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0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值得回望的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8 1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8-4-13 15:39 编辑


——张现祥先生散文集《往事悠悠》读后记

  在我的记忆深处,一直收藏着画家半树先生的一幅画作,上面是一个身材瘦弱,面容清癯的教师形象,画作上题有一首打油诗:“我的语文老师,风致儒雅孤高。说话慢条斯理,从不低头哈腰。心中自有天地,一意手植李桃。已是多年不见,不知是否安好。”每当看到这些,想到这些,我初中时代的语文老师张现祥先生的形象便很快清晰地浮现在我的面前,我纷飞的思绪,似四散飘零的秋之落叶,随之飞到我的少年记忆中去了。

  我在《岁华尽落芳幽清》《千秋不倦诲人心》等文章中,多次提到过我的恩师张现祥先生,在我的学生时代乃至我的一生中,他对我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一些文友的文章之中,也时常能看到他们的老师如何的文采飞扬,如何的谦逊博学,如何的佳作连连,我的恩师张现祥先生,父亲去世的早些,家里人口多,底子又薄,做民办教师多年,生活实在是艰难了一些,他不可能经常妙笔生花,大作频出。记得朱自清先生说过,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我斥责那班以教育为手段的人!我劝勉那班以教育为功利的人!我愿我们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由此,我可以说,我尊敬的张现祥先生虽然没有多么斐然的教学成就、骄人的荣誉称号,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窘迫,一生中遭受过多少挫折,他绝对是一个“努力做到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

  因此,当我收到张现祥先生刚刚面世的散文集《往事悠悠》时,那种激情难耐,那种先睹为快,那种景仰有加的心情,用语言几乎无法表达我当时的兴奋之情。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成长史、家族史、奋斗史、感恩史,也是一本励志史。我以为这本散文集的最大优点是分门别类,脉络清晰,要言不繁,有条不紊,读起来可让读者体悟到一种轻松、幽默的感觉,甚至是一种小调皮、小可爱;再就是这些篇章既能独立成篇,又能连贯阅读。这些文章有着很强的时代感,文字鲜明,动感十足,非常容易令人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强烈共鸣。例如,他在散文集中提到的拧柳哨、抽陀螺、下水湾、打元宝、烤美食、看唱戏、捉鸣蝉、滚铁环、切地瓜、桄粉皮、摊煎饼、挖野菜等等,是时下少年儿童几乎不可复制的美好童年。张现祥先生就有这个能力和把握,让我们的记忆穿越时光隧道,一起随着他的精彩描述,去重温四十年前的少年时光。

  这本散文集,内容宽泛,题材丰富,可以说涵盖了张现祥先生的半世沧桑。当然,这种沧桑,有苦涩、有欢乐,有成长中的烦恼,有奋斗中的不甘,有成功后的喜悦,有生活中的艰难,更多的则是“历经风雨见彩虹”的坦然。是呵,人生不可能处处是坦途,就如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不历经生活的种种磨难,不历经风浪的残酷磨砺,那么命运之神也不会向你抛来橄榄枝。散文集中的《小学时光》《初中生活》《难忘高中》等小辑,让读者真正感受了与现在截然不同的学校生活。那些勤工俭学的场景、那些校园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故事,那些与同学情同手足的生活片段,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绝对是时下“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的那些最迷惑人的口号所无法比拟的。诗人舒婷有句话说,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这也正是张现祥先生文章“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魅力所在。

  人们经常说,苦难是一笔财富,尽管谁也不愿意拥有这样的“财富”,可既然冥冥之中的“上帝”既然“恩赐”与你,那我们就得责无旁贷地背着这个重重的“行囊”上路。《我们一家人》这一辑,是张现祥先生描述的农村艰难生活的一幕幕,从妻子“放着宽敞明亮的排房不住,跟我住在这样的小憋屋中”的真爱,到“妻子载着贩来的苹果,走街串巷,吆喝叫卖。中午舍不得吃饭,加上秋阳的炙烤,昏昏沉沉,竟在坟堆中出不来,待稍息后发现,自行车印磨明了坟堆”;再从“北风呼啸,妻子搭乘了拉沙子的拖拉机,到刁镇购买竹子片,到达目的地,冻得几乎不会走路”;到自己卖瓜时“雷声轰鸣,暴雨倾盆,老牛挣脱了我,拉着瓜车四处狂奔”的喊天不灵,叫地不应,到种麦、浇地、压场、驾辕,凡此种种,一介书生的艰难,一一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那种感恩亲人,感恩生活的强烈想法,犹如胸有块垒,不吐不快,这种反刍生活的过程,就是一种反思既往,净化灵魂的过程。

