对于提高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尤其重要。甚至是很关键的。
3#
发表于 2017-12-7 14:5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值得认真体会学习。
4#
发表于 2017-12-7 15:15 | 只看该作者
千里之外感到震动,真的是一颗重磅啊!
5#
发表于 2017-12-7 19:01 | 只看该作者
文璘兄这篇文章写得很可以,很有学术性的思想,又不带多少学术腔,包括里面引用学者的语言观点来阐述解释,也做得清晰具体,恰到好处,语言心思也纯粹。另外这篇文章从小说内容的角度论述延伸,又指涉当下的环境和现实,做得非常好,非常具有批判认识上的眼光,又有文化以及精神上彰显的意义。稍微感觉不好的方面,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文璘兄写文的语速以及思维略微有点迟缓了。虽然娓娓道来,但是通篇的快感和张力显得有点不够,这个地方一定要多磨练,多写多读,而且渐渐培养读书快,读快书的习惯,思维跳跃敏捷,简练到位。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9 11:28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7-12-7 14:49
需要耐心阅读这么专业的评论

谢谢!祝读文愉快!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9 11:29 | 只看该作者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12-7 19:01
文璘兄这篇文章写得很可以,很有学术性的思想,又不带多少学术腔,包括里面引用学者的语言观点来阐述解释, ...

专业点评。谢谢凌兄。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9 11:29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12-7 15:15
千里之外感到震动,真的是一颗重磅啊!

煮字先生客气。敬茶!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9 11:30 | 只看该作者
fonyuan 发表于 2017-12-7 14:50
非常好。值得认真体会学习。

得砖家肯定,不易。望具体指正才好。
10#
发表于 2017-12-10 08:07 | 只看该作者
一篇厚实的文字,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
对原作的评论,分条析缕 深入浅出,既能引经据典,又可以形象通俗,既可以拍案叫好,也适当指出其中的瑕疵。当然,我们眼中的“瑕疵”或许并非不足,但就从这一点上来看,作者的文评,就是很端正而认真的。
这样的文评,是下了功夫的,值得阅读。
谢谢赐稿。
11#
发表于 2017-12-15 10:16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大作计酬,期待精彩。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7 12:38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7-12-10 08:07
一篇厚实的文字,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
对原作的评论,分条析缕 深入浅出,既能引经据典,又可以形象通俗 ...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谢道兄垂爱!兄的赞美和鼓励,我视为最大的动力或者期望。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7 12:40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7-12-15 10:16
祝贺大作计酬,期待精彩。

再次感谢道兄。计酬当然代表一种认可,然而我仍认为认识兄比计酬更让人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6:57 , Processed in 0.08477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