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1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弄塘散灯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受到警告 1#
发表于 2018-4-23 21: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康乔华 于 2018-4-25 09:34 编辑

弄塘散灯节

康乔华


        过新年,舞龙灯,是中国人过年的一个习俗。在灵川公平乡,许多村庄都有舞龙灯的传统。目前,在弄塘村刚刚结束的舞龙散灯活动,沿袭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散灯”是舞龙习俗的最后一个环节,舞龙队到每家每户舞遍后,就由锣鼓队和抬礼品香纸的大人们带路,到村子比较僻静的地方去烧龙,也就是“散灯”。村子里每当举行这项活动,都会按照当地风俗,请春节期间舞过龙的其它村的村民前来做客聚餐,以便于村与村之间的互相来往沟通、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和谐、团结。因此,散灯节当天,弄塘村里非常热闹、繁忙,每家每户都以美味佳肴款待邻村来访的客人,他们用自己的纯朴、厚道和热情在散灯节的民俗文化里寄寓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弄塘村散灯节那天,我驱车赶到那里时已经临近正午。在这个周围既是青山绿水环绕,又有“华南第一湖”青狮潭水库映衬的村落,看着湖畔那些绿的草和鲜的花,让人生出无尽的遐想。置身其间,你会觉得自己仿若沉浸在一片绿色原生态的开阔境地。这是我几年前因工作关系初次进入公平山乡面对漫山遍野的绿色发生的感受。可以说,这种感受纯粹由山乡良好的生态环境所致,至今一直延续在我心里。每次进入公平山乡这块土地,我的感觉都会这样,自然地享受着这块土地散发的舒展和惬意。现在,来到了弄塘村,视野里的感觉尽是舒心与畅想,望着那些饱满丰腴的绿色,浑身充满青春的活力,想着就要见到那条“黄龙”了,我的心里竟然激动起来。我已经有许多年没有亲身体验山乡农民举办这种民间文化活动了,在我的印象中,民间文化活动是老百姓自己的娱乐生活方式,不管时光如何变幻,那种活动的氛围依然还是很浓厚的。在弄塘村,村巷子、操场上、池塘边,这里那里到处都是人声,喧闹的场面让人感奋,我怀着一种猎奇的心态,在这种感奋中,寻访村子里舞龙散灯这种古老传统的韵味。
       在这里,舞龙散灯是弄塘村的舞龙散灯,它展示着一个纯粹属于农民的精神世界。如今村子里有80多户人家,从山乡地理形势和环境来看,弄塘村正处于“龙口”部位。据当地老人讲,村子里自古就有舞龙散灯的习俗,正和这样的地形有关,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村民们希望通过舞龙辟邪、祈福,保平安。自明末清初开始,村子里就陆续出现李、陆、蒋、罗、文等五大姓,其中,以李姓和陆姓的人居多,这两种姓氏的人分别从江西和河南两地搬迁而来。具体什么原因,人们从遥远之地搬迁到此,没有史料记载,也无从考证。但不管历史如何发展,舞龙散灯的习俗却在当地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可以推断,舞龙散灯是和古时弄塘村建村时就已经有了的,舞龙散灯的历史就是弄塘村的历史。自古以来,历史上原本就没有龙这种动物,它只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舞龙散灯最基本最原始的用意,便是崇拜,或者说是人们为寻求和平安宁所需要的一个祈祷偶像。就这样,人们舞龙散灯意在辟邪、祈福。由于山乡人自古传承这种习俗,在公平湖畔星罗棋布的大小村庄里,都有舞龙散灯的传统,这项活动成为乡亲们寄托祈愿和狂欢的盛日。
