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48|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胡说八道解“天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14 19: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8-6-14 21:23 编辑

  胡说八道解“天根”

  世事就是这么奇怪,刚刚写了一篇揭批南怀瑾的文章,转过天来,就无意中读到一篇博文,转引的正是南大师的一篇文章《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引自南的著作《南禅七日》),是偶然耶?是天意耶?且不管它。总之,浏览之下,更是哑然失笑:果然不出所料,南大师用他一贯的学贯三教的本事,把纯中国文化的东西硬生生地套在佛学上,以欺骗一干无知的信众。所以再次手痒,准备再说几句。这里且声明一下,本文涉及到许多易学知识,略嫌生僻,不感兴趣者,或者对于批人不感冒者,大可以直接略过,不必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就如我奉劝诸位不必在南大师的著作上浪费时间一样。
  南大师的这篇文章,是对宋代大儒邵雍一首诗的解读。全诗如下:
  耳聪目明男子身,洪钧赋予不为贫。
  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
  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
  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一般人除了小学课本上那首“一去二三里”,恐怕对其都不太熟悉。要知道,康节先生可是北宋儒家大家,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水浒传》“楔子”开头引诗“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便是康节先生所作。而他更是一个易学大家,是《易经》先天学说的创始者,更有一部著名的《皇极经世》传世。
  说实话,康节先生的诗未见得有多好,甚至他的一些诗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文学性。可是却和吕洞宾(吕岩)的诗词一样,其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或者说隐含着修真正道之法。比如上面这首作品。
  先看南大师的解读:“讲到邵康节这首诗,不是讲文学哦!跟大家讲的是如何用功,尤其是安那般那出入息。”前边他说得一点儿没错,这首诗“不是讲文学”;但若说这首诗是讲“安那般那出处息”,就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了。什么是“安那般那”呢?这是梵文的音译,义意即为“出入息念”,南大师这里把意译、音译一块儿用了,这也无妨。“安那般那”,或者说出入息念,是佛教修行的一种特殊方法。根据佛教经、律记载,由于佛陀传授弟子“不净观”,导致许多弟子对身体厌弃,因而自杀。于是佛陀转而传授出入息念,具体方法如下:“于此,诸比丘!比丘前往森林、树下或空闲处,结跏趺坐,端正身体,置念面前,正念而出息,正念而入息。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修习:我当觉知(息之)全身而出息;修习,我当觉知(息之)全身而入息。修习,我当寂静身行而出息;修习,我当寂静身行而入息。”(《大念处经》)
  自此,“安那般那”念成为佛弟子最重要的修习方法,尤其是南传佛教的终级修习方法,汉传佛教中禅宗、天台宗也都继承这一传统,将禅修视为重要且必要的修习手段。
  可是这和邵康节有什么关系呢?根本就是没有任何关系。且不说佛教的出入息念与中国道教的方法虽然相近却有根本上的区别。只说康节先生这首诗,更是与什么出入息念风马牛不相及。更可笑的是,南大师为了吹捧康节先生,甚至说出他“能知过去未来,谁也逃不开他学问的范围”这样不负责任的话。作为一个“佛学大师”,难道他认为“正遍知”的佛陀也“逃不开他学问的范围”吗?卖弄学问,说大话,骗信众,正是这类伪师、邪师的一贯伎俩。至于他的总结“邵康节是通易学的,因此他讲修持的原理都对的”,就更可笑至极了:这是哪辈子的因果关系?
