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49|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海棠花盛开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5 2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海棠花盛开时

薄 暮

     
       喝茉莉花茶已经成为习惯,只闻那清香,就够了,耳畔萦绕着那首婉约清丽的江南古曲。窗外院落一角的海棠花盛开了,不由得想起一个人来,她有着茉莉的清纯、海棠的娇媚,淡雅、婉约的气质如一盏花茶、一首古曲,飘逸着芬芳,弥留人间,悠悠洒洒,燃引我丝丝缕缕的感念,敲击着键盘,她走近过来,在这清明即将来临之际。

      那年,正是海棠花盛开的时节,偏僻的小乡村里异常热闹,这是我堂叔和一个知青美人结婚大喜之日,男女老少既惊喜又羡慕,只有乡下妹子往城里嫁,哪有城里姑娘往农村跑的,堂叔虽然家境贫寒,但艳福不浅,一个美若天仙般的姑娘被他拥在了怀里。

      当时,我还是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黄毛丫头,做梦也没想到堂叔会娶到这么美丽的媳妇。这媳妇长得水灵灵的,白皙的肌肤透出一种蓝宝石般的韵泽,尤其是那脖颈更是迷人,忽闪的丹凤眼如一湖春水,清波微澜,她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秦海棠。

      一到晚上,村里的媳妇姑娘都爱往堂叔家跑,连一些老人小伙也都乐呵呵地站着不愿走开,当然是来听海棠婶婶唱评弹。她不仅有一把好看的琵琶,还弹得一手好曲,唱得声情并茂,每每唱到情深处,动容落泪,一旁的听众也都流下泪来,记得那会儿总听大人们说,去听海棠唱评弹,不能忘记带块手帕,后来我大了,才知道那首曲子叫《琵琶行》,白居易的名作;海棠婶婶也一样喜欢笑,她的笑声好听,样子文雅,不像有些媳妇边哈哈大笑边用手拍打别人或自己的大腿,村里的男人们也都找个借口上她家借把铁耙,喝口水,听听她的笑声看看她笑盈盈的眼比腊月里喝陈年老酒还舒畅;海棠婶婶特别喜欢我们这些小孩儿,那年月难得吃到放了红糖的八宝粥,她舍得为我们做了一顿又一顿。

      天气渐渐暖和,海棠婶婶喜欢把黑黑的长发盘起成一个髻,清爽利落的样子,更显出她脖颈的美来。人们走过她身边,不光是大男人,连女人也要多看几眼。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井了,可海棠婶婶偏偏喜欢踩一路的青石板,去竹林边的小河洗菜汰衣裳。清晨的小河上雾气弥漫,河边的一株海棠,枝头缀满红色的花朵,倒影在河水中绰约多姿,早起的鸭子白鹅在水里欢快地觅食嬉戏,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水乡水粉画,海棠婶婶着一身紫色的衣衫登在岸边,如一朵睡莲漂浮着,她仿佛第一次发现这世上眩目的美,如痴如醉。晨光透过花影细细碎碎地落在她的身上、发上、脸上、眸子间,她成了小河边一道亮丽的风景。

      累了,海棠婶婶直起腰,把目光投向远方,眼前出现了苏州老家的那座拱桥,拱桥边的海棠花,花开时白里带红,她每每路过看见此花,忍不住低吟:“偷得梨蕊三分白”。她读过《红楼梦》,便记住了黛玉在“海棠诗社”上的此妙句。于是,轻轻叹息,想自己命运和黛玉倒有几分相似。她年纪尚小,父亲因病离去,不久,母亲改嫁,便由叔叔抚养,巧的是叔叔只有一个女儿,小她二岁,她知道自己是寄人篱下,凡事都相让妹妹,因为她的嗓音很美,读小学时就被学校选为琵琶弹唱文艺组,初中毕业,考进了苏州评弹学校,可是,刚刚毕业,正赶上知青下乡插队的高潮,她理所当然地来到农村。渐渐的,她喜欢上了这个民风淳朴的鱼米之乡,也被我堂叔的拳拳真情所感动,老人们有“人缘人”的说法,他们都说海棠婶婶和堂叔有缘,和乡亲们有缘,她留了下来,再也不走。

       一年后,堂叔和海棠婶婶添了个娃娃,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孩,取名亮亮,乡邻们都喜欢极了。做了娘的海棠婶婶更迷人了,丰满而充满活力,灵秀的眼神里蕴含着慈爱的光泽。暮色中,她的家里常常会飘出堂叔舒心的朗朗笑声,伴着海棠婶婶甜美的曲子,还有亮亮咿咿呀呀的童声。左邻右舍无不啧啧称赞,一有空闲还会聚在一起,闹着要听海棠婶婶唱评弹。转眼,亮亮四岁了,白白胖胖的模样,越发惹人喜爱,人前人后的学着他妈教的儿歌,他的聪慧活泼令海棠婶婶的日子过得舒眉顺心,也给乡邻们刻板的生活抹上了一层跳跃温馨的色彩。