       行走在弄塘村,望着村中遗留下来的三两座老宅民房,还有那堵倒蹋的残痕斑斑的老墙,我已经感受到这个山村远古的历史气息。时光深陷其中,每一块遗迹都会是一个故事。回想50多年前,为了修建青狮潭水库,库区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献出了自己的家园,一些更久远的老宅民居被淹没在水底下,一些更新的新宅楼房屹立在水边。新旧两种历史的交融让库区移民文化有了内涵,更多了底蕴。每年到了三、四月份,水库的水消下去时,露出的库底田中,那些碎石古道以及田块的印痕依然证实这个村庄远古悠久的岁月。站在村头的高坡上远眺,村边散落大大小小的湖泊,在光影里显得纯净、透亮,散发出一种原始纯然的味道。眼前,那些稠密的村树和村树绿叶笼罩下的房脊和屋墙组成的村庄,依次渐远,或大或小,坐落在葱郁的青山绿水间,令人不由地生出幽思感。
       此时,村头村尾并不宽敞的公路边放满了车辆,还有一些骑行的步行的男人女人源源不断地涌进来,各条村巷子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往日的健身操场也成了停车场,车辆也停得满满当当的。我注意到,在操场对面的墙上张贴着光荣榜,公布着春节舞龙期间收到贴子户主的花名册和户主捐助的金额。我大致估量了下,光荣榜的长度足足有200多米。从光荣榜公布的人数,可以看出春节期间村民们对舞龙习俗这项活动的重视程度和对美好愿景的迫切需要。现在,他们又受到弄塘村的邀请,相聚在一块,彼此都很兴奋,充满了自信。他们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坦荡自在,如鱼得水。
     这里的人从小看着舞龙长大,学校里讲龙文化,教舞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扛起龙杆都能舞两把:小孩子可以舞板凳龙,女人可以舞小彩龙、莲花龙,18岁以上的男人各种龙都能舞上一段。舞龙彷佛烙在弄塘人骨子里的印记,与生俱来,他们舞出了浓浓的中原文化气息。我在满村的人流中漫步,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被这些纯粹农民汇聚起来的庞大的气场之中,此刻我联想到了波澜不兴却在涌动着的海。海的自在和博大,让我刻骨铭心。我还联想到我的父辈或爷辈,他们就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一员或一族,由此,我的内心深深地激动起来。村子里,锣鼓声时而委婉时而铿锵地在响,有小孩在人流中嬉闹、蹦跳,哪家男女传来的嬉笑声中,偶尔有一两声女子的尖叫。“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外佳人笑。”或许,这阙词里描写的景象就是弄塘村的。喧嚣的锣鼓声声里,连空气都觉得是从悠远的古时吹过来的。慕名而来的电视台记者和一大拨摄影发烧友,他们支起三角架,把眼前特有的场景摄进了自己的镜头里。
       我在村子里遇到了72岁的老人李荣华,这个身体硬朗,还很健谈的老人言语间总流露着自信,穿着打扮间可以看出老人晚年生活的富足感。他告诉我,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人家讲,村子里舞龙一般三年舞一次。印象中,李荣华对舞龙散灯习俗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向我重温了弄塘村四次舞龙的大致经历,分别是1957年、1979年、1984年还有就是如今的2018年。老人告诉我,在新时代,随着村民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村子里舞龙相隔的年数已不再像古时那样三年舞一次,一般来说,只要村子里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情况,人们就不会舞龙。
       记得1957年,他还是一个10岁的小孩,当年村子里有几个青壮年得了怪病突然离世。那些年月村子里年年闹旱灾,村民的收成很不好,针对村子里出现的这种特殊情况,为了辟邪消灾,祈福安康,村民们便把期盼寄托在舞龙的习俗当中。他们希望通过传统舞龙的形式,祈求得到龙王爷的保佑,换得村子往后太平的日子。李老说,当时舞龙灯很简单,说白了就是耍太平灯。村民们耍太平灯主要以驱邪为主,李老当时只在舞龙队里拿鱼灯。李老告诉我,小时候的龙灯制做也是很简单的,都是村子里的老人操心制作龙灯,龙头龙尾全都是用竹篾编起来,龙身是用一段一段的木头制成的,50公分一段,然后用布把这些木头连接起来,那时整条龙只需要12个人耍,舞龙队员穿的衣衫和龙身一样,都是黄色的。

