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灿 于 2018-4-5 09:51 编辑
我和书的缘分
最近看到中财论坛发的一个征文,让大家写“关于书的那些事”。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也想分享一些自己读书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抄书
刚上大学的时候,时间一下子比高中的时候多得多。我那个时候就想,怎么去打发这多余的光阴呢?我的同学那个时候喜欢上网、打球,而我却基本上不喜欢这些活动。那个时候学校周围经常有人卖书。我也偶尔去买,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感觉没意思了。我的经济状况不好,买不了太多的书。
刚好大学有图书馆,我又刚好加入了一个社团信仰诗社。社团每个周末都会把大家集中起来,搞一些活动。有一次,社长给大家每人发了一个本子,鼓励大家遇到好的诗歌都抄下来。
我那个时候正在学习旧体诗,就借了一本《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诵读精华》。这本书收录了很多现当代诗人的旧体诗,我当时就觉得很多诗歌写得很好。可是,书是借来的,还回去了东西就没有了。怎么办呢?我想到了信仰诗社发的那个本子,我心一横,抄!
那段时间,下课的时候我就集中精力,把那本书上的诗歌从前往后抄,直到把本子抄完为止。由于我那个时候书法还不好,又没有用中性笔的习惯,大部分地方用的是钢笔,有的字墨水渗开了,就成了墨团,看不清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在空白处补写一个字。有的时候发现某个字写错了,我就用一张小纸条贴住,再把正确的字写在纸条上。
慢慢地,抄书竟然成了我的爱好。我后来听说,杜甫的诗歌是工于格律的,学近体诗就要学杜甫。我于是又抄了一本杜甫的诗歌。
再后来,我觉得不能光学旧体诗,还得学习新诗。我又抄了一本闻一多的诗。可是,光学闻一多一个人的诗也不够。我就开始找更多的新诗来抄。我后来又相继抄了一本现当代诗人新诗集、一本2003年中国新诗、一本2002年中国新诗。我参加工作后还抄了一本汪国真的诗歌。
我大学的时候曾经谈过恋爱。那个时候,我抄的现当代诗人新诗集和2003年中国新诗就送给她了。我那个时候想得很简单,我想她的不还是我的吗?没想到她后来抛弃了我,这两本诗歌就这样白送给她了。我那个时候为此很懊恼,总觉得自己太笨了。这个时候,有的朋友就安慰我说:“她拿走了就拿走了嘛,反正你可以重新抄嘛!”其实我也想过要重新抄,可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终究还是放弃了。
除了中国的诗歌,我有一段时间也在学习英国的诗歌。我就抄了两本英国诗歌,一本汉语版的,一本英语版的。
以上就是我抄书的精力。我现在非常怀念那个时候,总觉得那个时候可以无拘无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惜,后来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很大的挫折,身体也大不如从前,抄书的爱好就没有坚持下来。现在想想,总觉得很遗憾。
二、下载电子书
我前面说到抄书,可惜后来没有坚持下来。一方面,后来遇到很多挫折,不断生病、失业,不适合久。另一方面,电脑越来越普及,我总觉得抄抄写写太浪费时间。我本人经济条件有限,买不起太多的书。我就开始在网上下载电子书。
其实大学后期,我就开始在网上下载电子书。我那个时候电脑技术还很差,下载的都是比较容易的。当时为了继续学习旧体诗,我下载了《唐诗三百首》《人间词话》。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在网上找容易下载的书。我还在武汉做过一段时间的教辅编辑,有一次阅读文段选的是莫泊桑的《小酒桶》中的一部分。我就在网上找了全文下载下来。
再后来,我下载的电子书越来越多,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了今天。然而,让我苦恼的事情也来了。电子书多了,没有一一细读。更痛苦的是,我的视力也不好,长期对着电脑看电子书也受不了啊!
我曾经下载了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我一看,两本书都比较薄,我于是就打印下来了。后来,我就一遍又一遍地读,觉得这比读电子书方便多了。
最近几年,教师要搞基本功训练,毛笔书法是重要的内容。我又在网上搜集前人的字帖。书法是要对着原帖临摹的,当然也要打印。我就下载了《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郭虚己碑》《兰亭序》等字帖,而且都打印出来了。尤其是《多宝塔碑》,我练的第一本字帖就是它。里面有很多异体字、生僻字。我就在网上找原文,然后把简化字抄在每页的空白处。就这样,我在练字的过程中,对全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理解。
三、做读书笔记
我的读书笔记有两类,一类是功利性的,还有一类是学术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讲了,大家就清楚了。
我大学的时候曾经想考研,可惜后来中途放弃了。到了2012年春,我感到工作不顺心,干脆还是考研吧!我就买了参考书,开始专心备考。
我那个时候就做了很多读书笔记,有《文学理论导引》《文学批评导引》《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可惜后来生了大病,考研不得不放弃,但这些笔记我都保存下来了。通过做笔记,我把大学时学过的知识又复习了一遍,印象更深刻了。
到了2016年下半年,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专门就文学写一本读书笔记呢?常见的文学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我于是就分三部分《诗歌笔记》《散文笔记》《小说笔记》来写。和之前做的考研读书笔记不同,这次是电子版的,而且是纯学术的,没有其他的目的。
我写《文学笔记》的时候就想,不能总是摘录其他书里的原话,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敢于言他人所未言。基于这个考虑,我就把每个部分写成几十篇小短文,组合在一起。
《文学笔记》写完后,我又开始准备其他系列的读书笔记。我们都知道,文学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我又写了《语言学笔记》。从《语言学笔记》开始,我也是采用小短文的形式,但每一篇短文都加了小标题。
而且,我们也知道,古代文史哲都是不分家的。我后来又写了《史学笔记》和《哲学笔记》。
说起《哲学笔记》,还有一段小插曲。我前面说过,我大学的时候,曾经谈过恋爱的。那个时候,她送给了我一本《西方哲学史》。后来,她离开了我,但我觉得这和书没有关系。我依然在读《西方哲学史》。我也曾想过要像做考研读书笔记一样,写一本《西方哲学史》的笔记,可惜写了两页就没有办法坚持下去。后来,我改变思路,决心按照《文学笔记》《语言学笔记》《史学笔记》的模式,写一本《哲学笔记》。我不再也局限于西方哲学,我既讲西方哲学,又讲中国哲学,还讲马克思哲学。
我的这些笔记先后发在中财论坛了,网友很热情,积极评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也有部分章节在论坛加精、计酬。
我的这些笔记里,影响最大的还是《文学笔记》。可惜,怎么让电子版的资料变成纸质的,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考虑到当下自费出一本书划不来,我就放弃了出书的想法。《文学笔记》的电子版我也发给了我们县文联、作协的几位前辈,他们也觉得这个写法很新颖。终于到了今年,县文联刊物《堵河》第二期就选了我的《文学笔记》中《散文笔记》的部分章节发表了。这也算是对我这项工作的肯定了吧!
我想,既然这个《文学笔记》不能出版,不如交给志同道合的人做个纪念吧!刚好,我们的大学退休教授夏元明先生出了一本散文集《满架秋风》。夏老师特意寄给了我一本。我想,老人家辛辛苦苦寄一本书不容易。作为回报,我就把《文学笔记》的打印草稿送给了夏老师。
读书笔记的工作我还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我最近在练习书法,也有个想法,要写一本《书法学习笔记》。我对书法了解得不是很多,工作难度很大,目前还在构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