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0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防祸于先,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2 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防祸于先,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古代有一座城市的城门楼起了大火。开始时,旁边护城河里的鱼儿还认为身处水中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很快士兵们都到护城河来取水灭火。水很快被取干了,鱼儿没了水也就没了生存的条件。
  这就是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来历,常用来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
  反思这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事故,人们在同情鱼儿无辜的同时,也不禁要问:如果当初鱼儿能预知危险,不是生活在护城河而是生活在江河湖海,是不是就可以避开这场灾祸?
  对此,孔子有一段话恰好可作为答案:“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01
  孔子这段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和方法。他认为君子要远离危险的地方,一方面是要预先觉察潜在的危险,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是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快速离开。
  是选择护城河还是选择江河湖海?这或许不是鱼儿自身能够选择的。选择的生活环境不同,最后的结局也必然有所不同。
  生活在护城河里的鱼儿,活动空间有限,享受的是风和日丽、都市的富足与繁华,却不得不面对随时“被殃及”的危险;而生活在江河湖海里的鱼儿,畅游无限、自由自在,经历的是惊涛骇浪的磨砺和洗礼,却可以避开被捕杀的灾祸。
  孔子讲“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是教育引导人们理性规避危险。“防祸于先”就是不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知而慎行”就是一旦意识到身处险境就应及时离开。
  规避“危墙”的前提是知道什么是“危墙”。就像鱼儿是该选择护城河还是该选择江河湖海,如果自己不清楚,根本就无法选择。


  02
  孟子小时候,他母亲为了给他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先后搬了三次家,目的是不让孟子向邻居学习祭拜、买卖、屠杀那些乌七八糟的事,直至搬到学校附近才安定下来。孟子在此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初衷就是使孟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个故事放到现在,就和孟母不惜血本为孟子购买“学区房”差不多了。
  管宁和华歆都是东汉末人,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二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捡起来,但见管宁神色不对,就又扔了金子。还有一次,二人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坐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这就是“割席分坐”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交友要慎重,要选择志同道合和学习专注的朋友。很明显,管宁把华歆当成了“危墙”。
  由此可以看出,“危墙”不止是静止不动的危险物,还包括你周围被你视为有危险行为的人。


  03
  再深究一下,除了上面的客观因素外,“危墙”还包括人主观上的危险行为。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的大臣,他向汉武帝提出施行“推恩令”的建议,为西汉中央集权政治做出了巨大贡献。主父偃曾在一年当中被提升了四次,可谓精明强干,大臣们也都害怕他,以至贿赂和馈赠他的钱财累计千金。有人劝告他说:“你太横行无忌了!”主父偃说:“我结发游学四十多年,穷困潦倒的日子太久了。大丈夫在世,生不能享用五鼎食,死就受五鼎烹刑算了!我日暮途穷,所以倒行逆施,不按常理做事。”最终,主父偃因为行为不端、倒行逆施遭到同僚訾诟,被汉武帝灭族。
  《三国演义》中有“许褚裸衣战马超”的精彩故事。许褚与马超大战二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后来,许褚杀得兴起,拍马回阵,卸下盔甲,露出筋肉,赤膊上马与马超再战。后来,许褚背上被射中许多箭,为自己的轻率和鲁莽付出了惨重代价。清代学者金圣叹读至此,批道:“谁叫你赤膊?”意思是:你不顾危险把自己置于“危墙” 之下,不被射死才奇怪呢?活该!


  04
  既然已经认识了“危墙”,那么做出一些规避行为也是人的本能。但事实上,对于“危墙”不分情况的一概规避,也是不恰当和不可取的。
  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在大义面前。即使面对“危墙”,也不能畏惧退缩,相反而应挺身而出、勇往直前。
  孟子曰:虽千万人吾往矣。如果确认正义在自己这一方,那么对方纵然有千军万马,也要毫不畏惧地冲过去捍卫正义。
  1898年,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史称“戊戌变法”。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危墙”面前,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而同为维新派的骨干力量,谭嗣同却拒绝了别人劝他逃走的建议,决心以死来唤醒和警策国人。谭嗣同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诗,最后慷慨就义。
  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对方军队的桥型暗堡,年仅19岁的战士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在左腿负伤的情况下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他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引爆炸药包。抗美援朝时,黄继光所在的进攻部队在上甘岭战役中受到敌人火力压制,部队伤亡严重。在爆破不成功的情况下,黄继光最后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地堡枪眼。董存瑞和黄继光并非不知道什么是“危墙”,但他们用他们的死换来了更多战友的生。


