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560|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且听时光]《史记》是怎样炼成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7 1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18-6-11 16:21 编辑

    对于《史记》及司马迁,季羡林老先生这样评价:“《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但此书的真正意义不在史而在文。司马迁说:‘垢莫大于宫刑。’他满腔孤愤,发而为文,遂成《史记》。时至今日,不可一世的汉武帝,只留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而《史记》则‘光芒万丈’,历史是最无情的。”

    称赞《史记》的话多如牛毛,为什么我单单引用这一句呢?因为这里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史记》不在史而在文。既为文,说明它写起来比单纯记史更劳神而费力,布局、修辞、润色必不可少,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也需兼顾,别说脑细胞多耗费多少,就工作量来说,也比单纯记史翻了几倍。但司马迁写成了,而且经过了两千年的检验。

    司马迁自己说,《史记》共526500字。咱不用去数,看书的厚度应该比这多。相信作者自己好了。这是什么概念?汉朝有毛笔,而以司马迁的家境和写作如此巨制,不可能用帛,只可能用竹简写,也就是说,司马迁要在竹简上用毛笔写526500字,以赵孟頫的功力,在宣纸上写,一小时也就千字左右。就算司马迁在竹简上也能有赵孟頫的速度,每天不停地写一小时,完成巨制尚需530天。但这不可能,抄书都不可能,连续写一小时手就抽筋了,何况还得思考。路遥写《平凡的世界》,110万字左右,用六年,这六年,他除了构思和写,什么也不干,写完后就追随仓颉去了。但路遥用钢笔。

    曹雪芹的情况类似。他写《红楼梦》前八十回,60万字左右,却也用了十年。前提是,曹雪芹闲人一个,而且,在纸上写也轻松得多。内涵也不一样,《红楼梦》写了一个大家庭二十多年的事,人物虚构、情节编造,不用那么严谨。《史记》则不同,百世风云,三千年长河,真人真事,所涉及到的人物非《红楼梦》所能望及,光搜集就得费一番功夫,更别说加工了。

    这样比较,司马迁写《史记》,从公元前104年起,至公元前91年止,用时13年,时间也不算短。如果仅仅如此,我们倒也不能就说司马迁有多么伟大,《史记》的炼成有多么艰辛,因为别人也能做到。欲知其卓绝,还需有更多的支撑。

    先看竹简。按照“尺牍”的说法,一片竹简长一尺(古七寸为一尺),即23cm,宽1.2cm,厚0.3cm。每片竖写毛笔字10个左右,如果考虑司马迁的经济条件,也只能写15字左右了,不能再多了,再多字就扁了,没法看。这样估算,司马迁写《史记》大约用竹简35100片,排列起来大约420多米长。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万五千多片竹简需要经过“裁、切、烘(杀青)、书写、钻孔、编”六道工序,完全是木匠活。就算司马迁忍心花钱买,也只能解决“裁、切、烘”三道粗活,“书写、钻孔、编”是万万不能省下的,而且是纯手工打造。这些是男人干的活,女人是不能参与的,因为没多少文化,怕给纂乱了。从司马迁自述里看,他写《史记》时,他爹司马谈已经因为没能参加上汉武帝的封禅大典而气死了,而我分析司马迁应该是独子(司马迁的自述里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这证明司马谈只生司马迁一子,因为按司马迁的写作风格,如果有其他孩子,即使没下文,也会交代),而且司马迁只有一个女孩,所以这些活只能是他一个人包揽了。别以为这没什么,它所用的时间并不比写作的时间少。

    再看写作时间安排。司马迁是有公职的人,而且是在汉武帝身边工作。前104年,其父司马谈亡故三年后,他接替父亲当了太史令。其职责是:掌管天文历法,搜集编修史书,考察举荐文人,处理日常文书,兼当皇帝秘书。而司马迁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创作《史记》的。有人以为,既然司马迁从事“搜集编修史书”工作,正好可以利用工作时间写《史记》。事实上绝不可以。现在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敢在工作期间写小说吗?领导看见非开除不可。何况在皇帝身边工作。《史记》所写,以汉初为主,皇宫密事多著于此。汉朝规定,禁止宫内言语外流,而司马迁所写,甚至连现任各级领导的是非都不放过,稍不注意,杀头都是小事,灭九族也不是没可能,武帝灭九族的事不在少数。所以《史记》是司马迁在家里偷着写几乎可以肯定。唯一可以利用职务之便的事是,他能在工作期间搜集、查阅资料。这可以为《史记》的创作节约大量时间。但并不轻松。

