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53|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同一支笔的两端,一边是植物,一边是情趣 ­——(读高迎春先生散文集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24 19: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虎与小鱼 于 2018-5-25 10:06 编辑



在同一支笔的两端,一边是植物,一边是情趣
­——(读高迎春先生散文集有感)


                 

               


          依照惯例,我在这“春末夏初”,在这“雨”与“未雨”的天气里提笔。怀抱着自己笔的“虚空”去印证另一个实地。

    这实地来自高迎春先生的两本集子(目前我只读到两本,就先说两本)。这两本集子分别由笔与墨画形成了各种模样与形状:

    一本是题为《撑把雨伞去观景》的集子。在它的封面是一片绿幽幽的竹林,斜角处飞出了一把油纸伞。正如高迎春先生自己在文中所写的“有些雨,注定要淋湿夏日的早晨,于是就惬意地撑把雨伞去观景”。他的这份诗意表达,多多少少地影响了我的视觉,会想到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大有一转身,时光就能把我扔在身后的感觉。而另一本叫做《天香醉染牡丹春》的,用的却是牡丹花扇面。在这两本集子的扉页上,都各自被细心地贴了被称为“藏书票”的剪纸的小物,显得很艺术。可以说这种艺术气息始终贯穿在这两本书中。对于这些有意或者无意的活计,快言快语是行不通的。它们发乎于自然,或者偶然。

    至少干手工活的人(高迎春先生)明白自己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在这里自知之明与自信之明同在。写者先有了这独特超然的心智,才有了嘴、耳朵、还有眼睛一样的功能——接受自然声色;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自然的声色并没有磨掉高迎春先生孩童般的心,如果已失去了这颗赤子童心,那么就意味着失去在愉快、沉静里倾听的耳朵,这样的结果是任由嘴与眼睛去闲逛,做出来的文字手工活也是个空洞。更何况是两本讲情趣与植物的集子。


     那么,我就试着带上高迎春先生所具有的心智在这两本著作里,寻找或者在某些线索里想像它们在情趣与植物之间的状况。尽量地兼顾,在这两本书的本身与它所要表达的植物性、情趣性之间,尽可能地维持某种平衡。既有事实判断,也有价值判断,既可能接近了判断的对象,也可能只是自说自话。

    也与任何一本著作的呈现者一样,这样的两个过程的主角首先是作者。或者说,这两本书的两个过程的书写者,首先也是作者。又或者,文如其人,对作者的多向观察,也可以重要地通往他的文字及文字之外的东西。

    作者高迎春,在“中财论坛”上甚至博客上他还是叫高迎春,(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实名,代表着真挚”)。山东省德州市赵虎镇小高家店人氏,上世纪50年代出生。在《天香醉染牡丹春》这本书的稍显宽大的勒口上,有比《撑把雨伞去观景》更为详细的作者的自我简介。其关键之处有“个人传略的收录”、“个人集子的出版”等。

    这样的人物简介不是套话、庸言。它清楚无误地告诉读者,作者与书籍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以至于要在一份简短的作者简介里反复提及了书,经历,甚至还提到了他的头衔——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到这里读者们不难理解扉页上的剪纸艺术的由来)。与许多作者相似,在已是脆弱的文化生态里,他有他自我阅读与自我肯定、成就的过程,无疑还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作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就像长久地影响了他的兴趣与性格那样。

    这两本书,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还是有区别的,在《天香醉染牡丹春》里,除却有与《撑把雨伞去观景》一书中相同的部分(对植物与生活情趣的描写)外还多了几篇现在已不可多得的,也不多见的赋文。抛开那些相同的部分,这两本书中的那份情结,那份投入,当然——还有它们与作者一起体现的艺术之感、文化之意、朴素之心、诚恳之怀,都显示了一样的担当,一样的可贵。现在他已经很好地以作者的实际身份与自己赋予的可观工作,实现着向读者的反馈,正如他曾经作为一个读者接受过文字的馈赠一样。而这样的过程,包含着接受、致敬、传承的过程,当然会不停顿地继续下去,如歌所唱:不管时空怎样转变,世界怎样改变。


    在叙述高迎春先生的著作与写作之时,还需要重申其明显的文字特色,准确,精当,适度,到位,遣词造句既平和又恰如其分地显露了写者对文字的责任心,不乏亦庄亦谐之处,好似经过精心反复的打磨,又几乎感觉不到人工的刻意,文字的出现像是各得其所,又像是自如的行走。如今,能把话说得丰富多彩似乎不算难,但是使人的眼睛舒服又不是那么容易。如果再增加着自己的个性,就更是不虚此行的表达。

