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宣纸和书画纸,大多数人认为:宣纸是一种价格昂贵的高档书画用纸,而书画纸是一种价格低廉的普通书画用纸;宣纸一般用来作书画创作,书画纸是书画初入门者的练习用纸。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吸墨性。除此之外,人们对二者的实质性区别不太了解。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厂商为牟取利润,将低档书画纸盖上宣纸印记,用来蒙骗消费者。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分辨能力,不少消费者因此上当受骗,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遭到破坏。 宣纸与书画纸,虽有相同之处,但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主要以下四个方面: 一、原料成份的不同宣纸的原料结构是青檀皮和燎草(青檀皮属长纤维,稻草属短纤维),这种原料配比已沿袭了近千年,至今也不曾改变。而书画纸的原料不讲究长短纤维的搭配,取的原料有龙须草、构树皮、竹子等等。 二、制作工艺的不同宣纸的制作过程分两个阶段:原料制作和纸张制作。原料生产的特点在于:生产周期特长,檀皮和稻草要用山泉水浸泡,经浸渍、蒸煮、拣选、摊晒等加上日晒雨淋露炼漂白等自然天成之功,利用自然之功剔除原料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有机成分,使其不受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真正达到天、地、人和一的境界与效果,仅此一项就需要8-10个月。可以说,宣纸的独特,就在于它的原料独特。第二阶段是纸张的制作工艺,自人类有了植物纤维造纸以来,一直保持着竹帘过滤抄捞法进行捞纸;用火墙烘烤、人工揭贴的烘干发晒纸,检验时逐张逐张目测手检。在制作超大规格的宣纸时,其场面蔚为壮观。而书画纸则简单多了,首先是选料简单,而后在制造时的时间短,只有两三天时间,其中的强化漂白使纸中仍含有大量的有机成分,根本经不住岁月的长期考验。 三、使用效果的不同:宣纸外观很平常,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润墨性强、遇湿遇潮不变形、抗蛀性强、保存寿命长等特点;而书画纸就很难达到这一效果。宣纸主要体现在无论是重写还是轻描,都能显示清晰的层次,几笔相交,均留笔痕,笔痕交叉处,浓淡有致,能充分展示画的意境,产生出作品的立体效果。浓墨乌而鲜艳,淡墨淡而不灰。不仅如此,宣纸在着墨后,由于自身的青檀皮纤维分布均匀,不含杂质,从而不变形、不起拱、不起翘,具有稳定性。宣纸的耐久性也是由自身的原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决定的。原因是原材料经过反复的石灰浸渍、蒸煮和长时期的日光雨露漂白后,化学反应趋于稳定,容易产生质变和虫蛀的木质素已荡然无存。青檀皮的坚韧纤维使得纸张坚固而耐久,现保存完好的历代书画艺术珍品、古籍、文献、印谱,历千年而不腐,就是宣纸“纸寿千年”最好的证明。书画纸,只是一种具有润墨特性的普通纸张,是无法达不到上述效果的。 宣纸多少年来引来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就拿现当代来说刘海粟、尹瘦石、吴作人、李可染等一大批书画艺术大师来说,他们不顾年迈体弱、路途遥远,专程来厂参观了解宣纸的制作工序,他们感慨地说:我们用了一辈子的宣纸,却不了解宣纸是怎么造的,所以,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来看看,一来为了却心愿,二来是向宣纸工人师傅们表示我们的感激之情,宣纸工人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如果没有好的宣纸就没有好的书画作品。并分别以题字、作画的方式来表达对宣纸的感激之情。 四、保存时间的不同:一般的书画纸原料在农民的农闲之际,将其当作一项副业,售给造纸厂换取经济收入。造纸厂家将有些原料制成纯干浆板,再售到各地,用来制造书画纸或文化用纸。这些原料通过破碎、打浆、漂白、烘干等工序,机器流水作业,只需二到三天时间。因其工艺简单并经过强化处理,杂细胞、杂物质含量多,所以有的纸发脆。由于有的原料性质较柔软,被制作成浆板后,只要用水浸泡,会很快溶解。书画纸厂家购回浆板后,由浆板浸泡成糊状,用打浆机将其打匀,即可入槽抄捞。同样,由浆板制成书画纸,也只需几天时间。至于书画纸的润墨性能,则完全在于其自身的易溶特性。和宣纸相比,书画纸的润墨形式表现为:不规则、不匀称,表现不出层次,只是一味地渗透。初学书画者用来练书法较多,如用来练习绘画,就不够理想,纸的特性限制了使用者的构思及想象力。最重要的一点,在纸的抗老化及耐久方面,同宣纸的“墨韵千秋”相比,书画纸无法望其项背,它的保存寿命只在数十年间,如保管不当,甚至更短的时间就会褪色、虫蛀。一些客户反映,他们在八十年代中期用书画纸创作的作品,现已经面目全非,褪色严重,周边遭虫蛀,墨色亦已发灰。他们因为当初贪图便宜或缺乏辨别能力,没有购买到真正的宣纸,才导致如今的后果。 那么,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如何识别宣纸和书画纸呢?一是肉眼分辨法:拿起纸,对着光亮透视,你会发现,纸面上密布着云朵,云朵上有一些丝状物,这些丝状物,就是檀皮纤维;还能发现燎草的筋丝(一张纸上总能有8到10条)。而龙须草制作的书画纸上不仅没有,相对而言,它表现得过于洁白。二是着墨法,用笔把较淡、淡、较浓、浓的四种墨痕描于纸同一处,观察纸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纸,它能清晰地显示笔痕与层次,而书画纸,在笔痕交叠处显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浓的墨汁后,纸张由于纤维度差,会因难以承受而断裂。