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出生三个月后,我休产假的日期到了,得回单位去上班。母亲倒是愿意帮我看孩子的,但母亲身体总是不太好,找个保姆她又不同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母亲对我们兄弟姐妹们管教方式上的过于严厉,总让我想起自己童年的一些往事。于是和丈夫商量后,便把婆婆从乡下接来帮我们带孩子。
这也是我第二次和婆婆见面。第一次是在我和丈夫的婚礼上,匆匆忙忙的一天结束后,送走了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们,也送走了没来得及说上两句话,没看清长什么模样的婆婆。我听丈夫说,婆婆平时很少出家门的,就连最近的集市上她都没去过。我们当时居住的条件也不好,挤在政府院子的两间平房里。接来婆婆,我只是给她交待了一些孩子的情况,以及住在这里诸多事情的不方便,说话做事处处注意就是了,却不知婆婆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而且要过对她来说一切都很生疏的城市生活,心里是怎样一种憋闷和寂莫。婆婆在乡下的宽房大院子过惯了生活,我也从不去关心她蜗居在一间十四平米的小屋里心情是怎样一种感受,我只是想着让婆婆吃好,喝好,把孩子给我们带好就行了。婆婆虽然一字不识却是个极明白的老人,不光自己言行上小心,也时时哄着孩子安静,乖巧。
婆婆实在想家了,说要回去看看,我就暂时把儿子送到母亲家里,母亲常常会教儿子一些适合他年龄的东西,儿子在母亲那里也表现的特别活泼好动,语言也丰富起来。在我发现儿子身上的这些问题后,我就问婆婆都会什么,那怕每天给儿子讲讲故事都行,婆婆却羞涩的说,她什么都不会,我开始在心里暗暗后悔当初的决定!然而时隔不久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对婆婆的看法,有天我下班回家,发现一块白布上画着几只展翅欲飞的喜鹊,几枝梅花,还有兰草,富贵牡丹等,画的天然纯朴,还透着一股灵秀气。我正疑惑是哪个串门子的邻居丢在我家的东西?婆婆却笑着说:“你不要笑话,看看我画的图样能行吗?要是不嫌弃,就选一个图样,我给你做双绣花鞋垫子,早先做过很多的,现在都忘了,手生了。”我才记起,很多乡下女人都是巧妇,会做各种各样的女红。看着婆婆不知费了多少心血画成的图样,听着她充满仁爱又谦和的言语,我心里说不上有多内疚,半年来,我几乎很少和婆婆交流家常,其一是因为她说一口地道的秦安话,常常让我听着很吃力。再就是总把她当作一个没什么见识的农村妇女,最让人好气又好笑的是,我带婆婆去公寓洗澡,买好了票一转身人却跑没了;周末了,我和丈夫带她去外面吃饭,点好了一桌的饭菜,人又跑的没了踪影,等到我和丈夫东找西找最后找到家里时,她却跟没事人似的笑着说,不想花我们的钱去吃那么贵的东西,就是这样一些小事情的不断发生,我觉的我和婆婆之间根本就没法交流,而且永远也不可能相互沟通的。
当我发现婆婆其实也很优秀之后,我从心底里开始试着接近婆婆。我便鼓励婆婆闲暇时想干什么就去干,还给她买了各色彩线,彩笔,画纸,结果婆婆笑着说我买来的东西她一样都用不上,绣线有专用的,彩笔和画纸是‘科学家’(婆婆认为有专业才能的人都是科学家)用的,给她她也不知道咋用,婆婆说她的‘画儿’全记在心里。在后来的日子里,她把这些记在心里的‘画儿’,给我和丈夫做成一双双的绣花鞋垫子,还送给我的亲人和院子里的邻居们,当然最主要的是画给每天只会乱涂乱抹的儿子,婆孙的二人世界开始变的丰富多彩,儿子也变的活泼好动起来,婆婆也很少说想家了。
更让我对婆婆刮目相看的是婆婆竟然会背《三字经》。有一段时间,儿子嘴里总是吐字不清地用秦安话背着一长串古怪的文字,仔细听来,却是连我也记得不多几句的《三字经》。婆婆又不认的字,我就问婆婆是谁给她教的,她说是解放初扫盲时,村子里扫盲的先生教的。我从心底里开始佩服不识一个字的婆婆,她全凭口口相传记下这大段的文字,不但一字不漏地通记全文,而且牢牢地记了一生。更令人想不到是,她一生都默记在心里的唯一一本书,最终还能派上用场,在她晚年时教给她呀呀学语的小孙子。
婆婆会绣花,会背《三字经》,会剪纸,还会我所不知道我也没见过的很多民间手工艺,这些东西是没有什么文化而清贫一生的婆婆所拥有的一份个人财富,这些财富也是她和她的家人受益一生的幸福。婆婆为人和善,与我相处久了,也了解了我的脾性,她笑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却还是像婚前一样衣食无忧,也不晓得一个女人一生要怎样去辛苦操持和经营一个幸福的家,常常给以善意指点和忠告。看我工作太过劳累,而产后身体又一直不太好,下班回到家时已是身心疲惫,不思饮食,竟愁的手足无措,偷偷落泪,就常常在生活上给予我默默的关怀。和婆婆相处的短短三年,使我第一次感受到世间竟有这样一种谦和仁爱又宽厚的母亲。
婆婆是跟二哥家住在一起的,老二的媳妇一直想出去打工争钱,当初她只答应婆婆给我们带三年孩子,而三年时间刚到,她就真的留下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打工去了,她是心里一直惦记着一座漂亮的砖瓦房啊。婆婆只得回乡下去操持老小一大家口人的生活,每天还要像一个男人一样下地去干农活。婆婆回乡下,儿子就只好送去上幼儿园,这时我才感觉到婆婆竟成了我生命和生活中割舍不掉的一个人。三年里,婆婆用她的仁爱和谦和教给我做人的本色,也让我看清了世间的真情其实跟你拥有的财富无关,跟你生活的背景无关,跟你社会地位的高低都无关。
婆婆走后,我一直觉的欠婆婆很多,然而除了感恩,我又能偿还她些什么?我又拿什么去偿还呢?
[copyright]
[/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寄书 于 2010-3-31 13:3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