    一方面,司马迁时代,刚刚经过秦末文化浩劫,虽然“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但地主家也没余粮,天下遗文都搜集上,又能有多少呢?司马迁此言,无非是夸耀他是权威,为《史记》做广告罢了。因为简册太大,并不好藏,想躲过焚书之祸,谈何容易!拿《史记》来说,过去藏一部《史记》所用的空间,现在能藏将近300卷《史记》,大部分人家能隐藏多少书呢?所以即使把躲过浩劫的书都汇聚到司马迁的办公地点,也不会有多少,其中因隐藏而散失、错简之处不是个例,需要司马迁花费大量时间整理、甄别;另一方面,所有的简册都需要通读,存其可用,抄录以备,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写史志的人都知道,要写出52万字的史志,最少也得读1000万字的材料。比二十四史都多。有人一生也读不完二十四史,何况司马迁还得甄别,抄录。现在读书是高雅的事,一杯茶、一支烟,躺在舒适的沙发上,渐入佳境。那时,读书是苦差事,不亚于搬砖的民工,每天抱着一捆竹片,多累。

    时间也没法保证。皇帝随叫随到,处理完杂务才能读书,而且,汉武帝一高兴,巡游封禅去了,太史令是必不可少的随从人员(他爹没赶上武帝首次封禅大典,生生气死了,可见是个意外),一走就是大半年,什么也干不了了。所以给司马迁搜集资料的时间与他应该需要的时间比,远远不富裕。他能在各种公务的时间夹缝里阅读、整理那么多资料,是天才加奇迹。我们能想见,他连上厕所的时间都用上了。

    再说写。司马迁用来写作的时间有多少?汉朝公家人是真的公家人,工作时间吃住都在办公场所,皇帝身边的人更是如此,二十四小时守候。每五个工作日休息一天,叫“沐浴”,意思是让你回家洗洗澡,别让皇帝闻见恶心。这应该是司马迁写《史记》的真正时间,一年下来大约是72天,1728小时。刨除路途、睡觉、吃饭、寒暄、享受天伦之乐、接待亲朋好友、以及洗漱如厕时间(按16小时计,这并不多,不信的人可以试试,稍微磨蹭一下,一天就没了),剩576小时,刨除研墨、整理竹简的时间(按与写字对等的时间计,即4小时),那么,满打满算,司马迁在不思考、不停顿的情况下,奋笔疾书,一年也只有288小时真正“写”《史记》,十三年是3744小时,平均每小时140多字。也就是说,司马迁必须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写字,而且不停顿、不思考(暂且认为构思过程都在办公时间完成了,反正脑子在干什么,皇帝和同事看不见)、不修改,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写560多字,才能完成《史记》。这是不可能的。司马迁喜欢交往,崇拜他的,他崇拜的(比如司马相如、董仲舒),总得利用休息时间相互拜访吧?女儿的成长总得管一管吧?总得帮老婆干点家务吧?最要命的,汉武帝喜欢出巡,一走就大半年,这些时间总得刨除吧?把这些时间减掉,更是所剩无几了,司马迁只有在写作期间,把字数翻倍了。而据司马迁自己说,此书一共两部,一部“藏之名山”,副本“在京师”,抄书所用时间与写书相等,则在写作期间,字数又翻倍了,如此,日出字量应不少于2300字,书法家也办不到,何况是创作。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司马迁记忆力极强,靠腹稿创作《史记》,而且一旦投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且文学造诣极深。常人有其中之一已经非凡了。