所以,人们在鉴别纸张时一定要慎重,不要单凭销售商的片面之词而随便购买,必须在掌握以上基本的鉴别方法后谨慎选购。另外还需根据自己的创作风格、练习特点选购适合自己的载体。 饶介《致士行国士先生尺牍》 纸的种类: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之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 弱吸墨纸类: 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牋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牋,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 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牋。「轻脆」,即其特性。 蜀牋: 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牋,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牋、谢公牋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牋」以师厚创牋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牋。「薛涛牋」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牋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 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牋,有黄白两种。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蜡牋,今天已很少见,冷光牋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强吸墨纸类: 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牋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牋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宣纸与彷宣: 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桿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 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 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习字用。
纸的选择方法: 质地柔韧厚密: 选择纸张的时候质地是最重要的,质地不佳的纸既容易损笔,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纸,莫不以品质见称,如澄心堂纸「密如玺」,玉板宣「柔韧、耐久」。纸质坚韧紧密是最好的,选择时以目测就可以知晓。 色彩洁白: 纸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质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纸。洁白无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为原料,蜀牋则「以浣花潭水造纸」,都是实例。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纯洁白,才是本性佳之纸,但染色之纸不易传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后能放在故宫博物院,还是避免使用的好。洁白不洁白用眼睛看就能明白,这也不需要我多言吧。 表面光涩适中: 纸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涩之分;光滑固易行笔,但若过滑而笔轻拂而过,便无笔力可言,若粗涩则与之相反,易得笔力,但过涩则难于施笔,易损笔锋,所谓「细而不涩」也。这个可凭视觉与触觉分辨,就不多谈了。 吸墨适度: 纸须能入墨,否则墨浮纸表,易于脱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纸类吸墨较强,牋纸则反之。吸墨太强,若运笔稍慢,则点画俱成墨团。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纸,亦非所宜。故择纸时要考虑到书体及个人运笔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纸但不成「团」为佳,选购时若店家允许,仅管用墨去试,一试便知。 据碑帖择纸: 临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仅要注意到笔,纸也是条件之一。择纸先辨其吸墨性,视真迹的入纸程度而定,入纸多则选用强吸墨纸,反之便选较弱者。若无法窥知入墨实况,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风俗辨之,锋芒显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牋纸类;温润含蓄,风华内敛者,则可选用宣纸类。 依个性择纸: 当然,个人的喜好也是该考虑的,否则若买回不爱用的纸,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运笔急者,宜选强吸墨纸,其墨方能入纸,行笔迟缓者,则可选弱吸墨纸,不然墨团跃然纸上,可不大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