       到了1979年,李荣华已经32岁了,那时的他在舞龙队里当总管。据老人介绍,当年村子里倒是没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只是觉得舞龙相隔的时间太久了,村子里便有人提议舞龙。老人告诉我,村子里舞龙,首先要有几个人组织发起,召集村子里年长的、有威望的老人家商量相关事宜,而且发起人要自费请他们吃饭。征得老人们的同意后,发起人便在村子里召开村民大会,商量舞龙相关事宜,村民会议通过后,发起人便组织大家对舞龙活动正式捐献善款。李老清楚地记得,当年的蜡烛是用牛油制成的,这种蜡烛点燃后不会流蜡,比市场上的蜡烛效果要好。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舞龙虽然没象以前那样点蜡烛,但家家户户也要送,发蜡烛给村民,让看灯的人点亮夜色,舞龙场景就在灯烛的光彩里显得活灵活现。
      李老说,舞龙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的,首先要请龙出游,一般定在老历十二月选日子,龙所在地是村子山背面一个名叫分龙岭的地方,这个地方离村子两三百米左右。由村子里两位条件好,而且是三代同堂的老人去“请龙”,最初龙眼晴是用一团红纸蒙住的。两位老人拿着一个清水盆和一条新的洗脸巾到达此地后,分别烧纸点香,用清水毛巾擦洗龙眼,这就表示龙眼已开,然后作揖叩拜,对着“龙”讲几句彩话:“是时黄道吉日,我村众姓子民,敬请君国老黄龙出游盛世,保吾安康太平,以随我村众姓子民心愿也。”此时龙身开始缓缓蠕动,舞龙队把龙身盘成一团,龙盘旋的过程其实是在走太极图。之后,两位老人拿着灯笼走在前面,此时龙精神饱满很喜庆的样子,开始慢慢出游。
     接下来是接龙,当龙舞到村前的松门前时,村民便在门前设堂供“五样”即,花生、糖果、桂圆、柚子、莲子等供品,之所以供这五种是因为龙只吃素,不吃晕,而且每种供品都有其蓄含的意义。按照习俗,接龙处也需两位条件好的老人家,他们在堂前铺上新的席子,对着龙烧纸上香,叩拜。此时,再由另一位老人开鼓,第一声鼓声敲响之后,乐队锣鼓声立即就跟着响起来,龙就舞得更加兴奋了。接龙之后,还要去庙堂和社堂拜,村子里的每一条巷子舞龙都要走一遍。这些程序走完后,舞龙初期的活动就算结束了。等到大年初一舞龙就正式出游发贴,每家每户都要去拜年,恭贺各家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李老告诉我,整个活动大概十多天结束,因为村子里的年轻人要外出务工,舞龙的时间不能定得太长。
       还有1984年那次舞龙,当年去了外乡镇的亲戚村潭下镇的河浦村委,包括上浦、下浦、大地上、新寨、景背等自然村。李老说,当地的公平社区也是他们的亲戚村,舞龙走访亲戚村也是一个村一个村的连着舞,龙灯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的接待。而如今,舞龙的规模就更大了,龙灯的道具做工也比过去讲究多了。过去龙灯的主要道具是“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扎成一节一节的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里面点上红蜡烛,在夜间舞动十分壮观。如今的龙身全穿钢丝,灯是超高亮的LED灯,布料是耐用的牛津布,金光闪闪,栩栩如生。

       李老告诉我,今年的舞龙队从正月初一晚上一直舞到了正月十六,走过了公平乡的大部分村庄,为这些村庄表演讨彩,为的就是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和平安康。这次散灯节村子里请了两百多上桌客人,这些客人分别被安排进各家各户村民的家里。等所有客人全部到齐后,就开始吃午饭,时间约在下午两点半钟左右,吃完午饭,让大家休息下,等到傍晚七点半钟就正式开始“散灯”活动。而“散灯”活动的时间是也要选日子的,不能随意定,这是当地的风俗。这一天,村子里的在外人士无论多远都会回到家乡,参与这一节庆盛会,期盼着消灾除害、求吉纳福。