  还是先看这首诗的意思再说。
  “耳聪目明男子身,洪钧赋予不为贫。”南大师的解释大致不错,只是把“洪钧”释为“宇宙”实在有大夸海口之嫌。《文选·张华诗之二》:“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李善注:“洪钧,大钧,谓天也;大块,谓地也。言天地陶化万类,而群化禀受其形也。”这段正可以为这两句诗作个注解。古人还没有什么“宇宙化育万物”的观念,养育万物的只有天和地。至于南大师说的“洪钧就代表天地,代表宇宙,代表了一个伟大生命的来源,在佛教就叫如来,基督教叫上帝、主,是一个代号。”除了第一句外,基本都是夸大其词的胡说八道。可以想象,一个敢说“洪钧”代表“如来”的佛学大师有多可笑。而且,把如来与上帝并称更有扰乱视听之嫌。因为依基督教观点,上帝是造人的。而如来,即佛陀的另一称号,只是伟大的“天人师”而已,而且佛陀明确说过:“我今亦是人数。”——佛也是人,只是一个觉悟的人而已。
  回到诗句上,除了故意往佛教胡扯之外,南大师的解释还基本靠谱。这两句说的基本意思就是自己禀天地自然之气,生得耳聪目明,且是男儿之身(古代重男轻女,生女自然要低贱一等),所以算不上贫困,甚至可以说相当富足了。
  重要的是后六句。这几句诗中一再出现两个词语:“天根”“月窟”,可见,理解这两词,正是理解全诗的关键。
  对此,“儒学大师”南大师的解释是:“怎么叫月窟?就是坎卦”,把“月窟”释为《周易》八卦中的“坎卦”;而“天根”,则根本没有解释,只有这么莫名其妙的一句:“脚要踏上去,要爬到天上看宇宙生命的根源在哪里啊。乾卦代表天,天的根根在下面第一爻”,把“天根”释为“宇宙生命的根源”,或者说是“乾卦下面第一爻”,这岂是身为“儒家大师”负责任的态度?不信随便百度一下,任何一个稍有《周易》基础者都没有这么信口开河胡乱解释的。
  至于他对“八卦”的解释更不靠谱:“所谓八卦,古文的解释‘卦者,挂也’,就是挂在那里。天上挂个太阳、月亮,还有风雨雷电都挂出来给你看的,自然界的现象很明白的摆在那里,就叫做卦,很明显没有秘密。”“卦”者,前人有两种解释,一是否“从圭而卜”,二是通“挂”,也即南大师说的“挂起来”。只说后者,有学者认为,八卦源于古人结绳记事,古人穴居,结绳多了,在洞穴里很占地上,所以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挂起来”,这个很有道理。可是南大师怎么竟会联想到“太阳、月亮,还有风雨雷电都挂出来给你看的”的呢?难道他真的相信诸如“太阳、月亮,风雨雷电”都是“很明白的摆在那里……很明显没有秘密”吗?试问,台风中心什么样的?雷电中心什么样的?他都“很明白”吗?一个学者信口开河,竟然一至于此!
  下面就是硬生生地把这几句诗往“安那般那”上靠了。且复制几句如下:“头顶百会穴也打开了,不是头盖骨裂开哦,自己晓得气脉的路径通了,天线接上了,下面海底同地线也接上了”“真正的安那般那就是这个气脉通了”“天根是梵穴轮、顶轮,月窟是子宫、海底”“就是你修定,修证到一念不生,完全清净,念头没有动,不是昏沉睡觉,又不是散乱,一念清净……这时才能把握生命的根本。”无一例外的,都是强行用道家的调息来贴靠佛家的“安那般那”念,以欺骗无知信众。
  那么,“天根”“月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感兴趣的不妨搜索一上,解释略有不同,但没有一个是像南大师这么说的。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略说明如下:
  什么是“天根”?什么是“月窟”?邵康节诗中说得很清楚:“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其中提到《周易》八卦中的四卦“乾、巽、坤(代表地)、震(代表雷)”,这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当“乾遇巽时”组成的就是六十四卦中的“姤卦”,“地逢雷处”(坤遇震)组成的就是六十四卦中的“复卦”,所以“天根”“月窟”分明就是代表《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姤、复”两卦。
  问题是,六十四卦中,这两卦有什么特别之处,非要康节先生专门写一首诗呢?还别说两卦,专为一个卦他都写过诗,那就是著名的《冬至吟》:“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此方如不信,更请问庖牺。”尽管写的是一个节气,可是这个节气却意义非凡,在汉代以后盛行“卦气说”中,正代表《周易》中的“复卦”,所谓“一阳来复”是也(参见笔者《村夫学易——一阳来复》)。而“姤”卦则代表着与其相对的夏至。这两卦不重要吗?或者这两个节气不重要吗?知道这两个节气在的重要程度,自然也就可以理解这两卦的重要程度了。
