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44|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卖拴马扎的老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28 1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8-5-2 10:47 编辑

  看过范曾作画的视频,也浏览过齐白石作画的典故,惊叹于大师们对人物景物神韵的精准把握和传神呈现。在写下这个题目时,也曾设想,如果让大师们作画如题,不知他们会如何呈现。

  看过电影《心理罪》,惊叹于心理画像师的天赋异禀,能如此精确地洞察犯罪心理,并借此画像追踪。同样设想一下,如果让剧中的心理画像师作画如题,不知会怎样展现呢。

  如果是音乐呢,或是京剧,雕塑等等,采取所有的艺术手段来同题,该如何表达呢。

  如果是宗教的视角呢。或是一棵树,一只鸟……

  难以想象,面对一个如此平凡的人物,会有这样多的不确定性。在这些不确定性之中,是否有相对的确定性呢,比如相似的精神指向?应该会有罢。否则,这基于一切艺术手段和视角的呈现假设便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当然了,若以诸法空相的角度来看,会是另外一种样子。在此不作赘述。

  可惜除了文字,其他的艺术形式自己都不会。如果用文字来呈现这个卖拴马扎的老人,从自己对他所熟悉的千百个画面中选取一个最典型的给予定格,我一定会选取他一个人扭动的样子。

  是的,扭动。

  我熟悉他扭动的样子,猜测那是在扭秧歌。第一次看到他的动作,感觉他的样子又可爱又好笑。一个那么老的人,满口假牙,满脸褶子,眯缝着眼,佝偻着腰,系着围裙,在众目睽睽之下扭得那样无所顾忌天真满满,真是好极了。

  我见过秧歌队,每到正月十五,他们会进城来,敲锣打鼓,成群结队。有的扭得比较简单,男男女女大红大绿,踩着鼓点走基本的秧歌步,有的扭得比较复杂,不仅有队型穿插,还有生旦净末丑各种造型;扮演老太太丑角的多半是男人,逗引骚动起来别有一番颜色。在那些锣鼓人形的喧闹声中,自己会有瞬间的飘移,感觉人生处处是舞台,真假难辨。

  相对于秧歌队,卖马扎的老人扭得动作幅度极小,却异常协调,我能感受到他细微动作中呈现的韵律美,还有其他无法言明的生动与自在,就像书法作品中的牵丝映带俯仰倚侧,你能体会到隐含其间的轻重缓急彼此呼应,总有一瞬,你会进入艺术美感的享受当下,体会那种无法言明的美好。即使如此,在此之前,我在内心深处似乎并没有将他连同他的扭动和艺术元素联系起来。

  那么他的马扎呢,还有盖奁,三轮车,似乎都没有。马扎是木制的,间以丝绒带子,打开后,撑起一个平面,给人以支撑。盖奁的材质是高梁秸秆,辅以藤条,用麻绳穿起来;形状有两种,一种是平的,一种是凹的,用以盛放生熟食物。三轮车就更不用说了,代步工具而已。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那几样东西是如此平凡,如此普通,平凡到并不比路边的一块瓦片高明,普通到并不如一枚落叶鲜明,有温度。可是又不可否认,在这几样东西身上,连同他的主人,都无不刻有时光的印痕。这些印痕是如此深刻,深刻到与阳光、树木,车水马龙一起,融入到一片鲜活的烟火气息中,不着一丝痕迹。

  我从他常在的地方经过,几乎每次都能与他遇见。他像一个严格守时的值班员,准时来到自己的摊位,把三轮车停在医院广场边,车上满满当当,有马扎成品和半成品,有做马扎用的原料,有成品的盖奁,大大小小的。他把几个马扎和盖奁样品摆在路边,支起打牌九的摊子,等人来。很少看到有人买他的东西,倒是经常看他和别人一起玩儿。在等人的空闲时间里,他很少坐着,大多时候站着,弓背,自顾扭起秧歌来。他扭的时候双脚多半不动,即使动,幅度也很小,双臂弯曲,双手握拳朝上,大拇指朝向两侧。他的动作是如此精准一致,每一次看到都几乎一模一样,像是经过无数次的演练动作,已经定了型,成了一具活雕塑,或是并不入流的行为艺术。

  我不知道有谁关注过他,关注过他的扭动,也几乎没有看到有人买他的马扎和盖奁,那些东西一次又一次地被他从车子上取下来,摆上,然后又收起来,放到车子上。不知不觉地,他连同他的摊子,以及他的扭动,成了路边一处小小的风景。

  是的,风景。同路边的树,旁边的广场,广场边上的巨型石,不远处的狮子桥一起,构成了一片风景。即使,在大多数人看来,他连同他那些东西的存在似乎有些微不足道。

  一天一天,他在路边或坐或站,或与人推牌九闲聊天,或自顾扭动,不知不觉间,杏花开了又落,结出一颗颗青杏,路边的香椿树发了新芽,长出叶子,法桐树扬了腰身蓬起绿荫,自顾舞着。在树木花草的舞动和云朵的飘动面前,他的扭动似乎不值一提,因为他连同他的舞动显得是如此苍老,没有一点点新意。可是不可否认的是,他,连同他的舞动,与周边这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的舞动或是其他呈现,竟然如此协调,没有一丝突兀。我试图找寻隐藏其间的密语,似乎并不容易。

