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62|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杂文——不必太在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10 1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8-7-10 13:34 编辑

    最近忙于家事,很少上网,即便如中财论坛这样耳鬓厮磨的六七年的网站也是触及很少,终于到了假期,家事也渐趋稳定,还是习惯性地打开论坛看看,倒是留意了一个帖子,版主安姑娘的《杂文,你该到底往哪儿走》,响应者众,看来这个点找得挺准。


    不过,话说回来,这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也很难挖掘出什么新意。往哪儿走?又没有指南针,谁知道往哪儿走,一边走一边悠着呗!高大上一点的说法叫做:摸着石头过河!也可以说在摸索中前进——反正,好词很多,大体意思上没多大区别。


    之所以大家对杂文会有这样的思考,在通常的认识当中,杂文就是鲁迅那样的:匕首、投枪!死磕到底,最好还能再剁一脚,永世不得翻身,充满了火药味儿。从文体上来讲,鲁迅杂文只是属于鲁迅式的战斗檄文,不能代表杂文的全部,只不过他老人家太杰出了,东西写得太类型化了,于是我们以偏概全,渐而误以为杂文非鲁迅式莫属。


    当然,文体的划分是人为的。通常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的划分也没有把杂文单独列出来,多半归入散文类型,可它又与我们常见的一些散文不大一样,怎样定义还真说不准。好在又不是小孩考试,非要精确到内涵与外延的零误差,所以,我一向觉得反正纠缠在概念的漩涡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鸡蛋能吃,什么鸡下的并不重要,写得能看,看过了有感觉就行,什么文体并不重要。


    鉴于此,我们不妨就把杂文认为是鲁迅那款的,而我们讨论的也就是批判、战斗的那种侠义上的杂文。


    正因为如此,人们就觉得现在人写杂文原本就不多,即便是写了也隔靴搔痒,没有多少杀伤力,终而造成杂文式微的表象,无论是各种文学评奖还是官媒的专业报刊杂志认可度均不高。连那些小小的文学论坛,杂文版块也是勉强支撑,包括颇具影响的中财论坛,写手走马灯一般轮转,版主也是叫苦不迭,不时只能以一些大众口味的话题来烧烧火、增增温,热度忽冷忽热,走得不见得有多么稳健,没有找出长效的路子。


    怎样看这个问题?我觉得任何现象只有存在必定是有其理由的——这并不是说存在即合理,而是说有合理的因子。杂文不火、缺少批判性一来的确有个语境受限的情况,鲁迅有鲁迅的时代背景,明明是自家的国土,偏偏是个什么租界;国内积贫积弱,乱象横生,普罗大众觉醒者很少,而精英们又多半徒有其表;一句话,没几个明白人!他本身对自己道德要求是很高的,看不惯、忍不了,化为杂文,战斗到底属于情理之中。我想到了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说的:我像一条狗似的,叫了一百年,愣是没叫醒几个!他真是活了一百岁,言语之间也是“怒其不幸、哀其不争”的悲凉,与鲁迅异曲同工。


    李敖演讲是说过,自己初中毕业时就能算个人才了,因为那时候每四千个人当中才可能有一个中学生。公众受教育的机会是很少的,普遍的缺乏教育、没文化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知识分子自然而然精贵起来,声音很大,底气也足,地位不错,只要是不出个什么格子还真没什么大不了。加上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身上“士”的精神发酵,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写起来顾忌的东西自然少了许多,行文无忌,读起来自然畅快许多。


    今天呢?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尽管我们的时代依然有很多问题,但是一些基本型的、常识性的东西是不需要大声疾呼的,道理都懂。比如爱国、比如平等、自由之类,这些都是常识,也都纳入了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为这些横眉立目当然不会有很多响应。

把常识当真理的时代是个悲哀的时代,屡有发生,都是教训,此处不提。


    我们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局部的、个体上的, 我们需要对付的是某些个不良商贩、无良文人、不成文规则、无耻政客、老虎苍蝇等等。就事论事足矣,上纲上线不仅不大必要,也不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2003年,孙志刚事件遭遇口诛笔伐,劳教正式废止。我们在痛惜年轻生命的同时,稍许宽慰的是事情的结局还是推动了法制的进步;去年的于欢案件争议激烈,结果也有所改变。这些都是在当时当地影响很大的事件,牵引了大量的关注,也是以批判为特色的各种媒体人包括杂文者的聚焦所在,结局都还好。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社会在进步,说明了我们的社会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和习惯,已然在改变,我们还想要什么?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杂文的衰微对于杂文不是什么好事,但对于社会来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杂文的难兄难弟诗歌好像也有类似遭遇,不是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这样的俗语吗?