  在“六十四卦(天)圆形图”的圆图中,复卦在最北方,是阳气的开始,代表冬至日,此日太阳照在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从此日起,昼渐长,夜渐短,虽然天气还很寒冷,但由于阳气已升,离温暖的春天已经不远了(此时一阳初动,到三阳时“三阳开泰”,春天就来临了)。反之,姤卦在最南方,是阴气的开始,代表夏至日,此日太阳照在北回归线,夜最短,昼最长,从此日起,夜渐长,昼渐短,虽然天气还很炎热,但由于阴气已升,离凉爽的秋天已经不远了(此时一阴初动,到三阴时是为“否卦”,有“泰极否来”之象,秋天就来临了)。天地自然规律就是如此阴阳循环,互相交替,所以才化生万物,成就了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同样也成就了我们——万物之灵的人类。“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两句诗,是互文,意思是说,只有了解了“月窟”“天根”的奥妙,才能够“知物”,才能够“识人”,不是分开说的。其实,以南大师的学问,已经分明感觉到“天根”与“复卦”的关系,但却硬生生凭借一个“月”字把“月窟”解释成“坎卦”(八卦卦象,坎代表月亮),又没有一个“离卦”与之对应,所以东拉西扯,把“天根”解释成“生命的根源”,也着实难为他了。在南大师的另一篇著作《我说参同契》中,就已经清晰地对此二词进行了描绘:“月窟”实际上是倒转来,上面空了,下面充实。天根是下面空了,阳气向上走,两个颠倒。”试看“姤、复”两卦卦象,就可以看出南大师的描绘有多形象生动了。
  不过以上把“天根”“月窟”释为“复、姤”两卦,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归根结底,它们代表的绝不仅仅不是两卦,而是两个更有概括性的、可以涵盖万事万物的基本概念,即“阴阳”的消长。因为两卦是死的,是单一的,但阴阳二气却是活是,是涵盖一切的。就如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一样,阴阳二气也是永远都在互相变化、互相消长之中,《参同契》云:“终坤始复,如循连环。”正因为循环不算,周而复始,所以这个世界才会如此丰富多彩。
  而尾联“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中的“三十六宫”,南大师更是扯了半天,也没说明白究竟怎么回事,而且仍然如他一贯的伎俩,扯到佛学上去,而且这回扯得更高、更远,不仅仅是“安那般那”念,而且念到了“初禅”的境界。因为佛教修行者得禅定后,哪怕仅仅是很粗糙的初禅,也可以“定生喜乐”了,尽管这与“三十六宫”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在气候物理上讲,一年二十四个气节,十二个月份,一个周天是一年,这一年就代表了这一生,你的身心永远都在快活中,在离生喜乐、定生喜乐的境界中……讲到离生喜乐,禅定的修行得到初禅之后,得乐的境界就是这样,“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三十六宫”,为什么不是“二十四宫”或“六十四宫”呢?学界观点也不统一,有认为“三十六宫”是指人体的三十六个部位(穴位);有说道家崇“九”崇“六”,(九为阳,六为阴),三十六是九与六的公倍数;有说因《周易》六十四卦中两两互为倒卦,但因“乾、坤、坎、离、大过、中孚、颐、小过”八卦颠倒之后仍与原卦相同,所以实际以一抵二,如此,64+8=72卦,两两一组互为倒卦,计有三十六卦,此即“三十六宫”之意。(这节太难,没有基础者可以略过)
  无论如何,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就是说阴阳(天根、月窟)调和,阴阳交替,就会天地祥和;反之,如果阴阳不调,阴阳失衡,就会出现大冷、高温,以及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都是春”了。
  当然,把这首诗仅仅解释成自然规律运转,仍然有失狭隘,以康节先生的易学和道家修为,诗中未尝没有涉及道家的修行原理。这也正是叫南大师大肆敷衍的地方。古代的道学家们也借此说明道理。如张紫阳《八脉经》云:……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炁冲开,故能得道。……而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酆都鬼户,曰生死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如此,使真炁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炁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閒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更有人干脆直接认为所谓“三十六宫”只是比喻:“三十六宫都是春,谓和气周流乎一身也。”
  窃以为,把此诗仅仅视为道家的修习,虽有道理,但仍略嫌狭隘。正如前文把“天根”“月窟”仅仅视为两卦一样。邵康节之诗,正因为包涵了普遍的哲理,正因为代替了普遍的自然规律,所以才叫历代学人痴迷,乃至一再引用。
  行文至此,多少觉得有些感慨:打了这么多字,居然只为了揭批一个伪大师,甚至帖出去也不见得有多么人会读,读了也不见得起到多少作用,实在不值付出这么多的精力。若将此文整理一下,只谈学问,至少也是一篇说得过去的文章。可不是吗?以南大师精通“三教”的学识,若少些世俗心,安心做做学问,或是只有出离心,认真搞搞禅修,而不去搞什么“长生不老”“道密神学”之类的玄虚以博取名利,岂不幸甚?