       海棠花谢了,挂上了果子。梅雨季节说来就来, 江南水乡的梅雨总是很急,全然没有春雨的柔润,一连下个天昏地黑,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一个阴沉的黄昏,小河里的水汩汩地漫上堤岸,亮亮拍着小花皮球,不想球滚进了水里,便一直漂流下去,他一路跟进水里,小皮球不见了,亮亮也不见了,找到他时,已永远睡去。从此,再没见过海棠婶婶的笑,乡邻们每晚听到她的呜咽,像一曲断弦的暗哑之音,悲戚撼人。

      那段日子的小河边,每天坐着的不再是穿着紫色衣衫,头发柔顺光亮的会唱评弹的海棠婶婶,她是一个一下苍老的黯淡邋遢的村妇,目光呆滞,黄昏的光影,罩在她哀伤的脸上,氤氲成一种黄纸般的萧条、沉重气息,在小河甚至整个村子散发着,即使是河边的海棠花盛开了,还是一样的阴郁、哀伤。每个看见她的人,先是流露出无比的惋惜同情,接着竟也淡忘了她的存在。

      又是一个梅雨季节,乡邻们意外听到了小河边传来评弹唱曲:“偷得梨蕊三分白”。接着,便是“扑通”一声,待有人赶到,只见一个小孩湿漉漉的爬在岸边,手指河心:“海棠阿娘,海棠阿娘。”她救了小孩,自己却没上来。于是,老人们的“人缘人”有了个新的说法,说海棠婶婶只和她儿子有缘,就让她去吧,早去早投胎。

      后来的清明时节,乡邻们还是忆起昔日那个美丽善良而又多才热情的海棠婶婶的种种好来,少不了和堂叔一起在海棠树下烧些纸钱,端上几碗小菜几个水果,虔诚恭敬地拜了又拜。

      捧过茶来,浅浅喝上一口,才发现夜色已浓,忽然觉得,内心静谧纯净,只因袭一身清香韵味的海棠婶婶一直活在我年少时的岁月里,从没有远离。



[ 本帖最后由 薄暮 于 2010-3-25 22:5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3-25 22:2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哦,问好朋友,慢慢品读了。
3#
发表于 2010-3-25 22:34 | 只看该作者
朋友文笔温润如玉颇有诗意,构思精妙结构严谨,在叙事的同时注意了景对人物的衬托和对情绪的渲染,文章极具质感,极有感染力的作品,匣子学习了,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22: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3-25 22:28 发表
沙发哦,问好朋友,慢慢品读了。

感谢朋友第一时间关注我的文字,问好!
5#
发表于 2010-3-25 23:01 | 只看该作者
海棠花盛开时,其实更适合一种怀念的情怀滋生。正是这种反差,使得的文章前半部分的极其生动美好的叙述到了后来人物命运的转折,才格外具有情感和意外伤害的冲击力。整体文章基调充溢着浓浓的感念美好岁月的情怀,也透漏出人物命运的变化使得生活的厚重和伤情。这样文章整体丰厚,具有心灵的交相感染魅力。
6#
发表于 2010-3-26 07:04 | 只看该作者
先备个份,稍后细读。
7#
发表于 2010-3-26 07:41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8#
发表于 2010-3-26 07:4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美文,支持精华稿。
9#
发表于 2010-3-26 07:52 | 只看该作者
很细腻和复柔的基调,落定于怀念和场景,意识和思考,生动复生动,翔实密集的叙述,由自然贯穿到人生,律动波折,彰显与提炼了记忆的整理功效,平添了诸多的感性渲染,使文字的张力格外突出,直抵心灵。欣赏并问好。
10#
发表于 2010-3-26 07:56 | 只看该作者
诗意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习并问好
11#
发表于 2010-3-26 08:20 | 只看该作者
以淡淡忧伤的笔触,去描述一个命运坎坷的女人,读来让人心有酸痛!
12#
发表于 2010-3-26 08:28 | 只看该作者
你的海棠婶婶本应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可是孩子的不幸罹难,让她难以承受生活之痛。她为了救孩子又献出了生命,可歌可泣。命运无常。对于你的海棠婶婶命运的多舛,实在令人唏嘘不已。问好!
13#
发表于 2010-3-26 08:32 | 只看该作者
美好的文字,清丽的意境,温馨的祝福,对美的憧憬和期待,完全氤氲在如此淳朴的文字中了。喜欢读如此明眼动心的文字。问候你,朋友。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0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3-25 22:34 发表
朋友文笔温润如玉颇有诗意,构思精妙结构严谨,在叙事的同时注意了景对人物的衬托和对情绪的渲染,文章极具质感,极有感染力的作品,匣子学习了,问好。

朋友细致而美好的点评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真诚的感谢您!致礼!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09: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3-25 23:01 发表
海棠花盛开时,其实更适合一种怀念的情怀滋生。正是这种反差,使得的文章前半部分的极其生动美好的叙述到了后来人物命运的转折,才格外具有情感和意外伤害的冲击力。整体文章基调充溢着浓浓的感念美好岁月的情怀,也 ...

感谢房版细致而精妙的点评,对我鼓励极大。感谢给予加精!遥握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18:55 , Processed in 0.1938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