  不可否认,我与他也是一种遇见,这种遇见是如此自然,自然得无须细想,就这么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地重复发生着,像日升日落,冬去春又来。他的存在像路边的树,叶子黄了又绿,绿了又黄。

  在一棵树面前,我是过客,在他面前,我同样是过客。那么在这种遇见之中我认领到了什么呢?不得而知。或许更多。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4-28 20:44 | 只看该作者
发现青衫最近好勤奋。文章一篇篇如春天的花草,蓬蓬勃勃!
3#
发表于 2018-4-28 21:09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8-4-28 20:44
发现青衫最近好勤奋。文章一篇篇如春天的花草,蓬蓬勃勃!

咱俩小草先来了,花儿们都自顾自盛开去了。
4#
发表于 2018-4-28 21:22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了那句话:我们在欣赏别人的时候,我们也成了别人的风景。或许卖栓马扎的人并没把走过他的人当做自己的风景,但走过他的人、和他、他的扭动、它的那些卖不掉又搬回家的马扎,又成了别人的风景,或许是某位不知名的摄影师镜头下的人间百态也说不定呢。
5#
发表于 2018-4-28 22:00 | 只看该作者
青衫老师不是画家,也不是音乐人,同时也不是一个表演者,无法使自己的所见所感用画面和形象去加以展示,他试图用文字去让读者学会“看相”,而相由心生,那个卖马扎的老者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相”?让他身处卑微却活得忘我,舞动拘谨却有自在飞翔之感。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活得很累,累从何来?执念太多,减法做得太少,如此,我们也学学那个老者。
6#
发表于 2018-4-28 22:2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虽不是这样那样的艺术家,音画师,但此文字中的写实,律动,一样有着各种艺术作品的况味,并多了一种思索,读来很是生动。卖马扎的老人也许并不真是想要用那些东西来换点小钱,那应该只是他能够想得到的一种生活常态,用以打发每日的时光。就像我们在这里写字,感觉这是一种比较有意义的活法一样……
7#
发表于 2018-4-28 23:27 | 只看该作者
晩上好,青衫!
从寻常中看到不寻常,需要敏锐的,艺术的目光。从生活的随意之处俯拾“珠翠“,除了关注便是有心。流畅的思绪以及落笔,使文章的层次上升。赞!
8#
发表于 2018-4-29 00:0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似乎是大开大阖。在对主人公的审视中,作者感受到了对方生活的艺术性,以及外人难以企及的精神性。在对主人公简笔勾勒式的客观描述中,作者带我们悄然进入他人生活的现场,进入一个哲学的世界,进入时光的秘密通道。我们也变成了那个没有人生目标的舞者,或者是一个突破了人生意义的人。其中况味,言近意远,耐人回味。学习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0:12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8-4-28 20:44
发现青衫最近好勤奋。文章一篇篇如春天的花草,蓬蓬勃勃!

谢谢小草鼓励。期待小草的新作。春安。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0:13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18-4-28 21:09
咱俩小草先来了,花儿们都自顾自盛开去了。

小草们来了,花儿们还会远吗?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0:14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18-4-28 21:22
想起了那句话:我们在欣赏别人的时候,我们也成了别人的风景。或许卖栓马扎的人并没把走过他的人当做自己的 ...

世间万物皆为镜,风景亦是。看到什么,认领什么,取决于你的意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0:16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18-4-28 22:00
青衫老师不是画家,也不是音乐人,同时也不是一个表演者,无法使自己的所见所感用画面和形象去加以展示,他 ...

灯灯解读得好极了。
这个看相说得非常好。世间万物皆有相,诸相皆为空。空则空矣,不耽误解读认领。
嗯,减法好。
春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0:17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8-4-28 22:27
作者虽不是这样那样的艺术家,音画师,但此文字中的写实,律动,一样有着各种艺术作品的况味,并多了一种思 ...

写字于自己是一种梳理,在此过程中若心得以安驻,则善莫大焉。
春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0:21 | 只看该作者
墨雨my 发表于 2018-4-28 23:27
晩上好,青衫!
从寻常中看到不寻常,需要敏锐的,艺术的目光。从生活的随意之处俯拾“珠翠“ ...

看以平常实奇崛。万物皆寻常,寻常中有个性,有共性,有空性。
寻常寻常,常中寻真,需要发现,敏锐,放平。
是有心。以前评论字喜欢用走心了来形容。
谢谢鼓励。春安。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0:24 | 只看该作者
川媚 发表于 2018-4-29 00:06
文章似乎是大开大阖。在对主人公的审视中,作者感受到了对方生活的艺术性,以及外人难以企及的精神性。在对 ...

果然是万物万镜各有凸显各有认领。
在川版读来,将这种文字呈现概括为艺术性,精神性,和哲学世界,以及时光的秘密通道,这对作者来说是一种深层次的启发。非一个谢字能涵容。
还请多指点。
春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6:19 , Processed in 0.06088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