  可叹!这个世上,除了南大师,哪有名利财色都全都如意的?哪有既“长生不老”又“修证成佛”的?哪有总是风调雨顺“三十六宫都是春”的?对于凡夫俗子的我们,但求倾尽人力,顺其自然,无愧于心罢了……
六十四卦方圆图,外面圆图可明显看出阴阳变化规律,其中“复卦”在最下,临“坤卦”;“姤卦”在最上,临“乾卦”。


三十六宫变化图,每卦从上、下看每为倒卦,其中有八卦倒卦与本卦相同,自占一宫,是为“三十六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6-14 1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8-6-14 19:54 编辑

南大师原文:
  南大师著作原文:
  宋朝很有名的易經大師,也是道家也是儒家的邵康節,他有一首詩:
  耳聰目明男子身,洪鈞賦予不爲貧。
  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躡天根豈識人。
  乾遇巽时觀月窟,地逢雷處見天根。
  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
  講到邵康節這首詩,不是講文學哦!跟大家講的是如何用功,尤其是安那般那出入息。禪定的工夫,進入“觸”了,出現身體氣脈狀況,與生命的道理有密切的關係。邵康節是宋代的大學者,專門研究易經的,能知過去未來,誰也逃不開他學問的範圍,不過他講修道做工夫的原理都對,可是他本人可惜了,他並沒有真做到這個程度。他活到六十多歲就走了,以我的看法,因為他的腦筋智慧太高了,也可以說用腦過度了,所以身體是衰弱的不得了,夏天出門坐在車子裏頭都要把窗子封住,一點風都不能吹。但是邵康節先生一出門,老百姓知道這是邵先生的車子過來了,受到大家的恭敬是自動自發的。
  今天研究易經有能知過去未來的象數之學,乃至於算命看風水等等。看風水也是個科學,風水古代叫勘輿之學,是講地文的物理,所謂風水,就是避開不好的風和水,得一個最安詳溫涼的地質。算命也是個科學,譬如父母幾時懷胎,懷了以後你成長幾時生下來,那個時辰同這個物理世界的氣運密切相關。不過現在被一般人搞成迷信了,同宗教一樣變成迷信了,不是它本身學問的問題,是一般人智慧不夠的毛病。所以有很多人說這是迷信,我說你懂嗎,不懂就少吹了,我們當年都學過的,不過現在懶得動了。講到風水、算命、卜卦等等,上到天文,下到地理,都離不開《易經》,所以我們講,《易經》是中國老祖宗留下來的第一本真正的傳統文化的經典,是經典裏頭的經典,書本裏頭的書本,哲學裏頭的哲學,是中國科學裏面的真正的高作。
  邵康節是通易學的,因此他講修持的原理都對的,你看這首詩說,“耳聰目明男子身”,自己感嘆天生下我來變成一個人,當然他是個男人,女人男人一樣平等的。中文的“聰”字從耳刀旁,耳朵好、聲音聽得清楚,學問都是耳朵聽進來的,所以叫聰;明是兩個眼睛好,所以叫耳聰目明。男子身,有一個完整的身體。佛也是這樣講,佛說什麽人才能學佛?第一條福報是暇滿之身難得“暇”就是閑暇,有空余的時間,有自由的時間。像我們這些老朋友們,功成名遂退下來了,閑暇之身難得。一般人為生活奔忙,為事業、為做官、爲功名富貴忙,或者是為愛情忙,沒有時間修行。“滿”是圓滿,身心都還是健康,沒有毛病,眼睛看得見,耳朵聽得見,沒有缺陷。所以佛說的暇滿之身難得,很不容易得到。像你們年紀輕輕就有暇滿之身,這是有福報,萬事不管,頭發剃得光光的,志向高超出家了,父母也不用管了,那兩個老頭子老太太在家裏是不是天天擔心不知道啰。既然出家了,有閑暇的時間,結果自己在浪費;有圓滿的身體、精神,自己不向正途用,對不起自己哦!這樣浪費一生是糟糕的哦!
