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78|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汉字错错汉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5 2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18-5-6 08:01 编辑

    汉字,或许可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字,其单字之多,令人瞋目结舌。从古到今,国人创制的汉字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汉字9300多个,清康熙年间编成的《康熙字典》收录汉字47000多个,2010年四川辞书出版社印行的《汉语大字典》更是破纪录地收录汉字56000多个。任何人,就是上帝(如果有的话),都不敢说自己认识所有的汉字。

    因此,认错字,读错音,会错意的事,时有发生,大家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认错读错,可能是常态;不错全对,反而不正常。但错,却也有一些“度”在暗地里规范,这些“度”仿佛一把无形的尺子,时刻都在衡量一个人的人文积淀。


    读错字,得看该不该读错。遇到特别生僻的字,不认识,猜着乱读一气,大家都不认识这个字,也就罢了。如果一个并不生僻较为常见的字,读错了,就会惹别人笑话。比如把“鸿鹄”之“鹄”,读成hào,就是一个大笑话,因为,这个字,读过初中的人都会在《陈涉世家》这篇课文里遇到,都应该认识。不认识这字的人,要么是没有读过初中,要么是患了健忘症,把初中学过的东西全还给老师了。


    读错字,得看在什么场合读错。朋友闲聚,侃山吹牛摆龙门阵,读错字,只那么几个人,场合也随意,无伤大雅。如果在一个特别庄重的仪式上读错字,或许就不只是一个人的“污点”,而是给庄重抹黑了。比如,在北大建校120周年的庆典上,代表北大致辞时,读错字,就令人稀嘘再三而不解。如此庄重的时刻读错字,有诸多可能:文稿不是本人所写,而是他人代拟;事前没有预读,临阵磨枪难免生疏;对此次致辞掉以轻心,结果洋相大出。


    读错字,得看是谁读错。汉字那么多,谁都会读错。街边走卒,灶台煮妇,可以错;高楼白领,政商精英,可以错;甚至教授学者,作家诗人,也可以错。但大学校长却不能错,因为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连一个较为常见的字都不认识,怎么管理学校。再退一步,其他大学的校长可以错,北大的校长却不能错,因为北大是号称中国文科第一的大学,这样一所学校的校长,怎么可能不认识“鸿鹄”之“鹄”呢?


    在北大建校120周年庆典大会上致辞时,北大校长遇到“鸿鹄”时,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显然,他不认识“鹄”,或者认识却不知怎么读,停顿了一瞬,把“鹄”读成了hào。听者哗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但,很遗憾,他真这样读了。


    老家有个小地名,叫万斛坝。斛,是古时的量具,后来很少用,算是生僻字。有次在万斛坝开春耕现场会,一位领导念稿子,不认识斛字,急中生智,将其拆开来念成“角斗”。从此,万斛坝常常被玩笑成万角斗坝。读万角斗坝的那位,是早前的工农干部,没读多少书,不认识斛,情有可愿。但当今的北大校长,不认识鹄,或者认识却不知怎么读,就令人顿觉有污斯文,北大也因之颜面大失,虽不至于扫地,一张白白净净的小生脸,多少也被添上乱七糟八的油彩,成了花脸。


    旧时,家乡有句俗语:“四川人生得尖,认字认半边”。说四川人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认半边,有些形声字,偶尔也能蒙对。只不知,把“鸿鹄”之“鹄”,读成hào的那位,是不是四川人。如果是,或许还可原谅,如果不是,就不知其可了。




2#
发表于 2018-5-5 22:5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事最近网络甚嚣尘上呀。读错字的人,身份是北大校长,这就尴尬了。要是我读错了,脸皮一厚就认了,这有啥大不了的,学业不精呗,改之;要是我死活不认错,三季人活该的故事就来了。
3#
发表于 2018-5-6 03:0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子更是五花八门。谁敢说汉字一个不落的都认识啊?读错了就改么,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北大校长读错字,也不足为怪,很正常。这里的关键是事先为何不准备充足?这工作态度问题,才是错误的根本。
4#
发表于 2018-5-6 05:01 | 只看该作者
读错音对于咱老百姓倒不可怕,别人给纠正还不听就可怕了。譬如“人不为己”。
一个校长,在盛会上没有自己想要对学生说的话,需要别人写稿,本身已经是问题了。我们学校没人敢给校长写稿,因为我们憋半宿也不见得有他随口说的精彩。一个自身有学识、对教育有热情的校长才让人钦佩。
5#
发表于 2018-5-6 07:02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8-5-6 03:0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子更是五花八门。谁敢说汉字一个不落的都认识啊?读错了就改么,没有什么了不 ...

