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57|回复: 5

[原创] 大地的伤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4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地的伤口



    历史,是深远的,而那些在大地之上绵延不绝的长城,苍茫而深遂,从历史中走来,它们一脸沧桑,仿佛在一遍遍与我们诉说着那些风尘满面的岁月,也诉说着几千年来的辛酸与伤痛。

  对长城,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是敬畏?还是惊叹?或者,更多的是它留给我长长的思考。长城是一道坚固的军事防御工程,也体现着华夏传统的人文精神,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有人的地方从来就缺少不了战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都在以各种手段不懈地努力着。从战国时起,再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将散布的长城连续起来,加以建筑,再历经隋、宋等,直至明清,长城一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浓抹重彩的一笔。

  山西境内,现存最多的长城遗迹主要以明长城为主。山西与河北做为京畿屏藩,直接关系着国都的安危,为了加强两地的防御能力,大明王朝又在山西、河北外长城的内侧修建了第二道长城,史称内长城或内边。外长城称大边或极边,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去北楼口的时候,是下午,初冬的北方已萧萧瑟瑟,远看群山,万物沉寂,尽显风骨。

  北楼口,是明长城在山西的重要关隘,东接平型关,西连雁门关,历代为兵家所重视,是万里长城二百关之一。传说旧时的北楼口是一座商业比较发达的小城,店铺林立,驼队与车队往来不绝,这一切在当地老乡的口中被一一证实,虽那时繁华早已不在,但在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满满的自豪。

  抛开北楼口隐藏的繁华与诸多的历史,这次,我们为长城而来。

  北楼口属山西省应县,而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也是雁门、恒山之北。应县有两大山脉,一是东北部的龙首山,一是南部山地属恒山山脉,长城就是依南部山脉的北山坡而设防的。

  北楼口,紧依这南山脚下。从村子出来,往西,要经过几条长长的河滩,鹅卵大小的石头到处都是,能清晰地听到“哗啦啦”的水声,不知它的源头在哪里,更不知它要流向何处,就这么永不停歇地奔跑着。

  我们似乎已经远远看到了长城,光秃秃的山上,它就像一条突出的脊梁,虽然没有多远就戛然而止,但零零星星的墩台却漫山遍野,它们像是一个个忠诚的守护者,在苍茫的大地上一再提醒我们长城的存在,凭借着它的模样我们可以隐约勾画着长城的轮廓。

  走过河滩,一条黄土沟隔开南北两面,南面漫坡上就是之前看到的较清晰的长城,而北面是一片庄稼地,枯了的玉米秸杆在风里摇摆。就在玉米地边有一堵很大很显眼的黄土夯就的土墙,我们先来到它的眼前。也就六七十米的距离,这墙就断裂开来,之后又是很短一截,墙身并不见一块砖,想起广武长城虽然也是破旧不堪,很多也只剩黄土了,可底部偶尔也有包砖出现,这里是与之相连的内长城,应该也会有几块砖出现。可是没有,我开始怀疑它的真实性。

  返回时,在枯了的草丛里,发现一块长条砖,极像长城上面包砖。然而,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无法辨认出它的容颜。

  放眼望去,那些在夏日葱茏的绿意都蛰伏起来,整个大地唯有一色,似乎一切都是隐藏的,又似乎,一切都是裸露的。

  我们又周旋了几处酷似长城的土墙,继而又以一些不完整的判断否定了之前的认知,就像那些河流和不远处那个装着厚厚的往事的叫做北楼口的村子一样,让我们茫然无从,无法寻找。