     天色渐渐暗下来,晚风的气息带着乡野的味道。此时,村子里人山人海,他们像散乱的蚂蚁,期待着“黄龙”起舞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眼前的场景,正如农人们质朴热烈的性情,把他们的美好心境展现出来。鞭炮和锣鼓声响起,弄塘村成了村民们对幸福的显摆。在这里,悠闲自在的生活,让人觉得时光走得极慢。终于到了傍晚七点半钟,这个时候,散灯活动正式开始了,众人纷纷来前往村池边一块宽阔的绿草坪上看“舞龙散灯”表演。昏黄的天色下,一条长约32米,64人舞动的金黄色“长龙”在空中不断翻飞,舞龙的队员们穿着黄金色的统一服饰,精神抖擞、步伐矫健。他们踩着激昂的鼓点,迎合着现场的鞭炮声和欢呼声,走访每一条村巷或村道。此时,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纷纷在自家门前翘首以盼,当舞龙队舞到自家门口时,迅速点上早已准备好的鞭炮,欢迎象征吉祥如意的龙灯。在草坪的东边,村民们早已搭起灯光龙门,牌灯和各种鱼蚌虾形状的灯笼一字排开围成一个长方形,与龙灯交相辉映。地上的烟花喷射出来,瞬间在空中绽放,化成无数金色的小火花,铺天盖地。围观的人群惊叫起来,“黄龙”却直直地扑向火光,做出翻腾、跳跃的动作,仿佛真的活了。
       眼前的夜幕大景是如此的恢宏壮阔、绚丽闪亮。我沉浸在锣鼓声中,体验着这一幕大景带给我的酣畅淋漓的视觉享受。此时,器乐、锣鼓声、炮仗、烟花、还有各种花样的灯笼构成了独特的氛围。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民俗文化。在这个衣食无忧的年代,弄塘人悠闲与自在的生活,就像村边那片湖水,显得舒缓、宁静而又安逸。夜幕下,香风吹过,笑声四起,各色灯笼与鞭炮、烟花,使得弄塘村里一派奢华。在和李老深入的闲聊当中,我已经弄清楚了舞龙散灯,需要经过的特定仪式和程序。在这里,我想重复一下这些仪式和程序:
      在绿草坪上舞龙时,首先所有的鱼虾蚌形状的灯笼都要从龙门里面进入,也就是摆龙门阵,此时,龙从“外海”游来,舞龙队在龙门左右盘旋走太极图,这个过程要来回舞两次。然后进龙门,“内海”里所有的“鱼虾蚌”等灯笼全部散开,龙在内海盘旋走太极,之后,舞龙队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以东为主各走一圈太极舞龙。这四个方位舞完后,龙头需沿着龙门,摆直龙身,以纵队的形式舞。在这之后,龙就在龙门正中盘旋走太极,龙头沿着龙门对面的乐鼓队方向盘旋而去。