    爱因斯坦说如果知道原子弹被人这样用来杀人的话,当初不如去做鞋匠。那一天,杂文真正地消失了,我们也情愿当文盲。


    所以,杂文,真的不必太在意。


    不必在意的第二点是,不能老惦记着批判和战斗,还要看到温情和敬意。


    钱理群先生说过,知识分子的使命永远是批判。他是专门研究鲁迅的,但是他主要关注的也还只是像教育这样专业性的问题,做的多,说的并不多,而且老人的脸庞活像一个佛陀而非战士,他和他的精神导师一样,批判的是阴暗,向往的却是美好,人活得也很豁达通透。


    我们既要有揭露和批判的勇气,也要有承认进步,颂扬美好的气量。实事求是是根本,对于好的视而不见,一味盯着阴暗面同样是一种媚俗,甚至会一条路走到黑。


    道德指数从来不是一个作者的硬性要求,比如奈保尔遭人诟病的地方就有很多,但他是写小说,讲故事的,自己可以置身事外。真正的杂文写手针对的是完完全全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价值取向非常正常且必要,他们的道德水准会决定着他们究竟能走多远,他们的高尚会让他们赢得尊敬,会影响更多的人求真向善尽美,比如鲁迅等等。而他们撇开了道德因素,一味耍笔杆子,掉书袋,关于调侃,终只能滞留于油滑,帮闲帮腔的成分多了起来。


    真正写杂文的人重点不在于文章本身,文章只是工具,救时济世才是目的,所以是不会在于别人究竟怎样关注自己的。像鲁迅,似乎连那个时间都没有,再者盯着别人就疏远了自己,忘记的自己的人反过来又怎么会赢得别人?这像一个悖论,却又是事实。


    还有一个原因是最近才感觉到的,现在机械上的甄别的确很影响心情。官媒上的文章把关很严倒是能理解,因为官媒是有站位的。《华盛顿周报》和《泰晤士报》也是有审查的,因为他们要对言论负责,不是每一个外国的月亮就圆到了边,很正常的一件事。电影局的发言人说,你们说我们审查严,可是你们成天什么“姐夫,我想你”“小姨子,不要”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不审查行吗?到底是谁的格局出了问题?他的话有些居高临下的气势让人不大舒服,但是,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崔永元抖的那些事儿就集中在娱乐圈,我们之前在干什么?在吹捧,在跟风,官方该不该审查,该不该封杀?


    岂止是电影,我们的一些网络文学——如果还被称为文学的话,写了些什么?哪来的香车美女?哪来的那么多艳遇?哪来的那么多总裁和少爷?一味地迎合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低级趣味,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的作品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我嘞个去!


    在为某些封杀较好的同时,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就不大受到恭维了。因为网络上更新的非常之快,所以人工的甄别几乎不可能,机械取而代之。机械是冷冰冰的,不会在语境中判断,于是只要出现一些所谓的敏感词语就立马不成,这很让人败兴。我曾经有多篇小文章放在自己的日志里都不行,就是找不到缘故。比如我写过关于袁世凯的《老四姓袁》不行,想不明白,是我对这个既算不上“窃国大盗”更不是“东方华盛顿”的袁大头不敬?应该不会啊!不敬咋啦?我还有一个写朱淑真的《绝色人生》也通不过,也不大明白,莫不是以为我在宣传好色之类?其实,都是相对严肃的东西,素材也都有据可查,但是没办法,机械就是不理这茬儿。


    中财也遇到这样的情形。最近的一篇写北大高材生的那篇,原稿就是发不上去。我反复读,读不出在哪儿过了头,于是用了最原始的办法,我一句一句地粘贴,看问题到底在哪儿。结果找到了三处,一处是关于教育的;一出是关于政府官员的;还有一处是卢梭的名言:自以为是其它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它一切更是奴隶。这几句话一删除就行了。这几句话有问题吗?我看不出,看来敏感的是我们的机械!