    对任何一本著作起码的与深度的了解及理解,首先还是应该来自于对作品的阅读,尽管也需要外围的关照或参照。这篇应约之文也许只是以未必成立的表述,对与写作有关的事情做了一点浅显的评论,而且依惯例对书进行具体的定位,这并不是这篇文章(读后感?评论?)的全部目的,甚至不是主要目的。所以还是,先看中间,再看两边,也许可以同时看,但是不能脱离据以言说的文本。

    由此及彼,由彼及此,从情趣到植物,既是各居其位,也不可能截然分开。是的,这都不单纯是视觉转换的事情,也许是还原一本书的原貌。因为无论出于理智还是情感,它们都有着自己完整的记载与外在体现。

    末了,我要说艺术,作品,人生是如此:深一情,感一动,传一奇诸如此类。洞天就是洞天,为艺术是得别有用心。光滑与地脊,幽深之处,无人能说到此为止。

    而这,附近的有心人也未必真的就往那地方远涉过。


   (此帖系交流帖,不加版权声明)

    附上两本散文集与相关的剪纸。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5-24 19:49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老师的集子没有读过,在小鱼儿这里先慢慢品味吧
3#
发表于 2018-5-24 19:56 | 只看该作者
《撑把雨伞去观景》--好有诗意的作品。正如小鱼儿文中所评那样,相信高老师的作品既是深一情,感一动,传一奇此类。赞一个!
4#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20:04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8-5-24 19:49
高迎春老师的集子没有读过,在小鱼儿这里先慢慢品味吧

   
     他的这两本集子我刚读完。本来是允诺他读完我从他处买来的六本集子再写评论或者读感。但终于忍不住手痒。刚读完两本就写了。我把这两本集子发出来给你看。

       

   晚上拍的照片,所以有点儿阴影。看得不清楚。
5#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20:07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8-5-24 19:56
《撑把雨伞去观景》--好有诗意的作品。正如小鱼儿文中所评那样,相信高老师的作品既是深一情,感一动,传一 ...



   谢谢云馨大姐。我知道您在诗、词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要向您学习的地方很多。我写诗词都不讲格律与词格的。惭愧啊。
6#
发表于 2018-5-24 21:17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读书之后,能够写出随笔,其实就是知行合一的表现,而这也是最高级的读书法。作者,读者,一部书的内容,两者合一才是最完美的。已经有近四十位作家给我写评论,这些都是我继续笔耕的动力。
7#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2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虎与小鱼 于 2018-5-24 21:27 编辑
高迎春 发表于 2018-5-24 21:17
首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读书之后,能够写出随笔,其实就是知行合一的表现,而这也是最高级的读书法。作者 ...


    高版,我这篇只能算是读后感。因为要驾御一篇评论可能需要更深的功力。我不瞒您,我有这个能力,但缺功力。在我写这篇感受之前,到您告诉我这些情况之后,我都没有想过有那么多的作家给您写评。包括我读您的书时,我也都不着急看别人给您写的序与评,我怕他们的观点给我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两本书中,但凡有涉及到序与评的我都一概先不读。

     写自己对您文字的独特感受。我是这样想并且也是这样做的。这篇文字还需要再修改一二处就妥当了。
8#
发表于 2018-5-24 21:26 | 只看该作者
老虎与小鱼 发表于 2018-5-24 21:22
高版,我这篇只能算是读后感。因为要驾御一篇评论可能需要更深的功力。我不瞒您,我有这个能力 ...

因为没加版权声明,我已经转发我的博客了,出第七部书的时候,我会放在附录里边。
9#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21:29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8-5-24 21:26
因为没加版权声明,我已经转发我的博客了,出第七部书的时候,我会放在附录里边。

   
    这篇,我已经发到自己的公众号“叙染的故事”里头去了。在中财我的文字只作交流,不参加计酬。这一点要和您说明一下。
10#
发表于 2018-5-24 22:5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支持,晚上好朋友~~
11#
发表于 2018-5-24 22:57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光临指导雅正~~~~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05:08 | 只看该作者
童心是 发表于 2018-5-24 22:57
欢迎光临指导雅正~~~~


    谢谢您的造访与阅读。指导不敢,雅正更提不上。但交流,我可以做得到。在初夏的蝉声里,祝您夏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05:23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8-5-24 21:17
首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读书之后,能够写出随笔,其实就是知行合一的表现,而这也是最高级的读书法。作者 ...


    高版加油,经过斟酌,今天我改动了此文的一二处,现在算是妥帖了。祝夏安!~
14#
发表于 2018-5-25 09:10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总体感觉,老师的文章有一种独特的气韵在里面,即使是评论性的文字,也有一种不同的特征。问好。
15#
发表于 2018-5-25 10:3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别人的文章酒等于欣赏自己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4:07 , Processed in 0.06677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