    舞完这些程序后,龙就在“海”里自由活动,来回十几分钟后,龙珠开始被藏起来。由于找龙珠,舞龙队又要按照原先的程序,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节点舞一遍,走太极。他们这样来回重复地舞,就是要表现龙喜、怒、哀、乐的精神状态。此时,龙仍找不到龙珠,举龙珠的人就在龙门外面“亮”一下,龙看到后就飞扑过去,之后,龙珠又消失了,龙找不到龙珠垂头丧气。“内海”中央纷纷出现龙扇、蚌壳等灯笼,此刻的龙珠被放在蚌壳里夹着。龙就派两对龙头鱼、龙虾去寻找龙珠,龙虾叼开蚌壳,龙珠呈现出来被龙找到,龙开始兴奋地舞起来。之后,龙到乐队的地方盘旋成一团,场面上开始出现牌灯,牌灯有二十七个纵队,举牌灯的人第一道程序是走太极,也就是洗牌。洗牌之后,二十七个纵队分为九组洗牌,洗完牌后合拢又散开,三个牌灯又分为一小组。牌灯上的字分别印有:弄塘村、戊戌岁、续传承、舞金龙、贺新春、保泰平、万事兴、促和谐、国昌盛。印有“弄塘村”三个字的牌灯立在所有牌灯的中间,其它的牌灯围绕着它盘旋。此时,舞龙在牌灯之间游走,开始检阅牌灯。检阅程序完成后,所有的牌灯散开成两个纵队,此时,舞龙就从乐鼓队的这头高高兴兴地跳出龙门,这个程序叫“恭喜”。自此,所有的舞龙表演程序全部结束。李老告诉我,整个舞龙表演就是体现一个龙珠失而复得、龙王尽兴而归的传说故事。
      之后就要散灯烧龙了,散灯烧龙也要看时辰,今年的散灯烧龙是定在夜晚十一点十五分,由举灯笼的人在前带路,“龙门”和“龙”以及各种“鱼蚌虾”紧随其后,到当初开龙眼的地方去烧龙,也就是“散灯”,换句话说是“送龙回宫”。村里每个人都要烧纸点香叩拜,龙灯烧过之后,全村人集体回村,按照当地风俗,返回途中每个人都不能发声说话,只有缓慢的脚步声回荡在夜色里。远远看去,村子里那些新楼老房里的点点灯光,像水中散开的花瓣,呈现一个个团团圆圆的祝福。这是活动的尾声。舞龙散灯从开始到结束,都给人留下一种回味,一种感怀,一种景愿。和平、和谐,安逸、安详,幸运、幸福,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的社会景象,是每个人所期待的,也是每个人要为之努力的。
      于是,舞龙散灯给弄塘村一带的村民带来极大的精神愉悦和幸福感,不仅现在幸福,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还会世世代代幸福下去,我的心中充满对他们的祝福!


2#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1:34 | 只看该作者
排了好久都排不起版面,不知系统怎么了,还是我的电脑有问题。
3#
发表于 2018-4-24 09:39 | 只看该作者
康乔华 发表于 2018-4-23 21:34
排了好久都排不起版面,不知系统怎么了,还是我的电脑有问题。

早上好。好久不见。应该不是电脑问题,空行时在段首敲回车键即可。
这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首先题材选取“非遗”,表明眼光独到;其次,行文稳健,内容翔实,娓娓道来。不仅让读者了解了这种民俗,还能对当地起到推介宣传作用。拜读。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8-4-24 11:43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8-4-24 09:39
早上好。好久不见。应该不是电脑问题,空行时在段首敲回车键即可。
这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首先题材选 ...

问好刘老师,久不见 了,按您的方法操作但还是一样啊,不知啥 回事。请版主帮排下,谢谢了
5#
发表于 2018-4-24 16:45 | 只看该作者
本文全面详实地书写一个地域的散灯节,从历史、文化,以及场面和内涵写出一个民俗节日的特点和特色。文字从面到点,从点到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描写和议论,彰显并挖掘了一个地域的民间文化,寄寓了一种美好的情怀。文字厚实、大气,内蕴丰富。欣赏,问好。
6#
发表于 2018-4-25 08:40 | 只看该作者
赞同楼上房子的说法,问候!
7#
发表于 2018-4-25 10:11 | 只看该作者
他向笔触虽然客观,但失却本体价值;我向笔触虽然主观,但能洞穿精神通道。如何选择,可供思考。
8#
发表于 2018-4-27 21:20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写得厚实大气,文章具体详细全面地介绍了散灯节,民俗,民风,读来有别样的感受。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18-4-29 17:54 | 只看该作者
形成惯例的文化习俗,能够传达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这个习俗,如同四川的一个“蛴蟆节”。人们不舞龙,而扎青蛙,每个人都可以参与。非常热闹。
10#
发表于 2018-5-8 16:42 | 只看该作者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25750050&ver=863&signature=D1qLkA71wnvBw4ygnEdefdYH1bXOZicbtGepYfm3qixfpChP6EnwQ64X0wxGdFLV6GTAAF0bBYDqoVqjsQblOrEjppLepBl*asbPBhV1ETO1360Ai8nd5Q-SheFC*WIk&new=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05:12 , Processed in 0.05817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