    审查可以有,但机械不能替代,毕竟人脑子不能受制于机械,机械是我们创造为我们所有的,而不是再来捆绑我们的。

    我前天去办事,采集头像,三次都没有成功,因为我和身份证上的相似度不够,人变老变丑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机械不懂,也管不了这些,你还能指望它们吗?

    不如弄一个大全,告诉我们机械甄别时到底哪些词语敏感,也好让我们“曲线救国”,毕竟,写好了发不掉是一件很窝火的事情,窝火之后,我们还得将杂文进行下去的!谁叫机械招惹咱?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7-10 13: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一孔老师,感动。
3#
发表于 2018-7-10 14:04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事是用不着探讨的,比如一孔这篇文字,不叫杂文又能叫什么呢?所述宗旨,不用杂文表述,又能用什么文体表述呢?所以杂文还是很受欢迎的。
4#
发表于 2018-7-10 14:37 | 只看该作者
一孔的杂文,我就是爱看。说理,举例,都稀奇。赞!
5#
发表于 2018-7-10 15:0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倒不认为杂文式微是好事。唐朝的诗文都很大胆,韩柳文章,有很多是可以看作杂文的。诗人也敢写“汉皇重色思卿国”或“一骑红尘妃子笑”。到了清朝,这样的文章这样的诗都不见了,但我们不能说这是好事。
敏感词害人不浅,网上找《三国演义》查东西,结果那里边凡是“敏感词”都不让用。比如曹操,里面有个“操”字,大概涉嫌情色,都变星号了……
6#
发表于 2018-7-10 15:22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有一段时间没看见一孔文章了,还心里念叨这又跑哪里去了?终于出来了
7#
发表于 2018-7-10 15:36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8-7-10 14:37
一孔的杂文,我就是爱看。说理,举例,都稀奇。赞!

我也是从来没有遗漏过。老师们的文章得好好学,里面肯定有宝。就如此篇,真正意义上的杂文。
8#
发表于 2018-7-10 15:40 | 只看该作者
这我就有点不懂太了,既然机械识别,还有许多网警,为啥网络上大量描写色情的小说能堂而皇之的发表在大众视野中。难不成他们用了啥逃逸术
9#
发表于 2018-7-10 21:46 | 只看该作者
有人惦记总比没人惦记强。杂文这东东,其实也没必要非得给它找个合乎常规的定式,不同作者笔下,各见千秋。当然,常识性的规范还是应该有。
10#
发表于 2018-7-10 21:48 | 只看该作者
那天校对杂志,遇到一句话,怎么都没法搜出来,因为人家提示说违背了政策法规其实不过是古时候的一句话而已,我惟恐作者误用,想给它规范些。无奈放弃——把这句话彻底删除。因为不能让有疑惑的东西存在
11#
发表于 2018-7-10 21:4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和朋友谈及一个问题,为何我们的眼光总停留在缺点和瑕疵上,为何不能从他人的长处中获得收益。
我以为摆平了这个问题,杂文的事就清楚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08:56 | 只看该作者
an安 发表于 2018-7-10 13:57
谢谢一孔老师,感动。

这有什么感动啊?不觉得啊,随性说一些大实话而已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08:58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8-7-10 14:04
有些事是用不着探讨的,比如一孔这篇文字,不叫杂文又能叫什么呢?所述宗旨,不用杂文表述,又能用什么文体 ...

台面上的人听顺耳的多了,不和谐的东西就刺耳;台面下的人受人挤兑惯了,被隐形定性,说些实话,大约又会被人以为是牢骚满腹,所以前景未必那么乐观。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09:00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8-7-10 14:37
一孔的杂文,我就是爱看。说理,举例,都稀奇。赞!

抬举了,再次致谢,就像生孩子,有的小心翼翼,结果没准弄个难产,反倒是没心没肺的人不知怎么着,孩子就下来了,我习惯于顺产,不愿意把脸憋得通红,在那儿说一些似懂非懂的话——抑或称作文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09:00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8-7-10 15:06
其实我倒不认为杂文式微是好事。唐朝的诗文都很大胆,韩柳文章,有很多是可以看作杂文的。诗人也敢写“汉皇 ...

你精,你能看出文字背后的一些东西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15:25 , Processed in 0.05215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