  第二句“洪鈞賦予不為貧”,洪鈞,又叫鴻鈞,我們道家寫《封神榜》,就把它變成一個至高的主宰了,叫洪鈞老祖,實際上這是後來寫小說亂編的,“洪鈞”這兩個字代表宇宙。“洪”是洪大、偉大,所謂洪福齊天就是這個洪。“鈞”等於一個天平的中心,所以從金字旁,一個天平的中心擺在那裡,代表平等,就是宇宙的中樞,譬如一個政府的中樞或者機器的中心。把這兩個字合起來“洪鈞”就代表天地,代表宇宙,代表了一個偉大生命的來源,在佛教就叫如來,基督教叫上帝、主,是一個代號。所以寫《封神榜》的人把它變成“洪鈞老祖”,等於把老子變成太上老君了一樣。賦予就是給予,他說我們生來為人,暇滿之身難得而得到了,上天給我們的太富有了,自己這一生的生命要好好珍惜去用,就是這個話變成文學境界,“洪鈞賦予不為貧”,不要怨天怨地,有這麼一個健康的身體,有這麼一個還聰明的頭腦,不錯啊富有得很,本身的財富很夠了。
  第三句麻煩啦,他用《易經》的道理,“因探月窟方知物”,怎麼叫“月窟”?就是坎卦,代表月亮也代表水,坎中滿,外面是陰的,裏頭有真陽之氣;離卦代表太陽也代表火,离中虚,阳中有阴。所謂八卦,古文的解釋“卦者,掛也”,就是掛在那裏,天上掛個太陽、月亮,還有風雨雷電都掛出來給你看的,自然界的現象很明白的擺在那裡,就叫做卦,很明顯沒有秘密。我們的身體長大了,也變成虛的了、陰的了,但是陰中有一點真陽之氣,這個生命的功能在人身上的哪裡呢?就在海底生命的根根那個地方,靈蛇、拙火那個地方。所謂因探月窟方知物,才知道修道這一條路線是怎麼來的,想把身體修到健康不老甚至不死是怎麼來的。
  “未躡天根豈識人”,腳要踏上去,要爬到天上看宇宙生命的根源在哪裡啊。乾卦代表天,天的根根在下面第一爻,陽中有陰一動了以後,一動乾卦就变成巽卦,巽卦代表風,就是宇宙間的氣,生命之氣的根源不在鼻子那裡,在身體下面發動的生命能,你才知道自己這個肉體的生命怎麼存在的,所以講安那般那告诉你,呼吸並不是完全只注意鼻子啊,全身十萬八千個毛孔都在呼吸往來,每一個細胞的本身自然都有呼吸,這是未躡天根豈識人。
  “乾遇巽时觀月窟”,你做工夫怎麼辦呢?乾代表完整的生命,乾遇巽時,風一動,氣一來,所以邵康節還有兩句話“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就是你修定,修證到一念不生,完全清淨,念頭沒有動,不是昏沉睡覺,又不是散亂,一念清淨,這是“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這時才能把握生命的根本。你看道家、儒家、佛家都一樣,只是方法講的不同。
  “地逢雷處見天根”,坤卦代表地,坤卦下面第一爻連起來就變成震卦,震為雷,下面打雷了,地底下陽能發動了,你才曉得生命的根源從下部發動上來,你只要真把握住,地逢雷處見天根,就像莊子的話,“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上面頂也開了,密宗講開頂,頭頂百會穴也打開了,不是頭蓋骨裂開哦,自己曉得氣脈的路徑通了,天線接上了,下面海底同地線也接上了,人的身體就像個雷達,這個雷達都修好了,宇宙是圓的,天地線都接上了就通了
  所以講“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這個時候整個生命、身體都是健康的,都是溫暖的,都像安詳的春天。三十六宮,不是說做皇帝的後面有三十六宮、七十二苑,在氣候物理上講,一年二十四個氣節,十二個月份,一個周天是一年,這一年就代表了這一生,你的身心永遠都在快活中,在離生喜樂、定生喜樂的境界中,我們為什麼引用邵康節的名句呢?因為講到離生喜樂,禪定的修行得到初禪之後,得樂的境界就是這樣,“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
真正的安那般那就是這個氣脈通了,並不是在鼻子裡頭的出入之氣哦。所以講得定“氣住脈停”,氣住,不呼也不吸寧靜了;脈停,慢慢要更深一步,心臟等等一切的脈,血液的流行非常溫和、非常緩慢了,既不會血壓高又不會血壓低,很均衡的,那才是三十六宮都是春,然後身體內部的五臟六腑都轉換過來,初禪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叫離生喜樂。
整理自《南禪七日》
真正的拙火现象是暖。唯一发起拙火的办法是“空”!其它都是有形的,往往引动相火。真正空了,才能引动君火。邵康节有两句诗,讲易经宇宙生成的道理,正好拿来形容拙火发动:“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比方讲,天根是梵穴轮、顶轮,月窟是子宫、海底,三十六宫代表身体上的所有部位。那么,上下通了以后,身体所有部分就都舒服了。