    对了,有一个情况给司马迁赢得不少时间,那就是入狱。因为李陵投降匈奴的事直谏,太史公锒铛入狱。这期间司马迁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写作。但有人说《史记》主要在狱中完成,也未免太牵强。首先,司马迁入狱时间为前98年,此前《史记》已经写了6年了,你非说人家那6年没干什么,没人会同意;其次,司马迁在狱中只呆了1年,前97年就被放出来恢复工作了,一年能写完《史记》吗?第三,在狱中,资料是看不成了,难道他入狱前已经把所有的资料都记在心中了?这不可能。因为《史记》每卷自成体系,本纪12篇,书8篇,表10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叙3000年纵横,共130篇,神仙也不可能一起记住这么多杂事,能记住几篇的资料就很了不起了,而其中事件所牵扯的年份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哪能记住?神童尚且做不到,你要求一个快50岁的人记忆力非凡,不厚道;第四,司马迁受的可是宫刑,一个遭受冤屈、被割了睾丸的人,可能立刻投入写作吗?悲愤、疼痛,没有半年时间是难以抚平的,怎么可能写作?也就是司马迁能鉴古人之迹,痛定思痛,“发愤之所为作也”,一般人早就从此沉沦一蹶不振了。这是何等的气魄和韧性!但司马迁在狱中能腾出大量时间写作应该是事实,写多写少而已。狱中1年,恰好是前后6年的分水岭。

    一部千古绝唱就是这样诞生的。天赋第一,环境第二,阅历第三,恒心第四,机会第五,缺一不可,如炼狱,似天造。后世有《资治通鉴》可与之媲美,但今非昔比,创作远没那么难了。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6-7 16:43 | 只看该作者
首席欣赏十八版关于《史记》的故事。问候!
3#
发表于 2018-6-7 21:44 | 只看该作者
想到那句话,“你没有多少生命可以浪费”。
《史记》的炼成,来自那细碎时间里的一点点一片片,心血与天才都不可缺。
4#
发表于 2018-6-10 15:25 | 只看该作者
司马迁写《史记》,从公元前104年起,至公元前91年止,用时13年,也不算多。如果仅仅如此,我们倒也不能就说司马迁有多么伟大,《史记》的炼成有多么艰辛,因为别人也能做到。欲知其卓绝,还需有更多的支撑。

了不起
5#
发表于 2018-6-10 15:34 | 只看该作者
天赋第一,环境第二,阅历第三,恒心第四,机会第五,缺一不可,如炼狱,似天造

分析的蛮有道理的
6#
发表于 2018-6-10 21:00 | 只看该作者
史记里面的事情,流传千古。问好
7#
发表于 2018-6-11 07:45 | 只看该作者
是毅力,成就了这一切。



8#
发表于 2018-6-11 09:00 | 只看该作者
史记,是一部对社会历史贡献最大的著作,他对人们考古论今起到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9#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14:08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8-6-7 16:43
首席欣赏十八版关于《史记》的故事。问候!

不如一起来写关于《史记》,以便挖掘典籍背后的东西。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16:20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6-7 21:44
想到那句话,“你没有多少生命可以浪费”。
《史记》的炼成,来自那细碎时间里的一点点一片片,心血与天才 ...

《史记》成为腐土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没有司马迁的外孙嗜书如命,又能在恰好的时间里予以推出,《史记》也会和人一样,化为乌有。所以“机会”至关重要。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17:15 | 只看该作者
戈眉 发表于 2018-6-10 15:25
司马迁写《史记》,从公元前104年起,至公元前91年止,用时13年,也不算多。如果仅仅如此,我们倒也不能就 ...

是啊,52万字,用时13年,你也比他能写。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17:17 | 只看该作者
戈眉 发表于 2018-6-10 15:34
天赋第一,环境第二,阅历第三,恒心第四,机会第五,缺一不可,如炼狱,似天造

分析的蛮有道理的

大多数人的好文章都随时代化为乌有了,而《史记》保留完整,可是奇迹。所以五个条件,缺一不可。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18:21 | 只看该作者
yugongjin 发表于 2018-6-10 21:00
史记里面的事情,流传千古。问好

是“史记”让“史记里面的事情”流传千古的。
14#
发表于 2018-6-11 20:11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8-6-11 17:15
是啊,52万字,用时13年,你也比他能写。

怎会?我写诗没几个字,你比他能写这是真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09:08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8-6-11 07:45
是毅力,成就了这一切。

如果说靠毅力写成了书,还说得过去,但我们今天能看到这本书,则完全靠机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08:01 , Processed in 0.12808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