  较之于北面,南坡的长城就毫无疑问了,因为它们有墩台。

  是的,因为有墩台。如果没有它们,我怎么也不会相信眼前这些被剥蚀得

  所剩无几的土墙就是长城,是土墩一再坚定地告诉我们,长城的存在不容篡改。

  向上望去,渐高渐险,虽然长城断断续续所剩无几,可我还是被震憾了。

  长城,以沉默完成着一种坚贞,以安静蕴酿着一种磅礴。眼前这些并不齐整、粗糙,甚至是类同于一些黄土堆的长城更让我感觉到了悲壮。想那时金戈铁马,狼烟四起;想那时,英雄血泪,马革裹尸,朔风冽冽,这里接纳了多少家国情仇?而如今,它们被弃于荒野,任季节的风一点一点削去生命的棱角,用暴力将它们砸成废墟。

  这里,没了雄浑,更多的是苍凉;这里,没了壮丽奇伟,更多的是凄清怆然。我抚摸了一把长城清瘦的容颜,它瘦得让人心疼,这几千年,它流了多少血?落了多少泪?我们更愿意将这里叫做野长城,它们就是这萧萧旷野里快要被人忘却的记忆,是一种浸润着哀与痛,留给我们无尽的叹息与沉重的思考。它应该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艺术,生于天地,长于天地,终在天地间沉默地倒下。

  此时的云,像打翻了的墨,重重地洒满了天空,朔风、枯树、黄土,还有破败的城墙,统统被笼罩在强烈的伤痛之中。一条长城,是多少历史的秘语啊?

  眼前有一截长城特别像冰凌,旁边的城墙都瘫塌,卧在那里,唯有它擎着一脸高傲,无边旷野里,我又一次被这强烈的视觉感震慑,它用最倔强的方式告诉我它的古老与苍凉吗?它是否承载着民族永不磨灭的灵魂,坚毅而挺拔。

  据载,山西内长城从应县马岚口,经茹越口,再到大石口、北楼口,然后进入浑源县凌云口。茹越口、大石口的长城我也曾见过,只是没有时间去登临,看样子那里保存得比北楼口长城还完整些。当时碰到一位当地老乡,向他询问那是什么时候的长城。他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着我们,然后露出一丝微微的不屑的笑,说啥时候的他也不知道,反正小时候就有,哎,上那里干嘛,一些土墙,乱遭遭的。

  这些内长城大都紧挨村庄,而村庄里的人,所接受的只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老病死,他们从来不会去操心村庄之外任何事物,所有的存在都是天经地义的。所以,长城不过就是一些丑陋的土墙,甚至从来不想深究它们为什么要建在山上,而且要建那么长?就算听人说那是为了打仗为了保家卫国,可现在早是和平年代,它就更没有了作用。

  不如,把那墙上的砖剥了,给自家盖三间房子好娶媳妇,把那土也拉回去和泥用,也算废物再利用了。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到北楼口的时候见到许多,就是当时那些很有特色的长城包砖都在民舍的墙上。

  看到过一句话,说那些历经沧桑风骨犹存的夯土长城,有如一道道大地的伤口。我于是想,它们真的就是一道道大地的伤口,每时每刻都在诉说着悲壮的故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5-14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城,其实也列属于中华民族的图腾。村人是不懂的,懂的人都会从它久经沧桑的身形上,感到难以承受之重。
发表于 2018-5-15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苍茫而深遂
-- 邃。
发表于 2018-5-15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的地方从来就缺少不了战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都在以各种手段不懈地努力着。从战国时起,再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将散布的长城连续起来,加以建筑,再历经隋、宋等,直至明清,长城一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浓抹重彩的一笔。

--稍加整理,放第二段开头,或倒数第二段,都比放在这里强。
发表于 2018-5-1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无论如何不能把长城当艺术去欣赏,艺术是饱含真善美的,长城,只能让人联想到血泪。可能我是妇人之仁了。
发表于 2018-5-15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雄伟的长城都是明清以后重新修筑的,比如八达岭长城。我们这里的长城如赵长城、秦长城,就是一个土愣子,稍不注意,就涉嫌破坏古遗迹。看到明长城能看到宏伟俊秀,看古长城才能体会金戈铁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8 19:17 , Processed in 0.06427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