“月窟”实际上是倒转来,上面空了,下面充实。天根是下面空了,阳气向上走,两个颠倒。“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到这个境界时,讲天根正是月窟,讲月窟正是天根,说阴的正是阳在里头,讲阳的正是阴在里头。所以天根从下到上,月窟反而从上到下。“天根月窟闲来往”,上下都打通了,“三十六宫都是春”。
  整理自《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我说参同契》
3#
发表于 2018-6-14 20:45 | 只看该作者
      耳聰目明男子身,洪鈞賦予不爲貧。
  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躡天根豈識人。
  乾遇巽时觀月窟,地逢雷處見天根。
  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
      欣赏佳作,遥祝问好!祝创作愉快!
4#
发表于 2018-6-14 23:21 | 只看该作者
额,有种读小说的带入感,还咩咩的是修仙小说。。。
5#
 楼主| 发表于 2018-6-15 04: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8-6-15 10:01 编辑

留道思考题吧
天根,乾为天,为男,则可释为男根;
月窟,坤为月,为女,则可释为女洞。
那么“天根月窟闲来往”是怎么一回事?
“三十六宫都是春”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6#
发表于 2018-6-15 07:12 | 只看该作者
如空就是有文化,我来阅读。早安。
7#
发表于 2018-6-15 09:51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8-6-15 04:48
留道思考题吧:
天根,乾为天,为男,则可释为南根;
月窟,坤为月,为女,则可释为女洞。

此诗文暗藏无双秘籍,有需要了解者,建议前往太虚桥头街尾,找神秘商人“小贩”买他玉碟。
8#
发表于 2018-6-15 19:5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太有文化了,国粹呀。能看懂的是高人,能写好的就是超人呗。
9#
发表于 2018-6-16 09:10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18-6-15 19:58
这个太有文化了,国粹呀。能看懂的是高人,能写好的就是超人呗。

我是纯粹读不懂,好像天书一样感觉。就让有修为的人去研究这些国粹,咱看日出日落就行。
10#
发表于 2018-6-16 09:11 | 只看该作者
嗯。真是读不懂,有些字都不认识。这水平,咱先膜拜一下如空。
11#
发表于 2018-6-16 10:35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8-6-15 04:48
留道思考题吧:
天根,乾为天,为男,则可释为男根;
月窟,坤为月,为女,则可释为女洞。

看来这货是通吃啊,不是神仙是啥子。
12#
发表于 2018-6-16 10:37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有些个事,比如葵花宝典,也不只停留在小说上,看来没事也需拿来练练,跟南大师一拼。
13#
发表于 2018-6-16 10:53 | 只看该作者
我亲爱的伙伴,哥来看你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20:12 | 只看该作者
邓仲祥 发表于 2018-6-14 20:45
耳聰目明男子身,洪鈞賦予不爲貧。
  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躡天根豈識人。
  乾遇巽时觀月窟,地 ...

多谢前来捧场。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20:13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6-14 23:21
额,有种读小说的带入感,还咩咩的是修仙小说。。。

不得不服气,小狐狸就是高人,高家庄的高,一眼看出这是修仙法门。其他人,是面对修真证道的法门而不自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15:23 , Processed in 0.10815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