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18-8-3 17:34 编辑
如果摒弃情感,单纯从经济角度的投入产出比来决断,那么老人无疑是最无用的一群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恶化,老年人越来越丧失掉对社会的贡献度。因为疾病、行动不便等原因,他们攫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对社会的进步所起的作用则越来越少,甚至起反作用,最后成为一个纯粹的资源消耗者。
幸亏人类有情感,才没有出现成群的老人被活埋的场面。但这不是维系老年社会的根基。情感只能让人们“不忍”戕害老人,真正使社会“不能”和“不敢”戕害老人的原因是社会需要。社会得以良好运行靠的是秩序,秩序越好,社会运行越有效,社会运行效率越高,投入产出比就越高。而以“尊老爱幼”为基石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至少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可取代性,所以“尊老”是维持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
老人是不是纯粹的资源消耗者?当然是。孩子也是。从“划算”角度讲,只要因“尊老爱幼”建立的社会秩序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与老人和孩子消耗的社会财富相比是净增加的,那么尊老爱幼就是划算的,这样的道德体系就应该维持和倡导。现在看是划算的,因为社会总财富是净增加的。但如果有一天以“尊老爱幼”为基础建立的社会财富被老人和孩子消耗殆尽,那么无论感情多么深,社会也会拿老人和孩子开刀,至少会遏制他们的消耗,而不是鼓励。中国今天正有这样的忧虑。老人越来越多,消耗越来越大。仅仅是忧虑,还远远没到遏制的时候。忧虑使人们有了意见分歧。有的人继续倡导尊老爱幼,有的人已经开始抱怨老人的不是了。
虽然孩子和老人都是资源的净消耗者,但孩子的境遇要比老人好得多。究其原因,孩子象征着希望,而老人则象征着绝望。以投资的观念理解,那么孩子是朝阳产业,老人是夕阳产业,对孩子的投如犹如投资潜力股,对老人则相当于把投入砸进频临破产的企业。虽然潜力股也有可能让人血本无归,但毕竟“希望”的诱惑力足以让人们有极高的热情去冒险。老人相对就惨淡得多。那是一个无底洞,你明知道所有投入都不会带来回报,而且你还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投入换来的只是江河日下、走向灭亡。因此,除了责任和情感,没有人会真心实意为老人投入精力和财富的。
这样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就是伪道德。谁能举出一个老人是“一宝”的例子呢?牵强地说,老人能成为家中一宝,主要在于他们还不是足够老。在他们成为社会净消耗者之前,还有余热,这个时候是家中一宝,他们可以替你带孩子、做饭、收拾家,还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介绍人生经验、讲解过往的事,或者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甚至还可以从经济上接济你。可以说,这个时候,他们是你的富有情感的免费保姆、你心灵的慰藉和坚强的后盾,当然是“一宝”了。随着年龄增大,他们记忆力减退、疾病缠身、不能自理、性格变得越来越像孩子,不但帮不了你,还得需要你的帮助,他们的退休金不够吃药的费用,需要你去接济,你无论从精力上还是金钱上都变成净付出,更重要的,即使这样,他们根本记不住你的付出,所以不要指望他们会对你说一句感激的话,你付出所得到的,有可能还是抱怨。这时候,你还认为他们是家中一宝吗?如果你还认为是,那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你完全沉浸在“善恶有报”的宿命论中不能自拔,二是你认定“老人是宝”,就像你认定一块土块是宝石一样,那是美丽的幻想。简言之,你被伪道德绑架了。
“迷信”地敬老和完全不敬老都是极其有害的,从本质讲,两者都泯灭了人的自我本性。前者是被人支配、像傻子似的做着没有自我意志的事,后者则是在把自己当成了畜生。傻子和畜生的唯一区别只是形状不同罢了。
人的情感寄托和社会秩序维护都要求敬老尊老,既然这样,倒不如撕下虚伪的面皮,坦坦荡荡对待敬老尊老问题。“敬”和“尊”属于“礼”的范畴,本来就是虚伪的,以现实的存在维系虚伪的存在,必须要有现实的得到作为支撑。你真的尊敬你的领导吗?绝大多数人不会。但现实的表现却是无比尊敬的。为什么?因为尊敬领导能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你不尊敬领导,他不但不给你穿小鞋,而且还给你多发奖金、提拔你,鬼才相信你会尊敬他。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扯掉虚伪的面纱,尊敬领导和尊敬老人就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以尊敬老人为基石的道德体系自然而然地就过渡到尊敬领导的道德体系当中,社会秩序得以建立。基石不稳,社会秩序也不会稳。与其花更大的力气维护大厦,不如花小力气维护基石。坦白地讲,就是真心实意地在维护“父父子子”的道德体系中进行投入,远比维护“君君臣臣”的道德体系省时省力。父父子子的道德体系维护了,君君臣臣的道德体系就水到渠成,而且维护父父子子的道德体系,投入相对少,因为还有情感做基础。
怎么办?只需要人为地把老人变成“一宝”。这是有社会实践的。那些“老革命”、“老干部”要比“老工人”、“老农民”得到赡养的境遇好得多,因为每个月超过1万的养老金,让老干部成为抢手货,没人跟钱有仇。老干部多活一个月,家里就多1万多块钱的收入,这何止是“一宝”,简直就是“聚宝盆”嘛!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因此而拒绝精心呵护老人的,因为即使夫妻俩都出去像狗一样起早贪黑工作,也不一定能挣回这么多钱,单纯从经济思维考虑,精心伺候老人也是无比划算的,敢不尊不敬吗?推而广之,如果老人都是这样,那么不用任何其他推动和说教,全社会尊老敬老的行为就会蔚然成风。
就应该这样!从老人曾经对社会的贡献度和维系社会秩序体系的作用看,社会该为老人从金钱上的回馈远远不够。极端地讲,社会财富的净增加值都应该是老人的。如果都回馈给老人,哪怕是十分之一,那么全社会的老人就真的成“宝”了。再进一步,如果对于90岁以上的老人,每多活一年,就增加1万块养老金,还有谁希望老人快点死?只怕当佛爷供着还嫌不够。这样的话,老人越老越是宝,真成古董了。社会需要做的,就是把“绝望”变成“希望”。
当然,这个想法是极端的。但惟其极端,才能看清本质。
|