  05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仁人志士和英雄们并非不知道“危墙”,并非不珍爱生命,是因为在生命和大义之间,他们舍弃了生命而选择了大义。如果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体现的是人的理性考量,那么“虽千万人我往矣”体现的则是人的精神力量。






2#
发表于 2018-4-2 15:50 | 只看该作者
先抢个沙发,下来仔细拜读。问好。
3#
发表于 2018-4-2 15:55 | 只看该作者
人大多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但在民族危难时刻,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民族的脊梁,就是这样诞生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16:25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8-4-2 15:55
人大多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但在民族危难时刻,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民族的脊梁,就是这样诞生的。

感谢高版精彩点评!
近期其他作品,亦欢迎高版一并斧正!
5#
发表于 2018-4-2 1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8-4-2 16:51 编辑
京杭 发表于 2018-4-2 16:25
感谢高版精彩点评!
近期其他作品,亦欢迎高版一并斧正!

提醒一点的是,题材不要太陈旧。这次写读书的,因为我写过《把书读成山》《与书有缘》,这次就选了个新角度。
6#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17:04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8-4-2 16:46
提醒一点的是,题材不要太陈旧。这次写读书的,因为我写过《把书读成山》《与书有缘》,这次就选了个新角 ...

高版厉害!
7#
发表于 2018-4-2 20:5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除了有莫依危墙的典故之外,还有临危不惧的成语。慎行不可成为裹足不前和明哲保身的借口。楼主分析的很有道理。
8#
发表于 2018-4-2 20:55 | 只看该作者
另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结合帖子,读后:重视自己,尊敬生命,以此辐射周围。若有比自身安危更重要的情况,舍生取义是为更高的生命意义。
9#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21:18 | 只看该作者
闫广慧 发表于 2018-4-2 20:52
中国除了有莫依危墙的典故之外,还有临危不惧的成语。慎行不可成为裹足不前和明哲保身的借口。楼主分析的很 ...

谢谢闫老师点评。问候!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21:22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4-2 20:55
另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结合帖子,读后:重视自己,尊敬生命,以此辐射周围。若有比自身安危更重要的 ...

既要洁身自好,关键时刻又能舍生取义,此乃君子也。感谢并问候!
11#
发表于 2018-4-2 21:51 | 只看该作者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话很有诱惑性。现实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选择。面对围墙,有几个人能选择离开呢?此时,不知者为福;知者,要么痛苦而死,要么,推围墙于对面。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07:57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8-4-2 21:51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话很有诱惑性。现实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选择。面对围墙,有几个人能选 ...

对于“危墙”,要选择敬而远之,而不是想着“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或许是保全自己之法。提示摧人深思。感谢阅读!
13#
发表于 2018-4-3 0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安 于 2018-4-3 11:20 编辑

现实中的情况是这样:明明知道是该躲开的危墙,偏偏凑上去了;明明知道是该支撑的危墙,偏偏拔腿儿跑了。从这个角度看,本文写得很有意义滴。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1:06 | 只看该作者
an安 发表于 2018-4-3 09:24
现实中的情况是这样:明明知道是该躲开的围墙,偏偏凑上去了;明明知道是该支持的围墙,偏偏拔腿儿跑了。从 ...

见解独到,一针见血!现实中的一些不顾底限、傍高官的人,其最后结局是成也快、败也快,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感谢并问候!
15#
发表于 2018-4-3 12:13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天,二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捡起来,但见管宁神色不对,就又扔了金子。
放着现成的金子不捡,怪可惜的。搁现代人话说,这不傻冒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13:57 , Processed in 0.38952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