这话是实在话,事前自己不简单地把稿子通一遍吗?自己平时做学问也这样毛手毛脚吗?
6#
发表于 2018-5-6 07:05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5-5 22:50
这个事最近网络甚嚣尘上呀。读错字的人,身份是北大校长,这就尴尬了。要是我读错了,脸皮一厚就认了,这有 ...

关键他是名人,事前不做足功课,就是自己的不对,如果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在重要会议上读白字,那笑话就闹大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08:03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5-5 22:50
这个事最近网络甚嚣尘上呀。读错字的人,身份是北大校长,这就尴尬了。要是我读错了,脸皮一厚就认了,这有 ...

读错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么高大上的学府的掌门人读错了一个较为常见的字。
8#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08:05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8-5-6 03:0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子更是五花八门。谁敢说汉字一个不落的都认识啊?读错了就改么,没有什么了不 ...

所以说,是汉字的错:谁叫你这么多呢,我怎么认得全?
9#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08:07 | 只看该作者
an安 发表于 2018-5-6 05:01
读错音对于咱老百姓倒不可怕,别人给纠正还不听就可怕了。譬如“人不为己”。
一个校长,在盛会上没有自己 ...

现在自己写稿的校长,不多。主要是事务太多,忙无时间来写。如其真来写,也不会错到哪里去,因为现在的校长,一般都认识鸿鹄之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08:07 | 只看该作者
范廷伟 发表于 2018-5-6 07:02
这话是实在话,事前自己不简单地把稿子通一遍吗?自己平时做学问也这样毛手毛脚吗?

就是,准备不充分,出了大洋相。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08:08 | 只看该作者
范廷伟 发表于 2018-5-6 07:05
关键他是名人,事前不做足功课,就是自己的不对,如果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在重要会议上读白字,那笑话就闹 ...

不仅仅是名人,还是名校的当家人。这个,就太掉价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0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18-5-6 08:24 编辑

北大校长的道歉信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说实话,我还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这个错误会使很多同学和朋友失望,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校长,不应该文字功底这样差。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是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也非常简单。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我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农场,只有几十户人家。现在人们很难想像当时的闭塞状态,农场离县城几十公里,距离虽不能算远,但乘马车要一整天时间。当时不但没有现在发达的互联网,连像样的书都很难找到。最近,我刚出了一本书《校长观念-大学的改革与未来》,其中还提到了当时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小学五年级,几年都没有课本,老师只是让我们背语录和老三篇。十几岁时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书,反复读毛选和当时一本干部培训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教程。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最初都是通过读毛选和后面的注释得到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当时都读过,中学政治课又学了一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我很幸运,77级的高考语文考试作文占了80分,词句和语法只有20分,否则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我只是在考试前的几天,读了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刚刚知道什么是主语和谓语。语法概念不清,上大学之后学英语也多费了很大的劲。
  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再次致以歉意!
  热爱你们的校长,
  林建华
13#
发表于 2018-5-6 1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8-5-6 11:07 编辑

曾经出现过的汉字单字之多,的确令人咂舌,但这是极端的情况。汉字常用的很少,能组成的词汇并能望文生义的却极多,这是象形文字的优势。
要说极端情况,英文也不少。由于英文字母只有26个,因此如果要造新词的话,只能增加单词的长度,即使英国人,不查字典还不一定能知道词义。比如目前最长的单词有45个字母,含义是“尘肺病”。
中国人看见尘肺病这个词,不用查典籍就能大致知道其含义。
14#
发表于 2018-5-6 10:48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有情可原,毕竟人家是化学专家。如果季羡林读错了,就不可原谅。另外,读成“hào”不如读成“gào”,这样更符合形声字的解读特点。
15#
发表于 2018-5-6 12:48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5-5 22:50
这个事最近网络甚嚣尘上呀。读错字的人,身份是北大校长,这就尴尬了。要是我读错了,脸皮一厚就认了,这有 ...

嚯,我不是北大校长,我可以天天读错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14:12 , Processed in 0.08097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