  《人在码头》这一小辑,也是一辑奋斗史。因为“河身的农田被淹,颗粒不收,加之多年的入不敷出,经济拮据”,从一九九三年秋天开始,脱离了土地的张现祥先生和妻子,在他任教的码头镇驻地赁房租屋,开办“鸿翔快餐”,一切从零开始,艰难的生活,还在一如既往磨砺着他们夫妻俩。从拜师学艺,到起早贪黑,从顿生怪病,到修房盖屋,这些生活的磨难,皆化作了他坚定教育和教学的强大力量。“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我时常听到个别老师用这句话自我解嘲,张现祥先生却情系教育,心系学生,从没有因为忙碌生活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他借用作家贾平凹的话告诉自己的学生: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能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在这本散文集中,最吸引人的一辑是《听母亲讲故事》。古有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可见母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张现祥先生的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讲不出多么高深的道理,却懂得用浅显易懂的小故事,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将一些做人之道蕴含其中,因而张现祥先生从小有爱心、重情义,虽历经磨难,而始终不改初衷。《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亲情篇,他感恩母亲对自己的精心培养,感恩妻子与自己的一路陪伴,感恩同事生活中的相扶相携,感恩领导工作上的亲切关怀。有道是苦尽甜来,天遂人愿,张现祥先生转正后,生活条件有了很大起色,楼房宽敞明亮,感受四季风光,并且“儿子大学毕业,事业有成,结婚生子,全家欢喜”,就连心爱的女儿,也已经“情定上海,心满意足,工作顺心,收入稳定。”丰子恺说,所谓的幸福,就是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与你共黄昏。张现祥先生夫妇现在恩爱有加,鹣鲽情深,自是善心善报,好人好报。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作为一名从十七周岁就已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老教师来说,他专心教育,心无旁骛,为教育事业付出超乎常人的心血和汗水,可谓桃李天下,芬芳满园。学生们拿起手中的笔诗赞自己的恩师张现祥先生:“乾坤三尺吐珠玑,桃李成林满室辉。痕影犹弓难俯仰,青春作雪已纷飞。履霜惊雏掩扉去,餐露饮风荷月归。伏首平生育他子,人间大美自巍巍。”在李坡联中任教我的语文课时,他还不足二十岁,是个比我们学生个头大不了许多的小青年,甚至有的学生比他都岁数大、个子高、力气足。在这本散文集中,他多次提到成文乾校长、赵廷怀老师、王献文老师,还有任教于他本村小学的潘敏老师,张现祥先生耳濡目染,亲受芝范,他也把这种钟情于教育事业的可贵精神,一以贯之地传薪播火,代代相传。每每想起这些人和事,他肯定是“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情深不自持。”

  那时的李坡联中,恰如一方“世外桃源”。每当春天,这里变成一片“香雪海”,花香阵阵,绿影婆娑,他在名为《四叔》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春风吹送,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槐芽吐露,似嫩绿的小手,跟春雨打着招呼;又像一双双眼睛,打量着春天的模样。”类似于“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的诗词,都是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才让我们入脑入心,成为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对于偏好语文的我,他经常单独“开小灶”:大段大段点评我的作文;借给我《人民文学》和《散文》等期刊。他多次勉励我“外物之味,久可生厌;唯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读书就如攒钱,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效果,于长远处却有大收获”;在我的印象中,毛泽东写故乡韶山的“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画图”这段,也是他教我烂熟于心的。

  《老辈子的那些事》可说是一部家族史,我们不可预知未来,但不能忘记来处。祖祖辈辈,家脉传承,最重要的就是传承优良的一脉家风,例如忍辱负重,例如砥砺前行,例如知耻后勇,例如发愤图强等等,用忠实的文字记录历史,用高尚的品质鼓舞后人,用温暖的力量振奋精神,这才是家风传承的优秀文化基因。说起这本书的写作缘由来,张现祥先生说;闭上眼,自己走过的路,路上的风景,风景中的人,一定历历在目,如在昨日。一件老物件,总能勾起一连串得往事;一间老屋,总能想起过去的事情;见到家乡的人,总有故乡的故事萦绕在脑海;见到自己的兄弟姊妹,总和过去纠缠在一起。这些嵌入脑海,刻入骨髓的老故事,需要总结,需要梳理,需要还原,需要回味,需要晾晒,需要收藏,需要传世,如此这样,这本书就有了存在下去的真正意义。

