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1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兰州中山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9 1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思侠 于 2018-1-29 14:32 编辑

兰州中山桥
甘肃·陈思侠




       凡是到了兰州的人,或出差,或旅游,或走亲访友,无不到中山桥上走一走。想一想,双脚踏在铁桥上,一任黄河奔流而过,那种开阔的视野,那种豪迈的激情,一片江山,一张狂书,酝酿在心间,放置四野里,一个人就如掠过兰州上空的雄鹰,有了思想和行走的高度。
    我第一次到中山桥,是应了诗人古马、人邻参加的一场聚会。地点是黄河岸边的一座观景楼上,等的士到了黄河边,司机问我河哪边下车,因为对两位诗人慕名多年,仓促中我一时竟想不起来地点了。“左岸,右岸,都在这中山桥的跟前。”听从司机的话,我踏上了中山桥。
    修建中山桥之前,黄河上多是木船相连的浮桥,这样的创举将激流汹涌的天堑黄河,俗话说的插翅难飞之地,裹挟了大量泥沙的水流,“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的险恶之境,有了一道浮动的通道。
    据说如今这根锈迹斑驳,被钢筋混凝土围拢起来的大铁柱,就是过去浮桥承受拉力的铁柱。因其为明代大将军冯胜监铸,也被称为“将军柱”。120丈长的铁缆绳,由此铁柱抛开,一座浮桥成了运兵,出奇制胜的法宝。这对于逐水流漂浮的羊皮筏子,那是空间绝后的创举。至今在黄河上演绎的羊皮筏子,载客泅渡,咋看都像是一种民间的娱乐活动。
    中山桥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想来名不虚传。
    在江河日下、国力颓废的晚清,能获得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的恩准,大约是和洋务运动的兴起,是有些关联的。而且对于闭关锁国的大清帝国来说,中山桥由西欧人建造,这可能要逾越的天堑,比黄河更艰难。但是大清帝国这一回终于想通了,历时3年,一座雄威的黄河铁桥浮出了水面。
       对于西域与中原的联结,在古丝绸之路上的这座铁桥,无疑在金城兰州这个要冲之地,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了通途。在白塔山下的黄河两岸,人民合掌感念。如今百余年过去了,这座铁桥巍然屹立,为万古长流的黄河,平添了开放、开发的历史记忆。
      有朋友说,维修中山桥的时候,按照原设计施工图,对于磨损件都有储备,当初就预留了螺丝、铆钉。百年过去了,这些物件依旧在。这番话孰真孰假,已不在朋友间的辩驳之内,谁也没亲眼所见,都是坊间传闻,权作野史一嘻。但建筑者的视野、品质,确实值得今天的我们深思的。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不是有拿竹板做筋么?大楼坍塌,暴露的不仅是巧取豪夺、弄虚作假的行业弊病,更见世风人心,丑恶的灵魂。
      中山桥依旧是坚实的。
      走一走,历史的重量会让我的脚步更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1-29 14:38 | 只看该作者
陈老师的文字,给予了我们对中山桥更深一步的了解。问候!
3#
发表于 2018-1-29 17:29 | 只看该作者
给老师点个赞,我住在兰州,有幸看到中山桥!
4#
发表于 2018-1-29 17:30 | 只看该作者
给老师点个赞,我住在兰州,热爱这座城市,谢谢老师写了这么好的文字!
5#
发表于 2018-1-29 21:52 | 只看该作者
从文中知道了中山桥,感觉到中山桥的确值得一写,无论是因为历史,还是建桥的人。谢谢介绍,若去了兰州,也一定去中山桥上走一走。
欣赏!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15:43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时光微雨!我在酒泉,如来酒泉联系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15: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雨夜昙花版主,问好!
8#
发表于 2018-1-31 18:10 | 只看该作者
主题和“卒章显志”有些脱节,显得突兀。
一家之言。
9#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4: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指教!多批评
10#
发表于 2018-2-1 21:22 | 只看该作者
曾经辉煌的一座桥,是兰州人的骄傲。现如今新桥林立,它却残破了许多。但依然令人向往,尤其旭日东升时,站在站在桥段中间的那份感觉,奇美。
11#
发表于 2018-2-2 11:44 | 只看该作者
    这座桥梁因为年代久远,为了保护古桥梁,如今两边有石头圆球阻碍车辆穿行,唯有行人可步行游览此桥。前些日子我还陪同肖娴文友专程走了一个来回……
12#
发表于 2018-2-2 11:47 | 只看该作者
    对黄河中山桥的来历及修造过程及作用做了一番概况与介绍……如今,黄河上有大大小小数十座桥梁,天堑变通途,而这座功臣退居幕后,默默打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及日新月异的生活……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2-2 14: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两位老师的点评,多提意见
14#
发表于 2018-2-2 15:04 | 只看该作者
文字细实、质感,中山桥承载的不仅是时光的变迁,更是历史人文的内涵。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2-2 17: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论坛元老房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21:14 , Processed in 0.0642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