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幽谷幽兰 于 2018-8-3 08:02 编辑
诗歌的两种批评
——兼谈诗人写评论的重要性
文/幽谷幽兰
毫无疑问,文学批评是促进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但是中国当下的文学批评却缺乏活力,尤其是现代诗批评,很多批评对于现代诗来说是隔 靴 搔 痒。一些诗歌批评对现代诗胡乱定位,从整体上却是苍白 无力,尤其是一些诗歌评论者对现代诗以及现代诗的发展,并没有清晰的、前瞻性的认识,对于诗人以及创作也缺乏一定的尊重,有些人只是为了炫耀自己"学贯中西",知识丰富,随意为一首诗定位。糟 糕的诗评,使得很多诗人们並不读批评,批评和创作并没有很好地互动。
诗歌批评中有学院派,关于学院派批评,张大春在《小说稗类》中说:“批评家尤其喜欢借用不同学术领域的理论来解读小说,甚至用简单的创造性的话都能解释的东西,偏偏用非常抽象的术语,或者套话,携学院所谓的权 威优势来宰 割作品。”在这样的批评语境中,读者每每看到那些蹶面獠牙的术语,似是而非的细化分析,就非常头疼。
有的学院派诗歌评论家,为了标榜自己有学识有见地,不惜主题先行,费尽心机地先制定一个理论框架,而后把被评诗人的作品往里面填塞,藉以证明他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而诗歌作品是作为证明而出现的。学院派的批评,很多人学术术语满天飞,“主义"滥泛,却看不到作者对于诗歌进行文学史意义上的独到解读——阅读这样的评论,就成了一件疲倦的事情。
除了批评文本,还有批 评态度。无论是诗歌批评,散文批评,还是小说批评,文坛上都流行一种“上天言好事"的浮夸倾向。只说好的,不谈不足;只唱赞歌,不去对作者敲警钟,逐渐步入了批评便是写表扬稿的误区,文学批评成了文学的跟屁 虫。这样的"跟 屁 虫"批评家缺乏丰富多样化的诗歌体验,缺乏对被评诗人灵魂的亲近,只读字词句,不介入诗歌精神,缺乏批评家的立场。文学批评,不能只顾自己说话,也不能堕落到只说好话,不顾真实。诗歌批评应该成为诗歌创作构建的一个有活力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做“妖魔化"处置。客观地说,这样的妖 魔 化批评还是有市场的,这个市场就是全 民 浮 躁;读者对真正的文学批评并没有渴求,于是便出现了强加于人的各种意识,便有了肉麻无趣的吹捧,便有了人云亦云的不懂装懂。
笔者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批评(包括诗歌批评),应该是独立的,不吹 捧,不跟风,不盲从于“政治",拒绝媚俗,应该关注人性的存在状态,凝聚出清新的精神。对于批评家来说,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说真话的勇气,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自觉性。因而对批评来说,诗人亲自写评论不仅仅是要的,而且要倡导的。
什么是好的评论家?小说家阎连科说:“优秀的批评家应该是那些能做灯塔的人,总能给作家指明写作的道路,他的作品可以养育作家。" 真正的诗人不会不顾及诗歌批评,他们都会积极参与整个诗学体系的建设,如艾略特、歌德、奥登、布罗斯基等等,他们在进行创作的同时,也在关注的身边同时代诗人的创作。诗人用一个词向另一个词跋涉的多种可能性,也会在另一个诗人那里激起反响,绝不会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对于一位小说家来说,让其勉为其难写小说评论,是不客观的,但让诗人来评另一位诗人的诗歌,有着精神上的互通性,而且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很多。最近我读到了河南诗人夏汉写的诗歌评论《语象的狂欢》和《河南先锋诗歌论》,感受到了诗人夏汉对诗歌批评素养以及阐释能力。这样的能力是先天种植在诗人身上的,因为作者不仅仅是批评者,更是诗歌创作者,因而就多了几分与被评述诗歌以及诗人的心灵共鸣。作者不仅对诗歌批评有理论上的认知和判断,更有感情上的欣赏和认识。认知一首诗歌,不仅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
诗人动手写诗歌批评,属于非学院派,有的读者称之为"文本派"或“草根派",优势在于作者熟悉诗歌写作的体验——酝酿——语言生成的全过程,熟稔诗歌的发生学,并有效地远离学院派那样的弊端。当然,也不是每一位诗人都有能力写评论,诗评不是三言两语的点评,要能深入地由外及内地深入诗歌文本内核。诗人写评,有个前提便是诗人要对写评有一定的兴趣,对他人写作状态有一种“求其所以然"的自觉。其次,还要有对诗歌史和本时代诗歌现状有比较透彻的观察;三是要对当代白话诗的技巧熟稔,对现代诗的诗歌肌理有自己的体察。
诗人写批评,当然有难度。难度在于写评论和现代诗创作是有区别的。创作是自我的,写评则要有对他人对诗歌史和对眼花缭乱的诗歌技巧有一定把握。不仅要有描述,还要有评判,还要对中国和世界最优秀的诗人进行过较为“系统研究",对诗人主体审美和客体审美之间有微妙关系有一定的把握能力,还能从诗人和诗人的作品中感到若明 若 暗的“二元 定位":比如心灵和肉体、自 由和必需、罪 恶和善良、世俗与信 仰……这一切从不同的侧面彰显了一位批评家的基本素质。因此,河南诗人夏汉先生在写诗的同时,能积极地写诗歌评论,而且抵达一定高度确实不容易。
尽管有难度,笔者依然呼吁诗人们拿起笔来写诗歌评论,冲破那些学 院 派评论家们为诗人制造的藩 篱,为诗歌评论吹进新的气息,新的风格,新的风尚,使得诗歌评论和诗歌原创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更加健康。
2018年5月于兰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