  我很是欣赏该书序言作者李秀丽老师的一段话:“这份回忆至贵至宝,可以说,它不仅仅是张老师一个人的回忆,更承载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年代印记。同辈人很多,但能把这份记忆详细记录下来的人却不多。所以,张老师其实是替我们大家做一份回忆录。”这本接近二十万字散文集,我认为文风朴实、真切;文字感人、励志;文章厚重、大气。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文学就是寻常与亲切。在此我们可以换上一句话说,文学就是平时的鸡零狗碎,文学就是我们的平凡生活,这是生活的质朴本质、原汁原味。幽泉似奏旧时弦,冰雪消融二月前。堤柳先萌春气息,燕音尚远早扬鞭。熟谷下垂,智者谦卑的张现祥先生,多年来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从教学一线退下来以后,才有了少许的闲暇时间可以从事阅读与文学创作,如此这般,才有了《往事悠悠》这本散文集的面世,对于张现祥先生来说,这既是他的幸运,更是其同事们、亲朋们、学生们的幸运。

  水流得太急,花落得太快,甘露凝结得匆匆,但那三十多年前的少年时光,仿佛就在昨天。因为我们两个村庄相互毗邻,经历的物事大多相同,读起这本《往事悠悠》自然分外亲切。里面的文字,像所有的草木一样,都长着一颗玲珑心,天真无邪,它们素面朝天,花红草绿,皆是本色。犹如春日原野上芳草茵茵,小院中草木栖栖,不惊不乍,心心相印,彼此喜欢,活着他们本来的样子。宋代诗人释智愚有诗曰: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时下的节令,正巧契合了该书封面与破土春耕、泥土翻新的本意,让我们共同期待着张现祥先生的下一部新作问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4-8 22:51 | 只看该作者
张现祥先生散文集《往事悠悠》没有读过,范老师此篇将该书部分内容介绍的详尽。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再现了散文集的精华。有机会定要寻来拜读一番。拜读学习范老师佳作,问安!
3#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05:49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8-4-8 22:51
张现祥先生散文集《往事悠悠》没有读过,范老师此篇将该书部分内容介绍的详尽。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再现了 ...

感谢您的阅读,对老师有感情,评起来也有感情。问好您。
4#
发表于 2018-4-9 06:21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是一篇书评,但文字间流露出浓浓的师生情,倒是让评论本身显得无关紧要了。
写书评书,真情实感,的确重要。
拜读。
5#
发表于 2018-4-9 0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爱珍 于 2018-4-9 08:03 编辑

从老师的文中,让我比较全面的了解张现祥老师,我和他虽然是邻居,却不知道张老师经历的那些坎坎坷坷。读老师作品,我体会到了老师对恩师的敬仰和无限感激之情。
6#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20:34 | 只看该作者
张爱珍 发表于 2018-4-9 08:00
从老师的文中,让我比较全面的了解张现祥老师,我和他虽然是邻居,却不知道张老师经历的那些坎坎坷坷。读老 ...

感谢来读。欣喜于你的进步。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8-4-12 17:47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8-4-9 06:21
虽然是一篇书评,但文字间流露出浓浓的师生情,倒是让评论本身显得无关紧要了。
写书评书,真情实感,的确 ...

感受您的阅评和鼓励。
8#
发表于 2018-4-13 11:21 | 只看该作者
读后感能如此全面、细腻、透彻、热情洋溢,还真不多见。“从一个朋友可以看出一个人。”一个外形干瘦、但知识丰富、爱岗敬业、做人公正的教书人,能得到学生如此评价,亦不枉此生,岂不自豪!!
9#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21:23 | 只看该作者
张爱珍 发表于 2018-4-13 11:21
读后感能如此全面、细腻、透彻、热情洋溢,还真不多见。“从一个朋友可以看出一个人。”一个外形干瘦、但知 ...

谢谢爱珍精彩点评
10#
发表于 2018-4-23 18:33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和李登键先生在宁津大酒店一起喝酒,他是来参加齐鲁作家采风团来宁津参加采风活动的作家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5 14:11 , Processed in 0.05620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